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想安全與教育研究

2019-07-24 10:33王建民李強孟照洋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大學教育創新路徑新媒體

王建民 李強 孟照洋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培養方式逐步發生變化。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優勢,避免走入誤區,為我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指導創新提供良好的機遇?本文根據當前新時代下中國新媒體教育方法,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在新時代互聯網與新媒體背景下的意識形態存在的問題,并探索創新研究的新途徑。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安全;創新路徑;大學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彼枷胧且环N尖銳的光芒,是人們前進的動力。而大學生是中國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把握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但是,在互聯網發展的推動下,媒體形式已經出現在電腦、手機等新技術支持系統下,它消磨了人的更多的時間和意志,很容易破壞大學生的理想和信念,不利于大學生思想安全的教育和培養。

一、互聯網信息傳播的特點

(一)傳播方式從單向轉變成雙向的

與過去相比,新時代的信息傳播量會更大,其最明顯的傳播特點有雙向性,線性和可選性。它的傳播更加靈活。信息的發送者和受眾都可以是其內容的發布者,并且可以頻繁地交互。新時代和舊時代之間的最大差異就是,通信狀態已經從點到多點變為多點到面,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

(二)接受方式變得更加靈活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消費者可以更快、更輕松地接收消息,這使得時間利用率更高。因此,新時代的信息傳播變得更加靈活,有價值的信息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爆炸”。例如,“倫敦爆炸案”:公民用手機拍攝了一組現場照片,并以博客“報道”了災難現場,只是一會,這些照片迅速成為了網絡熱點。在這份“報道”中,手機、博客、互聯網和“播客”的緊密合作,傳遞給了網絡用戶“第一現場”和“第一視角”??梢?,新媒體形式和媒體工具的結合顯示出強大的力量。

(三)內容的海量性與共享性

新媒體以數字平臺為依托,克服了報紙版面容量的限制,實現了信息的大規模傳播,突破了廣播電視的單向傳播,實現了資源的下載和共享。隨著信息內容海量化的同時,人們又能更加方便地閱讀信息內容,因此賦予互聯網共享的特征。例如,云盤的使用使得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能夠被收集、保存和共享。這種“傳送相近”的區域性覆蓋,在空間和時間上具有開放性,使受眾在傳遞信息的同時,能夠同時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這樣群眾才能真正實現“秀才不出門卻知天下事”的心愿。

二、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安全教育帶來契機和挑戰

(一)契機

互聯網信息傳播方法具有更加便捷有效的優勢,可以用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大學生具有吸引力的新媒體,授受方式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但同時為了更好地發揮教育者的領先優勢和學生的積極優勢,把握正確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安全教育的首要問題。

大眾傳播和分享的優勢在于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寬意識形態的渠道,覆蓋廣泛的領域。通過對大學生需求的研究發現,傳統媒體已無法滿足大學生的諸多興趣點。因此,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的海量性和及時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大學生的需求,為大學生提供最豐富的信息資源,有助于不斷更新自我,使正確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

(二)挑戰

互聯網傳播模式的弊端在于視覺的復雜性導致了大學生對事情態度的多元化,這對高校意識形態領導權地位構成嚴峻的挑戰。過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通過會議討論,思想政治教育,黨校等傳統討論進行。但是,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思想教育的單向輸出?;ヂ摼W能使大學生能夠獲取大量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大多未經過濾,因此,一些否定主流意識形態的言論將飛揚天空。

互聯網通信方法的缺點是信息的快速傳播和負面信息干擾。長期以來,中國教育模式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西方的一些價值觀通過新媒體的推動,傳播到網絡,經過大量網絡推手的接力與宣揚,嚴重侵蝕了一些大學生的主流意識。這種情況一定要嚴加杜絕?;ヂ摼W大眾化、共享化的缺點是內容復雜,信息內容參差不齊。因此,大學生思考和區分是非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教育和指導?;ヂ摼W的出現將使敵對勢力吸引和腐敗大學生,進行政治滲透變得更加方便和直接。

三、大學生思想安全教育與指導的新途徑

(一)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努力營造務實、健康、生動的環境。高校網站是大學生接觸最頻繁的網站,但現有的高校網站大多比較陳舊,缺乏吸引學生的亮點。因此,高??梢詮男@網入手,通過認真研究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愛好、追求和價值取向,把感興趣的思想政治內容轉移到網絡平臺上。此外,大學應定期組織在線思想政治教育專題活動,增加網站的紅色內容,從而達到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作用。

(二)培養高校自己的意見領袖和網絡大V。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可以充分發揮意見領袖和網絡大V的網絡號召力,就某些社會現象或者黨的政策邀請他們做客高校網站進行解讀,實現輿論的有效引導,增強思想工作的效果。通過他們積極發布正確輿論導向文章,并通過微信、微博及時回應學生關切的問題,終將達到增強思想教育的效果。

四、小結

本文從互聯網信息傳播的特點出發,從不同層面對其進行推廣,分析其對大學生思想安全的影響。通過抓住本質影響,從機遇與挑戰兩個方面著眼于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安全的價值,從價值分析、優勢與不足以及新時期大學生思想安全教育與指導的新路徑出發。在當今,我們不可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示而不見,而應看清本質,緊跟社會發展,利用互聯網發展優勢,讓其在培養大學生思想方面發揮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思錦.淺談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的教育[J].農家參謀,2018(22):213-214.

[2]王云麗,謝俊,謝佳迪.當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32(06):1-5+124.

[3]王晨.論新時代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J].學理論,2018(05):231-233.

猜你喜歡
大學教育創新路徑新媒體
生本教育理念在應用心理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
農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自主學習理論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研究
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調查與分析
以網絡為載體的政府管理模式創新路徑分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