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飄帶視角下的飛天舞蹈動作創作探究

2019-08-20 00:00歐陽錫威
祖國 2019年14期
關鍵詞:綢帶敦煌壁畫

關鍵詞:敦煌壁畫 ? 綢帶 ? 舞蹈動作創作

一、敦煌壁畫飛天帶舞的歷史演變

敦煌帶舞的起源和歷史的發展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中國的傳統舞蹈形式,另一種說法是西域形式。但從不同時期的敦煌洞窟壁畫中,可以看出早期壁畫中的繪畫是從西域傳入,帶有濃厚的西域風格:平面簡單、形式端莊穩重,主要體現在天宮伎樂當中。此時期的帶舞,由西域傳入的說法是符合于當時實際情況的。而自唐代以來,飛天身上的飄帶舞姿態,千變萬化、優美靈動、技藝高超、具有紛繁華美飄逸之感。由此,敦煌壁畫綢帶舞的歷史演變可以用這樣一句話去概括,隨著社會政治、經濟、人文等文化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它孕育于西域,發展于中國不同朝代,在唐代達到鼎盛時期,從而脫離了傳統的西域綢帶舞這一傳統單一形式,進入全新的中國式綢帶舞時代,同時在現當代,綢帶舞又富有了新的意蘊和內涵。

二、從綢帶舞的時空關系創作飛天舞蹈動作

(一)綢帶所處的位置確定飛天舞蹈動作的發力點

綢帶舞的表演形式一般都是手持長帶而舞,但是不能發現,飄逸靈動的綢帶都是舞者身上不同部位發力而形成的,不同的發力點,會導致綢帶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和狀態, “舞蹈者不僅頭上系著長帶,而且手中也持有長帶,可以看出,頭上的長帶是左右擺動的,而手中的長帶確實上下擺動的?!雹購倪@一點能分析出當初飛天舞者不緊有一定的協調能力和專業水準,同時也能肯定,此舞者在舞動的時候,具體的發力點是頭部和手部。

(二)綢帶的狀態確定飛天舞蹈動作的動勢和調度

從眾多壁畫中可以看出飛天身上不同狀態的綢帶:有的纏繞于身,有的舞動于兩肩旁,有的在身體的上方,有的在身體的下方。由此,可以通過綢帶存在的狀態,來推斷此時飛天舞蹈動作的動勢和調度。以初唐時期的220窟和321窟兩幅飛天身上的綢舞來分析其動勢和調度。220窟的飛天形象,雙手掌相抱,舉過頭頂,俯沖而下,似乎很清晰。但是對于創作舞蹈動作來說,不從綢帶的狀態就很難分辨它的動勢和速度。例如從順直的飄帶就可以判斷:飛天是從左往右飛,成曲線運動狀態,以快速的狀態進行轉彎。相比之下,321窟的飛天形象,從他身體舞姿無法去判斷它的動勢和調度,甚至會判斷錯誤,它的身體是由右往左飛翔,但是從他的綢帶所處的狀態就可以判斷出,他是從左至右飛翔,因為他的綢帶大部分還留在左邊,而且處彎曲的狀態,綢帶的尾部,幾乎接近圓曲的狀態,從舞蹈運動的經驗很容易斷定:此時的飛天是從左至右,慢速在空中進行轉彎飛行。由此可見,在飄舞視野下進行舞蹈動作是實踐的根本,是復活壁畫飛天舞姿的有力保障。特別是對舞蹈動作的動勢和調度具有科學的指導價值。

三、綢帶舞的意境與舞蹈文化內涵分析

(一)帶舞的審美與龍文化的融合

龍是中華主族的圖騰象征,上下八千年,源遠而留長。它猶于一個神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演變,從而富有新的含義,人民對它的崇拜可想而知,從龍翔鳳舞,龍飛鳳舞, 龍游曲沼 ,龍騰虎躍,龍盤虎踞等成語就能體會人民對自己精神的寄托,通過飛,游,騰 ,盤等這些運動的字眼,不難發現綢帶的舞動與這些字眼不謀而合。對敦煌石窟壁畫中舞蹈形象進行解析時,依然需要尊重其寓意的原始邏輯。②由此,持綢帶而舞,不是偶然,是人民對龍圖騰的崇拜,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寄托。

(二)當代飛天舞蹈的演變

中國第一部取材于敦煌壁畫《飛天》的舞蹈作品,出自于著名的愛國舞蹈家戴愛蓮之手,于1954年創作,并于1955年在華沙世界青年聯歡節參賽并獲獎,同時也錄入建國50周年以來的為數不多的經典之作之一,成為傳世之作。

該舞蹈作品結構首尾相接,主要以調度和綢舞的表象手段進行創作,“成功的化石窟造像之“靜”為舞蹈藝術之”動”,演出中舞者們揮手投足之間處處見到的是圓潤,流暢,含羞而典雅之美?!雹鬯非蟮慕^對不是對其形象的描摹再現,而是采用我國傳統的長綢技法,以綢帶飛揚瞬間的舞姿造型和流暢,滑翔,騰躍的步伐,表現翱翔天宇的一種意境——寄寓人類的希冀與向往。④

四、結語

舞蹈是一種文化,具有它自己的身體語言體系,敦煌壁畫中飛天舞蹈動作的創作和設計,離不開歷史依據和寓意。飄帶是飛天身上的道具,道具隨身而動,對道具動勢的分析,可以準確的推斷出舞者動作的發力點和動勢。

注釋:

①高德祥:《敦煌古代樂舞》,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年,第210頁。

②湯旭梅:《敦煌石窟壁畫中的舞蹈形象的文化解析》,《北京舞蹈舞蹈學院學報》,2015年,第5期。

③馮雙白:《新中國舞蹈史》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第35頁。

④明文軍編:《東方舞蹈文化比較研究文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第60頁。

參考文獻:

[1]高德祥.敦煌古代樂舞[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210.

[2]湯旭梅.敦煌石窟壁畫中的舞蹈形象的文化解析[J].北京舞蹈舞蹈學院學報,2015,(05).

[3]馮雙白.新中國舞蹈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35.

[4]明文軍編.東方舞蹈文化比較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60.

[5]段文杰.段煌石窟藝術研究[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08).

(本文為湖南省教育廳教改課題《基于視知覺理論的舞蹈編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究》(編號:湘教通[2018]436NO.729)項目論文。作者簡介:歐陽錫威,藝術碩士,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研究方向:舞蹈編創理論與實踐研究。)

猜你喜歡
綢帶敦煌壁畫
敦煌圖案色彩規律研究及推廣
對2011年高考江蘇物理試卷第9題的再探討
2011年高考江蘇物理卷第9題探析
應用假設法解一道高考選擇題
——2011年高考江蘇卷第9題
原型啟發——對2011年江蘇高考物理第9題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