?

基于家國情懷理念的初中歷史教學探討

2019-07-24 10:33林鵬展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歷史教學初中歷史

林鵬展

【摘 要】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家國情懷是歷史教學的價值追求,也是歷史學科追求的最高層次的素養。家國情懷應通過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加以培育。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大量的歷史素材可以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其培育路徑和方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家國情懷;初中歷史;歷史教學

1.基于家國情懷理念的初中歷史教學概述

家國情懷實質上是立德樹人中“德”的核心目標。初中歷史教育歸根到底要讓學生形成“四認同,一尊重”即對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國情,具有家國情懷,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能夠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趨勢,形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形成廣闊的國際視野;能夠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家國情懷的內涵與中華民族的鄉土觀念、家國一體、民族自信自強、責任擔當等傳統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是相互契合的。新時代背景下,家國情懷的培養符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是傳承人類優秀文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有效途徑。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家國情懷素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途徑具有重要的意義。

2.基于家國情懷理念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2.1改變傳統的歷史教學理念

傳統歷史教學過于注重講授歷史知識,過于刻板,沒有真正起到引發學生思考的作用,而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教師們應該轉變觀念,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注重學生家國情懷培養。歷史教師應該從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中聯系到家國情懷,比如在講授《絲綢之路》一課時,首先應該介紹絲綢之路的歷史知識,明確絲綢之路是漢朝大統一條件下開創性的事業,它溝通了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中華文化傳播與發展。學習過程中,應同學生一起被這一偉大事業信念精神所感染到,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一帶一路”思想,使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及其當前黨的思想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2.2深挖課本的教育素材,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

新教材中蘊藏著很多教育素材,有待于教師們的開發,教師應深入挖掘歷史人物、照片、實物中閃現的家國情懷教育素材,重構教材內容,通過教師的引領,讓學生從新的角度去感悟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在講到新教材《北宋的政治》時,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設問,引導學生理解北宋重文輕武的政策。在《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一課中有一幅插圖《盛世滋生圖》,畫面描繪了乾隆時期蘇州繁華的市井風情,教師可以提供今日蘇州地圖,讓學生在《盛世滋生圖》中找到“閶門”、“胥門”、“萬年橋”等,從而討論“何以在這些地方商業如此繁榮”,學生只有從心理上“體驗”了傳統文化,才能參與學習活動,對傳統文化產生正面“感悟”。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自己的故鄉形成高度認同感、歸屬感和使命感。

2.3從民族英烈入手,深化家國情懷

數千年來,無數英雄志士在家國情懷的熏陶和指引下,懷抱著保家衛國、濟世安民的理想上下求索,慷慨以赴,從容適變?!靶倥礈?,何以家為”,這是霍去病的豪邁氣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杜甫憂國思家的情思;“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憂國憂民的胸懷;“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陸游至死不渝的牽掛;“欲以性命歸之朝廷,不圖妻子一環泣耳”,是楊漣將身許國的赤誠。這些都是涵育學生家國情懷的豐富材料。了解國家歷史、延續先烈精神,培育學生對歷史、祖先、民族的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形成國民意識,是歷史教育教學承載的重任。如講“早期中國政治制度”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時教師總結:在中國,說不完道不盡的,正是家國情懷,史書萬卷,字里行間都是“家國”二字,無論社會變遷滄海桑田,不管鄉野小農高官巨賈,人皆知“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規則,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櫻”的古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有一個情感是共同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深愛著腳下的土地”。

2.4走進家鄉資源,讓學生正視身邊的歷史

家鄉歷史資源的價值在于,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仁人志士的鮮血換來了今天的生活,中國近代的血淚史也證明了,如果國家軟弱,遭遇外強入侵,那么民眾的個人生活也不能得到保障。正所謂,國家沒有了安全,個人的家庭也就失去了屏障,讓學生認同家國情懷的合理性與重要性。鄉土歷史資源可以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同時也讓學生對家鄉歷史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鄉土歷史資源能讓我們看到過去的歷史,能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生活的這片上地曾經發生的各種故事。愛自己是小家,愛自己的家鄉,才能逐步上升到愛自己的國家。在今天價值觀多元,各種思想紛繁復雜的情況下,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顯得尤為重要,歷史教師和歷史課堂都肩負著不容推卸的使命。例如,唐山市在近代是一個重要的城市,在洋務運動中,在中國近代工業發展中以及抗日戰爭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天的唐山仍保留大量的歷史及文化遺存,有此內容已經成為初中歷史的教學內容之一,有一此尚未編入統一使用的教材中,筆者在教學中,比較注意搜集唐山的地方歷史資源,希望能有效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這此資源在身邊便于發現,或者有相關的遺址、紀念館等保存,市里的孩子有更多機會去參觀這此資源,因此更容易引起共鳴。

3.結束語

總而言之,歷史是一個民族的心。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播,更應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歷史教師要引領好學生感悟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歷久彌新的魅力,深挖教材中的教育素材,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從而彰顯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達到培育學生愛國心和愛鄉情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志先.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的提煉與培養—以《早期的中華文化》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18,02:50-51.

[2]蔡振鶯.基于家國情懷理念的初中歷史教學探討—以“偉大的開端”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8:89.

[3]張鳳格.古詩文家國情懷教育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歷史教學初中歷史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