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科研事業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發展狀況與培養策略

2019-07-25 07:56李學明
中國人事科學 2019年5期
關鍵詞:高精尖科技人才上海市

□ 李學明

科研事業單位的科技人才分布于高校和研究機構,上海市科研事業單位的高精尖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生物醫藥、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物聯網以及大數據等與“五個中心”建設密切相關的重點行業領域。目前,從宏觀上看,上海市科研事業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處于逐步優化和不斷完善的狀態中。這對于上海市建成一支規模匹配、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有效提升科技人才的創新創造力和國際競爭力,打造支撐創新型城市和國際大都市發展的科技人才高地,推進實施上海市“五個中心”建設具有重大支撐作用。

一、科研事業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總體規模

2008—2017年,上海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重點行業領域的高精尖人才總體規模保持持續穩定增長,但受制于編制限額,增長幅度并不大(見圖1)。根據2017年上海市36所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技統計年報表數據,與上?!拔鍌€中心”建設密切相關的重點行業領域高精尖人才共有83,907人,比2008年增加了16,921人,平均年增長率2.8%,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圖1 2008—2017年上海市科研事業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數量

(一)教學與科研人員

從上海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精尖科技人才組成看,2017年教學與科研人員有51,457人,比2008年增加了10,633人,平均年增長2.1%。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49,531人,比2008年增加了10,363人,增長20.9%,年均增長率為2.3%??茖W家和工程師的增長與教學和科研人員的總體發展規模一致。

(二)研究與發展人員

2017年,上海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與發展人員有29,086人,比2008年增加了9,929人,平均年增長3.8%。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有28,437人,比2008年增加了9,910人,增長率約為34.8%,年均增長率達3.9%??茖W家和工程師的增長略快于研究與發展人員的總體發展規模。

(三)R&D成果應用及科技服務人員

2017年,R&D成果應用及科技服務人員為3,364人,比2008年減少了3,641人(見圖2),平均年下降率為5.8%。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有3,320人,比2008年減少了3,226人,年均下降幅度達5.5%。從2012年起,R&D成果應用及科技服務人員和科學家及工程師數量發展態勢基本一致,說明R&D成果應用及科技服務人員中科學家或工程師占比較大,素質水平較高。

圖2 2008—2017年上海市R&D成果應用及科技服務人員和科學家及工程師數量

二、上??蒲惺聵I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結構狀況

(一)學歷結構

上??蒲惺聵I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的首要特點是知識性,科技人才大多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掌握一定專業知識與技能。學歷結構是指高精尖科技人才學歷和學位的數量構成情況。根據2017年上海市36所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技統計年報表數據,2008—2017年,人才學歷程度明顯提高,高學歷、高學位的人數呈穩定增長趨勢。其中本科及以下學歷的人才數量有小幅下降,碩士尤其是博士學歷的人才數量增長較為明顯。2017年,碩士學歷共有33,918人,比2008年增加了6,590人,平均年增長率2.7%。博士學歷的高精尖人才共有16,868人,比2008年增加了9,538人,平均年增長率達14.5%,博士學歷的人才數量比重大幅提高(見圖3)。

圖3 2008—2017年上海市科研事業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學歷結構

(二)職稱結構

職稱結構是指上??蒲惺聵I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初、中、高級職稱的構成情況,是衡量科技人力資源素質狀況的尺度之一。[1]高級職稱主要包括教授、副教授以及其他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中級職稱主要包括講師以及其他中級專業技術職稱,初級職稱主要是包括助教以及其他初級專業技術職稱。

1.教師職務系列

稱取樣品2g(精確到0.01g),置于50mL離心管中,加5mL乙酸銨緩沖液,高速渦旋,在加15mL乙酸乙酯渦旋混勻,離心去已經層到另一個干凈的離心管中。殘渣中再加入15mL乙酸乙酯重復上述步驟,合并上清液定容至刻度。

2017年教師職務系列的有19,477人,比2008年增加了4,205人,年均增長率3.1%。其他技術職務系列人員共30,054人,比2008年增加了6,158人,年均增長率2.9%。從統計數據看,教師職務序列的數量近幾年變化不大。

在教師職務系列中,教授和副教授人員的比重穩步提高。2017年教授的比例比2008年提高了3.6%,副教授的比例比2008年提高了1.9%(見圖4)。教師高級職務比例不斷提高。

圖4 2008—2017年上海市教師序列高精尖科技人才職稱結構

2.其他技術職務序列

其他技術職務序列中,中級職稱人員的比例總體上有所提升,2017年比2008年提高了1.6%,增幅不大但總體平穩。初、高級職稱人員的比例變化不大,基本保持一個穩定的水平(見圖5)。

圖5 2008—2017年上海市其他技術職務序列高精尖科技人才職稱結構

(三)年齡結構

年齡結構是指高精尖科技人才的年齡構成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科技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合理的年齡結構應是每一個年齡段都有適合的比例,能夠正常交替,符合人才的成長規律[2]??萍既瞬诺穆殬I生涯發展根據年齡規律可分為積累期(青年:22~32歲)、創造期(中年:33~45歲)、過渡期(更年期:46~50歲)、衰退期(51~60歲)和離退休期(61歲及以后)。國內外的統計資料表明,科學工作者創造力最強的最佳年齡區間在25~45歲,衰退的臨界年齡平均為50歲[3]。

從統計數據來看,2017年,除35歲及以下的青年高精尖人才數量略有下降外,其他年齡段的人才數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見圖6)。其中,36~45歲、46~55歲人才數量的上升幅度較大,分別達到了2.5%和3.8%。35歲及以下的青年人才數量占總人數的13.1%,而36~45歲的中堅力量占總人數的42.4%,最有精力和經驗的分布在46~55歲,占總人數的36.3%。從年齡結構分布看,上海市科研事業單位的高精尖科技人才分布相對合理。

圖6 2008—2017年上海市科研事業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年齡構成情況

三、科研事業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科研狀況

(一)R&D支出情況

近年來,上海市科研事業單位R&D支出及其相當于生產總值的比例穩步上升。2017年,全年用于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達1,139億元,比2008年增加了777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3.8%;其相當于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例為3.78%,比2008年提高了1.2%。

(二)成果轉化項目情況

高精尖科技人才致力于研究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有條件進行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4]。近年來,上海市自主創新推進力度不斷加大。2007年,上??蒲惺聵I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全年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493項。其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領域項目占比達87.4%,比2008年提高了6.1%。

(三)技術成果轉化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實際收益達130,067億元,比2008年增加了95,614億元,增長率達277.5%。

四、上??蒲惺聵I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的策略

上海市正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區域創新重要的主體要素,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過程中的關鍵載體。以上分析表明,上海市科研事業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正處于逐步優化和不斷完善的狀況之中??蒲惺聵I單位高精尖科技人才總體規模持續平穩小幅增長;高精尖科技人才學歷程度明顯提高,博士學歷的人才數量比重大幅上升;高精尖科技人才職稱結構逐步優化,教師高級職務和其他技術職務序列的中級職務比例不斷提高;高精尖科技人才年齡結構分布日益合理,體現出了較強的科技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科技人才資源研究發展(R&D)投入穩步上升,科研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效果良好。這對于上海市建成一支規模匹配、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有效提升科技人才的創新創造力和國際競爭力,打造支撐創新型城市和國際大都市發展的科技人才高地,推進實施上海市“五個中心”建設具有重大支撐作用。

高精尖科技人才的培養應充分考慮本國國情和科技發展現狀,借鑒外國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立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研究制定更加科學、合理、專業的高精尖科技人才發展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機制,建立多元化高精尖科技人才開發方式,健全高精尖科技人才激勵和保障制度,堅持在創新實踐中培育人才,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總體規模宏大、結構層次合理、綜合素質優良、功能作用明顯的高精尖科技人才。

在科研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框架下,上海市科研事業單位人才培養應緊緊圍繞上海市建設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的發展定位,牢牢把握區域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的發展機遇,遵循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和成長規律,吸收借鑒國內外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的經驗,著力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以形成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比較優勢為目標,以打造國際化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體系為特色,以探索與國際接軌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為動力,為上海市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構建科學、合理、高效的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機制。

(一)完善促進高精尖科技人才發展的政策體系

應切實發揮促進高精尖科技人才科學發展的政策引領作用,完善高精尖科技人才政策體系。一是財政引導政策。要積極吸引海內外優秀科技人才,對海外高精尖科技人才來華工作可不受用人單位編制、工資總額和戶籍所在地限制。企業和研發機構聘用的外籍專家,其薪金可在成本中列支,并提供一定的科研條件。用人單位引進高精尖科技人才的住房貨幣補貼、安家費、科研啟動經費等費用,可依法列入成本核算。二是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國外的組織和個人設立研發機構。凡設在境內并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定屬于高新技術企業的,降低征收企業所得稅稅率,屬于先進技術企業的可延長減免企業所得稅稅率期限。三是配套服務政策。具體包含出入境、居留、工作許可、相關待遇、生活服務、就業市場、社會與文化融合、權益保障、公共安全等。高精尖科技人才的工作許可、在華永久居留的條件可適當放寬,在居留證件有效期內可辦理多次入境有效簽證。對引進的海外優秀人才和國家級學科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在醫療保險、配偶就業、子女上學、住房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或資助,促進高精尖科技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二)健全國際化高精尖科技人才合作培養機制

海外人才是我國高精尖科技人才隊伍的重要來源。健全國際化高精尖科技人才合作培養機制,需充分認識到集聚海外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性、緊迫性和當前面臨的難得機遇,積極采取集聚海外人才的政策,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用較短時間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要緊緊圍繞開放創新,緊扣培育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新優勢、加快建設國際先進現代化經濟體的目標任務,不斷提高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開發的開放度,實施更加積極的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開發合作政策,從全球培養集聚國際化高端、專業和尖端人才。依托構筑人才培養開發合作示范平臺、國際化創新驅動示范平臺,瞄準國內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大力引進國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創新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探索創新與創業教育、學術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校企人才聯合培養等多元化人才培育模式,深入推進人才與產業深度對接、產教深入融合的育才新機制。推進本土人才國際化培養,進一步擴大國際實習生交流頻度和規模。推動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開發國際合作走向更高水平,重點推進金融、科技、現代服務業、智慧城市、社會治理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和交流合作。大力推進與發達國家國際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教學項目合作及學術交流,吸引海外知名大學、研發機構、跨國公司來華設立全球性或區域性研發中心、開展教學和科研項目合作。積極打造加強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合作和融合發展的類海外環境,不斷提升科技人才培養開發的國際化水平,逐步形成一種與國際接軌的類海外環境。

(三)構建“政產學研”聯合培養人才模式

“政產學研”模式強調進一步整合多方優勢教育資源,是一種理論和實踐結合更緊密的人才優化合作教育培養模式?!罢a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建設的四個主體因素分別為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協調好四大主體之間關系,對促進區域經濟和人才自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加強“政產學研”合作、提高社會服務質量,是推動人才發展的突破口。在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人才培養“政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目的是全面整合優勢資源,以政策為指導,企業及產業應用為主導,學校為主體,通過科研院所的協作和用人單位的反饋互動,合作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大力加強“人才+項目”對接,積極推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之間開展人才聯合培養,持續深化職業教育與產業對接,不斷促進學科鏈、產業鏈、人才鏈的有機融合。

(四)創新產業人才培養開發機制

突出人才培養的高端化取向,圍繞上海市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培育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新優勢,引育面向全球、開放多元、活躍互動的高端人才群落,推動人才引育與創新要素集聚融合、高端人才與高端產業對接,形成以高端人才集聚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格局。充分發揮企業在產業人才培訓中的主體作用,以產業創新中心構建、企業大學建設、新型學徒制項目開發為重點,培育、認定和扶持一批企業學習型組織建設項目,爭創國家級公共實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協同相關部門成立產業人才培訓聯盟等組織。借鑒國際職業技能競賽先進經驗,以推動高技能領軍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為重點,進一步創新產業人才培養體制機制,鼓勵企業在內部開展鑒定評價、職工競賽、首席技師評選等活動,推進產業人才終身學習發展環境的構建與完善。

猜你喜歡
高精尖科技人才上海市
為高精尖產業工人插上騰飛“翅膀”
上海市風華初級中學
南陽市中小企業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研究
上海市房地產學校
黑龍江:糧食產業邁向“高精尖”
科技人才是發展的推動力
寧陜農業科技人才助產業脫貧
騰勢400 用在上海市區的來回穿梭克服里程焦慮
北京時尚控股“高精尖”產品登陸“上海灘”
探索高校高端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