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法復位聯合塑形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橈骨遠端骨骺骨折

2019-08-14 07:53黎土明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年7期
關鍵詞:夾板腕關節橈骨

黎土明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骨科 佛山528000)

橈骨遠端骨骺骨折分離為臨床常見的腕部骨折,多為直接或間接暴力導致骨骺橈側、背側不同程度移位,多認為系腕背伸橈偏位或尺偏位、肩前屈或外展、前臂旋前并手掌撐地所致,多發于6~14 歲兒童[1~2]。早期有效、準確、輕柔地進行復位,對患兒腕關節功能的恢復及降低對骨骺生長發育的影響至關重要[3]。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橈骨遠端骨骺骨折患兒68 例為研究對象,旨在觀察手法復位聯合塑形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橈骨遠端骨骺骨折的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6 年6 月~2017 年6 月收治的橈骨遠端骨骺骨折患兒68 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4 例;年齡6~14 歲,平均年齡(11.86±1.52)歲;受傷至就診時間1~20 h,平均時間(10.32±1.37)h;左側橈骨遠端骨骺骨折10 例,右側橈骨遠端骨骺骨折24 例;Salter-Harris 分型:Ⅰ型9 例,Ⅱ型25 例;伸直型30 例,屈曲型4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12例;年齡6~14 歲,平均年齡(11.78±1.62)歲;受傷至就診時間1~21 h,平均時間(10.47±1.63)h;左側橈骨遠端骨骺骨折9 例,右側橈骨遠端骨骺骨折25例;Salter-Harris 分型:Ⅰ型10 例,Ⅱ型24 例;伸直型29 例、屈曲型5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受傷至就診時間、骨骺骨折部位及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均經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均為閉合性骨折;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伴有明顯神經損傷癥狀患兒;伴有明顯局部腫脹患兒;需進行開放性手術治療的患兒。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兒給予閉合復位聯合經皮克氏針內固定治療。經X 線等影像學檢查明確骨骺移位方向、程度,術者雙手握持患兒骨折遠端,拇指握于背側,雙四指握于掌側,同時助手雙手握持患兒骨折近端,首先給予糾正骨折遠端側方移位,向背側加大腕掌部折端成角,向遠端牽引,向掌側用力按壓進行復位,在透視下觀察骨折復位情況,復位良好則在臂叢神經阻滯下進行經皮克氏針內固定,復位欠佳則在臂叢神經阻滯下再次復位,隨后進行經皮克氏針內固定,患肢擺放為垂腕位置,以2 枚克氏針于腕關節背側橈骨骨骺遠端內外側進針,縱行交叉固定骨骺與干骺端,再次于透視下確定復位、固定良好,石膏固定。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兒給予手法復位聯合塑形小夾板外固定。術前同對照組進行X 線檢查,確認骨骺骨折情況,由2 名助手協助,1 名助手雙握持患兒前臂中三分之一段,另1 名助手雙手握持患兒腕部,于患肢中立位進行縱向牽引,使前臂置于旋前位,糾正旋轉移位及重疊,術者雙手握持骨斷端,給予外翻應力矯正橈側方移位,另1 名助手緩慢屈腕90°,使前臂處于旋前位進行復位,隨后給予局部涂抹曲米新軟膏,在骨折近端掌側、遠端背側墊棉墊延長至橈側,棉墊薄厚適中,采用雷氏夾板進行外固定,屈曲型骨折掌側夾板超腕關節,伸直型骨折背側夾板超腕關節,長度至肘橫紋下2 cm 左右,給予繃帶固定,避免過緊或過松,于透視下確認骨折線對位滿意、復位良好。頸腕懸吊固定6 周左右,定期復查,觀察恢復良好后可逐漸進行患肢主動、被動肌肉、關節鍛煉。

1.4 觀察指標 隨訪6 個月,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后手功能恢復優良率、Gartland-Werley 腕關節評分、關節活動度。(1)采用Cooney 評分進行優良率評估,<65 分為差;65~79 分為中;80~89 分為良;90~100分為優。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2)Gartland-Werley 腕關節評分包括殘余畸形(0~3分)、主觀評價(0~6 分,包括疼痛、運動受限等內容)、客觀評價(0~5 分,主要為腕關節背伸、尺偏、旋后等活動的角度)、并發癥(0~5 分)等內容,評分越低,患者恢復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手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手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手功能恢復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關節活動度及Gartland-Werley 腕關節評分比較 治療后6 個月,觀察組關節活動度明顯高于對照組,Gartland-Werley 腕關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關節活動度及Gartland-Werley 腕關節評分比較

表2 兩組關節活動度及Gartland-Werley 腕關節評分比較

組別 n 掌曲角 背伸角 尺偏角關 節活動度(橈°偏)角 旋前角 旋后角Gar評tla分nd(-W分)erley對照組3441.90±5.7039.60±3.8022.10±3.2012.10±3.1067.60±5.6067.20±5.809.34±2.71觀察組3446.10±5.5045.80±4.7027.20±3.6015.80±3.2075.10±5.4074.00±6.004.52±2.47 t 3.0925.9816.1744.8425.6214.7517.665 P<0.05<0.05<0.05<0.05<0.05<0.05<0.05

3 討論

小兒橈骨遠端骨骺骨折為骺板損傷的常見類型,因小兒發育期前臂相對較前,當腕背伸直著地時,即便不大的沖撞力也容易導致橈骨遠端骨骺滑脫,且常伴有三角形骨片,導致關節內損傷、關節外翻畸形,影響關節功能障礙,甚者可伴有尺骨莖突骨折、尺骨干骺斷損傷[4]。相關研究表明[5],橈骨遠端骨骺骨折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兒橈骨遠端骨骺正常發育。因此,早期給予一次性有效復位至關重要。手法復位不會破壞骨折遠端的關節面,復位手法相對輕柔、穩定,復位效果相對精準,可有效確保關節平整,有效恢復橈骨關節面高度、掌傾角、尺偏角等,避免反復復位、粗暴用力等刺激患兒骨骺板,減輕周圍組織的損傷,避免影響復位后骨骺的正常生長。同時適當屈伸腕關節,促進腕部神經、血管、肌腱有效歸為,進而利于肢體循環,促進腫脹、疼痛消散及關節功能的恢復,加快骨折愈合進程。聯合塑形小夾板外固定,可避免前臂過早旋轉,減少橈骨干承受的應力,一定范圍內保持腕關節自主活動,利于血液循環的通暢,且夾板固定可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適時調節固定位置,固定方式相對石膏、克氏針內固定較為彈性、靈活、透氣性強,為骨折部位早期愈合創造更好的客觀條件[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6 個月,觀察組患兒手功能恢復優良率及關節活動度明顯高于對照組,Gartland-Werley 腕關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手法復位聯合塑形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橈骨遠端骨骺骨折,在手關節功能恢復、關節活動度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可有效促進骨折部位較快愈合,促進患兒康復。綜上所述,小兒橈骨遠端骨骺骨折給予手法復位聯合塑形小夾板外固定,可明顯促進患兒骨折愈合,促進手功能恢復,臨床療效顯著。

猜你喜歡
夾板腕關節橈骨
帶血管蒂橈骨瓣逆行轉位治療舟骨骨不連12例
石膏與小夾板在四肢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研究多層螺旋CT聯合核磁共振成像應用于腕關節損傷的影像診斷價值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累及腕關節MRI表現及其分布特點研究
寒濕痹阻及濕熱痹阻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腕關節MRI表現的相關性研究
邊條翼夾板結構強度設計
高頻彩超與磁共振成像對類風濕性腕關節早期病變的診斷價值分析
Y型小骨鎖定鈦板治療橈骨頭骨折
定義風格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四分之三夾板
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