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課教學活動載體創新研究

2019-07-24 10:33李興美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思政課創新

李興美

【摘 要】本文結合實際闡述高校思政課教學活動載體運行的機理,指出其推動思政課教學形式創新的表現,探索借助活動載體創新思政課教學的路徑。

【關鍵詞】思政課;活動載體;創新;路徑

一、借助活動載體開展思政課教學的理論依據

高校思政課是高等學校開展思想政教育的主陣地。思政課教學是特殊的、高級的、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顒虞d體,是指教育者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有意識開展的蘊含特定內容、能使教育對象受到教育、提高素質的活動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載體屬于載體論范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特殊的、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教學活動載體在載體論上存在堅實的理論支撐,理應與規范嚴格的理論灌輸位列同等重要位置。

教育部2018年4月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強調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將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效果,深化對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的理解和掌握”,要“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配方先進、‘工藝精湛、‘包裝時尚”。因此,將活動載體“嫁接”于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助于豐富教學模式,達到教學預期,也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

二、借助活動載體推動思政課教學的創新實踐

(一)活動載體形式的突破

圍繞“為誰培養人”命題,高校思政課立足課堂教學主陣地,堅持時政活動載體開展基礎理論“三進”教學,緊扣課程要求,體現時代特色,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研讀黨的十九大報告全文、分組對談活動掌握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大創新,強化了高校思政課教學活動載體的問題導向。

圍繞“培養什么人”命題,高校思政課注重擔當新教材新使命,依靠經典活動載體開展理想信念教學,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過程中組織觀影《厲害了我的國》活動激勵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組織校內拒絕“葛優躺”“懶貓癱”“佛系”等簽名活動,踐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第一教育”,強化了高校思政課教學活動載體的目的導向。

圍繞“如何培養人”命題,高校思政課重視營造教學新氣象,借助靈活多變活動載體組織成長成才教學,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過程中通過翻轉、多主體交互式、微公益載體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并身體力行黨的十九大關于“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重要論述,強化了高校思政課教學活動載體的方法導向。

(二)活動載體效果的變化

更新了高校思政課教學認知,學生心甘情愿認同。有別于中學階段教材“理論灌輸”、口頭“說服教育”等模式,形式多樣、主題多變的活動載體被適時運用于高校思政課教學環節,激發了教師研究教學、設計教學、引領教學的針對性,提升了學生參與教學、體驗教學、認同教學的實效性,使其樂于改變中學階段無奈的“要我學”為大學時期自覺的“我要學”,思政課從“點名課”變成“網紅課”。

活化了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學生潛移默化接受。在新媒體課件、社會實踐等手段幫助學生學習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適時引入課堂翻轉、學生登臺、小組分工、案例分析、專題研討等活動載體開展教學,不求面面俱到,但有針對性地講清楚若干重要、重大、重點、難點理論知識點及其關系;開啟“教師講、學生答、專家說、現場教、課后讀、網上議”模式,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的“愛聽、真信”的轉變,思政課學習有“收獲感”。

突出了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學生知行合一成長。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目的之一,也是教學評價的標準之一。高校思政課教學固然需要灌輸政治理論,但更需要借助活動載體完成與灌輸同步的理論認同和踐行。學生可從思政課教學中學會理論知識,也可學會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方法,更能實現知識積累、三觀養成和能力發展有機統一,以此增強學生課堂與課外協同發展的全面性、系統性,發揮學生認識理論與實踐辯證關系的主觀能動性。

三、借助活動載體創新思政課教學的探索展望

(一)重視思政課教學活動載體理論研究

一要加大對高校思政課教學載體運行規律的研究,要結合實際界定高校、教師、學生在教學活動載體運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找準支點,形成合力,努力增強教學活動載體的針對性。二要加強對高校思政課教學活動載體與其他教學模式關系的研究,認識活動載體的特殊地位,處理好各種教學模式之間的關系,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影響因素的協同配合效果,使思政課真正成為學生“坐得住、聽得進、用得上”的重要理論課。

(二)加大思政課教學活動載體運用指導

一是強化活動載體運用的目的性。只有目的明確且科學,思政課教學活動所承載的教育內容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并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化與外化相統一而最終達到預期目標。二是加強對活動載體的綜合運用?!敖虩o定法”旨在強調對多種教學手段進行靈活組合。例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指出要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可借助組織軍訓、講座、報告、新老學生交流等活動載體完成教學。再如,聆聽革命軍人作報告、參觀紅色紀念場館、考察重大工程項目等活動載體有助于組織愛國主義專題教學。

(三)增強思政課教學活動載體組織監管

一是學校層面要落實教育部文件精神,制定規范和方案,加大投入和監管;學校黨團社團等部處要明確職責,主動作為,為活動載體的運用創造有利條件。二是要從經費、基地、制度強化活動載體運用的保障,創造條件讓思政課教學活動有經費可用,有場地專用,有制度管用。三是要完善思政課教學活動的激勵機制,對教學活動的優秀組織者、參與者進行適當激勵,激發全體師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創新高校思政課教學活動載體路徑

一是建設校內教學活動基地。例如,借助道德楷模圖片、實物、影像等資料,開設模擬法庭等途徑,加強對學生的三觀形成和德治、法治教育;借助圖書館專區陳設馬列寧主義經典著作、改革開放40年圖片展、新中國成立70周年視頻展播等,加強學生“四個自信”教育。二是優化校外紅色教育資源。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外紅色樓堂館所、紅色教育資源開設思政課教學“第二課堂”,將蘊含其中的珍貴精神整合到思政課教學環節內,以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的教育資源提升感染力和吸引力。三是結合“雙創”“三型”設計教學活動。高校思政課要自覺對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知識型、技能型、創新性”標準設計教學活動,努力培養順應發展潮流、滿足社會期待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2018年4月印發

[2]畢甸.高校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適應性探索[J].教師教育論壇,2014(11)

[3]朱曼.新媒體下民辦高校思政課多主體交互式教學模式構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04)

[4]王虹.基于微公益載體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職教論壇,2016(20)

[5]鄭秀明.高校思想政治課“問題式”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05)

猜你喜歡
思政課創新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三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啟示——以四川工商學院教改為例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