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取丹心

2019-09-05 04:54關山遠
領導文萃 2019年16期
關鍵詞:史可法于謙文天祥

關山遠

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眼睜睜看著希望,而且是最后一線希望,在眼前被摧毀。這種痛苦,超過死亡。

740年前,1279年的3月19日,在今天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里的崖門鎮,箭矢呼嘯,大海燃燒,一場規模罕見的海戰已近尾聲。當兇悍的元軍執刀跳過來,南宋左丞相陸秀夫見回天無力,背著小皇帝趙昺毅然投海。絕望中,10多萬宋朝軍民亦相繼跳?!泟撛炝藸N爛文明的宋朝,就此悲壯謝幕。

在元軍戰船上,此前被俘的文天祥痛苦地目睹了這一切。4年后,經歷了艱難的意志考驗,始終不屈的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英勇就義。但是,文天祥真的“死”了嗎?

文天祥死后115年,杭州府錢塘縣,一個叫于仁的中年男子,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有位衣著華麗的神仙,告訴他,我為大宋奔走,卻不能救大宋于水火,實在遺憾。我現在看到大明再過幾十年有亡國之憂,我不忍心我華夏民族再遭遇劫難,因此打算投胎做你們于家的子嗣,以待他日拯救大明于水火。這位神仙很清楚地告訴于仁,他是文天祥。于仁嚇壞了,趕快遜謝說,不敢當,但神仙轉眼就不見了。

于仁從夢中驚醒后,聽見嬰兒的啼哭聲——他的兒子誕生了。于仁給孩子起名叫“謙”,就是“以志夢中遜謝之意”。這個故事,見于《先忠肅公年譜》,為于謙后人所撰。

今天看來,于謙系文天祥投胎,應該是其后人演繹,寄托了真摯的想象,但于謙絕對是文天祥的真粉絲。史載,于謙一生都在家里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遺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于家的祖先一樣。

于謙能夠名留青史,絕對不是因為他口才好。眾所周知,人性最為幽深復雜,心里想的,跟嘴上說的,有時完全是兩回事。在于謙那個年代,崇拜文天祥是件時髦的事,言必稱文天祥為偶像甚至說本人乃文天祥轉世,能夠為自己贏得不少加分。

但是,真正檢驗一個人的,不在于他說什么,而在于他做什么,尤其是在關鍵時刻做什么。

于謙被后人推崇的,是他在“土木堡之變”后,挺身而出,拯救了大明王朝?!巴聊颈ぶ儭卑l生在距今570年的1449年,當時一個囂張且愚昧的太監王振,忽悠皇帝御駕親征,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結果被瓦剌(蒙古一部)乘機在土木堡(位于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包圍,明軍倉促應戰,一敗涂地。這是明朝開國以來打得最窩囊的一仗,20萬精銳部隊全軍覆沒,66位大臣戰死,明英宗朱祁鎮當了俘虜。這也是明朝由盛到衰的一個轉折點。

明軍潰敗的消息傳來,京城驚恐,似乎末日來臨。一面是挾勝而來的瓦剌驍勇騎兵,士氣正旺,以為北京唾手可得;一面是留守京城的殘余老弱士卒,惶恐不安,不知京城何日淪陷??瓷先嵙ν耆辉谝粋€層面。怎么辦?有人建議遷都,但時任兵部侍郎的于謙站出來,說,不可!

史載,“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此刻,于謙絕對是文天祥附體——當年,元朝軍隊大舉南下攻打南宋時,宦官董宋臣也對宋理宗說要遷都,沒有人敢說這是錯的。文天祥當時被任命為寧海軍節度判官,上書:“請求斬殺董宋臣,以統一人心?!?/p>

不能遷都!中國雖大,但放棄了北京,后患無窮!于謙說服了大家,接下來,他精心組織北京的防御,并親自披甲出戰,在城下擊敗了瓦剌大軍,確實如他父親夢中所聞,“拯救大明于水火”。

北京保衛戰勝利8年之后,1457年2月16日,一個陰云密布的日子,于謙被冤殺?!睹魇贰吩u價他:“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h3>二

無獨有偶,于謙死后144年,在開封府祥符縣(今河南開封市祥符區雙龍巷),一個男嬰誕生了。此前,他的母親夢見文天祥來到她的屋里而受孕懷胎,“可法”之名,即效法文天祥。

“托夢而生”自然也有演繹成分,但無疑寄托著父母對他的期許。跟于謙的時代不一樣,史可法出生時,大明王朝已經岌岌可危,亟須力挽狂瀾之人。

1645年5月20日,在清軍紅衣大炮的轟擊下,揚州城破,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平靜地迎來死亡,時年44歲。當時清軍圍城已久,明軍分崩離析。清軍多次勸降,史可法堅拒,殉難后,在亂軍中連遺體都沒找到……他一生崇拜文天祥,如果學習自己的偶像,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他還愿意嗎?

史可法的故事廣為人知。但在明末清初、山崩地裂之際,史可法不是一個人在堅持,而是有一個舍生取義的群體。其中很多人,均以文天祥為榜樣。

在今天,讀到明末清初一群士大夫效仿文天祥而紛紛超越對死亡的恐懼時,不由得肅然起敬。在當年由北到南,清朝鐵騎狂飆突進時,這些士大夫的抵抗,是堅強然而無望的,但在他們堅強而無望的抵抗中,歷史的天空下,始終有一首微弱卻從未斷絕過的主題曲,那就是文天祥的不朽文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們都是英雄。英雄不是投機者,不是利己主義者,不是錦上添花、皆大歡喜的人,而是不合“時宜”者,不為當時、今后一些人所理解者。

《宋史·文天祥傳》的后半段,讀來令人黯然神傷:那是一個逆境中的男人,心力交瘁,疲于奔命,他既要盡力對外抵抗兇悍的元軍,又要為應對內部無休止的掣肘而煎熬。歷史的悲哀正在于此,無論宋末還是明末,即使大廈將傾,仍然免不了一伙內訌拆墻的人。換作常人,早就心灰意冷,但文天祥還是在苦苦抵抗。他的身邊不乏追隨者,大多是“力戰而死”“不屈而死”。

他的理由,寫在犧牲后的遺書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p>

文天祥追求的,是“問心無愧”!這四個字常常被人們掛在嘴邊,也成為人們自我解脫、自我安慰的口頭禪,但真正做到的,能有幾人?而去除個人恩怨得失,一心只為國為民,問此心無愧的,又能有幾人?

英雄往往是悲劇的主角,誠如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所寫的那樣,“那些被命運高高舉起、送入英雄殿堂的人,無一不是以強烈的個人意志與跌宕的歷史宿命碰撞”,在看似不可逆的大勢之前,他們挺身而出,不會給自己找理由、找借口。

英雄并非無情,但世事已如此,英雄也如常人一樣放棄,那還會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延續嗎?

1935年,日寇即將全面侵華,國民政府先后從英國和德國進口魚雷快艇13艘,組建為4個中隊,分別命名為“文天祥中隊”“史可法中隊”“岳飛中隊”和“顏杲卿中隊”。

1940年5月16日,張自忠上將在抗日前線殉國后,忠骸被運回重慶北碚,安葬于雨臺山麓。墓塋依山而建,馮玉祥親題隸書“張上將自忠之墓”墓碑,并借史可法揚州梅花嶺殉國并葬衣冠墓于嶺之義,將雨臺山改名為梅花山。

讀到這些故事,感慨萬分:中國人對英雄的崇拜,如一條無形而又堅韌的長線,貫穿于歷史之中,正是破解中華文明為何能夠歷經劫難而延續數千年的密碼。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崇拜英雄的民族,充滿希望。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

猜你喜歡
史可法于謙文天祥
除夜①
成鷹之路
果子單
正氣文天祥
正氣文天祥
正氣文天祥
酒祭
史可法以身殉國
“不死將軍”史可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