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鎖上》第三部分的音樂特征

2019-08-21 12:00王蓉芳曹陽
戲劇之家 2019年24期
關鍵詞:巴赫

王蓉芳 曹陽

【摘 要】《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鎖上》是巴赫早期極具代表性的一部教堂康塔塔作品,本文通過對該作品第三部分(女聲二重唱)藝術特征的研究:如旋律、調式調性、伴奏、樂器和歌詞要素等方面的研究,從中了解關于巴赫的作品和其具有宗教色彩的音樂特點。

【關鍵詞】巴赫;康塔塔;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鎖上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4-0045-02

康塔塔在教堂儀式演出時位置是很重要的表演形式,也是路德教派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的形式?!痘教稍谒劳龅募湘i上》是巴赫最早的康塔塔作品之一,是其為復活節的第一天而創作的,他的創作來源是根據當時德國的路德宗教會1542年左右常常在教會中演唱的《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鎖中》眾贊歌而創作的。他在本作品中用序奏的交響器樂曲,中間的詠嘆調,宣敘調,還有威尼斯式的二重合唱、意大利契約的協奏風格等等,這一切都與德國新教的眾贊歌相結合,形成了巴赫特有的風格和語匯。

一、二度級進為主的旋律特征

《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鎖上》的主調性為e小調,本選段嚴格遵循了該作品的主要調式調性。在旋律的走向上,它符合了教堂康塔塔的基本特點:莊重、嚴謹。在節奏上,它以長時值的音符為主,平穩又不失嚴穆。在遵循主調性的基礎上,離調,轉調,最終回歸主調,特色鮮明又符合教堂康塔塔的特點。

在作品的第三部分中,作者把悲嘆、哀怨的“色彩”賦予到了旋律中,稱之為旋律色彩性手法的運用。在選段的第一句,女高音部分用小二度7#6開場,反復兩次吟唱,連續的小二度旋律給人一種緊張,強烈不安的情緒色彩。通過這種感情的渲染,開門見山地奠定了本曲的感情基調,作者希望通過這種緊張的音樂,來表達宗教音樂的主要音樂情緒和音樂色彩。

第二句旋律開始慢慢擴張,我們能夠看到典型的VI-II-V-I的連續五度進行,這種進行在這個段落確定調性十分常用。女低聲部的31232176一長句的低聲吟唱配合長號讓人有一種悲嘆的感覺,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對一二段旋律的精確重復,到此第一樂段結束。

第二段開始:旋律線逐漸往上推進,旋律的色彩稍微變得明亮起來,卻又仿如死亡慢慢地靠近,為了后面的高潮部分做準備,接著高音聲部先行進入,然后中音部下五度模仿,將全曲推向最高點。然后低聲部先進入,高聲部上四度模仿,接著是音階下行的模仿,旋律緩慢進行,給人一種既無奈,又哀婉的感覺,從而也體現出作者對宗教的敬畏及尊重。

通過對高聲部和低聲部的旋律音程關系的分析和記錄,得出如下表格

從上表可以看出,整個選段的旋律以二度音程為主,小調式的旋律進行將整段的主題“因為人都犯罪,沒有人能逃避死亡”里的哀怨,無奈等情緒體現得淋漓盡致,雙聲部的旋律以一前一后的進行方式也好似一種綿延不絕的哀怨。旋律整體大多在音域不寬的旋律線上浮動,沒有很大的跨度,旋律線相對平穩。

二、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為主的節奏特征

第三部分的節奏整體偏于平緩,選段大多是用以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為主的時值較長的節奏。偶爾加入切分音的使用更能夠渲染全曲悲涼無奈的情緒,更能帶動聽眾的內心情感,引發強烈的共鳴。

在宗教音樂里,往往都是使用這種緩慢的節奏,緩緩道來的音樂,有時如哀怨的哭訴,有時又如在宣讀基督的宣告,無時不體現出一種教堂教會的嚴肅性。這種康塔塔在宗教節日或者是禮拜儀式中變得關系十分密切,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頻繁轉調的調式特征

本曲是一個二部曲式的女聲二重唱作品。

本選段主調性是e小調,是和整首康塔塔作品調式調性相同的,曲式結構圖式為:

1-24小節是一個再現二段式,調性在e和聲小調上。1、2小節為引子部分,開始伴奏使用貫穿全曲的八分音符為主的八度跳躍,引入到3-8小節,通過開頭的女高聲部第一句Den Tod(死亡),使用二度的平緩進行,然后下三度模仿進行強調,加深印象,和聲也跟著反復。這里也是遵守所謂“三”的美感,就是說,重復與模仿不會連續三次以上,避免單調感,更是奠定了全曲莊嚴肅穆的格調。第二句,是從G大調開始的,然后轉到e小調。13-20小節是對1-8小節的精確重復,21-24小節是對9-12的縮減再現。9-12小節和21-24小節是對1-8小節和13-20小節的展開發展,在伴奏音型上基本相同,但伴奏音型的旋律走向發生了變化,人聲仍以級進為主,但會穿插使用八度的跳行和二度的小跳。

27-31用的是一般的對比復調,在節奏和旋律走向上有一定的聯系,又轉到了平行大調G大調上去了,der Tod 同樣是用作重復(譜例一)。

譜例一

33-36小節轉回b小調,音高整體提升,進入全曲的高潮。33+43小節后調性又開始有變化,中途離調到G大調,最后又回到了整首康塔塔的主調性--e小調,而結尾的調性也是典型的屬調到下屬調再到主調的進行,女高聲部使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連續進行,然后女高聲部和低聲部形成了一個對位模仿。在這個選段里,全曲從e小調轉到它的平行大調G大調,又短暫離調到b小調,最后又回歸主調。e小調的進入奠定了全曲莊嚴肅穆的風格,這樣頻繁轉調的調式特征更是渲染了這種宗教的神秘色彩,也準確地切合了主題“因為人都犯罪,沒有人能逃避死亡”,這種頻繁的轉調好似人們在哀怨地哭泣,在反復地掙扎,卻又難以逃避,終究是無法掙脫死亡,而死亡總是宗教一直在討論的主題。

四、以八度跳躍為主的通奏低音伴奏

在這部作品里,通奏低音選用的是大提琴和管風琴。全曲的伴奏形式都是運用的八度跳躍(譜例二),偶爾也使用二度的級進伴奏,雖然伴奏只有一個聲部,但是這種八度的跳躍卻制造出了一種跟二重唱高聲部和低聲部一樣的模仿呼應的效果。

整首曲子,從伴奏音型和旋律進行上奠定了一種莊嚴肅穆的基調,和聲邏輯嚴密,這符合了本選段的“死亡”的氛圍,也符合了本選段“因為人都犯罪,沒有人能逃避死亡”的作品主題。短號與女高音的應和,長號和女低音的呼應,更是給全曲塑造出了一種“死亡終會來臨”的感覺。

譜例二

在巴赫的早期教堂康塔塔中,二重唱通常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在這部康塔塔中,第三部分的女生二重唱對主題的演唱,對主題的表達極為重要,女高音和女低音的相互模仿,和聲,高音的無奈不安,低音的哀怨沉重,對主題——因為人都犯罪,沒有人能逃避死亡,也是一種極為貼切地詮釋,將那種沒人能逃避死亡的無奈感、緊張的情緒、濃濃的宗教色彩全部融化在歌聲里,娓娓道來。這是對上帝的敬畏,也是對宗教的敬畏。當然,這也是巴赫對宗教的詮釋。

總的來說,教堂康塔塔是巴赫一生中音樂作品數量非常繁多的部分,是巴赫在巴洛克時期多種音樂體裁、多種音樂形式綜合在一起的藝術體現,也是巴洛克時期的藝術精髓。巴赫作為當時的一名非常虔誠的路德教徒,因此在他的音樂中常常充滿著對宗教的信仰、熱衷與追求。他的宗教觀念體現在他對于藝術家的功能和藝術家的職責中??梢哉f,他所有的音樂創作都受了路德新教的思想影響,所以,他的作品往往不止帶有強烈的宗教性,也會暗含著濃厚的人情味和一種新的人文主義的精神,表達著他對世界、人生的理解,充滿著對人間和平的祈禱和安居樂業的期望。希望文章能夠通過對其中一個選段的研究,來透析整部康塔塔的作品的藝術特點,感受宗教音樂,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巴赫的音樂。

參考文獻:

[1]王志雄.外國名曲辭典(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林逸聰.音樂圣經(增訂本)[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3]凌憲初,崔斌編著.西方音樂史名作欣賞普修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4]米歇爾·魏爾新著.聆聽巴赫[M].吳勇立譯.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巴赫
歷史語境中的巴赫簽名動機
布賴滕巴赫景觀酒店48°Nord
巴赫
OEHLBACH(奧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巴赫:我的人生很精彩
讓人聞風喪膽的巴赫
我是聽巴赫的
我是聽巴赫的
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
論巴赫音樂的多重風格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