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基層醫院頸動脈狹窄手術治療現狀

2019-09-06 08:39鄭月宏
外科理論與實踐 2019年4期
關鍵詞:圍術基層醫院頸動脈

吳 瀟, 鄭月宏

(1.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 100005;2.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730)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我國卒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升高。在一項來自全球疾病負擔研究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的全球卒中終身風險報告中,我國男性以41.1%的卒中終身風險高居世界首位,并呈現巨大的性別差異(女性為36.7%)[1]。高居不下的卒中風險給我國居民帶來極大的疾病負擔。我國卒中發病率持續增長,已成為成年人死亡的首位原因[2]。據GBD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卒中發病率為301.44/10萬,遠高于156.16/10萬的全球卒中發病率[3]。我國正面臨著嚴峻的卒中形勢。更遺憾的是,卒中在低收入群體中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2]。卒中防治報告指出,我國農村地區的卒中患病率及死亡率增長較快。至2013年,農村地區的卒中患病率和死亡率已超過城市地區[4],且這種差距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拉大[5]。

在2017年全球所有卒中病例中,缺血性約占65%。我國2017年卒中發病率為301.44/10萬,缺血性卒中發病率為207.86/10萬,占所有卒中的69%[3]。25%~30%的缺血性卒中與頸動脈狹窄密切相關[6]。因此,加強頸動脈狹窄的治療與管理,對預防卒中、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的意義深遠。

國際指南對頸動脈狹窄治療的觀點

為了認識頸動脈狹窄不同治療方法的獲益,多項著名的隨機臨床試驗,如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Carotid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 (ECST)、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tudy (ACAS)、Asymptomatic Carotid Surgery Trial(ACST)、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Endarterectomy versus Stenting Trial(CREST)和 International Carotid Stenting Study(ICSS)等相繼開展?;谶@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學界發布了頸動脈狹窄疾病的管理指南。根據近6個月內是否發生非致殘的缺血性卒中、半球缺血事件或黑曚,可將頸動脈狹窄的病人分為癥狀性頸動脈狹窄和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預防卒中和治療頸動脈狹窄的最經典術式。對于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病人,當無創檢查提示頸內動脈狹窄程度≥70%,或血管造影提示狹窄程度≥50%,推薦手術風險低于平均水平的病人行CEA。當此類病人介入治療風險低于平均水平時,頸動脈支架置入術(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可作為CEA的替代治療,由能將癥狀性病人的圍術期卒中及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的中心開展[7-8]。選擇CAS和CEA時,應考慮病人的年齡因素。對年齡較大(>70歲)的病人,尤其是動脈解剖條件不適合介入治療時,CEA比CAS具有更好的臨床結局。對于相對年輕的病人,CAS與CEA的圍術期并發癥風險(如卒中、心肌梗死、死亡等)和長期的同側卒中風險相同。不推薦對頸動脈狹窄程度<50%、慢性閉塞、致殘性卒中的病人進行血管重建。

對于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病人,首先應改變生活方式,接受規范的內科治療。當無創檢查發現頸動脈狹窄≥70%或血管造影發現狹窄≥60%,且病人的圍術期卒中、心肌梗死、死亡風險較低(<3%)時,建議行CEA或CAS。當病人年齡較大,或動脈的病理解剖不適合介入治療時,應選擇CEA而非CAS。當頸部解剖結構不適合進行手術時,如頸部放療史、CEA術后再狹窄、對側喉返神經麻痹、嚴重的頸椎關節炎、頸內動脈狹窄位置過高難以顯露、鎖骨平面以下的頸總動脈狹窄[7],應選擇CAS。當無癥狀病人的CEA和CAS均有潛在并發癥高風險時,血管重建相對于單純內科治療的療效比較尚無定論。遺憾的是,目前的研究還不能確立手術和介入高風險的具體標準。

與美國指南相比,歐洲指南對于癥狀性病人的血管重建更積極,對于無癥狀性病人則傾向于內科治療。對于癥狀性病人,推薦頸動脈狹窄程度50%~69%作為CEA或CAS的相對指征。對于無癥狀性病人,預防性CEA及CAS的相對手術指征則擴大到狹窄程度60%~99%。但需滿足以下條件:影像學檢查證實頸動脈斑塊不穩定狀態、治療中心能將圍術期卒中和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以及病人預期壽命>5 年[9]。

我國頸動脈狹窄治療指南特點

關于我國的頸動脈狹窄治療指南,2017年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發布《頸動脈狹窄診治指南》[10]。與美國及歐洲指南相似,但在其基礎上,放寬了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的血管重建指征,將無創檢查狹窄度≥70%及無創檢查狹窄度<70%但病變處于不穩定狀態的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均列為手術相對指征。這也與我國居民居高不下的卒中風險相關。若治療中心CAS可滿足術后30 d內卒中和死亡發生率≤3%,致殘性卒中和死亡發生率≤1%,則可作為CEA高危病人的備選治療方案。CEA髙危病人包括:心臟射血分數<30%,未治療或控制不良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近期心肌梗死病史、不穩定心絞痛、嚴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對側頸動脈閉塞、頸動脈夾層等。

此外,國內指南將頸動脈斑塊是否穩定作為選擇CEA或CAS的條件之一,不穩定斑塊病人傾向于行CEA手術。穩定性斑塊者,則CAS與CEA均可選擇。但這一原則來源于醫師臨床經驗,缺少相應的循證醫學證據支持。

我國基層醫院頸動脈狹窄手術發展現狀

CEA是頸動脈狹窄治療的最經典術式,其治療效果已在多項隨機臨床試驗中得到充分證明。CAS優勢在于創傷小、恢復快、腦神經損傷少、切口并發癥發生少、頸部血腫發生率低,但其介入相關的并發癥發生率高[9]。哪種治療策略是最佳方案一直有爭議。雖已有多項隨機臨床試驗對兩者比較,但臨床試驗往往在大型醫療中心展開,無法代表CAS和CEA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劣。為了解我國頸動脈狹窄手術治療概況,尤其是基層醫院手術治療現狀,筆者聯合北京中衛云醫療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研究院,通過大數據平臺及手段,整理國內頸動脈狹窄手術診療數據,從地域分布、適合年齡、病人合并癥、圍術期卒中及死亡率等方面分析我國基層醫院手術效果及指南依從性。數據來自2015年至2017年所有出院病人病案,總量為5 099.15萬份,共采集住院病人CEA 2 698例、CAS 6 908例。數據分析人員本著可行、可及原則,對各項數據進行甄選、優化,希望為了解我國頸動脈狹窄手術情況及醫療服務能力評估提供借鑒。受現階段病案填寫質量限制,數據難免存在瑕疵。

一、地區分布特點

2 698例CEA共來自24個省區132家醫院。開展手術量居前5位的醫院手術例數占總手術量的35.03%。6 908例CAS來自28個省市自治區206家醫院。開展手術量居前5位的醫院手術例數占總手術量的22.70%。圖1展示各省市自治區CEA和CAS開展醫院比例直方圖。從分析結果看,CAS的數量及分布范圍均遠高于CEA。開展CEA醫院的比例普遍低于開展CAS醫院,反映CEA準入門檻高、學習曲線長,以至于出現CAS超適應證的廣泛應用。CEA和CAS開展醫院比例直方圖顯示,CAS和CEA均存在地區發展不均衡的特點,其中CEA尤甚。

二、性別、年齡特征

2 698例實施CEA的病人中,男2 193例(81%),女505例。6 908例實施CAS的病人中,男5 481例(79.34%),女 1 424例,未注明性別者 3例。男性的頸動脈重建手術數量顯著高于女性,這也與我國卒中及頸動脈狹窄發病率與死亡率的性別特點一致[5]。表1顯示實施CEA和CAS病人的年齡構成。CEA及CAS均以61~70歲年齡段比例最高。70歲以上年齡段中,CAS的構成比高于CEA。CEA的平均年齡63.52歲,中位年齡64歲,CAS病人平均年齡64.50歲,中位年齡65歲。CAS病人的平均年齡和中位年齡均高于CEA,年齡結構更老齡化,與指南推薦的高齡病人傾向于選擇CEA術式相矛盾。

三、合并癥情況

糖尿病與冠心病為實施頸動脈血管重建術病人常見的合并癥(見表2)。與CAS組相比,CEA組各項合并癥病人占比均較低。此表說明我國基層醫院傾向于為伴有合并癥病人選擇CAS,考慮可能與合并癥病人耐受全身麻醉手術的能力較差、CEA術后心肌梗死發生率較CAS稍高有關。據指南及臨床試驗結果[11],CEA圍術期后心肌梗死的發生率顯著高于CAS。因此冠心病、房顫、肺心病、心肌病病人的推薦傾向于CAS。但對于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造影劑可能對腎功能造成再次損傷,應綜合病人情況謹慎選擇。

圖1 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CEA/CAS開展醫院比例直方圖

四、圍術期并發癥發生情況

2 698例實施CEA的病人中,填寫標準離院方式的有效數據為2 137例。其中死亡8例,死亡率0.37%。6 908例實施CAS的病人中,填寫標準離院方式的有效數據為5 843例。其中死亡33例,死亡率0.56%。CAS的圍術期死亡率略高于CEA,但<1%。CEA病人卒中12例,發生率0.44%(12/2 698)。CAS病人卒中 82例,發生率 1.19%(82/6 908)。CAS的圍術期卒中發生率略高于CEA。CAS和CEA的圍術期死亡與卒中發生率均低于指南規定的 3%(見表 3)。

表3 CEA和CAS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

2例CEA病人于住院期間發生急性心肌梗死,CEA圍術期心肌梗死的發生率為0.07%(2/2 698)。CAS術后1例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圍術期心肌梗死發生率0.02%。CEA圍術期心肌梗死發生率略高于CAS,與美國Mayo的CREST結果相似[11]。

CEA病人術后轉入ICU為1.90%,CAS病人術后轉入ICU為0.84%。反映CEA手術難度較大,圍術期病情危險度高。CEA組無一例出現蛛網膜下隙出血,CAS組蛛網膜下隙出血12例,發生率0.19%。

五、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

CEA病人平均住院時間為19.29 d,術后住院時間>7 d的病人占62.42%(見表4)。CAS病人平均住院時間為15.87 d,術后住院時間>7 d的病人占24.43%。CEA病人的住院時間顯著長于CAS。與CEA相比,CAS具有術后恢復時間短的優點,有效減輕病人痛苦,盡快恢復體能和自理能力。

表4 兩種頸動脈手術住院費用和時間

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發病率、患病率增長迅速,經濟因素不得不成為我國居民選擇手術方式的重要考量。CEA手術病人的總住院費用、手術及麻醉費用均低于CAS,主要與CAS昂貴的支架費用相關(見表 4)。

總 結

對我國基層醫院行頸動脈重建術病人的數據資料進行初步分析,發現我國基層醫院現階段CEA和CAS的手術死亡率和常見并發癥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無論是CEA還是CAS,各醫院的圍術期死亡和卒中發生率均能控制在3%以內,基本符合指南要求。但也存在CEA發展不均衡、CAS應用范圍過廣、病人篩選不嚴格的問題。尤其對于伴有合并癥的病人和高齡病人而言,選擇CEA、CAS或內科綜合治療,還需綜合考慮病人卒中、心肌梗死、腎功能衰竭的潛在風險,進行更謹慎的風險評估。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來看,CEA手術費用低,但術后恢復時間長。當兩種術式均可作為備選方案時,可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

猜你喜歡
圍術基層醫院頸動脈
基層醫院醫療器械維護和安全管理方法探討
腎結石圍術期針對性護理應用
微生物檢驗在基層醫院感染控制中的應用
個性化護理在老年白內障圍術期病人中的應用觀察
MTHFR C677T基因多態性與頸動脈狹窄及其側支循環形成的關系
2021 年下半年專題預告
基于深度學習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成分識別
超聲評價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支架貼壁不良的價值
腹腔鏡下胃袖式切除術在基層醫院的運用
超聲對頸動脈蹼的識別意義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