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刮『蕁』不見

2019-08-24 06:53胡廣芹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痧療罐療專業委員會會長周廣洪江西省修水縣中醫院
中醫健康養生 2019年8期
關鍵詞:大椎穴循行俞穴

文胡廣芹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痧療罐療專業委員會 會長 周廣洪 江西省修水縣中醫院

每天都會有患者因為身上不時出現的大小不等、時隱時現、形態各異的紅色或白色風團來皮膚科就診。這些風團融合成片,表面凹凸不平,邊界清楚,從面部至大腿都可能出現,還伴有劇烈瘙癢,這就是大家熟知的蕁麻疹。

中醫認為,蕁麻疹是由先天稟賦不足,衛外不固,風邪乘虛侵襲所致,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病程在6周以上者屬于慢性,輕者通常在數小時內可自行消退,嚴重者可累及胃腸道黏膜,引起喉頭水腫,甚至因窒息造成過敏性休克。

蕁麻疹在中醫被分成了以下幾種類型:若風團顏色鮮紅,自覺灼熱,遇熱、遇風加重,或伴惡風發熱、咽喉腫痛、口渴、心煩,舌紅、苔薄白或薄黃,則為風熱犯表證;若風團為淡紅色,接觸冷水或冷風受寒后加重,得暖則輕,伴惡寒或惡風,口不渴、冬重夏輕,舌淡紅、苔薄白,則為風寒束表證;若風團泛發全身,劇烈瘙癢,伴腹痛、腹瀉、惡心、脘脹、神疲納呆,小便赤、大便不暢,舌紅、苔黃,則為胃腸濕熱證;若皮疹反復發作,時輕時重,遷延日久,伴心煩易怒、口干、手足心熱,舌質紅、少津,則為血虛風燥證;若女子風團瘙癢,月經不調,腰膝酸軟,或產后發疹,伴煩躁、口渴、尿黃、便干,舌質紅、苔薄黃,則是沖任不調證。

刮一刮,“撫平”小風團

通過中醫痧療方法,可以刺激體表經絡和臟腑氣機,調節陰陽、疏風解表、通腑泄熱、養血潤燥、補益肝腎、調攝沖任,辨證治療蕁麻疹。刮治后,還可使風濕或風熱之邪祛除體外,使肌膚腠理之間的風濕熱得以緩解,調節臟腑的整體機能,扶正祛邪,提高機體的免疫防御能力,使病情得到根本的改善和好轉。

操作手法

選穴:曲池穴、大椎穴、風池穴、風市穴、外關穴、風門穴、肺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腎俞穴、大腸俞穴、神闕穴、中脘穴、天樞穴、內關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公孫穴、照海穴。

刮拭方法:風熱犯表證與胃腸濕熱證蕁麻疹用瀉法,血虛風燥證和沖任失調證用補法。首先在需要刮痧的部位涂抹適量痧療精華油。

1 第一步

針對風熱犯表證,用6號鍉圓針定量痧療器沿著督脈的循行方向,自上而下從大椎穴至膀胱經的風門穴依次刮拭,再用5號痧療器刮拭頭部兩旁足少陽膽經的風池穴,每個穴位刮20~30次,手法由輕到重,均勻交替。

2 第二步

針對全身起風團伴劇烈瘙癢的病變,可用1號、2號、3號痧療器刮拭背部的督脈大椎穴,沿著膀胱經的循行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刮拭風門穴、肺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腎俞穴、大腸俞穴,每個穴位刮20~30次,手法由輕到重,均勻交替,以出痧為度。

3 第三步

針對胃腸濕熱證,用1號、2號、7號痧療器刮拭腹部,沿著任脈的循行方向順時針由神闕穴刮至中脘穴,再刮至足陽明胃經的天樞穴,操作20~30次,手法由輕到重,以微微發紅發熱為度。

4 第四步

用7號痧療器的勺形端刮拭雙上肢的穴位,由手少陽三焦經的外關穴沿著經脈的循行方向自上而下刮至曲池穴,每個穴位刮20~30次,手法由輕到重,以出痧為度。

5 第五步

針對沖任失調證,用10號痧療器刮拭雙下肢的穴位,由足太陰脾經的血海穴沿著經脈的循行方向自上而下刮至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照海穴和公孫穴,每個穴位刮20~30次,手法由輕到重,均勻交替,以出痧為度。

6 第六步

最后,用7號痧療器的球端對各個穴位進行點揉按壓,每個穴位點按1分鐘,以加強腧穴刺激,達到顯著效果。

配合拔罐效更佳

瘙癢劇烈者,可選取背部的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走罐,手法可稍重,每條經操作5~10次。針對血虛風燥證者,手法可輕盈,每條經走罐5~10次。

以上痧療和罐療方法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此外,蕁麻疹的預防和調護也十分重要?;颊邞澄r、蟹及其他海鮮,以及辛辣刺激食物,不宜飲酒;應避免接觸致敏物質如花粉、灰塵、動物皮屑、油漆、殺蟲噴霧劑等;禁用某些引起過敏的藥物或食物;積極防治腸道寄生蟲??;注意氣候的變化,注意調攝寒溫,加強體育鍛煉。

猜你喜歡
大椎穴循行俞穴
從出土經脈類文獻看手三陽脈的循行與證候演變?
大椎穴貼敷配合鹽酸西替利嗪片治療過敏性鼻炎60例臨床療效觀察
刮大椎穴可輔助退燒
拔罐治療脂肪肝
任督脈循行芻議*
論五輸穴向心排列與《靈樞·經脈》中經脈循行方向相悖*
用腦過度揉揉后腰
中醫推拿法提高寶寶免疫力
敦煌本《新集備急灸經》研究
督脈循行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