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戰爭視角下的諾門坎戰役

2019-08-01 09:57趙立業
軍事文摘 2019年7期
關鍵詞:航空兵蘇軍戰役

趙立業

諾門坎戰役蘇蒙將領合影

諾門坎戰役又稱“哈勒欣河戰役”,是蘇蒙聯軍與日軍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諾門坎布爾德至蒙古國的哈勒欣河地區爆發的沖突,戰役從1939年5月11日開始到9月16日結束,蘇蒙聯軍在二戰名將朱可夫的指揮下,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諾門坎戰役期間,日軍、偽滿軍與蘇聯、蒙古軍隊共出動兵員20余萬人,各型飛機900余架,大炮500余門,坦克、裝甲車上千輛,展開了空前的大規模陸空部隊合同戰役,也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規模立體戰爭。諾門坎戰役是蘇聯軍隊組織大規模軍兵種合同作戰的開山之作,對蘇聯衛國戰爭中蘇軍組織坦克部隊和航空兵、炮兵、步兵等兵種合同作戰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諾門坎戰役的勝利,直接迫使日軍放棄了北上攻擊蘇聯的“北進”戰略,從而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格局。

經過80年的歷史滌蕩,站在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的角度去研究諾門坎戰役,仍然對當今部隊作戰理論的研究具有借鑒意義。諾門坎戰役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強大高效的戰略投送、周密細致的情報偵察和諸軍兵種的密切協同是關乎軍隊作戰勝敗的重要因素。

強大高效的戰略投送是軍隊作戰制勝的基礎

朱可夫到達前線后,立刻去集團軍指揮部和前沿部隊視察和了解情況。通過對戰場形勢和日軍動向的分析,朱可夫敏銳地察覺到,這并不是一次簡單的武裝沖突,而是日軍對蘇軍作戰能力的戰略試探。朱可夫立即將自己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向最高統帥部報告,并提出建議:第一,必須增強航空兵部隊,確保奪得諾門坎地區的制空權:第二,必須再向作戰地區派遣不少于3個野戰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第三,必須加強炮兵力量,取得對日炮兵的壓倒性優勢。

要想取得戰役的勝利,軍事力量的集聚是首要也是最基本的條件,而力量集聚的關鍵就在于戰略投送能力。諾門坎戰役期間,蘇軍統帥部連續向朱可夫增派了57000人、542門火炮、498輛坦克、385輛裝甲車和515架飛機。從西伯利亞鐵路線補給基地用卡車轉運物資到前線,在將近750千米路程的蒙古大草原上,蘇軍長長的卡車隊日夜不停地穿梭在運輸路線上。最繁忙時期,這條路上有2000輛載重卡車在來回奔忙,一路上揚起黃龍翻滾般的沙塵。蘇聯最先進的作戰飛機和最優秀的飛行員也源源不斷地飛往遠東。朱可夫回憶,為了進行這一極為復雜的戰役,我們必須通過從供應站沿長達750千米的土路把下列物資運到哈勒欣河,包括炮兵彈藥1.8萬噸、航空兵彈藥6500噸、各種潤滑油料1.5萬噸、各種食物4000噸、燃料7500噸、其他物資4000噸。要在戰役開始以前把上述物資運來,需要3500輛卡車和1400輛油罐車,而當時集團車只有1724輛卡車和912輛油罐車。朱可夫心里清楚,戰役籌劃階段的兵員、裝備和保障物資的投送,是決定戰役勝利的基礎。

要打贏信息化戰爭,提高部隊應急作戰能力,強大高效的戰略投送是基礎??焖俜磻膽鹇酝端湍芰?,能夠迅速將軍事力量投送至作戰地區,奪取戰略主動和作戰先機。海灣戰爭爆發前,1990年8月7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6天,美國總統宣布實施“沙漠盾牌”行動。美軍第82空降師、第101空中突擊師、第24機械化師作為先頭部隊,在48小時以內部署到位。截至1990年12月底,美軍在海外地區的部隊達43萬人,作戰飛機達1000余架,及航母編隊6支、艦載飛機450多架、M系列主戰坦克1000多輛??梢哉f,強大的戰略投送能力是美軍取得海灣戰爭勝利的基礎。

周密細致的情報偵察是信息化戰爭制勝的前提

周密細致的情報偵察,是指揮員正確分析判斷情況的基礎,對指揮員能否定下正確的作戰決心至關重要。首先,指揮員對情報偵察高度重視。朱可夫一飛抵前線,就趕去諾門坎地區調查,親自趕到哈勒欣河東岸進行了實地考察,并詢問了前線官兵關于戰役的真實情況。通過對沖突地區的觀察和了解,并下部隊接觸官兵,朱可夫對已發生戰事的性質和規模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對日軍的作戰能力有了基本認識。其次,充分利用遠東情報網搜集情報。朱可夫利用蘇軍遠東情報部門建立的情報網,對日本關東軍進行情報偵察。情報人員搜集的情報及時傳到蘇蒙聯軍指揮部,提供了海拉爾到哈勒欣河邊境地區的日偽滿駐軍各部隊情報,包括人員配置、武器裝備、坦克裝甲車、汽車數量和駐地、騎兵馬匹數量、機場日本空軍動態等等。通過情報網,蘇蒙聯軍掌握了關東軍第7師團增援、空軍調動情況和日本細菌部隊的內幕動態。再次,在戰役開始之前要求部隊對日軍進行全面細致的偵察。在日軍對其軍隊配置地域進行嚴密布防的情況下,蘇軍優秀的小股偵察群仍然潛入敵人防御縱深,成功地組織了偵察并取得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情報。蘇軍摩托化步兵第149團團長列米佐夫少校親自帶領的一個偵察組,抓“舌頭”回去了解日軍第23師團陣地布防的最新情況。獲取情報以后,對情報進行分析鑒別也至關重要。朱可夫安排了空中偵察,從空中對日軍陣,分成若干地段,由飛機編隊在每日的早、午、晚3次進行空中攝影并逐日核對,以辨偽取真。對阿爾山、海拉爾等鐵路沿線也進行空中攝影偵察,研究日軍的集結地、炮陣地和后方基地的情況。

參戰日軍

朱可夫說:“我們的偵察機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好的有關敵人防御縱深情況的照片,但是由于敵人通常廣泛地布置模型并采取其他欺騙措施,所以我們在得出結論時,必須十分慎重,并須反復核對,以分辨真偽?!?/p>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偵察裝備更加先進,情報信息獲取手段也更加多樣,戰場更趨于透明。但是,不管信息化程度有多高,始終不可能完全吹散戰爭的迷霧,周密細致的情報偵察仍然是聯合作戰制勝的前提。要做好信息化戰爭中的情報偵察工作,要重點從3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指揮員的情報偵察意識。部隊指揮員應充分認識情報偵察的重要性,并監督要求部隊做好情報偵察工作。二是強化情報系統的軍民融合,發揮國家安全情報部門的作用。國家安全部門的情報網對于獲取敵方部隊調動、部署、裝備等信息具有先天優勢,尤其是戰略情報的獲取,對戰爭和戰役的開展有巨大影響。三是突出作戰中情報偵察和信息研判的地位作用。信息化戰爭節奏加快,戰場環境復雜多變,海量信息魚龍混雜,情報偵察領域斗爭激烈。應加強對信息的處理和研判,提高情報信息的準確率和時效性,來為指揮員提供及時準確的情報。

諸軍兵種的密切協同是信息化戰爭制勝的關鍵

無論哪個時代的戰爭,只有諸軍兵種力量密切協同作戰,才能最大的釋放軍隊的整體戰斗效能。蘇聯著名軍事家伏龍芝曾說過,任何戰術都只適用于一定的歷史階段,如果武器改進了,技術有了新的進步,那么軍事組織的形式、軍隊指揮的方法也會隨著改變。軍事組織形式和軍隊指揮方法的改變,其目的也是為了實現各種武器和軍兵種的密切協同。

諾門坎戰役勝利的關鍵,在于朱可夫第一次實現了蘇軍坦克兵和步兵、炮兵、航空兵大規模的協同配合。航空兵的大規模使用為地面部隊機動消除了空中威脅,通過航空火力支援的方式很好地配合了地面作戰。戰役開始前,通過幾次大規模的空戰,蘇軍重新奪取了制空權。蘇軍地面部隊在作戰中能夠更加機動靈活,幾乎不受日軍飛機的干擾。在戰役主攻方向上集中使用航空兵支援地面作戰,為坦克裝甲部隊對敵實施迅速而堅決的突擊創造了條件。

8月20日5點45分,蘇軍火炮開始向預定轟炸目標區域施放煙幕彈。然后,蘇軍150架SB轟炸機和近100架伊-16殲擊機飛臨哈勒欣河地區,對日軍陣地展開轟炸。8點15分,各種口徑的大炮、野炮和迫擊炮向日軍據守的陣地進行轟擊。8點30分,空軍機群第二次飛臨河岸日軍陣地上空,向日軍戰壕、掩蔽部和據點猛烈轟炸掃射。通過航空兵火力打擊,為坦克裝甲部隊實施突擊掃清了障礙,消除了威脅,對奪取戰役戰斗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坦克部隊在航空兵、炮兵和步兵密切配合的情況下得以集中使用,充分發揮自身強大的沖擊能力和快速縱深的突擊能力,是坦克部隊在實施進攻與反突擊作戰行動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諸軍兵種的密切協同,蘇軍最終挫敗日軍的攻勢并圍殲日軍第6集團軍。1939年7月3日和23日,日軍兩次強渡哈勒欣河,企圖圍殲哈勒欣河東岸的蘇蒙軍隊,蘇軍坦克部隊都是利用日軍立足未穩之機,在炮兵、航空兵和步兵的密切協同下,集中兵力果斷地在行進間發起迅猛的反突擊,從而粉碎了日軍攻勢,扭轉了戰局。在8月20日—30日的蘇軍總攻當中,蘇軍坦克部隊在航空兵、炮兵密集的火力支援下,與步兵形成了較好的協同配合,發揮其快速縱深突破能力,從南、北兩個方向合圍了日本關東軍第6集團軍,進而再對其實施分割、圍殲,徹底瓦解了日軍的抵抗。

諾門坎戰役中蘇軍繳獲的戰利品

諸軍兵種的密切配合、協同作戰,是充分發揮聯合作戰整體效能的內在要求,是聯合作戰指揮的目標,也是實現作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證。要想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實施高效的聯合作戰,關鍵在于諸軍兵種的密切協同。應重點研究部隊與電子對抗、無人機、人工智能等作戰力量的協同,盡快促進軍兵種作戰力量融合,促進部隊聯合作戰整體效能發揮。在相同武器條件下,誰先認識到新武器裝備的意義,并將戰術同新武器裝備協調起來,誰就有更大的把握奪取勝利。我軍應立足部隊現有的武器裝備,扎實開展部隊協同作戰的演習和訓練,提升部隊實戰能力。

責任編輯:葛 ?妍

猜你喜歡
航空兵蘇軍戰役
作戰時間橫跨開國大典的是哪一次戰役?
勝利日閱兵(歷史老照片)
英國黑斯廷斯戰役
遠東戰役中的和平天使
漫畫輕兵器之十三
烏茲別克拆蘇軍紀念碑引俄不滿
坦克掛拖斗的秘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