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塞翁失馬》中的“善術者”

2019-09-10 07:22孫嘉悅
讀寫月報(語文教育版) 2019年12期
關鍵詞:術者淮南子父子

孫嘉悅

《塞翁失馬》是一則家喻戶曉且頗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也一直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經典篇目。在現流通的資料中,對這一文本的理解不盡相同,主要在于對文中“善術者”理解的出人。若能對“術”“者”“其”“父”等關鍵字詞和“……者,其父……其子……”這一文言結構進行深人分析,便不難發現,將“善術者”解釋為“一戶擅長占卜術的人家”最為合理。

一、“善術者”之爭

《塞翁失馬》選自劉安編著的《淮南子·人間訓》。雖然這則寓言早已婦孺皆知,但仔細閱讀文章后,筆者對文本中“善術者”究竟指誰,還存在較大疑問。

在近年來使用的語文教材中,這篇課文的原文如下: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善術者”的課下注釋為:“精通術數的人。術,術數,推測吉兇禍福的法術,如看相、占卜等,這是迷信活動”[1]。

與之配套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師用書》將“善術者”翻譯為“一個精通術數的人”,“其父曰”譯為“他卻說”,“家富良馬,其子好騎”譯為“家里有的是好馬,他兒子喜歡騎著玩”,“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弊g為“他兒子就因為腿瘸的緣故(沒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2]。

編者將“善術者”譯為精通術數的一個具體的人;“其父”代指前文中的“善術者”,譯為“他”。顯然編者認為“其父”中的“父”應讀作“fu",譯為“老甫”,“其父”應譯為“那個老者”,也就是譯文中的“他”。那么,“善術者”便是“其父”。

不可否認,將“善術者”理解為“其父”的觀點可謂認同者眾多。如學者陳廣忠在譯注《淮南子》中的該文時,也是將“善術者”譯為“一個擅長術數的人”,“其父”譯為“這位長者”,“其子”譯為“他的兒子”。[3]再如學者易云在其文章《<塞翁失馬>“其”字淺釋》中同樣將“善術者”譯為“善于占卜的(人)”;“父”讀作“f”,譯成“老甫”,“其父”譯為“那個老翁”[4],不難看出,他們也認為“善術者”就是“其父”。

但是,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善術者”應是“其子”。如和興文化主編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中將“善術者”解釋為“一個愛好騎馬而技術不甚高明的人”,“其父曰”解釋為“他父親卻說",將“家富良馬,其子好騎”解釋為“家里有良馬,他又喜歡騎”,“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苯忉尀椤八麉s因為跛腳未能出征,父子一起保全了性命”[5]。這種觀點將“術”理解為騎馬術,“其父”解釋為他(的)父親,因為他墜馬跛腳的緣故,才使得他與他父親在征戰時同時保全了性命。那么,“善術者”便是文中的“其子”。無獨有偶,陳國勇主編的《世界寓言經典》中的理解與這種觀點不謀而合。

在現流通書籍的譯文中,也有的將“善術者”理解為一個名叫“塞翁”的老人。如田戰省主編.的《中國寓言故事》中將“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解釋為“戰國時期,邊塞住著一位老人,人們都叫他塞翁”,“其父曰”解釋為“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其子好騎”解釋為“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苯忉尀椤拔ㄓ腥痰膬鹤記]有去戰場而保全了性命”[6]。

當然,還有離奇的自相矛盾的譯文。如汪鈺明在其編著的《初中文言文逐字詳解》中將“善術者”譯為“(一個)精通術數的人”,“其父曰”譯為“他的父親說”,“其子好騎”譯為“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玩)”,“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弊g為“這個人只因為瘸腿的緣故(沒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了性命”[7]。

顯然,這篇譯文中將“善術者”譯為精通術數的一個人,“其”理解為一個代詞,代指前文的善術者,認為“父”讀作“fu”是“父親”的意思,“其父”譯為“他的父親”也就是“善術者”的父親,“其子”譯為“他的兒子”也就是“善術者”的兒子。這樣,再加上“善術者”這么一個具體的人,文中便出現了三代人,即善術者、善于推測兇吉的善術者的父親、喜歡騎馬的善術者的兒子??墒?,在該譯文的結尾處卻又明確指出是“父子”兩代人“得以保全了性命”。由于“三代人”與“兩代人”在邏輯上無法對等,因此,該譯文存在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李志信、李永鋒等學者將“善術者”譯為“一戶精通術數的人家”,將“其父”理解為“那戶人家中的父親”,“其子”理解為“那戶人家中的兒子”[8]。

綜上可知,現流通資料對“善術者"的理解莫衷一是?!吧菩g者”到底是誰,目前難以定論。本文將對“善術者”的相關問題抒發己見。

二、何謂“術”

其實,若想將“善術者”探勘明白,首先就要對“術”字進行解讀。

“術”有“技藝,,學術”[9]的含義。對于這一技術所指的具體含義,被學界爭論不已的主要有以下兩種。1.術數。高誘注《淮南子·本經訓》曰:“術,數也,陰陽、天生、虛實(都指兵法的某些規律)之數也?!盵10]也就是說術與數意義相近,相當于推測兇吉、福禍的法術。2.騎馬術?!靶g”字含義靈活,可據具體語境來翻譯。如《韓非子·喻老》:“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盵11]將“術”理解為御馬術,也就是駕車術。但對于將“術”譯為“騎馬術”這一含義的用法,目前,還未在其他古代文學作品中證實。

筆者認為,“術”是“術數”,是推測兇吉、福禍的法術。

首先,劉安已在《淮南子》中對“術”作了說.明:“見本而知末,觀指而睹歸,執一而應萬,握要而治詳,謂之術?!盵12]意思是,見到根基就知道最終的結果,觀測到指向就能察覺出歸宿,掌握住要領就能治理詳盡,便可稱之為“術”。也就是說,“術”是從細微之處推測出事物的發展趨勢的術數。

其次,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也補充了這么一句話:“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盵13]意思是說,福與禍相互依存、相互轉化,這一轉化無窮無盡,這轉化的道理深邃至無法揣測。這也從另一方面更加佐證將“術”理解成“占卜,術數”最為合理。

因此,“善術”就應翻譯為“善于占卜,精通術數”?;诖?,“善術者”又要作何理解呢?

三、誰為“善術者”

要想將“善術者”的含義理解到位,在界定清楚“術”的含義后,便要明確“善術者”指的究竟是不是一個具體的人。

1.假設“善術者”是一個具體的人

假設“善術者”是一個具體的人,那么在該種情況下“其父曰”該作何翻譯?

(1)“其”

“其父日”中的“其”字是一個具有豐富詞性的詞語,如代詞:我的、你(們)的、他(們)的,那、那個,其中的;連詞:如果、假使,是……還是;助詞:起調節音節作用,可不譯;其他:將要,也許,還是(表商量請求),開始,發出,起程,建造等等。

在這篇文章中,“其”字共出現在六個地方,三處“其父”,一處“其馬”,一處“其子”,一處“其髀”。筆者認為“其父”“其子”中的“其”采用的都是指示代詞的用法,譯為“那個”。而且,二者的指代物相同,都指的是前文中的“善術者”。由此,“其”可翻譯為“那個(善術者)”。

首先,因為“其”是一個代詞,既然是代詞就代指前物,文章中第一個“其父”之前只有“善術者”符合代指要求,故代之。其次,由于“其子”與“其父”二者結構相同,用法相同,“其”字后跟的都是一個具體的,人物,按照文言文約定俗成的規律“其子”與“其父”的“其”含義相同,指代相同。因此,應將“其”譯為“那個(善術者)”。

(2)“父”

“其父曰”中的“父”同樣是一個有著豐富含義的字。若將此處的“父”讀為“f”譯為“老甫”,“其父”便譯為“那個老甫”,后文中的“其子好騎”就該翻譯為“那個兒子喜好騎馬”。那么,“其子”所指代的“那個兒子”又是哪個兒子呢?從文章內容上講,“其子”應為“那個老甫”的兒子。此時,“其”的含義發生了變化,從“那個”變更為“那個老甫(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提到文中“其父”“其子”二者中的“其”字結構相同,用法相同,如果含義卻不同,著實不符合文言文翻譯的規矩。因此,筆者認為將“父”讀作(fu),看似是靈活處理,其實卻并無此必要。

首先,縱觀《淮南子》整本書,“父”字舉不勝舉。除“亶父”“卑父”“造父”“處父”“城父”“祿父”等“父”與其他字組合成為專有名詞出現外,其余出現“父”字的文章中多出現“子”字與之相對應。如“有命之父母,不知孝子”“君臣上下,夫婦父子”“是故上視下如子,則下視上如父”“遺腹子不思其父”“憂父之疾者子”“父子之親,夫妻之辯,長幼秩序”“其父又復使其子問先生”“且子有弒父者”等等。而在這些地方,“父”的含義都是“父親”,而不是“老甫”。因此,《塞翁失馬》中的“父”字翻譯為“父親”最為妥當。

其次,“其父”與“其子”對舉,“父”翻譯為“父親”的例子,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俯拾即是。如《韓非子》中《說林上》的一則故事中寫道:’’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14]《郁離子》中的一則故事也寫道:“其子患之,告其父日:’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盵15]這兩則材料中“其父”與“其子”相對,“父”字都翻譯為“父親”。

綜上,將“其父”“其子”中的“其”譯為“那個(善術者)”,“父”譯為“父親”最為合理。在將“其”“父”二字界定清楚后,便可以開始對“善術.者是一個具體的人”這一假設進行更深一步的解讀。

首先,若“善術者”是一個具體的人,文章便陷入兩代人與三代人的矛盾之爭。如果將“善術者”翻譯為精通占卜術的(一個)人,那么“其父”就應該翻譯為“善術者的父親”,“其子”應該翻譯為“善術者的兒子”。如果再加上善術者,就應該是祖孫三代人。但是文章結尾處明確提出“父子相保",是兩代人,這與剛剛解釋的三代人相悖。

其次,如果“善術者”在文中指的是具體的某一個人的話,就會引起“善術者”不善術的歧義。因為,擁有料事如神這種技能的,本應該是“善術者”本人。但回歸文本,作者似乎并沒有對“善術者”這個具體的人所擁有的“善術”技能進行描寫。閱讀文章可發現,擁有“善術”技能的人是“其父”,因為文中的多次福禍均在“其父”的意料之中,據此,“其父”才應該是真正的“善術者”。那么,在這篇文章中就出現了“善術者”不善術這種自相矛盾的情況了。

綜上,將“善術者”翻譯為一個具體的人是不合理的。

2.假設“善術者”不是一個具體的人

既然“善術者”不是一個具體的人,那該對其如何理解呢?

首先,我們先分析以下幾則材料。其一是同出自《淮南子·人間訓》的寓言“黑牛生白犢”,文章中這樣寫道:“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盵16]意思是說,從前,在宋國有一戶喜歡行善的人家,連續三代都堅持不懈。這里“好善者”中的“者”便翻譯為“一戶……人家”;其二是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中“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17]。這里“捕蛇者”中的“者”也是指一家三代,也就相當于一戶人家。從這里可以猜測,在古代社會,某些技藝像是傳家寶傳授給家族的內部人員,并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其三是《莊子注疏》中說道:“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擗紕為事?!盵18]顯然,這個“……者”指的就是那個世世代代以在水中漂洗絲絮為業的家族,也相當于一戶人家。因此,通過類比,文章中“善術者”的“者”也應為“一戶人家”的用法。

其次,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本文是一則寓言。所謂“寓”是“寄托”,“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19]。既然是假托的故事,那么故事情節很大程度上就是虛構的;既然目的是說明某個道理,那么對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便無需過多形、神等方面的具體刻畫。由此可以推斷,本文的“其父”“其子”也應為抽象化的兩類人物形象,即一戶人家中的父親和兒子。在此基礎上,如果把“善術者”翻譯成“有一戶精通術數的人家”,便使得譯文在邏輯順暢的同時,也更加契合寓言講故事、說道理的特點。

再者,筆者認為,“者”字目前存在是一個人還是一戶人家的爭議,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一些學者用當代人的思維去考慮古代社會。古代社會受宗法制影響,家族觀念強烈,個人的存在因家族的傳承而被賦予意義。如個人考取功名是為了能夠“光宗耀祖”,個人也會因出身貴族而被稱為“金枝玉葉”。而近現代社會,社會組織結構不斷變遷,再加上西洋民主思想滲人,個人的地位提高。由血緣、婚姻維系的家族觀念出現裂痕,人們更加注重個人意識和個人價值。如茅盾《子夜》中的杜竹齋為了經濟利益而背叛了姐夫吳蓀甫;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我”稱自己是生父母家的新客,將毫無血緣關系的保姆視為母親。這些都或多或少地表現出現代社會人們更注重個人的利益與感受?;诖?,人們潛意識里傳統的家族觀念淡化,在翻譯“善術者”時,容易將現代社會的思維方式代人到對古代封建社會文學作品的理解,先人為主地將“者”理解為一個具體的人,而忽略了古代社會的家族觀念。

由此可見,文中的“善術者”不應該是一個精通術數的具體的人,而應該是一戶擅長占卜術的人家。如此說來,“其”便指代“這戶人家”,“其父”就是“這戶人家中的父親”,“其子”則是“這戶人家中的兒子”。這樣,不僅使文章中的人物關系變得清清楚楚,也使得譯文的邏輯更加清晰、合理。

四、“者”開頭,后文中有“其父”“其子”的文言結構

在上文的分析中,可能還會隱藏著這樣一個疑問:文言文中所有的“……者”是否都翻譯為“一戶人家”?這顯然是不成立的。我們不妨先分析這樣幾則材料。

材料一: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其父無故而盲……其父又復使其子以問先生。其子曰……其父曰……其子又復問先生?!瓪w致命其父。其父曰……其子又無故而言……此獨以父子盲之故,得無乘城。軍罷圍解,則父子俱視。

——《淮南子·人間訓》

材料二:

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于淵……其父謂其子曰……

——《莊子注疏》

材料三:

衛人有善數者,臨死,以訣喻其子。其子志其言而不能行也……以其父所言告之……與其父無差焉。

——《列子·說符》

在以上的文言文例子中,均是以“……者”開頭,后文有“其父”“其子”相對。按照前文的論述,在這些文章中可以將這一結構翻譯為“一戶……的人家,這戶人家中的父親……這戶人家中的兒子……”。但是在以下材料等情況中便不可以這樣處理譯文。

如《淮南子》中“游善……勁筋者……輕天下……”“古得道者……”“或直于辭而不害于事者……”;再如《列子》中“宋有闌子者……”“牛缺者……”“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齊有貧者……”等。這些文本的開頭有“者”字出現,后文卻不再有“其父”“其子”成對出現的現象,因此這些文章中的“……者”就不能翻譯為“一戶……人家”,應按照文章語境進行具體地分析翻譯。

綜上分析,《塞翁失馬》中的“術”意為“占卜術”;“者”譯為“……的一家或家族”;“善……者”譯為“精通……的一家或家族”;“善術者”應為“擅長占卜術的一個家庭”;“其”意為“那個(善術的家庭)”;“其父”意為“那個(善術的家庭中的)父親”;“其子”意為“那個(善術的家庭中的)兒子”?;貧w文意,我們可以理解“善術者”應為以真正善術的父親為核心的一戶人家,這戶人家中有“善術”的父親,還有“好騎”的兒子。

如今,《塞翁失馬》雖然不再作為必讀課文出現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但仍是一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依然值得人們從各個方面對其進行品味揣摩。通過對這篇經典文學作品的拜讀,不僅使我們邃曉福禍相依的人生哲理,還為我們提供了“……者,其父……其子……”這一文言句式的翻譯新思路。同時,通過對“者”字內涵的深入挖掘,使讀者了解到文學作品的時代性,明白分析文學作品不宜脫離作品的時代背景。相信,今后的學者們對古代經典文學文化作品的闡釋會更加妥帖、周詳。

注釋: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語文》(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76頁。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語文教師用書》(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72

[3][12][13][16](西漢)劉安:《淮南子》,陳廣忠譯注,中華書局,2012年,第1055頁,第1034頁,第1055頁,第1053-1054頁。

[4]易云:《<塞翁失馬>“其”字淺釋》,《韶關學院學報》,1982年第3期,第57頁。

[5]和興文化:《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第129頁。

[6]田戰?。骸吨袊⒀怨适隆?,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第97頁。

[7]汪鈺明:《初中文言文逐字詳解》,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63頁。

[8]李志信、李永鋒:《<塞翁失馬>譯文辨正——兼論“父”字讀音》,《中學教學參考》,2010年第7期,第52

[9]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委會:《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重慶出版社,2011年,第348頁。

[10]若石:《關于<塞翁失馬>中“善術者”的答疑》,《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4期,第96頁。

[11][14][戰國]韓非:《韓非子》,中國華僑出版社,2017年,第146頁,第163頁。

[15]王立群譯注:《郁離子》,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年,第229頁。

[17][唐]柳宗元:《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82年,第455頁。

[18][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莊子注疏》,中華書局,2011年,第19頁。

[19]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辭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1670頁。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語文教材經典篇目在課堂教學中的誤讀研究”(編號:2019-ZDJH-21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平頂山學院文學院)

編輯:木槿

責任編輯:李家安

猜你喜歡
術者淮南子父子
韓國學界的《淮南子》研究
嫦娥奔月
心血管造影輻射劑量檢測與防護控制研究
論《淮南子》的治學觀
父子Pk秀
《淮南子》一部先漢學術史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說“父fǔ”道“父f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