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里活著 云上紀念

2019-08-20 17:54劉如楠
幸福家庭 2019年8期
關鍵詞:刀刀東平公墓

劉如楠

張依依在18歲這年因意外墜樓身亡,她的發小姜鴻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腦子里一片空白,愣怔了好一會兒,然后就躲進了被窩,她哭著哭著睡著了。

姜鴻不敢回家,怕回到那些和發小一起走過無數次的街道。兩個月后,待姜鴻逐漸接受了依依離世的事實,她到豆瓣公墓里發了一個帖子,寫明生平,算是將依依“埋”在了這里。

張依依從小就熱愛電影,看過3200多部片子,讀過許多電影理論書籍。姜鴻覺得,對她而言,聚集了影視和書籍愛好者的豆瓣也算一塊“風水寶地”。

至今,這個公墓里埋葬過46段關于死亡的故事。這是一位用戶在7年前創建的小組,初衷是為了紀念故去的豆瓣用戶。后來隨著關注人數的增多,便不局限于豆瓣用戶。不管你與他是線上還是線下認識、有怎樣的交情,哪怕只是逛過他的主頁,僅僅是知道世界上曾經存在過這么一個人,都可以為他開一個帖子,供自己和其他用戶緬懷。

這種追思是大家自發進行的,沒有什么約束和程序。不像現實中的公墓,祭掃、獻花都有講究。

點開小組,排列整齊的帖子像是一塊塊林立的墓碑,標題上鐫刻著姓名和生卒年月,一些帖子缺少這個信息,就打個問號,等著知道的人來補全。有的帖子里附上了逝者的豆瓣主頁鏈接,主頁里記錄著它的主人曾讀過的書、觀過的影、聽過的歌。

有人在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后發了幾條廣播給養的貓找領養人,有人告訴大家她的愿望是活到女兒4歲生日,而更多的人是毫無征兆、悄無聲息地,用和平時一樣的語氣寫日記,寫廣播,然后就再也不曾更新。

到現在,豆瓣公墓小組已有6000多人關注,這些以年輕人為主的組員們絲毫不理會死者和墓地不吉利的傳統觀念,不在乎是否到了清明、中元,他們隨時隨地對著帖子悼念,對著逝者的主頁感懷。他們相信,只要有人紀念,逝去的人一直都存在。

像這樣的網絡公墓不只存在于豆瓣。例如,微博賬號“逝者如斯夫dead”每天記錄一位逝者的故事,近8年時間里,獲得了52萬粉絲的關注。

建號初期,林東平需要自己尋找死亡故事。通常在個人離世后,親友會在微博上代發博主故去的消息,或是在評論中表達悼念。林東平就以“死亡”“去世”“安息”等關鍵詞進行搜索。

搜到已經離世的逝者賬號后,他并不立即發布信息,會先點下關注。關注一段時間,反復確認賬號主人的死亡之后,他才開始一一翻閱逝者生前發布的微博,總結出一段140字的文字,用林東平的話說是“給別人寫墓志銘”。概括別人的生平對于計算機專業的他來說并不容易,有時他會為了一句話或一個詞反復修改,他怕出現誤會,惹得逝者親友不快。

這個賬號關注的2000多人里,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微博助手還曾給他發信息,“我們發現你關注的人沒發新微博,所以為你推薦了一些?!敝徊贿^微博助手推薦的賬號主體都是活人。

隨著粉絲數量的增多,私信也多了起來,有時未關注私信有上千條。越來越多的人把這里當作一個網絡公墓,主動提供逝者的信息,把已故的人“葬”在這里。

發布最多的,是親人的離世消息。當身邊最親近的人突然離開,生者的情感與思念總是顯得無處安放。一個姑娘的父親在7年前去世,她形容那時的自己“被天塌地陷的痛感裹挾著,無助到看見個樹洞就想鉆進去尋求安慰”,可身邊沒有太多朋友愿意聽她一遍遍地哭訴,當她沉浸在悲傷里太久,只能靠自己爬出來。

她把父親的故事告訴給“逝者如斯夫dead”,得到了許多素不相識的網友的安慰,后來她仍然經?;乜茨菞l微博,她為父親能得到多一點祝福而感到安慰。

對于粉絲們來說,每天的一條微博只是一個故事,絕大多數的故事都以普通人為主角,沒什么非凡事跡。對于死者的家人來說,卻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林東平想讓普通人的死亡也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祝福。

有時,找到一個可以寄存思念的角落并不容易,當由于各種原因無法經常祭掃親友的實體墓地時,生者只能借助網絡公墓的形式寄托哀思。

張月便是這樣,她的媽媽去世了,由于夫妻離異,不能葬在夫家的祖墳,作為出嫁了的女兒,也不能葬到娘家一方。她左右為難,最后只能把媽媽葬在了遠在老家的一塊田地里,每年回去一次。她總覺得,不該讓媽媽孤零零地一個人待在遙遠的老家,可又沒別的辦法。

她經常會忽然沉浸在思念媽媽的悲傷里,總是后悔不該讓媽媽帶孩子,如果媽媽沒那么勞累,就不會復發心臟病,也就不會離世。她怕看到媽媽的照片,不敢面對。

偶然間看到了豆瓣公墓小組,她幾乎沒怎么想就發了帖。在她看來,即便是在云端的公墓,也讓她有了一個念想,只要她一直思念媽媽,也許媽媽就不會孤單。

刀刀的朋友蘇星已經自殺10年了,那時她才讀高二。她已經記不清接電話時正在做什么,但另一頭蘇星媽媽的話常在耳邊回響:“刀刀,你知不知道我們家蘇星沒了?”她形容那個聲音“虛飄飄的”,讓人聽了有點害怕。

蘇星是班上的一個轉校生。從一個普通高中轉到了重點高中,她很用功,甚至為了節省洗頭時間一直留著短發。即便如此,這個原本名列前茅的女孩還是排在了中上游的水平。她沒有特別要好的朋友,總愛纏著刀刀,會用力挽著刀刀的胳膊。有很多次,刀刀覺得不適,甩開她,她隨即又會黏上來。

她出事的前一天還在跟同學借地理筆記,那個同學第二天帶來了筆記,可她沒出現在教室里。直到晚上接到那個電話,刀刀才意識到“一個活生生的人再也不會出現了”。

刀刀后悔自己甩開她的手臂,蘇星的前同桌后悔自己換了座位,也許是自己的離開傷了她的心,還有人遺憾自己沒覺察到她的異常。似乎每位同學都在給自己攬一個責任。

頭幾年的忌日,同學們還會發QQ紀念她,可后來也沒什么人發了。刀刀把她葬在了豆瓣公墓,希望自己到了80歲也還能記得她,也想讓同學們看到?!拔易鳛榘嗌系谝粋€知道她死訊的人,莫名地有種使命感?!?/p>

除了親友之外,更多人在豆瓣公墓里紀念那些相識于豆瓣的朋友。劉碩是個80后,他有幾個關注了10多年的朋友,翻譯家孫仲旭,詩人馬雁,還有利用黑膠和CD掃描為豆瓣音樂建立了6108個音樂條目、標注370多個派別,被稱為中華音樂圈掃地僧的尚博臣。這些人離世之后,他經常去閱讀他們曾經的文字,聽那些尚博臣標注過的歌曲。

他時常覺得,現實公墓里擺放著逝者的肉體,網絡主頁里承載的是主人的記憶和思想,肉體總會被分解,但這些思想會長存于此。在豆瓣公墓里駐足,頗有一種穿越生死來相逢的感覺,十分溫暖。

和劉碩一樣,很多人都是在帖子里認識了周四維。這個被乳腺癌折磨的年輕媽媽,最終沒等到2019年女兒的4歲生日。她發帖子記錄了自己化療、放療的過程,到了最后時刻還在感謝豆友們留言和陪伴。她很快被放進了豆瓣公墓,接受著無數個陌生網友的悼念。

這些素不相識的人,在豆瓣公墓上互相安慰,奉獻著悼念也汲取著溫暖。有人說,看完了一個個逝者的故事,更加懂得了生命的無常,變得更加珍惜身邊人。也有人表示,可以理解那些主動選擇結束生命的人,可無論面臨怎樣的情形,自己都不會放棄生的希望。

林東平每天收到的私信里,也常有成百上千字的大段感悟。這些長久憋在心里、在現實生活中講出來顯得不合時宜又矯情的話語,像是被大壩攔截的河水,他每天堅持發布著不重樣的逝者故事,總有人心里的大壩會決堤。

他喜歡這種被大家當作知心朋友的感覺,從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坝袝r候,只要他們肯講出來,悲傷就會像水流一樣流走。生者的不甘、悔恨、遺憾也應該如水流一般,隨之而去?!?/p>

在最早的時候,林東平可不是這么想的。作為以微博營銷為職業的人,他想的全是怎么漲粉、發什么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甚至設立“逝者如斯夫dead”賬號的初衷,也是因為“能想到的賬號類型都有人做出來了,我想做一個不一樣的?!?/p>

在第一年發布的微博后面,他總要加一句“大家好,本人只關注微博灰暗的頭像,陰氣很重,關注謹慎。歡迎大家@我亡者信息”作為口號。就連頭像,都是驚悚的死神鐮刀圖片。在死者故事的選擇上,他也傾向于選擇那些不同尋常的死法。

一件偶然的事情改變了他的想法。那是一位來自長春的25歲的網友,得了急性肺炎,希望能募集3萬元住院治療。他在臨終前的一天連著發布數十條微博求助,可直到去世,最高也只有2個轉發量。林東平感到惋惜,“如果有更多的人看到,他也許就不會死?!彼茏龅闹皇屈c下關注,成為這位網友的第26位粉絲。

此后,他便更加注重人情味,會在微博中加一些死者生活中的細節,也會轉發一些求助信息。他不再靠夸張和獵奇的死法來獲得關注,而是努力摸索引發大家產生情感共鳴的點,為生者帶去一些安慰和力量。文末的口號也變成了“晚安,謝大家點蠟照亮道路”。

2013年廈門一輛BRT(快速公交車)爆炸后,他曾記錄下遇難的幾位乘客最后發布的微博。天津濱海爆炸時,他在微博中記錄下了已經確認身份的6名戰士信息和照片。他曾為馬航空難一家五口人遇難表達哀悼,也曾為銀川公交車縱火案的17名遇難者祈禱。中國女游客泰國遇難,汶川地震周年紀念,達州地陷,陜西神木礦難……他關注每一次的災難和遇難的個體。

“逝者如斯夫dead”的特質決定了它關注的事件和人群,也注定了它難以變現。從2017年開始,林東平便把這個微博賬號交給了一個專業的公司來管理。微博的格式更加整齊,內容也多了一些心理疏導、抑郁癥、死亡教育等話題。

博主易人絲毫沒有影響到粉絲的關注,經常有人在微博下留言,“希望有一天死了,也能被關注,謝謝?!薄拔颐刻於紩悴┲髋惆檫@些已去的朋友,是個點燈小天使。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出現在你的微博上,希望永遠不會,希望這日子一直都是美好的?!薄叭绻幸惶?,我離開人世,博主也能給我發篇微博,能得到許多陌生人點的蠟燭,也就不算孤單吧?!?/p>

在豆瓣公墓里,也有人想趁活著的時候給自己開帖,還希望未來他的豆瓣好友經常來瞧一瞧。張寧身體無恙,家庭幸福,可時常覺得自己太過普通,沒有人會在網絡上安葬她,她害怕被大家遺忘。

在她26歲的時候,便開始考慮后事,后來不僅列下了財產、資金明細,如何安頓父母等,還做了個人數字資料清單。她覺得自己也應該給網上的朋友們一個交代,豆瓣公墓是個合適的地方。

段本司也有自己的數字資料清單。他并不喜歡收藏舊物,卻保留著使用過的每一個手機、電腦和相機。他會把寫過的文章與日記,與朋友們聊天的截屏,偶然看到的網站頁面等都存下來,甚至會分別存儲于三塊移動硬盤和微軟云、百度云。他說自己對信息有種不安全感,信息的丟失就像靈魂的丟失。如果把自己在網絡上的痕跡通通抹除,他不知道是否算在世界上生活過。

他覺得,也許等到主要用戶群體80后和90后老去的時候,豆瓣公墓里的墓碑會變得多起來。這些墓碑會告訴世人,這一個個普通人,在時代舞臺上作為背景、沒被聚光燈照耀的人,曾經有過怎樣鮮活的生命。

猜你喜歡
刀刀東平公墓
痛風
神秘的恐龍公墓
新見《金山吳公墓銘》考釋
恐怖的大洋公墓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based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for automatic image annotation①
Semantic image annotation based on GMM and random walk model①
刀刀狗的人生哲理
大宋攝夏州觀察支使何公墓志研究
Exploiting PLSA model and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for refining image annotation*
The Story of Beit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