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治

2019-07-27 01:30吳佳佳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20期
關鍵詞:斑病種植者病株

吳佳佳

玉米作為我國農業生產中一種重要的農作物,對國家農業的發展及國民生活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種植中的一種重要病害,玉米大斑病的發生會嚴重降低玉米產量,為了確保玉米種植業的健康發展,玉米種植者必須做好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工作。本文就是對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規律做出的分析,并且結合該病害的發生規律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以便達到縮小玉米大斑病危害規模的作用。

1、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規律及危害

①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規律

玉米大斑病的致病菌為真菌,玉米收獲后殘留的秸稈會為大斑病的致病菌創造生長環境,病菌在田間殘留的玉米秸稈上越冬,當環境溫度到達19-24℃、濕度高于85%后,就會讓真菌分裂出孢子,進而讓孢子擴散到空氣中,隨著空氣加以傳播。在每年的夏季,降雨量較大,同時也伴隨著高溫天氣,高溫和高濕度就會促進玉米大斑病真菌的生長。因此,夏季是玉米大斑病的多發季節,不能做好提前預防,田間管理工作不到位,未及時發現病株,就會讓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規模變大,同時也加大了治理難度,最終為玉米種植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②玉米大斑病的發生原因

玉米種植中常使用輪作模式進行玉米種植,一些種植區域由于離村莊較近同時連接其他作物的種植區域,提高了玉米大斑病的發生幾率,一些致病真菌潛伏在道邊堆放的秸稈中,也有一些存在于其他作物的種植區域內,這就增加了菌群數量。當溫度達到真菌分裂孢子的條件后,就會讓病害的發生初期就具有較大規模,同時,菌群的基數較大,也讓其繁殖量得到提高,更容易在該地區形成流行性病害。玉米品種的抗病能力也是玉米大斑病發生及規模的重要影響因素,玉米品種抗病能力較低,就會讓玉米生長過程中更容易患病,進而提高玉米大斑病的發生幾率。特殊氣候也是玉米大斑病的發生原因之一,在玉米種植中有時會遇到比較特殊的氣候影響天氣,例如:臺風、季風等氣候現象,這些特殊氣候往往會給玉米種植地區帶來強降雨、高溫等天氣,種植人員不能及時做出預防措施,就會讓氣溫、濕度的變化提升玉米大斑病的爆發幾率。

③玉米大斑病的危害性

玉米大斑病會危害到玉米的整個生育期,根據嚴重程度的不同,其對抽穗期危害最大。通常情況下,玉米大斑病由植株底部葉片位置開始發病,逐漸向上蔓延,出現大斑病的葉片會出現黑色的菌斑,菌斑隨病患的蔓延逐漸擴大,菌斑往往沿葉脈方向擴張,其面積大小不等,以長棱形為物。早期的病斑面積較小,病患嚴重時病斑寬度可達到1cm寬,6-11cm長,病斑數量及面積的增大會讓葉片出現縱裂,最終導致葉片枯萎死亡,最嚴重時會讓整個植株死亡。

2、玉米大斑病的具體防治措施

①對玉米品種進行優選

在進行玉米種植前,應該對玉米品種進行謹慎選擇,玉米品種不同,其特性也有所不同,有些玉米品種具有更好的抗病能力,所以種植者應該優選抗病能力較強的玉米品種。選擇玉米品種時,應該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土質環境、土壤養分含量等方面做出分析,選擇更加適應當地生長環境的玉米品種。選好玉米品種后,還要做好拌種工作,選用對玉米大斑病具有較好防治效果的保苗劑作為拌種藥劑,使用劑量為8-10克/公斤。拌種后,應該對玉米種子進行晾曬,晾曬時將玉米種子攤平,剔除其中干癟、瘦小或有殘缺的個體,最終完成拌種、晾曬的工作。

②加強對種植區周邊環境的治理

想要減小玉米植株接觸玉米大斑病病菌的幾率,首先應該做好對種植區域周邊環境的治理,應該通過科學嚴謹的整地工作對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翻整,清除土壤中殘存的玉米秸稈、根莖等雜物,這樣可以避免田間秸稈攜帶致病真菌。翻整土壤后,應該晾曬2-3天,這樣可以通過晾曬,減少土壤中菌群數量,在土壤中摻雜一定比例的石灰粉,可以也具有殺菌、除蟲的功效。囤積的玉米秸稈應該及時清理,破壞大斑病真菌的生長環境,進而為防治玉米大斑病打下良好基礎。

③加強田間管理

種植者應該做好田間管理工作,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在高溫時期做好田間巡視,進入雨季后應該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農藥的噴灑,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大斑病的發病概率。對大斑病病害多發地區,應該利用地膜覆蓋技術提前播種,以求錯開大斑病的高發期,對病害規模較大、治理難度較高的地區,也可以更換其他農作物,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大斑病病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破壞。在田間巡視中,及時發現玉米病株,通過拔除、施藥等手段,防止大斑病病害規模進一步擴大。拔除的病株應該集中存放,統一銷毀,通過遠離種植地區深埋、專業焚燒廠焚燒等方式對玉米病株進行處理,可以避免病害的二次傳播。做好水肥管理,加大有機肥料的使用量,保證有機肥料的充分腐熟,根據玉米的生長特點科學施肥,這樣可有效提高玉米的健康水平,保證玉米的良好長勢,進而達到增強玉米自身抵抗力的目的。根據田間濕度合理的控制用水量,合理澆水有利于控制田間濕度,進而避免濕度過高引發玉米大斑病。

④科學嚴謹的化學防治

當進入到大斑病多發季節或田間出現患病植株時,種植者應該及時的采用化學藥劑對大斑病真菌進行滅殺。施藥工作應該建立在科學數據的基礎之上,當病株發病率高于65%,病葉率達到18%時,最適合進行化學防治。對大斑病的化學防治可選用多菌靈對病株葉片進行噴灑,這樣可以有效提升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最終達到保證玉米健康生長,提升玉米產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做好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工作,有利于保障玉米的產量。種植者應該根據大斑病的發生規律,進行針對性的預防工作,通過田間管理工作做好對玉米的監控,進而提高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為促進農業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作者單位:755100寧夏中寧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

猜你喜歡
斑病種植者病株
茶輪斑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其拮抗菌篩選
黃瓜靶斑病咋防治
豌豆抗白粉病資源田間評價試驗
中國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進化差異的探究
績溪縣水稻紋枯病發生特點及防治意見
踏花行論壇2016年非洲紫羅蘭展作品選登
煙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玉米小斑病發生的影響
2009年新洲區油菜菌核病的發生特點及原因分析
美國《溫室種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種(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