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電可靠性管理創新模式研究

2019-09-10 22:52李淑琴高樹飛
科學導報·科學工程與電力 2019年21期
關鍵詞:供電可靠性管理模式創新

李淑琴 高樹飛

【摘 ?要】電力系統的供電可靠性是一項重要技術指標,是對供電系統持續供電能力的直觀描述,直接關系到供電服務質量的高低,對于社會生產和百姓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在處理電力系統管理系統安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問題,在進行可靠性管理創新模式研究時,應該有計劃有目標性的來進行工作開展,對于會導致電力系統管理系統出現問題的因素進行重點化管理,進行有目的的安全維護,同時針對供電管理模式的創新也要及時進行研究,為供電系統發展提供更多的安全支持,這也是供電保護技術開發應用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供電可靠性;管理模式;創新

1供電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可靠性管理的內容

“所謂可靠性,即設備、系統、部件在具體條件下和規定期限內可以順利實現預期功能的能力”,那么,供電可靠性就是指在規定的期限內電網對用戶供電的能力。供電可靠性包括靜態可靠性和動態可靠性兩個方面。靜態可靠性是指配電系統在正常運行、設備檢修或設備故障跳閘后,配電網能保持對用戶的持續供電,且系統中的各個元件不超出設備額定載流量或規定時間下的事故限流值。而動態可靠性則指的是系統在受到突然擾動時,配電仍舊能保持安全穩定運行,能保證其所供電用戶的不間斷,并能滿足用戶對電能質量的要求。靜態穩定性又稱為系統充裕性,動態穩定性又叫做系統安全性。供電可靠性的管理,實質上就是電力企業的整體宏觀管理。因此,電力企業要想實現供電可靠性管理水平的提升,則需要不斷加強對整個電網的管理,努力嘗試整個各個方面的數據信息。并且做好分部管理,充分發揮電力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職能,加強各部門之間的通力合作,只有不斷的強化對內管理,才能提升電力可靠性的管理水平。

2供電可靠性問題

2.1電網結構問題

該類問題是在電網建設階段就已經存在的,由于設計人員能力限制或者建設能力限制所引發的結構不合理現象,在后期建成使用中,將會產生多種影響供電服務質量的問題。在配電網建設階段,缺乏長遠的分析,致使在投入使用之后故障問題頻發,這必定會影響電力系統的供電質量,嚴重的還可能引發事故問題,威脅用戶的用電安全。

2.2自然災害威脅嚴重

電力系統運行質量還會受到外界運行環境的直接影響,尤其是在氣候條件較為惡劣的情況下,例如強降雨天氣和大風的影響下,線路的運行環境會受到極大威脅,從而引發多種線路故障問題。與其他影響因素相比,自然因素的影響幾率較大,且很難避免,只能在電網線路建設時,做好相應的防護工作,控制自然因素的影響范圍。

2.3停電問題

實際上導致停電問題的因素有很多,在進行檢修和維護操作時,為了保障作業人員的安全,一般會產生大范圍的停電問題。此外,一些較為惡劣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災害也是引發停電問題的主要原因。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線路受損,會出現大面積停電的問題,此類停電問題的產生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修復時間,這就會嚴重威脅供電的可靠性。

3供電可靠性管理創新模式

3.1進一步合理規劃與設計電力系統供電線路布局

一方面,應當強化供電系統的頂層設計與供電線路的整體布局規劃,在科學有效地應對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用戶的同時,將提升供電可靠性作為供電系統建設布局總目標。在對變電站建設的過程中,還應當將其納入規劃整體構架,從宏觀角度進行科學的電力負載預估,合理確定變電站建設點與足夠的建設容量。另一方面,應當推進對舊有線路的合理改建與調整,在對舊有線路整體評判的基礎上,分析線路建設薄弱點,對供電可靠性較差的線路及時改造,可以在改造之前根據線路實際狀況與用戶需求采取一定保障措施,諸如安裝聯絡開關、熔斷器或者隔離開關等方法,有效減少因該條分支線路的改造或檢修而對主要供電線造成的供電影響。

3.2大幅提升配網的技術裝備水平

配電網的主要技術裝備水平的不足是限制供電可靠性的關鍵因素之一。對于投運年限較長的配電網設備應該酌情提高定期維護、檢修的頻率和次數,一旦發現存在絕緣老化等嚴重硬件問題應盡早更換,以免發生故障。為了全面提升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應該適當進行配網的設備改造和升級建設以滿足越來越高的供電需求,在增加新設備時,應該制定嚴格的設備選型標準,選取設備時應該考慮可預見未來的地區配網的供電需求情況,盡量避免短期的二次改造,節省建設成本;另外需要嚴格把控新增設備的質量,投入正式運行之前務必進行嚴格的測試,以免由于設備的質量問題引起短路等故障,甚至引發火災。通過提升設備可靠性,進而增強配電網供電可靠性。

3.3優化規范配網設備的檢修工作

在配電網的實際運行中,配電設備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面臨著故障的可能性。因此,對電氣設備的維護和維修至關重要,而科學合理的配電網維護工作可以有效地避免故障事件的發生,減少不必要的停電,提高用戶對電網的滿意度,并加以改進供電可靠性。目前我國配電網依然是采用計劃檢修和故障檢修結合的方式,這種檢修方式存在著一些弊端,主要體現在檢修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較差,它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停電,并限制配電網的可靠性。隨著配電網供電以及管理技術的高速發展,配網設備的性能越來越好,應該考慮全面革新我國配電網的設備檢修模式。建議實時動態跟蹤己投運設備的運行狀態,實時掌握設備的健康狀況,并根據設備的實際狀態制定科學合理的維護方案,一步一步地實施檢修計劃。避免因定期檢修造成不必要的大規模停電,使檢修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既能夠保證缺陷設備在第一時間得到診斷處理,也能防止出現過度檢修的情況。目前配電網的檢修方式仍較為落后,也不適用于當地的實際情況,據統計數據顯示,過度檢修停電事件較多,檢修工作的效率繼續提高。隨著設備檢測的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紅外檢測、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等方法己經相當成熟,使用這些手段可以實時掌握配網設備的運行狀態,繼而可實現狀態檢修、設備維護以及項目試運行等工作。同時需要加強對檢修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業務的專業性,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設備檢修工作的效率和科學性。

3.4合理規劃停電計劃

電力企業的停電管理需保證停電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通過與各部門協調,制定停電前、停電中及停電后的監管和控制計劃。具體地,可針對相應的條件制定停電計劃,如停電計劃的設置需滿足供電可靠性的要求。對于用戶的接火停電需求,電力部門需按照電力企業的制度和審批程序提前一個月申請,并根據批示執行,防止重復停電。停電協調中將涉及多個部門,因此電力企業需定期召開配網設備停電協調會議。會議討論、制定及分析配電網的月度、年度檢修計劃,同時建設配電網停電聯動機制,使主網和配網的建設從立項、設計、施工到后期運行均聯動進行,從而保證電力工程施工中停電時間的一致性,防止重復停電。此外,電力企業需做好停電計劃的事前評估、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工作,保證停電計劃和轉電操作方案的科學性。停電后,需監督和控制送電情況。如果無法在規定時間內送電,需及時啟動應急管理機制,防止因管理不當降低電力系統的供電可靠性。

4結束語

總而言之,供電可靠性是當前衡量供電質量的綜合指標,是保障電力企業可持續性供電的重要標準。因此,電力企業要加強對供電可靠性的管理,做好供電設備的日常檢修工作,創新供電可靠性的管理模式,提升供電可靠性管理的綜合水平,確保供電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陳豐,林成虎,奚建飛,余文輝,陳灝生.供電可靠性管理應用架構設計及關鍵技術實現[J].廣東電力,2017,3007:126-130.

[2]林成虎,王志英,余文輝,陳豐,奚建飛.南方電網供電可靠性管理集成應用模塊建設[J].廣東電力,2017,3007:131-135.

[3]夏羚,高方景,趙永生,秦浩.基于PDCA模式下的配網供電可靠性管理實踐與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18,07:163-165

(作者單位: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陽城縣供電公司)

猜你喜歡
供電可靠性管理模式創新
配網自動化建設對供電可靠性的影響探討
配網故障快速復電系統的建設及應用探討
高校網站安全管理研究與探討
淺談高校圖書館隨書光盤的編目與管理作用
淺析提升農村配網供電可靠性的可行對策
工程應用型本科機械專業學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