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教育

2019-07-24 10:33阿米熱·吾加布都拉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語言能力

阿米熱·吾加布都拉

【摘 要】語言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載體,英語也不例外,只有將語言學習與相關文化結合起來,我們才能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因此,在我國的高校英語課堂中,我們應該把語言與文化知識結合起來,進而轉變老師把英語作為一門單純的工具進行教,而學生把英語當作一門單純的工具進行學的觀念,從而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和自身人文素養。

【關鍵詞】跨文化能力;英語人文教育論;語言能力;思辨能力

如今,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著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在英語專業課程教學中,英語語言學習跟相關背景文化相脫離,沒有將語言知識的學習跟文化背景相融合,進而形成人文主義英語教學理念,然后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辯證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人文素養。而本文筆者正是想要對英語專業語言知識與語言內在的人文素養結合起來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一改傳統的英語工具論,以期能夠促進英語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方法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具體手段,而教學方法的實施是建立在教學原則的基礎上。本文將對英語人文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進行探討:(1)英語專業的語言能力要緊密聯系人文素養;(2)英語專業的語言能力應該包含思維能力和跨文化能力;(3)英語專業的課堂教學離不開社會文化。

一、英語專業的語言能力要緊密聯系人文素養

(一)英語專業教育的人文教育和跨文化教育

很長時間以來,我國的英語教學一直都有很大壓力,備受“耗時低效”的指責(張兢田 呂培明 2016:14)。20世紀90年代,也有人把大學英語比作“一壺燒不開的溫吞水”,也不乏對英語教育的尖銳批評,顯而易見,這些觀點的提出都是建立在英語工具論的基礎上的,并沒有把人文素養納入到英語教學當中來。英語專業的跨文化屬性特別明顯,我們應該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能夠融匯中西文化的英語專業人才。鑒于此,英語教學培養的是英語語言文化和中國語言文化之間的橋梁性人才,他們應該可以客觀的看待本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利與弊,然后才能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所以,加入我們可以把英語學習從單一的語言知識學習轉變成人文教育與跨文化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語言知識的學習,對語言相關的文化習慣、國家歷史、風俗人情進行了解和建構,我們才能培養出橋梁型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二)語言課程要滲透人文素養

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所存在問題的改進已經不再只是教學問題了,也涉及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只有將語言教學和人文教育相結合,才能將該門語言的學習變得對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有積極意義。然而長時間以來,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使得社會上形成了以分數高低來定江山而忽略學生德育培養的現狀,大學培養的應該是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性人才,也即“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故而,結合人文素養滲透,對英語教育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顯得更加可行和有必要。

二、英語學習和人文素養相互促進

(一)英語不應該只是一種工具性的課程

英語學科作為一門語言,應該和漢語一樣,是一種獨立的人文學科而不只是工具性的學科。因此,大學教師在教授英語課程時,應該在詞匯、語法、文本的講解之上,加入人文滲透,引導學生對背后的文化進行宏觀把握和了解,培養學生通過一門語言了解相關文化的能力,汲取相關文化的力量,與自身學習融會貫通。這些靠單純的語言學習是無法做到的,必須相關教師做好備課工作,并且準備充分的課外閱讀讀物推薦,讓學生充分地體會文本相關社會背景、思想觀點、經濟發展和人文視角。例如,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的學生開始從課本當中了解到呼嘯山莊,知道了艾米莉簡勃朗特,在老師的講解下,學生明白了呼嘯山莊就不只是一場斗爭,也是一場和平與反叛的斗爭,也了解到了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本作品對于學生的影響。有了這個途徑,學生才可以知道文化的多樣性視角,還有世界各國人民為了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的自由、平等、和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進而會因此而引發對自身在國家發展中的思考。我們認為,大學英語課程不可忽視的一個作用就是讓學生不但學習到英語語言知識,也應該學習到英語語言文化及相關背景文化,進而養成辯證對待中西文化差異的思維方式,最后實現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

(二)英語學習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我們如今的英語教學,應該踐行“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讓學生能夠養成自覺體會語言文化背景的習慣。當然,我們最需要培養的是符合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創新型人才,那就需要我們充分利用社會發展資源,比如說互聯網,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意識、創新能力,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豐富自身的實踐創新能力。適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應該是具備人文素養和專業素養的復合人才。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是教育革新的方向,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英語學習和漢語學習相輔相成

英語和漢語是有某種程度的共通之處的,英語和漢語水平的高低也直接互相影響著兩門語言的學習效果。例如英語和漢語中的動詞都是在主語之后出現,但是不同的是,漢語的動詞形式單一,沒有人稱和時態的變化,而英語則有,并且在不同的句式當中也有變化。如此類比學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語序和深層語義的認知。

另外,在英語學習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學生才能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把興趣集中到文本知識和相關文化背景上,進而提高語言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的目的不能只是讓學生掌握一種語言,也應該著力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學會用辯證思維來看待文化差異,進而解決相關問題,只有我們在語言學習中滲透人文素養,讓二者融為一體,才能培養出語言能力和文化素養兼備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國華.重新認識英語和英語教育的地位[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

[2]張兢田,呂培明.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方向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6,(2).

猜你喜歡
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語言能力
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中的思辨能力
落實“兩個關注”,促使課堂評價走向有效
“英語教學法”課程改革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