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新聞聲畫合一的運用

2019-07-24 10:33陳城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關系運用

陳城

【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報紙、廣播及互聯網等傳播媒體對新聞資源的搶奪愈演愈烈,電視新聞,尤其是縣級電視臺的新聞節目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在與各類媒體的對比中,電視新聞因其聲音和畫面的高度統一,有機融合,“原汁原味”把觀眾帶到了新聞現場。正是這一特性,讓縣級電視臺在激烈的競爭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關鍵詞】聲畫合一;關系;運用

著名記者童寧在他的著述中寫到:“視聽性就是要求電視節目在圖像和聲音的處理上要符合電視藝術的特性?!睆V電人在電視節目的聲音與圖像的關系上進行了許多創作,力求使聲音和圖像的形象更加鮮明、完整、高度統一。

一、電視新聞的聲畫關系

按現在的流行趨勢,一般把影視中的視覺形象和它所發出的聲音之間的關系分為三種,即聲畫合一、聲畫分立和聲畫對位。

聲畫合一時的聲音完全依附于畫面形象,為寫實音。當寫實聲音和畫面同時作用于觀眾的感官后,兩種不同的感覺相互滲透和互為補充,使觀眾的感受變得更為深刻、真實,是最簡單、最常見的聲畫結合形式。所以聲畫合一是聲音和畫面傳播的具體內容完全一致,即畫面中出現的人和物就是聲音的發音體,或聲音就是在具體說明畫面中的事物情景。這種聲畫合一的組合方式能加強傳播內容的真實感、可信性、完整性、重要性,因此在新聞性電視節目中較多采用。在電視劇等藝術樣式的節目中,用來表現主要內容和情節,以引起觀眾注意,加深印象。

聲畫合一的組合方式是聲音和畫面的初級組合方式,也是基本組合方式,易于被視覺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接受。電視新聞中的同期聲講話、同期聲音響和電視實況轉播都是聲畫合一。它常用來傳播重大新聞事實,是目前國際電視新聞界普遍采用的報道方式。

由于電視媒體的信息表達傳承了傳統媒體的特點,電視新聞的理性信息通常是由配音來完成的,而電視新聞的聲畫元素更多地承擔了表述感性信息的功能。在信息量的表達上,文字似乎有很大的優勢,它可以超越時空限制,天馬行空地自由馳騁,而電視聲畫只能拘泥于某個時空內進行有限的信息傳達。事實并不完全是這樣。聲畫的直觀特性給新聞信息量的表達提供了全新的空間。聲畫直接還原新聞現場的原始信息,經過記者按照電視傳播規律進行的選擇和合理運用,不但能深化感性信息的傳達,同樣能極大地增強理性信息的說服力,而這正是電視新聞的魅力所在。

二、聲畫合一的運用,構建一個完整的傳播

在當今的新聞傳播類型中,電視新聞的表述手段無疑是最為先進的。它可以通過電視具象直接再現新聞現場,又能夠利用聲音的邏輯表述能力,清楚地傳授新聞事實,使無序的畫面物象形成一個有序的佐證系統,電視新聞正是運用其具象與抽象兩方面的特征,通過聲音與畫面膠著、互補,形成視聽不可分割的新聞空間,從兩個感知通道消除人們對事物的不確定性,進而獲得確信無疑的信息。正是電視新聞這種聲畫融合的能力,使電視新聞的表述手段能夠為人們塑造一個真正完整、立體、可感的物質世界。

要讓聲畫不僅僅只是記錄、描摹現場,更能予人想象和思考的空間,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有:

1、記者要立體能動思維。一方面在新聞現場要掌握文字、聲音、畫面的特性,全方位地考慮有效信息的表達方式,是用形象畫面或同期聲?是用記者出鏡?還是用文字表述?這就要求記者在新聞現場通盤考慮所發現信息的特點,而不是僅僅拘泥于某一個表達方式。另一方面是指采集有效信息時要發揮記者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常規,盡量用電視的聲畫特長表現信息,體現電視直觀的特點。如:在一個新聞現場,電視記者如果及時發現并攝錄現場的時鐘、路牌等形象素材,現場的氣氛馬上就濃厚起來,效果也比干巴巴地說某月某日某地發生了什么要生動得多。

2、記者要有表現聲畫的能力。表現聲畫的基礎是邏輯意識。紛亂的新聞現場常常是無序的。記者到達現場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理清采訪拍攝思路,隨新聞現場和事物的變化來調整拍攝思路和重點。因此,在采訪拍攝時就要注意畫面和聲音的邏輯性,記錄下新聞發生的時空和關鍵信息點,既能為后期剪輯提供方便,也可用于結構轉場和制造節奏。與畫面一樣,同期聲也能交代環境、烘托氛圍。通常同期聲是對應畫面的,但由于天氣、光線、暗訪等原因導致無法采集到畫面,同期聲就能起到信息傳達的主要功能。

3、要始終貫穿編輯意識。在聲畫前期采集和后期文字編輯、成片制作合成都要考慮到拓展信息表達的可能。畫面景深、色調、色溫的控制、同期聲指向采集、文字稿件與聲畫的融合、制作的鏡頭排序邏輯、合成的聲畫特技運用等方面,都可以擔負拓展信息表達空間的功能。統籌考慮人物采訪時聲畫信息表達的程度,能用聲畫語言表達的堅決不用文字。

三、結論

雖然在我們所能聽到、見到的大眾傳媒的表現手法當中,廣播能提供音響、報紙能提供照片、圖表、插畫,但真正能提供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質感的傳播手段只有電視新聞的“聲畫合一”,聲畫的配合屢次讓我們見識了其強大的威力。聲畫合一才能精煉出好新聞,這需要我們的新聞工作者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多看,多積累,充分運用大腦的想象力,讓新聞在采寫的過程中展示出它最具震撼力的一面。一旦我們創造出了好新聞,并堅持這條路走下去,那么面對各種媒體的挑戰,電視新聞都能從容應戰。

【參考文獻】

[1] 童寧:《電視記者新概念》[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

[2](美)施拉姆:《傳播學概論》[M],北京,林珊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年

[3] 鄒聲文:《廣西遭遇嚴重秋旱各地全力抗旱保收》[N],《人民日報》,2004年10月30日,第3版

[4] 仲富蘭:《廣播電視新聞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

[5] 顏志剛:《新聞攝影技藝教程》[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6] 林之達:《廣播文稿寫作的傳統心理學審視》[J],《西部廣播電視學刊》,2006年第四期

[7] 劉京林:《新聞心理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

[8] 邵培仁:《傳播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9] 張振華:《建立創新思維 傳播時代理念》,[J],《西部廣播電視學刊》,2005第3期

[9](美)安德魯.博伊德:《廣播電視新聞教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10](美)梅爾文.德弗勒,桑德拉.鮑爾:《大眾傳播學諸論》,[M],杜力平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70年,第259頁

[11] 李巖、黃匡宇、張聯:《廣播電視新聞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猜你喜歡
關系運用
“贊賞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