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秘結腸息肉

2019-08-19 17:59劉璽
科學養生 2019年7期
關鍵詞:鏡檢查結腸鏡復查

劉璽

60歲的王女士5年前曾經因便血去醫院做結腸鏡檢查,發現是多發性結腸息肉。其中,有一個較大的直徑有2厘米,醫生采取切除方法做了病理檢查,其他小息肉做了電燒處理,病理報告是腺瘤。醫生囑咐:每年來復查一次。但是她術后再未出現便血,也就將醫生的囑咐忘在腦后了。5年以后,直到再次便血,她才來找醫生,經過多方檢查,醫生告訴她:息肉已癌變。她傻了眼,后悔不迭。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飲食及生活方式發生很大改變,高脂肪類食物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膳食纖維卻越來越少,運動量不足,導致腸道疾病,特別是腸癌發病率逐年增長。最新統計腸癌發病率為29.44/10萬,死亡率為14.23/10萬,分別排在惡性腫瘤的第3位和第5位。結腸害肉是大腸癌的早期信號,早診早治息肉,是防癌治癌的關鍵措施。

結腸息肉是腸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變,通俗地說,是長在腸管內面的“肉疙瘩”。少數結腸息肉會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和黏液、稀便、次數增多等癥狀。但多數結腸息肉起病隱匿,無任何癥狀,絕大多數都是在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才被發現的。

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飲食可促進膽汁的分泌,膽汁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轉化成次級膽酸,該物質對結腸隱窩上皮細胞有細胞毒作用,可造成不可修復的細胞DNA損傷,這些細胞便逐步演變成息肉。

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可使糞便量增多,稀釋腸道內致癌物,促進致癌物排出體外,還能吸附對腸道有害的膽汁酸鹽。如果食物纖維攝入不足,則不利于有害物質的排泄。另外,長期大量飲酒、吸煙,會損害免疫功能,使基因突變,也會增加息肉的發生率。

目前,還沒有藥物能有效治療已形成的息肉,內鏡下切除或手術切除效果確切。若在腸鏡檢查過程中發現息肉,息肉直徑越大風險(癌變)也越大,超過5毫米,小于2厘米的,判定是良性的息肉,即可在內鏡下電切,以防患于未然。如果懷疑息肉已經惡變或者直徑大于2厘米,一般先做活檢,待診斷明確后再做相應處理。

息肉易復發,要定期復查。發現息肉后,即便是切除了息肉,腸道內環境沒有改變,也有復發的可能,特別是有大便潛血陽性、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以往有腸道腺瘤和癌癥病史、排便習慣有改變,以及有慢性腹瀉、長期便秘、有黏液血便等人群,要定期到正規醫院做結腸鏡體檢復查。

若息肉只有一個,病理報告是良性的,剛開始每年需查一次腸鏡,連續2—3年檢查不復發,之后可以改為每3年查一次。但如有多個良性息肉,為保險起見,還是要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若發現癌變的息肉,切除后應進行更加密切的復查。對于有家族史的,應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或便隱血檢查,爭取早期發現病變。

結腸疾病要“一指三查”。

“一指”是指肛門指診。有80%以上的直腸疾病可通過醫生指診檢查發現,醫生會根據腫物的形狀、大小、部位、活動度和軟硬度等來判斷良惡性。

“三查”包括:乙狀結腸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到肛門內25厘米的腸壁,可發現指診無法發現的病變,對可疑病變部位可進行組織活檢以明確診斷。

結腸鏡檢查。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病變,通過內窺鏡均可直接觀察到病變,可以及時得到處理。

鋇灌腸或氣鋇雙重造影檢查。即使直腸病變已確診,也應做此項檢查,以明確是否為多發性病變。

另外,有些病變出血量少,用肉眼很難看見血液,通過大便隱血檢查,有85%的出血性疾病可查出。

合理飲食減少息肉發生。

結腸息肉復發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如息肉切除后仍食用辛辣刺激、肥膩的食物,長期久坐、很少運動,都會誘發結腸息肉。為做到防患于未然,應少吃含纖維素少的肉類食物和精細米面,即多吃素、少吃葷。

編輯/譚明

猜你喜歡
鏡檢查結腸鏡復查
結腸鏡治療前腸道清潔準備致水中毒一例報告
辛永寧:慢性乙肝患者隨訪復查的那些事兒
肺結節≠肺癌,發現肺結節如何復查?
勘 誤
結腸鏡下治療腸息肉的臨床療效觀察
對接受無痛腸鏡檢查的老年患者實施全程護理的效果探討
175 例結腸鏡診斷和治療結腸息肉的臨床分析
帕瑞昔布鈉聯合丙泊酚對纖支鏡檢查患者進行無痛麻醉的效果觀察
西藏地區大力開展纖支鏡檢查技術的必要性
首批7所陜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學校迎接復查評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