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荷塘月色》的文學解讀和教學解讀

2019-09-10 05:22趙海英
雨露風 2019年2期
關鍵詞:荷塘月色

趙海英

摘要:本文以《荷塘月色》為例,梳理2000年以來有關學術界的文學解讀和教育界的教學解讀,然后進行比較分析,試圖能揭示二者之間的關系,以期對以后的語文教學有所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荷塘月色;文學解讀;教學解讀

一、《荷塘月色》的文學解讀狀況

2000年以來,人們用西方的文學理論來解讀《荷塘月色》,如原型批評、結構主義、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等,構建了一個多元紛呈的解讀時代。這時期對《荷塘月色》的解讀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主題解讀更加多元

方賢緒在《一種多元文學觀的個案——朱自清<荷塘月色)的非社會學解讀》一文中,用非社會學的解讀方法解讀出《荷塘月色》實質上是作者情緒的排遣。姚敏勇提出,朱自清所展現的荷塘月色不是現實中的,而是主觀精神世界的荷塘,是他們那代知識分子理想的精神世界。孫紹振用結構主義批評和自己獨創的“錯位美”批評方法認為朱自清的苦悶不是政治上的而是倫理上的。

(二)“芳草美人說”的爭鳴

高遠東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認為朱自清是借用荷塘平息自己內心的愛欲騷動。吳周文、陳長紅對高遠東的論點提出質疑,并認為《荷塘月色》是抒寫自我人格理想的文本。持有相似觀點的還有倪濃水、楊樸等人。

(三)關注文本的“內部研究”

張衛中從接受美學的理論出發,在《<荷塘月色> 解讀中的“意圖謬誤”》一文中指出,一直以來,大家對《荷塘月色》主題思想爭論不休,實際上是圍繞“作者中心”打轉,應該回到文本和讀者為中心的道路上來,《荷塘月色》就是一篇典范的寫景散文,應該當作一篇寫景的散文來讀。楊腸文章用原型批評、結構主義、語義學、精神分析等關注作品形式研究的理論方法解讀文本,認為多年來大家只關注對作品的形式以外的“外部研究”,應該關注《荷塘月色》的“內部研究”。

(四)多元解讀的批評與反思

侯昕燕在《當文學經典遭遇消費時代——以<荷塘月色>的閱讀為例淺談文學經典閱讀的界限》一文中指出,在消費時代洶涌的大潮下,文學經典被顛覆得體無完膚,討論閱讀經典的界限,就要從文本出發,在符合文本語境的前提下進行文學視角的閱讀與剖析。張志忠在《恢復感覺理解含混體貼文本——文學教學與文本闡釋的實證研究》一文中指出對《荷塘月色》的解讀,“政治仿徨說”明顯帶有時代的烙印,方法已屬陳舊。但對超前的“芳草美人”說也不贊同。他主張強調貼近文本,以文本細讀為路徑進行解讀。賴瑞云在《混沌閱讀》中提出了“吸引子”理論,認為多元解讀不是亂續,而是多元有界。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荷塘月色》

新課程標準把語文性質定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次語文課程改革,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否定了應試教育的填鴨式教學,在各個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一)《荷塘月色》的教材、教參內容

1.《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語文·第一冊》(2000年3月第2版)

經過20世紀末的語文教育大討論,2000年開始出版的教科書發生了很大變化?!逗商猎律纷?996年起在人教社的語文教材中就沒有任何刪節。在這套教材中同樣是以全文的面貌出現。

第一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揣摩語言”?!逗商猎律返膶W習重點是:“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闭n后練習如下:

(1)朗讀課文,找出最能表達作者感情基調的語句,然后聯系景物描寫,說說作者感情的發展變化。

(2)課文描繪景物,運用了通感方法。分別指出其感覺的轉移,以及產生的藝術效果。

①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

(3)課文中運用了比喻和擬人方法,增強了表現力。試說說下邊幾例的巧妙之處。

(4)作者精心選用動詞和疊詞,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試就下邊幾例作一些說明。

①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②(黑影和倩影)像是畫在荷葉上

③悄悄地披上了大衫輕輕地推門進去

④路上陰森森的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⑤田田的葉子一粒粒的明珠

⑥遠遠進近,高高低低都是樹

(5)背誦第4至第6段

教參對《荷塘月色》的解析共有四部分:課文說明、關于練習、教學建議和有關資料。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整體感知,揣摩語言。

“課文說明”對《荷塘月色》的思想感情在采用傳統多數看法(認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比較復雜的,既有淡淡的憂愁,又有淡淡的喜悅)的同時,鼓勵教師和學生參看其他不同的看法,讓學生各抒己見。把語言的教學作為重點和難點,又指出教材第一次提到通感,教學中要簡要向學生說清楚。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2005年3月第2版)

第一個單元學習寫景狀物散文,單元導讀提示:“閱讀這一類寫景抒情散文,要展開想象的翅膀,力求身歷其境,感受作者的脈動。體會作者所描繪的美景,以此而進入一種審美的境界?!比私躺鐚⒄n后練習設置成“研討練習”如下:

(1)作者描寫了清華園荷塘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背后有什么樣各有什么特點?找出文中描寫心理感受的語句,說說作者的情緒隨著景物的轉換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完成下列練習,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通感,指感覺的轉化,遷移,如古詩“風來花底鳥語香”,將聽覺的聲音轉化為嗅覺的氣味;“鳥拋軟語丸丸落”,將聽覺的聲音轉化為視覺的形象。

(s)下面是一些有關朱自清的評論,各是從什么角度來分析的?對于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你有什么看法?與同學討論一下。

(二)《荷塘月色》的教學實踐

2000年以后,尤其是新課改以來,語文教育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法都煥然一新。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高度,一線教師不再滿足于固有的教學模式,開始嘗試各種方法進行教學。如非指示性教學設計,探究式教學設計,從寫作的角度進行的教學設計,讀議述結合的教學設計等,這些教學設計都突出了課改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指導者。尤為突出的是對主題解讀,教師們不再局限于一種說法,而是把諸多觀點呈現給學生,引起學生的思考。如項香女老師在探討朱自清的不寧靜時,呈現給學生三種原因:內心矛盾、大革命失敗、家庭矛盾。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時期的教學解讀有以下特點:

主題解讀多元化。每套教參在教學建議對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都讓學生結合文本以及有關材料理解作者其人。教參后面都附有不同學者、研究者的不同意見的文章。普通版教材的課后習題以討論的形式提供政治、生活兩種角度的主題,課標版的教材課后習題也附有不同學者對《荷塘月色》主題、語言、結構方面的評論。這種多元的解讀解放了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文本類型以“定編”姿態的出現。2000年以前的版本多以“例文”的姿態出現,為了例證某一語法知識或者某一寫作方法,不惜“削足適履”,文章被抽去了靈魂,根本無“美”可言,更無“審”的需要。2000年以后的版本都全文選入文本,并積極向“定編”靠攏。2005年的課標版完全以“定編”的姿態出現。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于“閱讀鑒賞”。整體把握主要是欣賞景物描寫、把握文章思想感情和品味精美語言。課后第三題,把著名專家學者的觀點羅列出來,供學生參考、討論。以上都體現了定編的意圖。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對于文章的思想感情,2005版的課標版的閱讀鑒賞的目標有三個:審美性目標、探究性目標、應用性目標。教參中提供的問題探究共有四個:怎樣理解“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為什么會突然說“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體會文章的回環婉曲之美;課文的寫作背景是怎樣的。

注意及時吸收、借鑒文學界的新成果。2003年普通版的教材課后資料:封先勇的《智者的孤獨——對<荷塘月色>主題的再思考》發表于1998年,張福霞的《孤獨知為何生——關于<荷塘月色>主題“再思考”的思考》發表于1999年,王家宏的《人生的憂傷雖輕猶重似淡還濃——對<荷塘月色>主題思想的再商榷》發表于2000年,這三篇都是最新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吸收了學術研究的新成果。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2000年以后的文學和語文趨于同步,共同奏出了和諧的旋律。文學提供給語文的知識范式是多元的,而語文對其則是選擇吸收,最突出的是對主題研究的吸納。教學解讀糾正對主題的解讀,及時吸收學術研究的新成果,使文學和語文的關系更為密切。文學解讀和教學解讀之間的關系是既相互獨立又密切聯系的兩個系統。他們各自有獨立的發展規律。文學解讀對教學解讀起引領作用,而教學解讀從文學解讀中得到啟蒙,就要對文學解讀的成果進行吸收。二者之間的影響程度要受當時的政治、文化等諸多因素制約。如何處理好文學解讀和教學解讀之間的關系,使之更好地相互促進與發展?教學解讀應該以什么樣的標準吸收文學解讀的成果?選擇什么樣的語文知識?這些是我們急需思考的問題。

三、語文教育發展引起的幾點思考

2000年以后的新課程改革,教學解讀注重吸收文學解讀的解讀理論,才出現了現在教學解讀的多元繁榮。所以我們應該用現代的眼光去審視教學解讀,積極吸收文學解讀中新的理念,及時更新教學解讀的方法。另外,對于這些理論我們不能一股腦地“拿來”,要對其進行改進,使它適應語文教學的規律。這就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學解讀的穩定與更新

教學解讀要科學對待文學解讀的成果。在保持穩定性的同時,積極吸收文學解讀已有定論的最新成果,及時修正,與時俱進。我們認為凡事都要有一個“度”,既不能過于滯后,形成巨大落差,也不能急于求成,影響教育穩定。

(二)文學解讀的鑒選和轉化

教學解讀需要文學解讀的啟蒙,但把教學解讀等同于文學解讀有失妥當。文學作品一旦選人教材,在其固有的意義之外就又加了另外一層意義:教育意義。在進行解讀時就要考慮到課程目標、教學目標、學生水平等因素,如果我們一味地把文學界專家高大上的解讀硬搬到課堂中來,恐怕是吃力不討好的。著名的特級教師蔣學晶在談到文學解讀和教學解讀時說:“我們不是一般的讀者,教學解讀要防止“過渡詮釋”,要關注社會群體意識,因為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正在形成中;要防止“超視域”,遵從藝術創作規律;另外還要尊重學生閱讀心理?!?/p>

(三)學術界要深度介人中學語文教學領域

長期以來,人們意識到文學界與教育界的長期隔閡帶來的危害,一大批學者開始關注中小學語文教學,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錢理群和孫紹振合編的《對話語文》,孫紹振的《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王富仁與鄭國民等主編的《文藝學與中小學語文教學叢書》,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另外,教科書、教參編者要緊跟時代步伐,帶來學術前沿新動態。最后,語文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不斷學習新的理論,更新解讀觀念,提升文學理論素養,并持之以恒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錢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談[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楊樸.美人幻夢的置換變形——《荷塘月色》的精神分析[J].名作欣賞,2004(12):125-132.

[3]楊旸.《荷塘月色》的外部研究與內部研究[J].華夏文化論壇,2013(2):77-85.

[4]賴瑞云.混沌閱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5]郭增民.語文教材中《背影》主題的解讀史[D].首都師范大學,2006.

猜你喜歡
荷塘月色
淺析《荷塘月色》中部分語篇的藝術語言運用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中的自然美的呈現
相城荷塘月色濕地公園 第一波荷花開了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新穎卻失之苛刻
憶秦娥·故鄉夏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