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建設公園城市 努力創造美好生活

2019-09-09 06:35范銳平
先鋒 2019年8期
關鍵詞:公園習近平文明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期間,明確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并指出“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這既是對高質量推動天府新區建設的殷切希望,也指明了成都新時代城市前行的方向。

成都作為公園城市的首提地,市委堅定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作為城市未來發展的戰略定位,進行了一系列理論探索、政策創新、制度設計,科學組織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堅定推動生態價值創造性轉化。全市上下要銘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感恩習近平總書記信任,以更大的政治責任,推進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成都建設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先行區、示范區。

深學細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全面把握公園城市建設的戰略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開創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公園城市理念根植于博大精深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規劃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邏輯起點,我們要始終遵循、深學細悟、創造力行。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文明興衰更替”的大歷史觀把握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為推動公園城市建設實踐提供了生態立市的新理念。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綠色文明思想,“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的生命共同體理念,揭示了尊重保護自然就會得到豐富饋贈、破壞掠奪自然必遭無情報復的自然鐵律,是人類社會發展、文明演進、城市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理念、大哲學,為公園城市建設實踐提供了思想導航。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追求綠色繁榮”的大發展觀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為實現公園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綠色發展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辯證把握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內在統一關系,鮮明提出“兩山論”的科學論斷?!凹纫G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是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充分彰顯等量齊觀的價值判斷;“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是絕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底線堅守,充分彰顯以人為本的價值選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追求綠色發展繁榮的戰略路徑,充分彰顯相融共進的價值創造。這“三個認識階段”系統闡明了生態環境與生產力發展間相互支撐、相互轉化的內在邏輯,為公園城市實現綠色發展提供了路徑遵循。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以人民為中心”的大民生觀把握黨的執政興國規律,為公園城市創造美好生活提供了科學治理新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充分體現了生態為民、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的價值依歸,為公園城市科學治理提供了實踐范式,必將有利于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讓子孫后代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

(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共建地球家園”的大格局觀把握全球生態治理規律,為推動公園城市走向世界提供了共謀共享新路徑。習近平總書記以心懷天下的世界情懷和美美與共的大國擔當,創新提出“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積極倡議“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充分體現了主動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的責任擔當和治理智慧,為公園城市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新路指明了前進方向。

公園城市堅持奉“公”服務人民、聯 “園”涵養生態、塑“城”美化生活、興“市”推動轉型,是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復合系統,是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就是要勇擔政治責任,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努力在推動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牢記為民初心,創造優美生態環境、創新公共服務供給,回應全體市民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在厚植民生福祉、書寫時代榮光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激活轉型動能,加快推動綠色創新,探索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轉型發展之路,努力在實現城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強化城市擔當,自覺樹立世界城市的雄心壯志,強化國家中心城市的使命擔當,肩負全省首位城市的“主干”責任,努力在參與全球競合、服務國家戰略、引領區域協調發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深刻認識公園城市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城市實踐,努力創造新時代城市發展的嶄新境界

公園城市理念的提出,既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人與自然關系演進規律、城市文明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和深邃洞見,也是基于對成都獨特生態本底、豐厚文化底蘊、國家戰略作用的深切期許和歷史囑托。我們要主動擔當、科學作為,努力開創生態文明時代城市發展的嶄新境界。

(一)公園城市理念代表著生態文明時代城市發展的方向,將為世界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人類文明先后經歷了遠古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進入了生態文明新時代。世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和精神文化同時,也產生了城市空間無邊界擴張、要素資源低效率占用、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城市形態千城一面等必須正視和解決的嚴峻挑戰,亟待全新的城市理念和城市形態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啟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逐步清晰和逐漸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的公園城市理念,順應世界城市文明發展歷史趨勢,集成各個時代理想城市的形態特點,推動城市發展邁向高級形態,促進歷史文化綻放時代風采,堅守美好生活價值歸依,必將推動世界城市規劃建設發生根本性變革,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二)公園城市實踐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城市表達,詮釋了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

成都把公園城市作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目標導航,開啟了新時代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嶄新征程。

城市形態內蘊營城理念、外顯氣韻特質。公園城市以綠色空間為底色,全域布局大尺度生態廊道和高品質綠色空間體系,塑造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的城市界面。以山水田林為景觀,匠心營建沿山沿綠沿水布局的多元景觀體系,描繪藍綠交織、疏密有度的城市畫卷。以歷史人文為特質,有機融入體現歷史文脈、鄉愁記憶和時代精神的文化識別體系。以公園街區為場景,打造開敞通透、開放共享的公共空間。

公園城市是“一尊重五統籌”城市工作總要求的具體深化。統籌城市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引導城市人口、生產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合理布局。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創新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的城市建設運營模式。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構建形成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經濟體系。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引導城市發展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轉向生活導向。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以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實現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城市的終極價值在于讓生活更加美好。公園城市將人本邏輯和生活導向作為邏輯起點和根本落點,讓藍天碧水成為永久風景,市民在城市里也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綠色生態成為普惠福祉,市民在綠色空間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讓簡約健康成為生活時尚,市民在公園愜意游玩、在綠道漫步騎行、在山林自由呼吸。讓詩意棲居成為城市信仰,市民在阡陌廣廈、街頭巷尾能找到生活的樂趣、精神的家園、夢想的歸宿。

(三)公園城市建設是成都自然歷史人文特質的傳承升華,錨定了大城崛起、走向世界的競爭優勢

建設公園城市是成都成為生態文明時代城市發展典范的歷史契機,也是進入世界城市體系前列的重要支撐。

4500余年前,寶墩文化開啟了成都悠久的城市文明史,見證了古蜀先民趨“山形地勢之利”避“澤國水患之害”的不懈追求。踐行公園城市理念,必將延續成都因天時就地利的筑城智慧,為未來城市形態塑造提供獨特樣本。

龍門山、龍泉山“兩山環抱”,沱江、岷江水系“兩江環繞”,廣袤平原“沃野千里”,川西林盤“星羅棋布”。踐行公園城市理念,必將延續成都山水田園的千年歷史傳承,營造碧水藍天、森林環繞、綠樹成蔭的城鄉環境,為城市未來格局標定綠色發展框架。

萌芽于先秦的古蜀文化,精粹于秦漢的絲路文化,繁盛于唐宋的詩歌文化,延綿至今。復興于當代的天府文化,凝聚形成“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現實表達。踐行公園城市理念,必將發掘文化基因、傳承歷史文脈、留住城市鄉愁、凝練時代精神,以綠色開放空間體系承載天府文化意象,讓人文成都傲立世界城市之林。

成都外攬山水之幽、內得人文之勝,千百年而來積淀而成、別樣多彩的生活特質,鑄就了成都“天府之國”“休閑之都”的美譽。踐行公園城市理念,必將彰顯成都生活城市的鮮明氣質、巴適安逸的生活氛圍,煥發出“天府之國”“休閑之都”的時代光彩。

深入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蓉城大地扎根生長,建設可閱讀可感知可參與可消費的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關系國家未來、關系人民福祉、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也是城市的初心和當代的使命。我們要始終銘記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始終銘記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使命,加快推動城市戰略定位、工作體系、規劃理念、建設方式、營城路徑全方位深層次轉變,力爭在公園城市理論創新和發展實踐上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借鑒的“成都路徑”。

(一)戰略定位之變——“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成為城市永續健康發展新目標。主動對表國家“兩個階段”戰略安排,確立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著眼在全國全省大局中找位置、強擔當、作貢獻,明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四大戰略定位。成都新時代“三步走”戰略目標和“四大戰略定位”共同勾勒出成都未來發展的科學路徑和美好圖景,構筑了成都面向未來的戰略能力和競爭優勢。

(二)工作體系之變——“理念引領、規劃先行、政策創新”構建公園城市建設新體系。深入推進城市發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加快構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理論體系、規劃體系和法治體系。成立公園城市規劃研究院,組建公園城市研究智庫,高水平開展公園城市理論研究。借鑒雄安新區規劃經驗,高起點編制公園城市規劃體系,力爭2020年初步顯現公園城市特點,2035年基本建成、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堅持機構法定、建管法治,組建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高標準建立公園城市法治體系。

(三)規劃理念之變——“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賦予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新內涵?!熬坝^化”詮釋城市基底的設計感。秉持生態思維統籌生產、生活空間布局,順應生態原色、創新天府文化、活化城市表達,以引領時代的創意設計和獨具匠心的美學表達詮釋城市特質、刷新城市“顏值”,促進宜居樂業、文化傳承和生態永續?!熬皡^化”彰顯生態建設的功能性。強化“公園城市就是全域旅游景區”的思維方式,塑造“游天府綠道、賞川西林盤、逛公園城市”等旅游品牌,推動生態空間功能疊加、文化旅游相融共進,努力把整座城市建成全域景區?!翱蛇M入”標定綠色福祉的普惠性。堅持“可達可及、開放普惠”的建設理念,以綠色空間體系串聯公共交通、消費商圈、市民社區,打造形成“夜游錦江”“沸騰小鎮”“天府芙蓉園”等消費品牌,滿足市民個性化、多樣化的高品質消費需求?!翱蓞⑴c”強調建設發展的開放性。以政府、市場、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為引領,強化全民參與、專業參與和精準參與,引進最優質的國際化戰略合作團隊,將公園綠道體系和市民生活鏈接起來,精準提供公共服務和生態產品,推動實現城市發展的統一共識、協同行動和價值升華。

(四)建設方式之變——“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創構生態投資和價值轉化的新模式。堅持政府主導。充分發揮市委市政府對公園城市建設總體設計和系統謀劃作用,統籌推進項目策劃、征地拆遷、資金保障等工作,確保公園城市建設銜接順暢、保障有力和推進有序。堅持市場主體。注重發揮國有企業平臺功能、領軍企業專業優勢、社會力量創新活力,建立由國有資本控股的混合制專業公司,分別負責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區域級綠道建設運營,鼓勵支持引導專業化市場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全面參與生態建設,提升生態項目的自我造血能力。堅持商業化邏輯。以公園城市生態建設項目為載體,創新企業自主經營、國有資產租賃、多元復合經營等合作共營模式,共同開展場景營造、功能疊加、業態融合,以生態產品思維持續放大生態資源的增值效應,推動公園城市成為政府社會合作共營新模式的探索實踐之地。

(五)營城路徑之變——“增綠惠民、營城聚人、筑景成勢、引商興業”繪就公園城市新圖景。聚焦增綠惠民,創造綠色生活踐行惠民初心。突出人在城市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塑造“家在園中”的城市生活空間,深化見縫插綠、拆墻見綠、綜合造綠,讓“整座城市成為一座大公園”。創造優質均衡的綠色公共服務,推動公共服務設施融入公園建設體系。精心策劃高頻次、可持續的群眾性戶外文體活動,引領形成簡約健康的生活時尚。聚焦營城聚人,運營綠色空間集聚高端資源。營建以產業功能區為核心的產城融合體系,形成“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若干城市新型社區”的模式。營建以綠道網絡為紐帶的綠色經濟體系,引導資源要素向綠道節點集聚。營建以文化地標為核心的人文體驗體系,提升城市人文魅力和吸引力。聚焦筑景成勢,構筑綠色景觀提升城市價值。將植綠親水作為舊城更新的新標尺,形成“逆向生長、有機更新”的精明增長模式。將生態本底保護作為新城營建的新起點,引領未來城市成為立體、開放、綠色、智慧的城市。將美麗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新支撐,促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聚焦引商興業,引育綠色產業打造新興引擎。依托生態資源推動產業轉型、動能轉換,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興動能。依托生態資源促進企業招引、人才集聚,推動“政策招商”“土地招商”向“環境招商”“綠色招商”轉變。依托生態資源催生業態升級、模式創新,推動公園城市成為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策源之地。

堅定推動公園城市營建策略創新,努力建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先行區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示范區

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是市委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戰略部署。要堅持短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綜合平衡”,優質生態與高端產業“互促共進”,示范引領和梯次建設“遠近協同”,公益屬性與商業價值“兩相兼顧”,依法依規和創新發展“先立后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深化研究、創新運用10個方面的營城策略。

策略1:科學規劃,在以公園城市理念引領城市發展上先行示范。按照先策劃后規劃、不設計不建設原則,堅持把全域作為一個大公園來整體規劃,構建“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公園城市空間新格局。堅持把人的體驗和感受作為規劃建設最高準則,統籌布局優質均衡、適度超前、高位發展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彰顯宜人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品質。堅持把生態價值轉化作為項目策劃的目標導向,前瞻預留商業形態、消費場景、新興業態植入的空間和接口,實現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的高效統一。

策略2:精準施治,在守護天藍水清地凈的生態環境上先行示范。堅持綠色家園就是最美的家園,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推廣綠色建筑、綠色生產、綠色節能技術,全方位全地域全時段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措施。鞏固推廣錦江水生態治理“治污、筑景、成勢”經驗,創新區域供排凈治一體化機制,實現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項目,確保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加強與完善跨區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健全環境資源權益交易制度,完善生態補償政策體系。

策略3:增綠筑景,在塑造城園相融的城市形態上先行示范。優化城鄉空間布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構建職住平衡、產城相融的新型城市社區空間。堅持以網絡化綠道空間體系引導產業功能布局,主動加強全球戰略合作,共建世界級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天府綠道體系,打造無界公園、推動引綠入城。以美學理念、園林藝術持續深化通風廊道、天府綠道、公園綠地、社區街景設計,實現公共空間與生態環境相融合、休憩需求與審美感知相統一。以大尺度生態廊道建設引領生活空間布局,按“公園+”理念形成一批展示未來之城的高品質新型社區,滿足市民群眾“家住公園邊”的人居夢想。

策略4:生態優先,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先行示范。堅持產城融合理念,推動藍綠空間體系與生產、生活空間滲透融合,把產業功能區建成城市公園場景、生態招商載體和新型生活社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適應綠色發展要求,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低碳建筑、環保材料等產業形態,構建基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形成以先進制造業、新興服務業和新經濟為支撐的開放型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生產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以新功能新需求觸發形成產業新形態,以精準政策引領集聚高能級要素資源,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

策略5:功能疊加,在推動生態價值轉化實現上先行示范。深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價值認知,依托公園、綠道等綠色資源,有機植入功能設施,以綠色生態、歷史人文、公共交通為導向推動片區增值。依托生態空間推動消費場景、人文場景、生活場景、賽事場景滲透疊加,實現市民生活品質改善、城市美譽度提升、土地資源增值、消費業態集聚的綜合效益。依托生態優勢吸引國際先進商業模式、綠色消費品牌、慢生活方式聚集,努力建設體現優雅時尚魅力和公園城市特色的消費型城市。

策略6:多維交互,在探索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上先行示范。堅持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以全域旅游思維和現代農業形態重塑大地景觀,引導社會資本、消費生態有序進入農業農村領域。以天府綠道慢行系統串聯城鄉街區、景區、社區,著力在鄉村形成“特色鎮(街區)、川西林盤(新型社區)、精品民宿”互為支撐的旅游目的地和消費場景、生活空間、商業形態,在城鎮形成“產業功能區、城市新型社區、商務樓宇”互為支撐的城市近郊高品質生活空間、休閑空間和商業空間,創新公園城市鄉村表達,走出一條依托生態本底吸引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路。

策略7:綠道先行,在構建三網融合的綠色交通體系上先行示范。堅持“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大力推動軌道、公交加速成網,形成出行高效、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體系。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以TOD建設統籌片區開發,大力推動街區制,實施慢行城市計劃,變革“路權”分配體制,依托天府綠道體系統籌建設小街區步行單元,逐步改變以汽車為中心的布局方式、建設模式。推行街區一體化設計,推動慢行交通與公共交通高效接駁,大幅增加友好社區和生活空間。

策略8:創新供給,在提供可感可及的公共服務上先行示范。統籌城市管理人口和服務人口需求,構建綠色生活生態消費應用場景,推行小尺度街區、人性化空間、窄密路網和口袋公園,推動城市從“無感增長”向“有感發展”轉變。組建專業化民生類投資管理集團,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功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破解城市公共服務及市政基礎設施布局、投資、運行難題。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通過藝術設計、創意植入等方式,將綠色空間固化的藝術表達沉淀為長期傳承的城市符號與象征,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公共文化服務需要。

策略9:共建共享,在激發綠色發展內生動力上先行示范。堅定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注重以公園城市建設廣泛凝聚社會共識,構建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武裝和知識普及體系,努力形成全社會對綠色價值觀和生態文明觀的尊崇。大力推廣綠色生產、簡約生活方式,鼓勵企業創新運用綠色生產技術,引導社會養成低碳出行、健康生活習慣。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參與公園城市項目建設管理運營,培育和激發市民主體意識,匯聚共建共治共享強大合力,協同推動綠色社會興起。

策略10:法治保障,在創新公園城市治理體系上先行示范。深化公園城市的理論研究和生態價值轉化的實踐探索,強化生態投資是政府最優質資產理念,構建投入產出雙平衡機制:通過劃定生態建設成本提取控制區域,以土地增值收益平衡前期生態投入;通過引入市場主體植入商業場景,以市場運營收益平衡后期管理維護資金。穩妥探索市政公園轉型為市場化運作的綠色生態企業,通過構建兼顧公共屬性和商業利益的市場化運營共同體,提升生態項目的自我造血功能。堅持建管法治,組建市區貫通的公園城市建設推進機構,建立覆蓋規建管營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公園城市技術規程和建設導則,引導公園城市建設創新實踐。

(本文摘自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報告及調研報告。)

猜你喜歡
公園習近平文明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在公園里玩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標題黨
一見如故
習近平主席訪歐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