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年代宏大磅礴的治水工程

2019-09-10 07:22
文萃報·周二版 2019年21期
關鍵詞:水患民工工地

從遠古時代,水患就困擾著中國。因此,治水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深的社會事務,是歷代當政者穩固其統治的根基。顯然,治理水患也是新中國政權所要處理的重要事務。因此,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就著手治理中國的水患。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 1950年7月20日,毛澤東在菊香書屋批閱文件,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急匆匆地送來一份機要急件。這是中共安徽省委關于淮北遭受洪災情況的報告。毛澤東讀著急件,臉上立刻浮現出沉重的表情。當他讀到這份機要急件中寫的“有些災民因躲避洪水不及,爬到樹上,被毒蛇咬死”這些文字時,不禁流下了眼淚。毛澤東決定調動各方面力量來治淮。

1950年冬季,治淮工程開始實施。在那個缺糧的年代,糧食是最關鍵的物質條件,毛澤東顯然看準了這一點。他決定,在各方面都缺少糧食的情況下,也要調大批糧食投入到治淮工程中去。政務院按照毛澤東的這一指示,召開專門會議,于當年11月撥出治淮工程款原糧45000萬斤,小麥2000萬斤。大批糧食的調入,保證了治淮工程按時開工。

1950年的冬季,在各地政府的統一組織下,有80萬民工投入到治淮工地上。他們在淮河兩岸搭起了帳篷和其他簡易房屋,按軍事建制組織起來,投入到火熱的治淮工程中去。僅僅用了一個冬季80多天的時間,這80萬民工就建成了一條長達168公里的蘇北灌溉總渠。1951年春種之后,治淮工地又集中了數十萬民工,投入到第二階段的治淮工程的勞動中去。當時,淮河兩岸,紅旗招展,口號震天,民工之間還展開了勞動競賽。

? 毛澤東一直關注著治淮工程,當他看到從治淮工地上傳來的一份份捷報時十分高興。他決定,由邵力子擔任中央治淮視察團的團長,率團去治淮工地視察。行前,毛澤東親自會見了邵力子,關照了他們視察中要了解的情況和需要詳細詢問的問題。最后,毛澤東親筆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叫來身邊工作人員,把這個題詞制成四面錦旗,由邵力子代表中央視察團,把這四面錦旗分送給在治淮前線的治淮委員會和河南、皖北、蘇北治淮指揮部。

毛澤東的題詞傳到了工地,工地上的民工們一片歡騰,干勁倍增。在勞動中,大家都爭先恐后,這就使治淮施工的每期工程都提前完成。此后的8個年頭,治淮工程連續展開,到1957年冬季,治淮工程基本完成。在這8個年頭里,河南、淮北、蘇北共投入民工幾百萬人,治理大小河道175條,修建水庫九座,庫容量達316億立方米,修建堤防4600多公里,提高了淮河流域特別是淮河下游的防洪泄洪能力。毛澤東“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目標,基本達到了。

荊江分洪:世界水利工程史上奇跡

? 當毛澤東親自決策并指導治理淮河的時候,他的目光并沒有限定在一個地區。他的視野覆蓋了整個中國的水患地區。而在中國的水患地區中,長江中游地區比較突出。因為長江從三峽涌出之后,到湖北的開闊地段,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水網地帶。這造就了湖南、湖北的魚米之鄉。但是,趕上大暴雨連續不斷的天氣,湖北、湖南,特別是湖北的枝江到湖南的岳陽城陵磯這一帶(史稱這一帶為荊江),就會出現大洪水。歷史上,這一地帶數次被淹,造成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無以數計的損失。

毛澤東十分關注長江中游特別是荊江地區的防洪問題。就在他做出治淮決定的1950年的10月,他親自聽取了中南局代理書記鄧子恢的匯報,下決心搞荊江分洪工程,治理長江中游水患。

? 1952年4月5日,荊江分洪工程全面開工。在施工過程中,湖北組織很多文藝團體到工地進行宣傳鼓動工作,同時參加勞動。在勞動中,勞動者們的衣服被汗水和泥水浸濕,來不及換洗,于是,大家便都脫光了衣服,只穿一條短褲勞動。太陽曬,蚊子咬,大家全然不顧,幾十萬勞動大軍展開了勞動競賽。工地上十分搶眼的是婦女勞動大軍,她們的任務,主要是碎石。其中,有一個婦女,開動腦筋,創造了一種碎石法,竟然創造出了一個人一天碎石超過原來勞動定額十幾倍的奇跡。

? 毛澤東為荊江分洪工程寫的題詞“為廣大人民的利益,爭取荊江分洪工程的勝利!”,被制成許多旗幟,也寫在一些木制的標語牌上,插在工地上,使參加荊江分洪工程施工的勞動大軍深受鼓舞。他們只用了兩個半月的時間,硬是完成了外國人要十二年才能完成的巨大工程。更讓人稱奇的是,荊江分洪工程不需要中央調入物資和資金,全部由湖北省自己籌集。用這樣少的投入創造這樣大的工程奇跡,為古今中外所少見。

? 荊江分洪工程不光完成得迅速,而且質量上乘。1954年,長江發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當特大洪水到來之際,經中央批準,荊江分洪指揮部先后三次啟動分洪工程分洪,保住了荊江大堤,使湖南、湖北人民免受了更大的災害。1998年,長江又發生特大洪水,荊江分洪工程再次啟動,又ー次使兩湖人民免受巨大損失。

治理黃河取得了顯著成績

親自決策搞治淮工程和荊江分洪工程之后,毛澤東把治理水患的目光移向了黃河流域。

? 1952年10初,毛澤東向中央政治局提出,自己要利用中央批準他休假的時間,考察黃河。經過一番準備,1952年10月25日,毛澤東離開了北京,26日到達山東濟南市,27日,毛澤東視察了濟南附近的黃河。他站在黃河大堤上,望著滔滔的黃河水,問陪同他視察的山東省負責人和山東水利部門的專家:“這一段的黃河底比濟南城地面高出多少?”山東省水利部門的專家回答說:“要高出六到七米?!泵珴蓶|聽后,沉吟良久,之后,他告訴山東省的負責同志,一定要把這一段的大堤修牢固,雨季發大水時,要組織軍隊和民兵到大堤上去防守,同時也要防止黃河側滲,千萬不要出事。

? 10月31日,毛澤東到達河南新鄉后,徒步考察了引黃渠。走到引黃灌溉大閘管理處,毛澤東聽取了管理人員介紹大閘的功能。他提出要打開大閘,實際看一看。管理人員說:“現在沒有電,打開大閘要人用手搖?!泵珴蓶|聽后,脫去大衣,說:“我們一起把大閘搖開?!泵珴蓶|和大閘管理人員、隨行人員一起,搖開了引黃灌溉大閘??吹近S河水流進灌溉渠道,灌溉農田,毛澤東放心了。他說:“這就是變害為利,黃河沿岸每個縣都建一座這樣的引黃灌溉大閘就好了?!?/p>

毛澤東從10月25日離開北京視察黃河,到11月2日回到北京,用了六天時間,走了山東、河南、平原(1949年建省,1952年撤銷)三省,聽取了三省黨政負責人和水利部門的專家的匯報,考察了黃河幾個險段,基本了解了黃河下游的情況。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時間里,他一直關注著治理黃河的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正是在這二十多年時間里,各地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建立了治黃專門機構,還動員和組織眾多軍民,從不間斷地治理黃河,完成了引黃灌溉濟衛等一些大的工程,取得了顯著成績。新中國成立至今,黃河再沒有出現過20世紀30年代那樣的危害數省、殃及幾千萬人口的災害。

有再大的困難,也要修建官廳水庫

歷史上,海河也是經常泛濫的水系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初,海河因為歷史上長期沒有得到治理,水患嚴重。毛澤東非常關心海河的治理。這一離首都最近的水系的水患,時刻牽動他的心。他下決心要搞一個工程,治理海河。經專家考察,得出的結論是:治理海河,最重要的工程是修建官廳水庫。

?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多次聽取專家匯報修建官廳水庫的有利之處,以及修建規劃,認為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但新中國剛剛成立,財政狀況還沒有根本好轉,國家經濟較為困難,要政府拿出很多錢來修建這座水庫,確實有困難。情況報到毛澤東那里,他和周恩來反復商量,最后拍板:就是有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修建官廳水庫。1951年10月,官廳水庫工程正式動工。

? 修建官廳水庫時,獲得翻身解放的廣大民工,干勁沖天。他們輪班上工地勞動,換班休息。人歇工不停,并且在施工中涌現出許多先進人物。毛澤東非常關心官廳水庫工程,每天都要聽秘書匯報有關情況。經過三年多時間的艱苦奮斗,官廳水庫終于在1954年年底竣工。

? 修建好的官廳水庫,可蓄水22億立方米,是繼治淮工程和荊江分洪工程后新中國興建的又一大工程。在這座水庫竣工前,毛澤東視察了工地,并親筆題詞:“慶祝官廳水庫工程勝利完成!”

? 毛澤東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直到他1976年逝世,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一直關注著治理中國水患的工作。在他的親自決策下,中國完成了治理淮河工程、官廳水庫工程、引黃灌溉濟衛工程、十三陵水庫工程等重大工程。同時,像紅旗渠、韶山灌區等一大批水利工程也興建起來。這大批治水水利工程的興建,為化害為利和保障農業生產作出了重大貢獻,至今仍在惠澤中國人民。

(綜合《開國大事件》《黨史博覽》《檔案春秋》)

猜你喜歡
水患民工工地
工地上的一對夫婦
波比的小工地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牛鑒在治理開封黃河水患中的作為
黃河水患對開封經濟影響研究
熱鬧的工地
民工買保險
河南黃河水患研究綜述
工地上的女人們
民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