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策略初探

2019-09-10 05:22康霞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關鍵詞:農村居民供給精準

康霞

摘要:文化是一個國家強大起來的靈魂和動力。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其中,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個重要方面,也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目前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存在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對此,要強化培育文化服務供給的內生動力,調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主體積極性,給予農民更多文化話語權,完善農村文藝創作機制。

一、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存在的問題

1.農民參加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當前,農村已經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但“這些文化場所雖然功能較齊全,但是常常門庭冷落 , 形同虛設”。部分地區農村居民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頻次很低,設施使用上重體力活動而輕腦力活動。國家投入大量資源建立起來的農家書屋,由于缺少專人管理,利用率非常低,較少有人進行借閱?;顒又行牡慕洺m椖恳詩蕵沸詾橹?。除了廣場舞吸引居民參加之外,有吸引力的文化產品與服務很少。

2.農村公共文化活動供需錯位

首先,不同受教育層次的群體參與頻次與參與時長上差別較大。越是受教育層次高的,參與的頻次越多。其次,不同年齡的群體之間參與的時間與頻次不同。年輕人參與的頻次相對較少,而老年人參與的頻次較高。再次,不同性別群體參與的文化活動種類之間有差異。如男性喜歡讀報,而女性喜歡廣場舞。這些差異性的需求使得“一刀切”式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顯得供需結構不匹配,不能完全適應群眾的需要。

一些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還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作風。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在內容、主體、方式等方面還不適應農村居民需求的多樣化、便捷性等多維度變化。這使得公共文化服務或文化產品錯配,供給結構失衡,群眾真正需要的文化產品或服務少,易于接受的文化服務形式也少。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農民話語權缺失。農民需要什么樣的公共文化服務應該取決于農民自己,而不是文化服務機構。農民缺乏自由表達的渠道,其需求意愿無法傳達到供給主體一方,導致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農村文化單位用人機制不完善,尤其是考核體系以主管部門考核為主,指標設計缺少農民的參與和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服務供給與需求的契合。

二、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策略

1.與時俱進,更新服務理念,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在信息時代,網絡如此發達,人們的需求多樣化,工作方式亟須創新。例如,內蒙古推動農村數字文化服務建設就給人啟迪。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推出了自選式精準定制服務,使遠在廣袤牧區的村民都能借閱到需要的農技書籍;文化廣電部門推出的“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APP,集電子圖書、電影電視、音樂戲曲、醫療保健、法律法規等為一體,使村民們能夠上網下載需要的資源,在家門口就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梢?,用現代信息技術將鄉村納入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并不是難事。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的是群眾的基本文化權利,主角自然是群眾。有些基層文化工作人員習慣于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而不是俯下身去了解群眾的喜好。只有將選擇文化服務的權力交給群眾,才能日后用文化教育引導群眾。一些地方的“農家書屋”或文化站之所以閑置,背后固然有財政支撐不足的原因,卻也不排除一些官員抱有硬件設施建好就算交差,后續服務是否適用與己無關的思想。

2.加強調查研究,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服務針對性。

加強調查研究,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服務針對性。在為農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前,可以深入調查了解農民需要什么樣的文化服務,什么樣的服務提供方式容易讓群眾接受。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必須緊貼居民需求。利用大數據可以了解農民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需求,提高服務供給的針對性。比如,上海、青島、重慶等地利用大數據技術,獲取群眾文化需求信息,采用訂單式、個性化服務,統一配送文化產品與服務,形成以人民群眾為主導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

3.賦予農村居民群眾更多文化話語權。

文化話語權指農村居民就文化需求、服務預期、服務供給質量等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利,以及話語表達對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影響。農民話語權的缺失,使其意愿被忽視。為此,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創新體制機制,為農村群眾意愿表達提供多種方便渠道,把農村群眾的需求意愿作為主要的決策依據。建議把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農村群眾文化需要的契合度納入績效考核。

總之,文化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實施文化精準扶貧,關鍵在于找準發力點,精準識別、精準施策。應積極動員全社會,著力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縮小城鄉二元結構的文化差距,有效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素養,消除貧困意識,根除貧困文化,為徹底消除貧困發揮文化的基礎性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8-07-16).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李國新.貧困地區實現全面小康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EB/OL](.2018-07-16)http://www.sdwht.gov.cn/html/2015/whfx_1211/27503.html.

3.張喆昱,張奇.面向文化精準扶貧的措施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6(9):9-13.

4.陳庚、崔宛 :《鄉村振興中的農村居民公共文化參與 :特征、影響及其優化——基于 25 省 84 個行政村的調查研究》,《江漢論壇》,2018年第 11 期。

猜你喜歡
農村居民供給精準
70年來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40倍
拉薩市公共就業服務供給現狀研究
拉薩市公共就業服務供給現狀研究
精準扶貧美了鄉村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農村居民人力資本投資研究
“供給側”何以流行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許小年:供給側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