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活化的“成都模式”

2019-08-01 05:57肖萌
中華建設 2019年2期
關鍵詞:古鎮成都文化遺產

肖萌

我國鄉村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農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成都是國務院命名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悠長久遠的農耕文明史,樸實、生動、鮮活、數量眾多、極富文化內涵的鄉村訴說著成都植根于土地、取資于自然的文化傳統,其歷史文化遺產真實地記錄著成都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脈絡,反映了成都傳統的建筑風貌、民風民俗和原始空間形態,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內涵和多重保護價值。

近年,隨著西南地區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成都鄉村歷史文化遺產受到了自然損毀和人為破壞的雙重威脅,如何促進鄉村經濟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協調發展是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課題。十八大以來,成都市文物局組織專人進行鄉村實地調研,梳理分析全市鄉村文化遺產資源,對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進行整體思考和研究,協調建設、規劃、旅游等相關部門,加強保護管理,爭取各級財政支持,創新合理利用途徑,創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鄉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活化的“成都模式”。

成都鄉村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現狀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從西到東地形可分為山地、平原、丘陵三部分,不同的地貌環境孕育著不同類型的農耕文化:西部龍門山和邛崍山脈——山地文化,中部成都平原——平壩文化,東部低矮龍泉山和四川盆地中的丘陵區——丘陵文化。成都市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其鄉村地區的文化遺產資源占據了相當的比重:成都鄉村現存共有6555處不可移動文物,占全市總數(6914處)的95%,主要類型為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以及其他文物。共有26處大遺址保護點位,占全市總數(35處)的72%。共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75項,占全市總數(134項)的56%,其中國家級8項、省級31項、市級36項。成都目前共有各級歷史文化名鎮27座,各級歷史文化名村12座,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6座。

經梳理,近年來成都鄉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主要問題一是文化遺產和歷史風貌受威脅,城市化進程導致成都村鎮歷史環境遭破壞、原住民大量流失、不合理商業開發等情況;二是管理工作存在政出多門、保護與開發相沖突、缺乏合理規劃、政府投入和社會力量參與不足的情況;三是對鄉村歷史文化遺產價值及對其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對其合理利用的觀念和方式方法欠缺。

“成都模式”解析

成都從實際情況出發,堅持保護發展相結合,立足提高保護管理水平,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與天府古鎮聯盟品牌、川西林盤整治、鄉村博物館建設、非遺特色小鎮建設和鄉村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融合推進,經過幾年努力,探索出一條“成都模式”的鄉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活化之路。

加強保護管理。成都以中央四部局《關于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鎮保護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為原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加大宣傳,增強意識。采用宣傳冊、圖文展覽、博物館大篷車、節慶活動等方式大力宣傳文物及非遺保護的法律法規和基礎知識,積極培育、充分樹立村民對家鄉文化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增強保護意識。二是規劃先行,有序發展。協調相關部門建立從鄉村總體規劃到文化專項保護規劃的完整體系。三是健全機制,有效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分級管理、權責一致、監管到位的原則,建立責權明晰、效能統一的鄉村歷史文化事業管理體系,建立城鄉聯動的工作機制。四是爭取資金,加大投入。五年以來,成都爭取各級文物保護專項資金數億元,重點扶持鄉村文物保護單位及古建筑的搶救保護、宣傳展示、園區建設、博物館建設、文化產業開發等。五是建設隊伍,創新方法。完善組織和人員保障,確定駐村專家和村級聯絡員,建立本地傳統建筑工匠隊伍,建設鄉村文化人才隊伍,建立人才評價與激勵機制。六是匯聚公眾,夯實力量。通過民間組織和村委會的作用來發揮公眾參與成都鄉村歷史文化工作,引導當地居民自覺守護家鄉歷史文化遺產。

打造“天府古鎮聯盟”品牌。成都于2011年成立“天府古鎮旅游聯盟”,平樂、安仁等8個古鎮首批加入了該聯盟?!?015成都第二屆天府古鎮藝術節”上,“天府古鎮聯盟”聚合了全市27座歷史文化名鎮,各古鎮將進一步挖掘各自的特色,開發新的業態,同時在提升餐飲和住宿環境等方面則將形成統一的標準。

川西林盤整治利用。原真性保護利用傳統川西林盤與新建現代聚居林盤并重,規?;?、集群化連線,成片彰顯林盤田園文化風光。如新津縣興義鎮岷江村將林盤整治為“農耕文化體驗園”,將原白鶴林改造為“樸寶苑”,都成為傳統文化休閑之處。溫江市永盛鎮尚合村的黃家碾林盤整治恢復“連二里市”,成為獨具特色的“集市林盤”。

建設鄉村博物館。規劃建設成都非國有博物館“一中心三聚落”的發展模式。在成都周邊的鄉村,一是以近現代歷史文化為特色,建設安仁中國博物館小鎮;二是以民俗、客家文化及現代藝術品為特色,建設洛帶博物館聚落;三是以宗教、自然類文化為特色,建設青城山博物館村落。目前“一中心三聚落”已成為有特色的城鄉互動、帶動區域文化服務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引擎和旅游目的地。

建設“非遺特色小鎮”。非遺特色小鎮是以非遺項目為核心內容,以產業為基礎平臺,政府引導推動、社會參與共享的以鄉鎮為單位的特色小鎮。2017年成都市文廣新局首批公布了10個非遺特色小鎮。將古鎮、古街、非遺與現代生活結合,這是成都發展特色小鎮和非遺傳承中的又一創造性舉措。

發展鄉村文化旅游創意產業。早在2007年,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就發布了《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特色文化旅游鎮發展的通知》,明確指出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旅游發展與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的關系。近年來成都重視鄉村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蒲江縣甘溪鎮“明月國際陶藝村”最具代表性。該村依托明月村7千畝雷竹、3千畝生態茶園,4口古窯等資源,以陶文化為主題,以明月國際陶藝手工藝文創園區為核心,打造集陶藝生產銷售、文化展示、創意體驗、休閑運動、禪修養生、田園度假于一體的人文生態度假村落。實現文化傳承、生態保護、農民增收、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和諧統一,形成特色鮮明的文化創意產業與鄉村旅游互動、產村一體、共創共享發展的新模式。該項目被評為國家西部旅游人才培訓基地鄉村旅游實訓點,四川省第二批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四川省首批鄉村旅游創客基地,成都市重大旅游項目,成都市龍門山、龍泉山生態旅游綜合功能區重大項目。

在未來,成都將繼續發揮“成都模式”的積極作用,結合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突出成都鄉村文化特色,傳承弘揚成都優秀傳統文化,探索成都鄉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活化利用的新路徑、新方法,讓村民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猜你喜歡
古鎮成都文化遺產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穿過成都去看你
數看成都
同里古鎮
成都
千年古鎮
西塘古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