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慢性病老人做個“心理評估”

2019-08-02 02:13許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神志病科心理科主任醫師
自我保健 2019年4期
關鍵詞:老同學情緒老年人

文·許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神志病科(心理科)主任醫師]

上個月,我參加了初中同學的聚會。一位老同學在閑聊中告訴我,她的母親年紀不算大,卻全身都是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等等,每天吃大把藥。但結果是,藥效并不顯著,老人的脾氣卻是見長,經常唉聲嘆氣,動不動就生氣,沒事就找她和她愛人的麻煩?;叵肽赣H年輕時,曾是個小學老師,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學生、同事都很喜歡她,現在卻變得有些不可理喻。老同學很郁悶,怎么母親會有如此巨大的改變?

聽了這位老同學的訴苦,可能是職業敏感性的原因,我讓她趕快帶著她母親去醫院的心理科就診。果不其然,一周后,這位老同學在微信上告訴我,她的母親在醫院里被診斷因久病導致了繼發性情緒障礙。后來接診醫生給她的母親做了心理評估,結果抑郁與焦慮都達到中度以上。隨后,醫生給她母親開了小劑量抗焦慮藥物,還叮囑她如果母親的情緒反復,或者波動比較明顯,可以去試試心理治療。

其實,生活中像我那位老同學母親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因此,越來越多相關領域的專家呼吁:慢病老人,尤其是病程長久的患者,最好去醫院的心理科或身心醫學科做一個比較全面的“心理評估”,及早發現老年人因慢病所致的心理障礙。

慢病老人容易被心理問題盯上

究竟為什么那么多慢病老人都會存在心理問題呢?我們分析后認為,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

首先,老人被查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不僅要終身服藥,而且長期形成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也需發生巨大改變,一時間難以適應,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其次,單就疾病來說,如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往往與血液中的兒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質濃度增高有關,焦慮緊張時這類物質的濃度就會增高,時間一長,導致血壓持續升高。而糖尿病患者的情緒不穩定,會導致血液內腎上腺素含量上升,不僅可以使血糖升高,還會使血小板功能亢進,造成小血管栓塞,從而誘發各種并發癥。因而失眠、緊張、心中不快等心理因素最易導致血糖波動,影響糖尿病的治療與康復??偟膩碚f,心理問題常與這些疾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了解慢病老人的病態心理

多疑和敏感的老年心態多疑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相信自己患的??;另一種則認為自己的病情比醫生說的更嚴重,或別人低聲說話,患者就會認為在議論或隱瞞自己的病情,等等。

而且,由于疾病遷延不愈、反復發作,使患者產生恐懼、疑慮、煩惱、渴求等種種心理反應。產生的原因主要來自疾病本身,有時是因為工作忙而造成緊張氣氛,或一時不能徹底解除病痛而引起焦慮與恐懼心理。而且,老人患病后很容易聯想到生死問題,同時內心期望治療能很快起作用,一旦療效沒有如預期的那樣,或感受到其他不適就疑心病情加重。

行為退化或角色變化老年患者較明顯,往往由于疾病發作、病情危重、生死難測,患者完全處于被動狀態,缺乏主見和信心,要求更多的關心和同情,并且事事都依賴別人去做。

對于慢病老人而言,如果有其他新的疾病被診斷出時,老人還會表現出明顯的抗拒和否認。他們會不愿承認患病的事實,懷疑診斷結果,認為醫護人員的治療小題大做,同時高估自己的行動能力,不肯主動求治。比如我的一個鄰居張大爺,他素來就有高血壓的問題,在腦梗急診入院前一天,還在公園遛彎、談笑風生,忽然偏癱導致肢體不受控制。當親屬去看望他時,患者卻依然難以接受這種巨大的變化。

疾病后的孤獨感很多慢病老人囿于疾病或被迫臥床,失去了與他人交流和外出的機會,子女們又忙于工作難以整日為伴,老人就容易感到心情郁悶, 情緒處于低潮, 甚至多愁善感, 獨自流淚。

而且,慢性疾病老人往往容易出現自怨自責的心理反應。他們往往感到由于自己患了慢性病,給家庭和他人帶來負擔,從而失去生活信念,容易產生抑郁、自責自卑、退縮等不良情緒,甚至有自殺行為。

老人的日常家庭心理護理要重視

一般來說,每個人患病后的心理行為都會受疾病嚴重程度、個人特征、社會經濟地位、家庭背景、醫護團隊等的影響,而老年人本身就更加敏感和脆弱。因此,在老年人患病后,除了治療軀體疾病外,心理護理也應得到重視,盡可能早發現不良心理反應。

我們建議,對于那些慢性病老人來說,如長期被不良情緒困擾,家屬通過一些聊天又無法幫助他徹底擺脫這些負面情緒時,最好請專業心理工作者,或醫院精神科、心理科的醫生給予心理健康水平的評估,并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或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作為家屬,我們應在家中為慢病老人做好日常家庭心理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讓慢病老人主動安排自己的生活,鼓勵老年人互相講故事,充當人師等方法讓老年人充分表現自己,提高老人的價值感。

2 幫助老人培養適當的興趣和愛好,如引導老人聽音樂、練書法、飼養花鳥蟲魚等陶冶老人們的情操,豐富晚年生活。指導其保持樂觀情緒、好奇心和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3 在社區衛生部門的支持下,為老人開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老人保持與社會接觸,幫助老人調整情緒,消除孤獨、抑郁等不良情緒。

4 制定預防自殺制度。

5 幫助慢病老人正視死亡,消除對死亡的恐懼。

有明顯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者,必須同時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猜你喜歡
老同學情緒老年人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姜 末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老同學
防不勝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