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日本愛情片《情書》中解讀拉康的鏡像理論

2019-09-10 08:12吳文錦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關鍵詞:拉康雅克情書

吳文錦

摘要:《情書》由一個同名同姓的誤會開始,通過兩個女生的書信交流,以現實中穿插回憶的手法,用溫暖的筆觸展現了兩段可貴的愛情。鏡像理論是法國精神學家雅克·拉康針對6-18個月的嬰兒從鏡子里認識自己和他人的實驗總結出來的,從自我意識的產生到對鏡子里的自己的終身迷戀,鏡像理論解釋了嬰兒見到鏡子的開心到情侶間奇妙的愛戀。本文將從鏡像理論的角度解釋電影《情書》一男兩女的愛戀之旅。

關鍵詞:《情書》;井巖俊二;鏡像理論;雅克·拉康;影子

前言

拉康的鏡像理論使人類認識世界和自己時有了哲學理論指導。見自己,見他人,見世界。通過他人認識自己,從自己出發去選擇世界。電影《情書》中兩女一男的愛戀正好契合了拉康這一理論,將哲學理論與電影分析相結合,希望可以發現不同尋常的關注點,得到更多啟示。

鏡像理論是拉康研究了嬰兒產生自我意識的前語言時期的生命經驗提出的。實驗是6-18個月的嬰兒尚不能控制自己的肢體動作,在母親的攙扶下認識鏡中的影像時,從無法辨認“鏡中我”到逐漸形成主體意識一共分為三個階段:認知、鏡像和迷戀。

見自己,見眾生,見世界。鏡像理論小到你選擇的朋友、愛人是誰,大到你認識的世界是什么樣的,都可以反射出來。本文將主要討論鏡像理論在電影《情書》中的應用。

一、巖井俊二與《情書》

巖井俊二日本著名導演,作家。拍攝MTV、廣告電視節目出身,這一階段對于他后期的電影影像風格產生了重大影響。[1]1995年放映的電影《情書》是他劇場電影的處女作,也是他第一次在電影院公映的劇情長片,上映后很快在日本取得成功,并波及整個東南亞乃至歐洲,成為日本電影在國際影壇第二次高潮的先導。

《情書》從一次偶然的誤會展開,講述了兩個相貌相同的女子,兩個同名同姓的男女,三人在不同時間地點產生的交集。女主渡邊博子因思念已亡故的未婚夫藤井樹而向他的故居寄信,卻錯寄給同名的女藤井樹,在一封封來往的信件中,博子漸漸發現未婚夫藤井樹對自己的一見鐘情的真相,女藤井樹也找回了自己年少時的懵懂愛情,給暗戀的青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二、鏡像理論與《情書》的完美結合

導演運用多重巧合的手法使影片得以順利的發展下去,陰差陽錯的信件、男藤井樹與女藤井樹的重名、女藤井樹與渡邊博子相同的樣貌、女藤井樹與父親相同的命運以及多年后女學生們發現的借書卡等等,無數的巧合湊成了這一部高分文藝片。

(一)第一階段:認知。未形成主體意識的嬰兒被抱到鏡子前時并未意識到鏡中的是自己。將“自我”認成“他人”。[2]

男藤井樹在中學時期與女藤井樹互有好感的源頭源自他們有相同的名字。中學報到第一天時的點名就將二人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了,同時答道后的四目相對,男藤井樹的酷酷表情下隱藏著莫名的悸動,女藤井樹的驚詫與害羞,情感的懵懂就此發生。兩人被一同分到圖書館當圖書管理員,男藤井樹的小惡趣味—在所有無人問津的借閱卡上寫上藤井樹的名字,使女藤井樹嫌棄不止,而男藤井樹只是相視一笑并不多言。直到多年后經過渡邊博子和老師同學的提醒才悟出那并不是男藤井樹的名字,而是自己的。男藤井樹愛上了和他名字相同的女藤井樹,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其實是愛上了鏡像里的自己。相同的名字,一樣的命運,難捱的青春期,青春里痛苦、迷惘、尷尬、挫敗、傷痛、苦澀紛紛涌現,唯有你是我的陪伴?;貞浿械纳拭髌G亮麗,像一場關于青春期的夢,夢醒回到現實,繼續面對生活中的陰郁。

(二)第二階段:鏡像。認出了自己的鏡像,但是他誤認為這樣的“鏡像”

是真實存在的。

回憶像一面鏡子,照出本來的自我。在男藤井樹搬家走后,又認識了與女藤井樹擁有相同面貌的渡邊博子,所謂的一見鐘情不過是借物思人,渡邊博子成為了女藤井樹的替身、影子。遲遲不到的求婚,說不出口的話,無不是在說明男藤井樹知道這種情感是由國中時的女藤井樹造成的,卻不愿承認、不想清醒,用這種方法去寄托曾經暗戀的時光。

(三)第三階段:迷戀。本能的喜歡看到自己,并瘋狂的戀上自己。

片中的中心線索就是博子在男藤井樹死后郁郁寡歡,寄出相思的信件引發出的一系列故事。在片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放下了男藤井樹,唯獨博子無法從那段感情中脫離。在祭奠男藤井樹的三周年儀式上,所有的人都把它當做一場歡樂的相聚,愛喝酒的(藤井樹的)爸爸、裝病的趁機離開墓地的(藤井樹的)媽媽、相約夜晚兩點突襲的(藤井樹的)朋友、喝醉酒的叔叔,在本應該肅穆莊嚴的祭奠中,每一個人都已經忘卻了往日的痛苦。唯有博子,像痛苦的、冷靜的作為旁觀者看著“心懷鬼胎”的人們。像女藤井樹的母親所說的“人死了,就很容易被忘記”。這種忘記對女藤井樹的爸爸肺癌是這樣,對于男藤井樹也是這樣。日本的死亡觀可以說是平靜、豁達了,死亡是另一種形式的再生。而始終郁結的博子到底是為什么不愿放下呢?有了秋葉先生這樣處處體貼、鐘情自己的男朋友,還有什么原因不愿放下舊日的未婚夫?博子一封封信件到底是在緬懷逝去的愛人,還是在哀悼逝去愛情中走不出來的自己?我想都有吧,但更多的是在哀悼逝去愛情中的自己,信守那一方承諾,但承諾的另一半都已經不在了,這里又有什么意義呢。所以歸根到底博子固守的承諾是對愛情中自己的。所以當秋葉先生祭奠回來后,對博子說‘你自由了’。正如影片先后四次出現了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無時無刻的不在提醒觀眾,回憶以前年華中的自己是最令人刻骨銘心的。在博子最后一次對山大喊‘藤井君,你好嗎,我很好’后徹底走出這段病態的人生。與此同時病床上的女藤井樹也說出相同的話,與過去的自己說再見,給這段感情畫上一個句號。

結論

所有人中,最了解自己的是自己,最在乎自己的是自己,最喜歡自己的也是自己。愛上、迷戀別人不如說是迷戀鏡像中的自己,他們或滿足了自己心中的期望,或體現了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質,或讓自己看到隱藏在內心的深處的自己。正如艾·弗洛姆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中提到的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p>

參考文獻:

[1] 朱婧.《淺探電影作者巖井俊二及其作者電影》[J].今傳媒,2013, (11).

[2]孫競陽.《阿爾都塞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理論及其當代價值》[J].《大連理工大學》,2014,(01)

猜你喜歡
拉康雅克情書
讀書的快樂
Inevitability of Willy’s Tragedy as Seen from Lacan’s Mirror Stage
結構與癥象
6萬字的情書
暖暖的等
晚安,老爸
有人說過“大他者”嗎?
寫給電影人的情書
晚安,爸爸
晚安,老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