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口和聯合研制

2019-08-01 09:57呂琳琳
軍事文摘 2019年7期
關鍵詞:巴拉克防空雷達

呂琳琳

自2019年2月中旬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關系一直高度緊張,雙方軍隊都處于高度戒備狀態。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5月14日報道,印度陸軍計劃將防空部隊部署至更靠近印巴邊境的地區。印度防空系統主要由空中預警機、地面防空雷達、地面防空導彈、通信網絡等組成,主要用于攔截侵入本國領空的敵方飛機、巡航導彈等飛行器。目前,印度已基本形成一個組織龐大、多層次、多手段、比較完整的防空系統,但是作戰能力有限。從蘇聯引進的薩姆-3是20世紀60年代的武器,抗干擾能力差。印度自主研制的阿卡什防空導彈已宣告失敗。然而近幾年來,巴基斯坦空軍和導彈部隊攻擊能力不斷提高。巴基斯坦成功研制多型戰術彈道導彈、巴布爾巡航導彈、雷電隱身防區外巡航攻擊導彈,另外巴基斯坦空軍F-16戰斗機、JF-17戰斗機都裝備了光電瞄準吊艙,可以在晝夜惡劣氣候條件下掩護制導空地導彈打擊地面目標,還配備了電子戰吊艙,用來壓制地面防空系統。在此背景下,印度急需通過多種方式來迅速提升其防空能力。

預警機數量有限,存在盲區

空基預警是印度當前防空系統預警探測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目前現役的預警機包括3架俄羅斯和以色列聯合生產的A-50EI和2架EMB-145B。A-50EI預警機以伊爾-76作為平臺,加裝了以色列研制的EL/W-2090費爾康雷達,在性能上處于世界先進水平。EMB-145B預警機是印度在從巴西購買的ERI145飛機上加裝了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研制的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雖然這兩型預警機性能較為優異,但是印度國土廣闊,目前5架的數量對于監視整個邊境地區存在漏洞。2017年12月,印度對EMB-145B預警機進行了空中加油試驗,意味著該預警機具備了執行長航時任務的能力,對于提高印度的空中預警監視能力有所幫助。

預警體系弱,僅能實現點防御

印度尚不能依靠自身能力實現地基預警雷達的自主生產,通過購買引進、聯合攻關、自主研發等方式,印度雷達正在持續對其地基雷達預警系統進行更新換代,除了現役的一部分蘇聯的二坐標、三坐標雷達,還與俄羅斯、以色列、英國、法國等國家進行合作。在布局上構成了高中低、遠中近的三層防御體系,但僅限于點防御,全國性防御較弱。

印度地基防空預警雷達系統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即“防空地面環境系統”和“基地防空區”系統?!胺揽盏孛姝h境系統”系統采用三層預警探測網。第一層為機動式觀測分隊,是由眾多2人小分隊配備HF/VHF無線電臺和望遠鏡組成。這些分隊沿邊境均勻部署,通過HF/VHF無線電臺或電話線路等通訊系統發布預警信息,互相間隔25~45千米。第二層為雷達警戒線。雷達警戒線由眾多雷達群組成,部署在觀測分隊后方150千米處,可實現無縫覆蓋,負責為防空控制中心提供準確的目標情報。1個雷達警戒群通常包含1部俄羅斯ST-68U雷達、2部P-18/P-19雷達,在雷達群側翼還包含2部P-12/P-15雷達。其中,ST-68U雷達為控制中心,可為防空導彈部隊提供目標跟蹤數據,并為米格-29、蘇-30等戰機提供指揮引導。另外,印度還通過許可生產了法國泰雷茲集團的TRS-2215D三坐標對空警戒雷達,以及衍生出印度國產的PSM-33MK2雷達;印度從法國進口了6部GS-100低空可運輸雷達,并在印度國內組裝13部,共裝備19部,可探測180千米外的低空機動目標。第三層為THD-1955三坐標遠程警戒雷達,是“防空地面環境系統”的核心,共13部。該雷達最初由法國設計,廣泛服役于北約國家,印度具有多年許可生產經驗。該雷達工作于S波段,峰值功率20兆瓦,平均功率2兆瓦,對戰斗機的探測距離達400千米,體積非常龐大,具有很強的抗電子干擾能力,印軍曾對其進行數字信號處理、雜波抑制等技術升級。綜上所述,印度多部地面防空雷達作用距離超過300千米,具備對全高度氣動目標的良好探測性能。

與作戰半徑達到幾百千米量級的“防空地面環境系統”相比,“基地防空區系統”實際上是一部縮小版的“防空地面環境系統”,作戰半徑僅為100千米,主要用于重要空軍基地及其他高價值目標的空中防御,為其防空責任區提供全方位的無縫覆蓋,并與防空控制中心進行作戰協同。與“防空地面環境系統”系統類似,“基地防空區系統”同樣由三層防御圈組成。第一層為機動式觀測分隊,中間層是配套雷達層,最后一層為低空補盲雷達層。

A-50EI預警機以伊爾-76作為平臺,在性能上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印度購買的以色列SPYDER中程防空導彈系統

防空導彈型號多樣,依賴進口

印度作為南亞地區的軍事大國,為了防止在作戰和武器裝備建設上受制于一國,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尋求國際合作多國化、武器裝備來源多樣化。通過印度幾十年來國防工業的對外合作,使印軍的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遂行現代作戰的能力大大加強,印度已成為南亞和印度洋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大國。通過“導彈發展綜合計劃”印度研制成功了大地、烈火等多種導彈,但在防空導彈方面卻進展緩慢。目前,印度陸、海、空三軍都裝備了防空導彈系統,這些防空導彈幾乎都是蘇聯/俄羅斯研制的產品。印度目前裝備的防空導彈主要包括蘇聯的薩姆-3、薩姆-8,從俄羅斯引進的S-300。

薩姆-3防空系統作戰距離2.5~25千米,作戰高度0.1~14千米。印度已對該導彈進行了成功升級,為其加裝了新型抗電子干擾手段和尋的頭,延長了服役期。升級后導彈的射程32千米,射高達20千米,同系統相連的“低空打擊”雷達裝有電視攝像機,作用距離為25千米,能使系統在強烈的電子對抗環境中攔截目標。薩姆-8可擔負近程防空任務,其射程為15千米,射高為12千米,目前部署在印巴邊境上的幾處重要空軍基地附近。隨著時間推移,印度將逐步淘汰薩姆-8。S-300防空導彈,最大射程100千米,目前印度至少擁有S-300防空導彈6套及其衍生型安泰-2500防空導彈數十套,總體來說數量較少,擔負部分要點防空都尚且無法覆蓋,更無法兼顧野戰防空。

印度防空系統中,防空導彈大多從俄羅斯采購,屬世界第二代和第三代防空導彈水平,具有對付上個世紀空襲目標的能力。但對當前在復雜電磁環境下、具有高機動性、隱身能力強的空中目標其作戰能力有限。

自主研發有難度,性價比較低

中程防空導彈項目代號阿卡什,印度語為天空之意。阿卡什中程防空導彈系統以SA-6為原型,1983年項目啟動,1990年完成了樣彈,并開始進入測試階段,直到2012年,歷經30年才完成試驗,交付印度軍方服役。阿卡什長5.78米,射程為25千米可以摧毀機動目標,如無人機、戰斗機、巡航導彈和其他直升機發射的彈道導彈。能夠攜帶60千克戰斗部,采用火箭沖壓式噴氣發動機推進系統,速度可達馬赫數2.5。2016年1月28日,在印度昌迪普爾的綜合試驗場進行了用戶試射。2016年3月20日,印度陸軍因對阿卡什中程防空導彈系統性能不滿,認為其缺乏最新的目標跟蹤裝置技術,拒絕采購,將采購國外產品作為替代。印度陸軍認為,以色列等國制造的導彈,開始操作到導彈發射所需的時間僅為4~5秒,但阿卡什卻需要8~9秒,因此被認為攔截能力低下。此外,同類性能的進口導彈價格比阿卡什低70%,印度海軍指出了阿卡什的“穩定性問題”,而空軍也可能不再采購。到目前為止,陸軍訂購了2套,空軍訂購了15套。該導彈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發后,經過32年,耗費數億美元投資后剛剛形成戰斗力就面臨停止發展,阿卡什防空導彈系統被印度軍方宣布失敗。

多國引進,加速導彈更新換代

印度當前面臨的問題是原先裝備的老舊導彈性能難以有大幅提升,國產防空導彈又進展頗為周折,但是競爭對手巴基斯坦空軍和導彈部隊攻擊能力不斷提高。印度急需迅速提升其防空能力。

印度在2006年9月與以色列拉斐爾先進防務系統公司簽訂了合同,采購了4套斯派德(SPYDER)防空導彈系統。2008年印度同以色列達成采購18套SPYDER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協議,總價值將超過4.3億美元。SPYDER將用于取代印軍現役的薩姆-3、薩姆-8等老式防空導彈系統。SPYDER是一種用于打擊中、低空目標的防空導彈系統,可攻擊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飛行器、靶機和精確制導彈型。它既可為固定點面目標提供防空能力,也可為機動部隊提供防空。系統反應時間不超過5秒,作戰距離為1~15千米,作戰空域20~9000米,具有攔截多目標能力,可單發、多發發射,全天候作戰。

印度還向俄羅斯尋求獲得S-400防空系統。該S-400防空系統采辦合同于2018年10月5日簽署,印度國防部長蘇巴什·巴姆雷于2019年1月2日表示,印度空軍將于2020年10月起開始接收俄羅斯制造的S-400防空系統,余下的4套系統將于2023年交付完成,將為印度提供對弱勢地區及地點的有效防空覆蓋。S-400的引進可以使印度防空系統的整體防御水平大大增強,攔截距離可以增加到250千米,它還具備攔截戰術彈道導彈的能力,這是印度現有防空導彈無法比擬的。不過S-400防空導彈數量較少,價格又太高,難以有足夠數量覆蓋全部國土,因此需要近程防空系統來組網使用,才能保證體系不會有漏洞。

2018年7月29日,印度政府批準采購NASAMS-2系統

印度向俄羅斯尋求獲得S-400防空系統

2018年7月29日,印度政府下屬國防采購委員會批準采購價值10億美元的“國家先進地空導彈”(NASAMS-2)。NASAMS-2系統是美國雷聲公司和挪威康斯伯格公司聯合研制的中近程防空系統,已在美國和幾個北約國家部署使用。從射程和射高數據來看,相較最大射程達到250千米,射高達到50千米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NASAMS-2射程僅為20千米,可以打擊高度15千米的空中目標。NASAMS-2的定位與S-400不同,是近程地空導彈,更接近于內層防御補缺補漏的角色,其目標涵蓋了傳統的戰機、空地導彈、巡航導彈、高空無人機,以AIM-120防空導彈作為攔截彈,其主動導引頭對小目標攔截有與生俱來的優良性能。

聯合研制,加強中遠程防空力量的建設

通過國際合作,印度在空間技術、航空航天技術、電子對抗技術、新材料技術、能源技術、精確制導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其發展高科技裝備提供了必要條件。

印度軍隊高層已經意識到,面對周邊國家日益強大的空中力量,建立遠程防空系統已迫在眉睫。目前,印度正努力加強中遠程防空力量的建設,主要通過聯合研制和購買兩種方式。聯合研制導彈的主要代表是巴拉克-8導彈。巴拉克-8系統是以色列和印度聯合研制的防空反導系統,將大幅提升印度海上和陸上防空能力,并將推動印度?;磳到y的發展。巴拉克-8是以巴拉克-1艦載防空系統為基礎研制的新型武器系統。印度于2006年2月與以色列簽署協議,在巴拉克-1系統的基礎上,合作研制射程達70千米的巴拉克-8艦載防空反導系統,又稱巴拉克-NG艦載防空反導系統或遠程面空導彈系統,計劃于2015年底開始交付印度海軍?;拘蛯椛涑?0~70千米,擴展型導彈射程120~150千米,采用垂直發射方式。其中,以色列IAI公司承擔70%的技術開發工作,而印度則負責研制雙脈沖火箭發動機以及相關的發動機保險/安全裝置、氣動伺服系統等。2009年,以色列首次從薩爾級輕型護衛艦試射巴拉克-8導彈,并成功摧毀1枚來襲導彈。目前,該系統的開發工作進展順利,以色列海軍已于2013年開始實施列裝巴拉克-8。2017年5月17日,印度海軍從加爾各達級科欽驅逐艦成功試射巴拉克-8中程防空導彈。試驗驗證了導彈、火控系統和印度自主研發的艦載作戰管理系統的集成協作效果,同時展示了驅逐艦的防空作戰能力。另外,試驗中導彈還實現了在更遠的距離外高精度跟蹤低空高速空中目標。

另外,為了滿足地面防空需求,印度于2009年2月27日再次與以色列簽署協議,合作開發中程面空導彈(MR-SAM)系統,即陸基型巴拉克-8系統,用于替換印度空軍的老式防空導彈。目前,MR-SAM防空系統已裝備以色列海軍和印度三軍。該系統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和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聯合研制,配備了ELM-2248多功能雷達。該雷達具備監視、跟蹤和制導功能,能同時識別250千米外的多個目標。系統的單個作戰單元包括3個發射架、1部雷達和作戰管理系統。2019年,印度海軍和以色列在加爾各答級驅逐艦欽奈號完成攔截測試,并評估了艦艇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測試表明,裝備MR-SAM后,印度海軍的對空有效攔截范圍可擴大1倍。

責任編輯:張傳良

猜你喜歡
巴拉克防空雷達
弈語
隱形飛機哪里躲
首部BUK—3M“山毛櫸”新型防空系統已交付俄陸軍
班上的“小雷達”
能分身的雷達
雙面巴拉克
“袋鼠媽媽”與兒共心
蒙住雷達的眼睛
奮斗成就男人
巴黎航展上的QW-2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