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模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2019-08-08 01:13朱永富
四川畜牧獸醫 2019年5期
關鍵詞:生物性傳播媒介生產區

朱永富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農業局,四川 資陽 641300)

所謂規模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概言之,就是養殖場為防止內、外生物性致病因子(病原微生物、寄生蟲)侵襲,防范疫病于未然所建立的一套完整、科學、規范的技術性防御體系。建立和完善規模養殖場的生物安全體系,其關鍵環節不外乎三個方面,即:控制、消滅或阻擊傳染源(病原微生物性、寄生蟲性);切斷傳播途徑(傳播方式、攜帶生物性致病因子的傳播媒介、侵入門戶);提高動物抵抗力,降低或消除易(敏)感性。養殖場只要緊緊圍繞這三個環節,做好、做足、做細各項工作,就如同為自己設置了層層堅如磐石的防護網,練就了“金鐘罩”,不論外界或周邊疫情形勢多么復雜嚴峻,都能夠泰然處之,沉著應對。本文結合生產實際,粗略探討一下規模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問題,供養殖場參考。

1 控制、消滅或阻擊傳染源

1.1 嚴格選址(隔得開)

1.1.1 養殖場特別是生產區與周邊其他功能區域(如其他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種畜禽場、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動物診療場所、動物隔離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生活飲用水源地等)之間應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其最低要求不能低于《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的相關規定。

1.1.2 養殖場周圍最好有山脊或河流等天然隔離屏障。

1.1.3 在兼顧交通、電力、水源等的前提下,養殖場最好選擇建在偏僻的山村和鄉間。

1.1.4 朝向最好坐北朝南,以便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季風,趨利避害。

1.2 構筑隔離屏障(堵得?。?/p>

1.2.1 修筑隔離墻,設置防護裝置,有條件的可以設置空氣凈化過濾設備。隔離墻原則上不宜設置除用于交通之外的其他開口。開口處必須設置有阻隔功能的門(或窗)。生產區與非生產區之間的隔離墻應高于生產區建筑,其頂部宜設置能防止其他有害生物(如鳥、鼠、昆蟲等)進入的防護裝置如防護網等。生產區建筑的門、窗或其他用途的開口也應設置防護網或安裝風簾設備。

1.2.2 設置隔離緩沖帶(區)。在生產區與非生產區之間以及場區周圍,除修筑隔離墻外,還應設置隔離緩沖帶(區),其寬度不宜少于10m。

1.2.3 設置隔離舍。根據用途隔離舍至少包括兩種,即引種(或引進)動物隔離舍和染疫(或疑似染疫)動物隔離舍。該兩類隔離舍均應分別獨立設置并遠離生產區,與生產區的距離應不低于500 m,且均應位于生產區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側風向。

1.3 設置專用進場物資通道(隔得開)

1.3.1 專用進場物資通道是所有生產、生活及工作物資入場的唯一通道。

1.3.2 專用進場物資通道與場外道路連接處應遠離生產區,其距離最好不低于500m,且應位于生產區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側風向。

1.3.3 專用進場物資通道與場外道路連接處宜設置為封閉樣式,不與外界直接相通。該通道與場外道路應以物資裝卸站臺形式相連,確保場內運輸工具(人員)不出場,場外輸送工具(人員)不進場。

1.3.4 場外輸送工具在接近物資裝卸站臺前需經專門消毒通道,接受徹底的清潔消毒處理;進入場內的生產、生活及工作物資也必須在附近的中轉倉庫經徹底消毒處理后方可進入生產、生活區。消毒方式可采用沖淋、噴淋、噴霧、浸泡、熏蒸、紫外線照射、高溫高壓蒸煮或多種方式有機組合等方式。

1.4 設置專用出場物資通道(隔得開) 設置專用出場物資通道的技術要求與設置專用進場物資通道的要求基本一致。其設置目的(或原則)依然是讓場外運輸工具(人員)與生產區盡量隔得遠些。

1.5 嚴格引種(或引進)程序(來不了)

1.5.1 引種(或引進)動物必須來自于非疫區。

1.5.2 引種(或引進)動物的免疫必須在有效期內且抗體滴度應符合抵御野毒侵襲的最低要求。

1.5.3 無規定(或特定)疫病。

1.5.4 檢疫證書及養殖檔案資料齊全。

1.5.5 引種(或引進)動物必須在引種(或引進)動物隔離舍隔離觀察一段時間。一般小型動物需隔離30d,大型動物需隔離45d,根據需要還可以適當延長,延長時限一般以疫病最長潛伏期為依據。引種(或引進)動物經隔離觀察,確認健康無疫后方可進入生產區混群飼養。

1.6 嚴密控制和消滅場內疫?。氐煤茫?/p>

1.6.1 建立健全落實定期、定時巡查(臨床檢查)制度。

1.6.2 引進快速診斷技術。

1.6.3 建立實驗室診斷平臺。利用網絡資源同上級合作專業實驗室或科研機構實現資源共享,獲取技術支持。

1.6.4 建立健全疫病隔離診治制度。在隔離治療期間,染疫(或疑似染疫)動物的診療和飼養管理應由專人負責,這類人員在此期間嚴禁進入生產區,進入其他區域也必須嚴格執行相關生物安全制度。

1.6.5 做好無害化處理。對于病害(或病死)動物及其污染物,無論是由場內自行處理或委托場外專門機構處理,都必須嚴格遵循“合法、規范、安全、徹底”的原則。

2 切斷傳播途徑(傳不開或傳不出)

2.1 嚴格控制攜帶或可能攜帶生物性致病因子的傳播媒介 對于養殖場來說,攜帶或可能攜帶生物性致病因子的傳播媒介有很多,但主要包括兩大類:生物性傳播媒介和非生物性傳播媒介。重要的生物性傳播媒介主要有人類(包括場內員工、外來人員),動物(家養和野生動物,如豬、牛、羊、馬、雞、鴨、鵝、兔、犬、貓、狼、狐貍、黃鼠狼、野豬、鳥類、鼠、蛇等),昆蟲(如蚊、蠅、跳蚤、虱、蛾、蜱、蝗蟲、壁虎、螞蟻、蚯蚓等)等;重要的非生物性傳播媒介主要有生產生活物資及工作物資(包括飼料、獸藥,醫療生產器械如針頭、棉簽、人工輸精管等,各類設施設備如圈舍、飼槽、供水供料系統、交通運輸工具、人員服裝、帽、鞋,員工食品等),生產廢棄物(廢棄獸醫用品,如針頭、棉簽、廢棄疫苗及安瓿等),以及環境、空氣、水等。

2.1.1 生物性傳播媒介的控制

(1)養殖場嚴禁混養。如確需飼養貓、犬等,應按生物安全要求做好安全防護,并限制其活動范圍。

(2)設置防護設施(參見上述1.2項),嚴禁其他非養殖動物進入生產區。

(3)做好野生動物(如鼠、鳥等)及昆蟲(特別是吸血昆蟲)的隔離與殺滅工作。

(4)生產區一線工作人員,應經嚴格的消毒程序并著防護服后才能進入生產區。防護服具有雙向保護功能,理論上,如果防護服防護質量夠好,防護功能夠強,那么生產區人員的進出會很方便并減少許多限制,甚至有可能把養殖工人從長期的生活禁錮狀態徹底解救出來。應該說,這種成本投入是劃算的。

(5)生產區一線工作人員嚴禁串舍串崗。

(6)嚴禁非生產一線人員進入生產區。非生產一線人員確需進入生產區,除嚴格按照一線工作人員進場要求處置外,尚需根據危險級別隔離觀察24~48h。對于外來人員,如各級、各部門業務指導或工作檢查人員,業務洽談或參觀學習人員,原則上只宜通過現場實時視頻檢查或了解生產區情況,不宜進入生產區,如確需進入,也應按照上述要求嚴格處置。

2.1.2 非生物性傳播媒介的控制

(1)供給養殖場生產生活物資及工作物資的場外運輸車輛及押運裝卸人員,應止步于專用進場物資通道,嚴禁進入養殖場內。接送場內出場物資(如養殖動物)的場外運輸車輛及押運裝卸人員也應止步于專用出場物資通道。場內物資的流動完全由場內自備交通工具完成。

(2)養殖場的生產生活物資及工作物資需在專用進場物資通道附近的中轉倉庫經嚴格消毒處理后,方可進入生產區。

(3)生產廢棄物必須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嚴禁隨意丟棄處置。

(4)嚴格場內、外環境和設施設備的清潔消毒工作。為了確保消毒成效,必須在消毒方式、消毒程序、消毒藥品的選擇使用、消毒周期及消毒時間的控制方面下足功夫。同時,還應特別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重要部位的清潔消毒,如儲水池、自動投料系統的管道、自動飲水系統特別是投喂過營養性保健藥品的飲水系統管道等的清潔消毒。據相關研究,某些養殖場的自動投料系統、自動飲水系統不潔可能是消化系統疾病連綿不絕的元兇。

(5)有條件的養殖場宜在生產區進行空氣過濾凈化。這對防控以空氣(氣溶膠)為傳播媒介的疫?。ㄈ缈谔阋撸┚哂蟹e極作用。

2.2 嚴格做好動物的外傷管理 動物外傷是某些疫?。ㄈ缙苽L、鏈球菌病、葡萄球菌病、壞死桿菌病、口蹄疫等)的重要侵入門戶。從發生機理而論,外傷大體可分為生產性外傷(如母畜產子創傷、閹割去勢外傷、斷尾斷喙剪齒創傷、診斷預防治療及注射傷口等)和非生產性外傷(如摔傷、碰傷、刮傷、刺傷、咬傷、疾病引起的黏膜及皮膚損傷等)。生產性外傷是可以提前預知的,因此可進行傷前、傷中和傷后全階段的防感染處置;非生產性外傷只有傷后才可能發現,因此必須及早發現,及早處置。做好外傷管理,從動物生物安全角度來看,具有事半功倍之用。

3 提高動物抵抗力,降低或消除易(敏)感性(抗得?。?/h2>

3.1 提高動物非特異性抵抗力

3.1.1 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給予動物足夠的福利化保障。一要做到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噪音等環境因素可控;二要給予動物舒適而足夠的休息、進食、運動空間。

3.1.2 科學飼養。一是選擇品質優的全價飼料;二是管理科學化、規律化、程序化、機械化、福利化。

3.1.3 適時采取科學保健措施。要充分掌握動物的生長發育規律,在重要的時間節點或時段施以保健措施,如營養補充、抗應激、促生長、防感染、適時驅蟲、中草藥調理,微量元素、維生素、微生態制劑的補充添加,以及皮毛梳理、運動、水浴、藥浴、日光浴、音樂浴等。

3.2 提高動物特異性抵抗力

3.2.1 強化免疫工作 根據國家強制免疫名錄及自身實際,認真確定免疫病種;根據疫病發生規律、抗體監測數據和疫苗性能制定科學免疫程序;嚴格操作規程,確保免疫質量。

3.2.2 建立健全冷鏈系統,確保疫苗運輸、儲存、使用環節的質量。

4 其他

4.1 建立疫情信息網絡共享及預警平臺 建立疫情信息網絡平臺,可及時掌握周邊疫情態勢,提前做出疫情評估及預警,以便及時對本場疫病防控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4.2 建立專門團隊 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健全及完善,必須由專門團隊負責,而且要責任明確,責任到人。

4.3 重視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數據相對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和準確性。實驗室建設是養殖場動物生物安全必不可少的堅實支撐。有條件要建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建立,而且越早越好。養殖場的實驗室不需要高大全,關鍵是要能快速反應,做好、做足、做細基礎性工作。

猜你喜歡
生物性傳播媒介生產區
新加坡Green Mark標準的親生物性指標研究:基于氣候響應視角
試論淡水養殖常見生物性病害與防治技術
生產區黃磷儲罐火災的撲救對策探討
教育生態學視域下大學英語基層組織建設研究
視覺文化視閾下武術傳播媒介研究
滄州市各縣區增糧潛力分析
標準化羊場建設要點
新媒體廣告傳播形態及表現拓展
傳播媒介對藝術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弊端
我國大眾傳播媒介的功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