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鋼琴作品的民族性審視與世界性傳播分析

2019-08-21 02:14林鑫
北方音樂 2019年13期
關鍵詞:鋼琴作品

林鑫

【摘要】隨著近些年鋼琴文化的繁榮,具有民族性的鋼琴作品越來越豐富,但蘊含在其中的民族性內涵卻參差不齊,因而對于我國鋼琴作品的民族性審視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是當前我國相關鋼琴作品審視的重點之一。如何更好地將自身的民族性蘊含在我國的鋼琴作品之中,進而通過民族性的展現,提供給這個世界更為豐富的民族樂曲與文化,從而促進我國文化的世界性傳播與世界文化的多樣化發展。本文正是就我國鋼琴作品的民族性審視與世界性傳播進行的深入探究分析,以便能夠為我國鋼琴作品的豐富與發展,提供理論支撐與借鑒。

【關鍵詞】鋼琴作品;民族性審視;世界性傳播;文化多樣性

【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鋼琴作為一種西方樂器,從近代開始傳入我國,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隨著鋼琴與我國本土文化的相融合,對于我國鋼琴作品民族性的審視也不得不受到了人們的重視。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鋼琴作曲家不斷的強化對于鋼琴藝術的本土化發展與追求,并在“中西融合”的基礎上,完成了對于鋼琴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統一,將傳統的民族特性蘊含在鋼琴作曲中,再通過不同的節奏與音律展現出來,讓鋼琴曲不僅成為了當前我國鋼琴文化的載體,更是成為了我國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在促進深入的文化發展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蘊含民族性的鋼琴作品更是當前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當前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促進本國文化向世界傳播的重要載體,在促進世界文化之間相互交流等方面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另外對于這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探討,也是促進文化發展的重要思考。

一、文化民族性與世界性概述

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是上世紀以來,我國文化發展過程中不得不去思考的重要命題。所謂的文化民族性,便是指具有本民族特質的,匯聚民族精神、思想、哲理的特色文化所展現出的獨特性,是一種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相區分的重要表現,而文化的世界性則是指在開放的環境下,本民族的文化能夠與世界其他文化相交流,甚至在其他國家進行相關的傳播,同時其他國家的文化也能夠在本國進行傳播的這樣一種文化傳播上的表現,即“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而由于近代我國文化受到西方的沖擊,民族文化的保留方面一直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我國本民族文化的發展造成了阻礙。但在文化沖突的同時,也帶來了文化發展的新機遇,既是將文化發展的單一性轉變為多樣化的發展,不同文化之間相互碰撞,也帶來了新文化的快速產生與發展,這些文化中不僅展現著本國的民族特性,同樣的也帶有多樣化的世界性,能夠被更多人們所接受。另外,世界文化便是不同的民族文化所構成的大集合,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兩者之間的關系便象征著人類共同智慧與理想的結合,體現著文化發展與時代精神的大趨勢[1]。

二、我國鋼琴作品發展及民族性審視

(一)建國前鋼琴作品民族性發展

隨著鋼琴傳入我國,我國的作曲家便對鋼琴作品的質量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近代進行了深入的實踐,其中1934年的《牧童短笛》正是在這一階段,由賀綠汀先生創作出的,我國第一部具有顯著民族性的鋼琴作品,同時也掀起了我國鋼琴作品民族性表現形式的熱潮?!赌镣痰选返膭撟髁⒆阌谖覈鴤鹘y文化中的音樂素材,同時借用歐美較為流行的音樂創作手法,以優美的節奏和鮮明的主體,展現出了極為強烈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精神,進而成為了展現我國民族性的鋼琴作品的重要典范。另外,《牧童短笛》的誕生同樣也為我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為后世我國鋼琴家對于民族性鋼琴作品的創作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借鑒,同時也奠定了一定的創作基礎。而在此之前,我國的趙元任先生等人也進行了相關的嘗試,《和平進行曲》《小朋友進行曲》《鋸大缸》等都是這一時期的優秀作品,且具有豐富的民族特色。

(二)建國后鋼琴作品民族性發展

而在建國以后,民族性的鋼琴作品創作則取得了實質性的飛躍,隨著我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一文藝指導方針的提出與實施,人們對于作品的創作熱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同時創作的視野也逐漸得到相關的擴展,體裁、形式、結構、以及創作手法等都呈現出了一種高漲的繁榮態勢,而這時的鋼琴作品幾乎每一首都是對于我國傳統音樂藝術以及民族性的重要繼承,同時鮮明且深刻的反應出了我國的時代特色與民族氣息,例如《花鼓》《兒童組曲》以及《夕陽簫鼓》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這些作品大多創作手法新穎,創作形式多元化,體制覆蓋較為廣泛,其中蘊含的民族性也極為豐富[2]。

(三)鋼琴作品民族性審視

而縱觀近百年我國鋼琴作品發展歷程,作曲家門對于鋼琴作品民族性的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在創作手法、創作體裁、創作思想等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目前來講我國的鋼琴作品創作仍然未能擺脫西方鋼琴作品的影響,相關的創作理念與手法仍然大多來自西方的鋼琴樂理知識,尤其在曲式結構和和聲等方面表現明顯,這對于我國民族鋼琴作品的發展形成了不可忽視的阻礙,同時對于學生的培養等方面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對于民族性鋼琴的教育重視程度顯然不夠。

三、我國鋼琴作品民族性提升及世界性傳播策略

(一)客觀認知與融合創作理念

在當前我國鋼琴作品民族性提升和世界性傳播策略的實施中,仍然存在著一個較為顯著的問題,那便是我國鋼琴作品創作中,對于鋼琴作品世界性認識得不夠完善,同時導致了我國鋼琴作品創作時,對于中西方的融合不夠辯證,無法在保留民族性的同時,進行更為優秀的鋼琴作品創作。這主要是由于鋼琴自身的特性所導致的,鋼琴作為由西方引進的西式樂器,雖然在與我國民族音樂文化融合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了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創作中,仍然受到世界性的多元文化影響,從而導致我國民族性鋼琴作品的創作受到了西方鋼琴作品極為嚴重的影響,不能擺脫其制約。

(二)深入理解民族性與世界性內涵

在當前的鋼琴作品創作中,往往存在作曲家進入民族性與世界性對立的誤區,認為既然要保留民族性便不能有世界性,存在世界性便不能體現出民族性這樣一種誤區。然而事實上,世界性與民族性是相互融合相互貫通的兩種屬性,能夠在鋼琴作品中充分體現民族性的同時,也展現出鋼琴作品的世界性,使得世界上更多的人們能夠接受我國鋼琴曲的存在。而當前作曲家存在的另一個誤區便是對于本民族文化的全盤否定,這也是民族虛無主義在音樂創作上的一種體現,認為西方的便是好的,從而出現在作曲上“崇洋媚外”的現象,使得民族性鋼琴作品的創作變得更為困難[3]。

(三)強化民族性作品教育與世界性傳播

在當前的民族性作品教育與世界性傳播研究中,需要以國際高水平的文化交流活動或者藝術節為內核,優選或者精選出具有典型性并包含我國民族特色的鋼琴作品,參與相關的世界鋼琴文化交流活動平臺的對話交流。同時也需要在與國內外大學合作的基礎上,利用新型現代信息技術,突破時間、空間、地域等因素的限制,最大程度上實現對于全球教育資源的利用,進而充分運用現代媒介對于民族性作品進行教育活動,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完成對于我國鋼琴作品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交流,從而提高鋼琴作品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并在兩者的不斷審視下成長發展。

(四)更新我國鋼琴作品自身價值定位

我國的鋼琴創作水準是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因此無論是在鋼琴創作的民族性還是世界性的作用下,鋼琴創作的價值認知都必須不斷的進步,所以隨著民族性和自身世界性水準的發展,不斷更新我國鋼琴作品的價值定位與民族形象定位也成為了必然趨勢。例如同為音樂作品創作的紅旗歌舞團,在其建設的最初階段僅僅是一個鼓舞士氣的小合唱團,一直以鼓舞前線作戰士兵的士氣為自身價值定位,但隨著紅旗歌舞團自身的壯大以及音樂作品傳播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它也漸漸成為了向世界展現另一種制度體系繁榮景象的偉大團隊,其自身的價值定位便也不再是簡簡單單一個小歌舞團,更是俄羅斯文化傳播與形象塑造的外交大使。而我國的鋼琴作品也應該在新時代背負起這樣的使命,以向世界傳遞我們的文化為基準,更好地促進我國在國際上形象的再塑造,從而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四、結語

當前,民族性鋼琴作品在當前世界性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中,具有較為突出的時代意義,同時也是弘揚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創作優秀中國鋼琴作品和文化的重要選擇,為此需要對于中國傳統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充分的結合,進而促進世界性的傳播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利國,程傳銀,劉璐.基于國際性與民族性視角審視我國體育課程文化建設[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30(4):95-99.

[2]陸道坤,陳娜.論教育民族性的重構——基于我國教育發展的多維度審視[J].中國教育學刊,2016(5):47-51.

[3]雷雨泰.我國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核心問題及策略[J].南都學壇:南陽師范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16,36(6):123-124.

猜你喜歡
鋼琴作品
汪立三鋼琴作品《他山集》的美學特征研究
淺析查理德曼鋼琴抒情方式的表達
簡析門德爾松鋼琴作品的藝術特點
鋼琴作品中對情緒情感的巧妙運用
舒曼鋼琴作品中的文學性探究
舒伯特鋼琴作品中的浪漫主義色彩研究
從《夕陽簫鼓》和《梅花三弄》看情緒情感在鋼琴作品中的運用
王建中鋼琴作品中的和聲手法研究
淺析巴赫鋼琴作品的典型特征
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