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老東鄉》里感受宜文化

2019-09-03 05:11王溪
金山 2019年8期
關鍵詞:東鄉書稿鎮江

王溪

江蘇省鎮江市,是一個江水拍岸、雨潤苔青的美麗城市?!皷|鄉”在鎮江古城以東,處于吳頭楚尾的那個位置,古稱“潤東”。 如今的東鄉老了,再也不是以前那個東鄉,東鄉的人也老了,歲月的痕跡爬上鬢角眉頭,然而記憶中的老東鄉卻越發清晰,在夢中,亦在筆下。我的故鄉并不在東鄉,然而這份濃濃的故鄉情,我在編輯《老東鄉》的過程中,感同身受。

東鄉話,古吳音

含有古吳音的東鄉話曾是東鄉人的標志,正合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之意,可是現在說東鄉話的人已越來越少,再也尋不見“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意趣?!独蠔|鄉》作者龔舒琴講到家鄉里的許多事、物,滿懷思古之幽情,多處都用了東鄉土音,并注明這是“上古讀音”。我乃現世一小編,對著書稿里的上古發音,張口結舌,屢屢發愣。在與龔舒琴老師的一次次確認中,我們逐個地將書稿中各處東鄉話的發音理了個清爽。讀順之后,我發現東鄉土話不僅有著古吳音的甜嗲軟糯,還有著獨特的爽利親和。

東鄉人有兩個永遠改不掉的鄉音,說“主要”的“主”, 永遠都念作“jǔ”,念水的時候, 永遠都只會念“x uǐ”。實心的團子叫“糖果” ,念作“dǎnɡ ɡǒu”。做糍團, 叫“c h uài”糍團。豌豆苗,“豌”念作“àn”。黃鱔發音為“wǎnɡ? x uán”,東鄉有一道名吃“長魚湯”的主角便是它。知了,東鄉話念作“jū yā”。 “回家”,東鄉人念做“ɡu o? ?t i” (音同果踢)。去集市是“趕集場(“場”讀作zǎn g)”。 大年二十四這天, 是東鄉人“撣陳”(dán? ?zèn)的日子。龔舒琴老師說,東鄉人說普通話比任何地方的人都尷尬,既z、zh,z、j,j、q不分,又n、l不分。如此想來,三千兩百年前的東鄉老祖宗太伯奔吳之時,不僅“斷發文身”,還逐漸生出了綿延數千年的古吳音。宜文化哪里尋,就在東鄉人日用而不知的發音與腔調里啊。

《老東鄉》的封面很簡單,所用圖片出自作者兄長——一位東鄉文化守望者的鏡頭之下,那是東鄉人一年一度在清明節后的“wánɡ mìnɡ日子”里萬人登圌山的情景。這句話包含了兩個東鄉人才說的土音?!皐ánɡ mìnɡ”兩個字怎么寫、什么意思,無人確知,雖然官方發揮想象力,給它安上了“黃明”二字,當地人說的還是土音。圌山,普通話讀作“c h uí? s hān”,東鄉人說“qú sān” 或者“xǐ? sān”。做了《老東鄉》的編輯,至少學到了一招,“wánɡ? mìnɡ日子”去鎮江登山,可別問老東鄉人“c h uí? s hān”在哪里。

失落的鄉村

《老東鄉》的出版并不是一次偶然。眾多被中國鄉村滋養后立足城市的人們回首來時路,品嘗到了同樣的溫暖和失落。許多人奔走在尋訪古村落的路上,一點一滴地搜集失落的鄉村記憶。這樣的一份情懷被出版人敏感地捕捉到,江蘇人民出版社從2014年開始,推出了“鄉愁鄉韻”系列叢書,目前為止已有十部出版。在拿到龔舒琴老師的這本書稿時,我才知道,她也和我們一樣對馮驥才先生大力推進傳統村落的保護,有著共同的感激之心,也和我們一樣,愿意用文字表達無盡的鄉愁,用文字呼吁文化的回歸。

老東鄉在鼎盛時期有七百多個村落,擁有最美麗的石雕、磚雕、木雕。在農耕社會瓦解的今天,古村落被埋進了中華文化的箱底,東鄉的村落漸漸地少了,歸鄉之路淹沒在城市化的浪潮中。當離人返回故鄉,只能走在殘破的廢墟下,獨自品嘗惆悵和惘然。

馮驥才曾經心情沉重地提到,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中國消失了近百萬個自然村落。然而,鄉村記憶刻在每個人生命中的烙印如此鮮明,只要人在,人的記憶在,故鄉就在?!独蠔|鄉》的組稿與出版,便是編者與作者之間出自同樣共識后的一個必然結果。作者深知關于東鄉的記憶是挽留不住的,然而卻執拗地要在筆尖把它盡力留下,那是因為揮不去放不下的鄉愁。編者并非來自東鄉,那是一個如此陌生的地方,然而卻可以應和著書稿中作者火熱的心跳,那是出于一個文字工作者的責任和情懷。

隔著書稿,哪怕并不相識,哪怕從未踏上過文字中被作者如此深情對待的土地,我們因著同一種情緒,脈搏跳動在同一個節奏。鄉愁也許是人間最美的愁,它的溫暖治愈著每一個人的孤獨,提醒著每一個人曾經的來處,延續著每一個人從祖先遺留下來的記憶。

宜在東鄉

在編輯《老東鄉》的過程中,我仿佛陪伴著作者這一代東鄉人重走了一趟故鄉路。東鄉的鄉景、鄉味、鄉人、鄉事,印刻在了我的心中。聽著出身于東鄉的這一代文化人如數家珍地述說著宜文化,讓我仿佛回到了3200年前的古宜地。

“宜”是地名,是鎮江古城的舊稱。上世紀五十年代,宜侯夨簋在鎮江被發現,上面鐫刻了一百多字的西周時代的斑駁銘文,這是東鄉歷史最早的一次文字記錄,也是東鄉作為宜文化發源地的證明。宜侯夨簋發現地江蘇鎮江大港煙墩山是西周時期吳國第五世君主周章的墓地,2006年煙墩山古墓地遺址升格為省級文保單位。

宜在東鄉,作者這一代東鄉人愿意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講述宜地前世今生的故事,尤其是希望東鄉的年輕人都能知曉自己祖先的歷史,知曉宜文化的溫暖與美妙。2018年4月,正值鎮江新區2018黃明旅游文化節前夕,《老東鄉》新書發布會在鎮江新區大港中學舉辦?;顒影才庞袑W生朗誦環節,龔舒琴老師和我從書里精心挑選了一段文字——《老屋門前的梧桐樹》。

在會議結束前,大港中學的學生們靜靜地走到一排排會議桌的兩邊,悄然站立。良久,他們集體大聲朗誦起這段優美的文字。當學生們清脆稚嫩的誦讀聲回響在人們的耳邊時,老東鄉似乎重新煥發了青春。

猜你喜歡
東鄉書稿鎮江
東鄉五月
賽珍珠:我在鎮江有個家
我的鎮江尋根之旅
快樂東鄉娃
科技書稿的邏輯性審查方法歸納
建筑類書稿“齊、清、定”之細談
談談書稿中有關偽滿洲國表述的幾個問題
鎮江學前教育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
鎮江是這樣調價的
關于《中國雜文》(百部)答問(之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