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思維導圖,實現精準教學

2019-08-20 07:47王森海
魅力中國 2019年2期
關鍵詞:讀題導圖精準

王森海

(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廣陳中學,浙江 嘉興 314200)

初中科學是一門整合課程,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學中,筆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獲得較多,忽略對思維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盡人意。為此,筆者嘗試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把“思維”用“圖”呈現出來,從“關注學生知識”轉變為“關注學生思維”,借助思維導圖暴露了學生的思維,并給予精準指導。

一、借助“思維導圖”暴露學生原始思維,實現基礎知識建構的精準指導

筆者嘗試著把“思維導圖”引入到科學教學中,來暴露學生的原始思維,通過師生、生生互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通過思維暴露、多維交流,由外部活動逐漸內化,完成知識的“發展”和“獲取”過程,使學生長智慧。

(一)原始思維可視化

原始思維,是指學生面對一個科學問題時最初的思維狀態。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暴露原始思維,展示學生:想到什么?遇到什么困難?以及如何解決這種困難的思路或想法?

以七上科學第四章“汽化與液化”復習課為例。筆者讓學生課前對這一節涉及到的知識進行整理并進行獨立繪圖,通過學生繪制的導圖暴漏原始思維。

由學生的圖看出,不同學生的原始思維有別,如果在不了解學生的原始思維進行教學,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暴露學生的原始思維過程是科學教學中有意義的部分。

(二)原始思維再升華

暴露學生的原始思維的啟動過程,創設廣闊的四維空間和智力背景讓學生“知其所以錯”、“錯其難在何處”。因此在教學中,筆者不斷增強課堂活動的開放程序,通過生生和師生互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思考、合作、交流的全過程,進而培養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和全面性。

1.學生組內修圖。課前,對學生獨立繪制的圖進行批閱,然后從組內選擇較好的一個圖分別下發到相應的組。并布置任務:組內合作學習,對原圖進行修改、完善。經過學生思維的碰撞,形成較豐滿的思維導圖。

當筆者再次看到思維導圖時,明顯感覺到,經學生思維碰撞后,“圖”變得充實,知識的構建趨于完善。學生的原始思維得到升華,從而培養了學生回想、合想和議想的多思習慣。

2.學生組間優圖。筆者把各組的圖交叉進行組間優圖,目的讓其他學生的思維再來一次沖擊,從而激活學生的高階思維。讓學生在思考中產生困難,在困難中學會交流,在交流中產生新思路和新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進而達到思有源泉、思有方向、思有順序、思有所獲。經過學生的思維碰撞和升華,再一次創造出“汽化與液化”較為完善的導圖。

通過獨立繪圖、組內修圖和組間優圖,筆者利用“同屏互動”技術對優化的圖拍攝投屏,讓同學們在比較中體味探究的曲折情節。讓學生的原始思維在不斷被升華和創造的過程中領悟學習是一個真與實的過程,使思維帶有懸念色彩,增添學習科學的情趣,從而成為“有意義的學習與保持”。

二、借助“思維導圖”暴露學生解題思維,實現問題解決策略的精準指導

學生面對科學問題的解答常見失誤有:審題思維不全面、分析思維打不開、作答思維欠條理。審題是答題的起點,解題的關鍵,即“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很重要。

(一)以圖梳理信息,提高讀題能力

讀題的實質是把材料的信息,如文字、圖表等進行學科化的提煉和轉化。思維導圖可以成為讀題的有效工具,這緣于思維導圖的特點,要求以關鍵詞呈現思維節點,以圖形展現思維節點的關系。

在七上第四章第3節密度學習后,有一題:如圖所示,由不同物質制成的甲、乙兩種實心球的體積相等,此時天平平衡。則制成甲、乙兩種球的物質密度之比為()

A.3:4 B.4:3 C.2:1 D.1:2

本題考查學生的對題目中關鍵信息的提取。由于七年級學生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還欠缺,則教師的點撥將助學生一臂之力。通過互動方式梳理中的信息,繪制思維導圖,使問題撥云見日。經過這樣的思維過程,學生的思維被打開。再經過多次訓練,學生的讀題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思維導圖在學生學習中進行讀題的訓練,其價值有二,一是思維導圖的直觀性是提高師生、生生之間的思維交流效率,使學生對整個讀題思維的流程有了完整的把握;二是思維導圖能調動學生進行動筆訓練來強化讀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很直觀地發現學生的思維困難并加以指導。

(二)以圖拓展思維,提升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思維發展的基礎,是幫助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和掌握科學規律的必要能力。學生在解題時,表現出分析能力不足、答案思路不夠開闊。分析能力要求把一個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個簡單的問題,借助思維導圖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在七上第四章第6節汽化和液化學習后,有一題:如右圖,把裝有水的試管放在盛有水的燒杯中,用酒精燈給燒杯加熱,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A.能達到沸點,能沸騰 B.不能達到沸點,不能沸騰

C.能達到沸點,但不能沸騰 D.多加熱一段時間可以沸騰

絕大多數同學給出的答案是A。由此可見,沸騰和熱傳遞發生的條件對于學生來說是個難點。通過思維導圖把這兩塊知識加以顯性化來突破這個難點,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對于本題,筆者先讓學生合作探究,對這兩塊知識繪制思維導圖。教師巡視并適當地指導(如下圖)。然后,讓學生根據繪的圖進一步分析本題的正確答案,并做出解釋。

思維導圖在解題過程中合理利用,通過暴露學生的解題思維,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試題材料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寫出清晰嚴密的答案。

三、借助“思維導圖”暴露學生整合思維,實現學科融合創造的精準指導

《初中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課程內容的組織突出 “整合”與“探究”兩個特點。對于初中科學而言,把各學科有關知識有機地進行整合,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本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所以,通過建構學科間知識關聯的導圖,暴露學生的整合思維,從而進行精準指導。

例題:如右圖所示,R是滑動變阻器,它的金屬滑片垂直固定在等臂金屬杠桿的中央且可以隨杠桿左右轉動。杠桿兩端分別懸掛等質量、等體積的鐵球,此時杠桿平衡。再將鐵球同時分別浸沒到密度相等的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段時間后觀察現象。

(1)燈泡的亮度會發生什么變化?

(2)用所學的知識對此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這是一道涉及化學知識(如:化學反應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和物理知識(如:杠桿平衡條件和電學知識)的綜合題目。

通過學生解答發現問題:(1)很多學生找不到“連接點”——Fe與H2SO4和CuSO4的反應對杠桿平衡的影響;(2)有學生在杠桿平衡引起滑動變阻器電阻變化上出現了錯誤等。

面對這些問題,筆者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互教互學,從而為學科知識架起了一座“橋梁”,從中找出因果關系,這道題目就有了天塹變通途的感覺。在生生交流、師生互動下共同繪制了出下面的思維導圖,為學生的整合思維打開了一扇“門”。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對學科知識有意識地加以整合,運用對比思維、逆向思維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整合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科學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這一教學策略,有效改變了學生的認知方式,優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暴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真問題。通過對問題的精準指導,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構建水平,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和整合思維的構建,成了學生成績提升的催化劑,從而實現了精準教學。

猜你喜歡
讀題導圖精準
小學低段數學讀題能力的培養
借思維導圖算24點
小學生讀題粗心問題的糾正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角的再認識思維導圖
小學生數學讀題漏詞現象分析
精準的打鐵
黨的十九大報告思維導圖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精準扶貧二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