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投入、產出和效率視角的我國甜瓜產業適度規模經營分析

2019-09-10 04:38梁盛凱王田月石保緯陸宇明
南方農業學報 2019年11期
關鍵詞:生產成本甜瓜經濟效益

梁盛凱 王田月 石保緯 陸宇明

摘要:【目的】分析甜瓜產業不同規模經營產出水平、效益水平、生產成本和經營效率的差異及規律,為優化我國甜瓜產業空間布局和適度規模經營提供理論參考?!痉椒ā炕谌珖?個甜瓜主產區439個樣本的調查數據,利用比較分析法和線性擬合對不同規模經營產出、效益和成本情況進行分析,通過構建DEA-BCC模型和彈性系數模型對不同規模經營效率進行對比分析?!窘Y果】現階段我國甜瓜產業小規模、細碎化和超大規模經營并存,甜瓜產業不同目標下適度規模經營存在顯著差異,產出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目標取向下甜瓜適度規模經營分別為1~5、0~1和50~100 ha;單純從效率最優角度適度規模經營區間為50~100 ha,但在古典經濟理論假設和DEA-BCC模型以投入為導向下,兼顧產出和效益雙重目標適度規模經營區間為1~5 ha,在此區間內可擴大經營規模以降低生產成本;超大規模經營雖具有一定產出集約效益和成本優勢,但其實際盈利能力不足。不同經營規模效率呈M形波動變化趨勢,平均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分別為0.555、0.645和0.866,技術效率低下是現階段甜瓜產業產出不足和效益不高的主要阻礙因素?!窘ㄗh】培育多樣化的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兼顧不同規模經營的效率和產出;從種植制度及管理人才等多個維度遏制超大規模經營“拐點”,提高產出效益;開展投入產出承包制試點,建立農業資本共享平臺,降低投入冗余。

關鍵詞: 甜瓜;適度規模經營;產出水平;生產成本;經濟效益;DEA-BCC模型

中圖分類號: S-9?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2095-1191(2019)11-2614-07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 of Chinese melon indust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put, output and efficiency

LIANG Sheng-kai1, WANG Tian-yue2, SHI Bao-wei3, LU Yu-ming4*

(1Hort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 China; 2Guangxi Voc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7, China; 3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4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530007,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output level, benefit level, production cost, management efficiency difference and law of different scale management of melon industry,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spatial layout and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f melon industry. 【Method】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439 samples from 5 main production areas of muskmelon in China, the output, benefit and cost of different scale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linear fit, and? th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scale operation was studied by constructing DEA-BCC model and elastic coefficient. 【Result】At present,the small-scale,fragment-scale and super large-scale operations coexisted in China’s melon industr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s under different target orientations of melon industry.The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s under the target orientations of output maximization, benefit maximization and cost minimization were 1-5,0-1 and 50-100 ha, respectively. The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s orien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only was 50-100 ha, but under the classical economic theory hypothesis and DEA-BCC model oriented by input, the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 range was 1-5 ha under the dual goal orientation of considering output and benefit. In this range,the operation scale can be expand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can be reduced. Although the super scale operation had certain output intensive benefit and cost advantage,its actual profitability was insufficient. The fluctuation trend of th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scales of operation was M-shaped. The averag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scales of operation were 0.555, 0.645 and 0.866, respectively. The low technical efficiency was the main obstacle to the insufficient output and low efficiency of the melon industry at this stage. 【Suggestion】Cultivating diversified appropriate scale operation subjects, developing appropriate scale operation,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iciency and output of different scale operation; curbing the turning point of large scale operation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planting system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improving output efficiency; carrying out the pilot project of input-output contracting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agricultural capital sharing platform, and reducing input redundancy.

Key words: melon;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utput level; production cost; economic benefit; DEA-BCC model

0 引言

【研究意義】適度規模經營是現階段農業政策的主要導向,也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在居民消費水平持續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經濟作物在滿足多樣性消費需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及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產業。甜瓜產業具有周期短、見效快和效益高的特點,因此,對其適度規模經營或最優經營規模問題進行研究,對優化產業布局及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厩叭搜芯窟M展】適度規模經營自20世紀90年代成為學界研究熱點以來,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郭慶海(2014)認為收入尺度是當前中國適度規模經營的可行選擇;孔立和朱立志(2014)研究了我國臺灣地區有機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結果顯示其有機農業種植規模超過了均衡規模,但存在空間異質性;湯建堯和曾福生(2014)認為我國農地適度規模經營的規模有限;張紅宇等(2014)研究得出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封閉式經營已不適合現代農業的發展;張成玉(2015)研究認為越是在經濟發達區域人均適度規模經營規模越大。上述研究結果均表明,在現階段適度規模經營的政策主張和組織理論已基本成為共識,但在不同的產業、經營背景、地域及政策取向下表現的規模經營和效益評價具有差異性。在具體適度規模經營測度方面,李文明等(2015)認為應該權衡糧食安全和提高農民收入兩個政策取向的交集以確定相應經營規模,在增加農民收入導向下,水稻經營的適宜標準應在5.33 ha以上;羅丹等(2017)采用Translog和C-D生產函數研究了種糧戶的適度規模經營,結果顯示不同品種、不同區域適度規模經營存在差異,東北平原地區玉米最優種植規模超過13.33 ha;王小葉(2018)研究了不同作物輪作背景下適度規模經營問題,認為13.33~26.66 ha是輪作耕作方式下實現穩糧增收的最佳規模;冀縣卿等(2019)基于945戶家庭農場數據研究發現過小或過大的土地經營規模均不利于提高水稻生產效率;吉媛(2019)認為土地規模與其產出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其結構突變點分別為34和113 ha,大于113 ha時兩者呈負相關;李紹亭等(2019)認為家庭農場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分別為0.170、0.235和0.786,技術效率低下是家庭農場經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孫蕊和齊天真(2019)從農業投入產出、農業結構與經濟發展、社會服務及可持續發展4個方面構建了適度規模發展評價體系;曾令果和王釗(2019)研究認為柑橘產業從產出水平考慮最優適度規模區間為10.00~11.33 ha,而從效益角度考慮為1.33~1.87 ha;張院霞等(2019)測算出純農戶、農兼型、兼農型和非農戶家庭4種類型農戶的最優種植規模分別為0.92、1.33、1.23和0.74~2.00 ha。綜上所述,已有文獻研究結果雖然不完全一致,但均認為不同產業存在相應的適度規模經營,且異質性明顯存在?!颈狙芯壳腥朦c】至今尚未見關于甜瓜產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文獻報道?!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基于我國甜瓜主產區的調查數據,對甜瓜產業不同規模經營的產出、效益、成本和效率進行分析,探討在保證產出前提下的最佳規模經營,以期為甜瓜產業適度規模經營界定和提高農民收入提供理論參考及相應的政策建議。

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 1 模型構建

1. 1. 1 DEA-BCC模型 基于規模報酬可變的理論假設,利用DEA-BCC模型對不同規模經營效率進行研究,模型的主要表達式如下:

[min θkθ,λst,k=1kλkXn,k(n=1,2,3…N)ym,k≤k=1kλkyn,k(m=1,2,3…M)λk≥0(k=1,2,3…k)k=1kλ=1]

DEA-BCC模型假設有m個決策單元,每個決策單元通過n種投入(總土地投入,總資本投入)得到m種產出(總產量,總效益),st表示約束條件,θk表示效率值。當θk=1時,可判定該決策單元有效率;當1.0>θk>0.9時,為相對有效;當0.9>θk>0.1時,為非有效率;當<0.1時,判定該決策單元無效率(匡萍,2019)。λ表示加權系數,λk表示第k個決策單元n項投入和第m項產出的加權系數,xn,k表示第k個決策單元的第n項投入量,ym,k表示第k個決策單元的第m項產出量,yn,k表示第k決策單元的第n項投入量。DEA-BCC模型以投入為導向進行線性規劃擬合。

1. 1. 2 彈性系數(弧彈性) 彈性系數(e)用于衡量一個變量的增長幅度對另一個變量增長幅度的依存關系,表達公式為e=(△Y/Y)/(△X/X),式中,△Y和△X分別表示變量X和Y的變動量。本研究中,產量效率彈性的經濟學意義為產量對效率變化的敏感程度,效益效率彈性的經濟學意義為效益對效率變化的敏感程度,成本效率彈性經濟學意義為成本對效率變化的敏感程度。

1. 2 指標選取及數據來源

1. 2. 1 指標選取 對比分析不同規模經營的單位面積產量、效益和成本3個指標。DEA-BCC模型以總土地投入(ha)和總資本投入(元)為投入指標,總產量(kg)為產出指標。

1. 2. 2 數據來源 本研究數據來自于我國西瓜甜瓜產業技術體系與農業農村部共同建設的《中國西瓜甜瓜生產信息數據庫》,數據錄入時間范圍為2015—2018年,所收集樣本地域范圍包括華南、黃淮海、長江流域、西北和東北5個主產區[16個?。▍^):安徽、福建、新疆、青海、江蘇、廣東、陜西、吉林、廣西、浙江、河北、遼寧、海南、湖北、甘肅和寧夏],有效樣本量439個。關于數據庫樣本選擇的標準、程序、規模及其處理方法等參見Wu(1997)的研究。所選取的具體指標類別包含調查種植戶種植面積、單位產量、單位生產成本和單位收益等內容。

1. 3 統計分析

使用Excel 2010對不同規模經營面積、產量、效益、成本及彈性系數進行分析,利用Deap 2.1對不同規模經營效率(DEA-BCC模型)進行統計分析。

2 我國甜瓜產業適度規模經營實證分析

2. 1 樣本分布及平均經營規模分析

基于甜瓜產業屬于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花期集中且時間較短,在短時間內要完成授粉等關鍵環節限制了人均經營面積的擴大,按關鍵花期授粉階段必須用工量計算,每個熟練工人平均在同一時段內最大可經營管理面積約0.30 ha,配合簡約化栽培技術的使用,每公頃種植面積大約需要熟練工人2~3人,小規模經營主要以家庭經營為主,以家庭經營為主的小規模經營面積一般在1 ha以內,因此以0~1 ha超小規模經營為分組基礎,此分組基礎也與王小葉(2018)在小麥產業上把經營規模約1.33 ha(取20畝整數)以下為基礎分組基本一致。在此基礎上,根據種植規模的概率密度分布情況并綜合考慮每個分組樣本量不低于20設置不同規模經營分組。

表1樣本量分析數據表明,0~1 ha和>100 ha的規模經營樣本量最大,均超過了100個樣本量,說明當前我國甜瓜產業經營規模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橄欖狀分布,在土地流轉政策背景下出現了超大規模經營的現實案例。具體來看,0~1 ha規模經營的平均面積僅為0.41 ha,按照《中國統計年鑒2017年》記載,我國平均家庭戶規模為3.03人,折算平均家庭每人經營規模僅為0.14 ha,說明甜瓜產業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細碎化小規模經營和在土地流轉政策誘導下的超大規模經營并存,適度規模經營仍有待進一步優化。

2. 2 產出、收益、成本視角下甜瓜產業適度規模經營分析

2. 2. 1 產出最大化視角下適度規模經營分析 如表2所示,在不同的規模區間單產水平差異明顯,平均產量為45127.95 kg/ha,雖然由于1~5 ha區間最高產量的影響,不同經營規模產量線性擬合結果系數為負值,但除經營規模在1~5 ha區間獲得最高的單產水平外,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單產水平也在逐漸提高,經營規模大于100 ha以上的單產水平達47095.04 kg,比0~1 ha規模經營單產水平提高22.13%,因此可初步判斷,規模經營帶來一定程度上的產出集約效應。在產出最大化的視角下,種植規模1~5 ha區間的單產水平最高,單產水平突破60000.00 kg/ha,遠高于平均產量,具有絕對的產出優勢。

2. 2. 2 收益最大化視角下適度規模經營分析 在不同規模區間收益方面,6個經營規模區間平均收益水平為123122.83元/ha,平均每公頃收益波動規律與平均每公頃成本波動規律相似,但只有0~1和1~5 ha兩個經營規模區間的每公頃收益大于均值,且兩個經營規模區間效益差異并不明顯。更值得關注的是,100 ha以上超大規模的收益雖然比5~100 ha經營規模區間稍高,但優勢并不明顯,其每公頃收益甚至低于均值,說明超大規模雖然獲得產出集約效應,但實際盈利不足,面臨增產不增收的現實困境。綜合考慮價格、生產成本及市場環境等對農戶的影響,選取每公頃凈收益指標測算適度規模經營邊界,那么最優的規模經營應在0~5 ha,此區間內效益差異不明顯。

2. 2. 3 成本最小化視角下適度規模經營分析 在不同規模區間成本方面,不同規模區間平均投入成本為62198.36元/ha,其中種植規模在50~100 ha的平均投入成本最低,僅為47566.67元/ha,5 ha以內種植規模區間平均投入成本均大于均值,而5 ha以上種植規模區間每公頃投入成本均小于均值,其成本優勢明顯,在成本最小化目標下最適的規模要大于5 ha,經營規模區間50~100 ha投入成本最低。

綜上所述,在不同的目標取向下其最佳的適度規模經營存在差異,在產出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標取向下,甜瓜適度規模經營應該為1~5、0~1和50~100 ha,但1~5和0~1 ha兩個經營規模區間效益相差較小,因此,在兼顧產出和效益兩者重合目標取向下,適度規模經營區間在1~5 ha。

2. 3 效率視角下甜瓜產業適度規模經營分析

表3和圖1顯示了不同規模經營下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呈M形波動趨勢,其平均值分別為0.555、0.645和0.866,規模效率最高,其次為純技術效率,綜合效率最低。另外,在所有規模區間下規模效率均高于純技術效率,線性擬合結果(圖1)顯示,規模效率斜率為正值,線性擬合幾乎呈水平分布狀態,而綜合效率和純技術效率斜率為負值,且綜合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兩個指標線性擬合直線幾乎平行,顯然在當前生產條件下,技術效率低下是綜合產出能力不足的主要阻礙因素。在所有的規模區間內均無樣本落在生產前沿面上(在一定的技術水平下,各種比例投入所對應的最大產出集合),包括生產、管理技術、在不同經營規模區間內相匹配的資源配置均存在較大的優化潛力,其投入和成本還可進一步降低,也是未來主要的改革方向。

進一步分析發現,與其他規模經營區間相比較,50~100 ha區間的綜合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值最高,且經營效率在0.900以上(相對有效),因此僅從效率角度分析,最理想的經營規模為50~100 ha。但結合表1結果分析發現,雖然在50~100 ha經營區間取得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單位生產成本,但其產量和效益并無優勢,在1~5和50~100 ha兩個區間取向邏輯分析如下:

第一,古典經濟理論認為中長期技術進步和資本積累促進產出提高,在技術進步和資本積累的假設條件下,不同規模經營區間均可在此基礎上通過技術進步和資本投入來提升產出,即技術效率可通過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和優化管理來提高,其長期供給曲線由垂直于X軸向垂直于Y軸轉變(即從短期供給曲線向長期供給曲線轉變),甜瓜產業適度規模經營分析屬于此轉變階段。

第二,在DEA-BCC模型設定中以投入為導向,關注的是在不減少產出的條件下,要達到技術有效各項投入應該減少的程度,強調的是產出既定,在此基礎上效率有效性的經濟意義可表達為,要達到現有的輸出,任何一種輸入都無法降低,除非同時增加其他種類的輸入,也就是說效率越低,其產出提升潛力越大。

第三,技術進步可促進效率提高,如表4所示,一方面,從1~5 ha到50~100 ha區間的產量效率彈性為-0.941,產量效率彈性類型為缺乏彈性,且為負向變動,說明50~100 ha區間無法通過效率的提高使產量提高至1~5 ha區間的產出水平;成本效率彈性為-1.170,彈性類型為富有彈性,負向變動,說明生產成本對效率變化十分敏感,在同等條件下,生產成本下降的幅度比效率提高幅度大,1~5 ha區間通過效率的提升可較大幅度地降低生產成本,理論上可通過提高效率使其生產成本降到最低;而兩個規模經營區間的效益效率彈性為-0.657,彈性類別為缺乏彈性的負向變動,從側面說明即使在效率同比例改善的前提下50~100 ha區間生產成本的降低效應也無法抵消產量下降的效應(強調是在現階段生產條件下,不管是因為不同規模經營的經營策略差異還是其他因素導致)?;谝陨戏治?,理論上1~5 ha區間可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至最低水平,但50~100 ha規模區間無法通過提高生產效率而促進產量提升至1~5 ha區間的水平,因此,結合效益效率彈性結果可確定1~5 ha區間為最優規模區間。

總體來看,技術效率低下是現階段甜瓜產業產出不足和效益不高的主要阻礙因素,如果單純從效率視角來看,甜瓜產業適度規模經營規模應該為50~100 ha,但在古典經濟理論技術進步和資本積累促進產出提高的假設(即技術效率可提高)及DEA-BCC模型投入導向條件下,結合不同規模區間的產出、收益和成本來看,甜瓜適度規模經營區間在1~5 ha可保證最高的產量和效益,但在此區間內可盡量擴大規模以降低生產成本。

3 討論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視角下甜瓜產業適度規模經營,結果發現在不同目標取向下最佳適度規模經營存在顯著差異,在現階段的生產和管理水平下,產出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標取向甜瓜適度規模經營分別為1~5、0~1和50~100 ha。

具體分析發現,0~1 ha超小規模經營雖然產出能力不足,且生產成本過高,但盈利能力最強,超小規模經營一般為家庭自營,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低產出獲得高效益,說明利潤率極高;結合調查分析發現,此類經營者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屬于一二三產業融合,結合自由采摘和鄉村旅游,第二類屬于特色經營,包括特色品種及特色模式等,第三類屬于聯合型,雖然每個農戶經營規模較小,但在小范圍內實現了“統耕統收,綜合聯防”的經營模式。經濟周期理論認為,在短期經濟交易的價格供給模型中,供給曲線與X軸平行,供給由需求決定。王志丹(2014)的研究也發現,我國甜瓜消費水平在不斷提高,在短期內此類甜瓜需求旺盛,供給價格可保持高位運行,具有價格粘性。綜上所述,甜瓜產業超小規模經營的個性化產品,體驗式消費在短期內能保持價格高位獲得較高的效益。反之,與傳統小農生產有所區別的是,雖然超小規模經營主要為多元化的精耕細作生產方式,通過適當運營可大幅提高效益收入,但此種生產方式具有限制性和特殊性,包括交通條件、消費人口、消費能力、購買力及土地政策的限制,且融入了文化和旅游元素,其生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適合普遍的規?;洜I,也不具備規?;a的集約效應,相反可能存在“雷同”和“競爭”風險。另一方面,100 ha以上超大規模經營雖然具備了相對產出優勢和成本優勢,但其實際盈利能力不足,再次證實了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性,與王小葉(2018)在小麥產業上的研究結果一致。在古典經濟理論假設和投入導向下,兼顧產出和效益重合目標適度規模經營區間應在1~5 ha,此區間內,在政策引導下,農戶通過適度擴大規模使最大生產效率、最大技術效率、最大規模效率產生交集成為可能(即在最優曲線的切點,技術、生產、規模效率均有機會達最大值),且通過成本效率彈性系數的市場調節作用降低生產成本。

張楠楠等(2016)、孫玉竹(2018)認為我國甜瓜產業存在效率不高、投入過量的問題,與本研究結果相同。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經營規模綜合效率平均值僅為0.555,表明整體效率不高,由于DEA-BCC模型采用的是以投入為導向,直接說明在產出和效益水平固定的前提下,生產成本和投入過高,技術和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優化,在未來改進方向主要以資源優化配置為主,也正面印證了投入過量是甜瓜產業當前面臨的緊迫問題。孫玉竹(2018)、冀縣卿等(2019)認為水稻經營規模生產效率呈倒U形關系,而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經營規模效率波動趨勢呈M形波動,超大規模經營與生產效率并不是顯著正向關系,可能與產業屬性差別有關,其原因有待進一步驗證。彈性系數分析結果表明,成本效率彈性屬于富有彈性,且彈性為負,在1~5 ha經營規模區間內可盡量擴大經營規模以降低生產成本,在該區間范圍內選擇效率和產出更高的經營區間及不同產區內生產者和管理者行為差異還有待進一步細化研究。

4 政策建議

4. 1 培育多樣化的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在現階段生產條件下,根據兼顧產出和效益兩者前提下最佳適度規模經營(1~5 ha),在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制度的前提下,應推進家庭農場、村級集體經濟及合作社等多樣化的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發展,在1~5 ha范圍內盡量擴大經營規模。但在推進過程中,應出臺配套的適度規模經營指導性土地流轉政策,兼顧不同規模經營的效率和產出,避免盲目追求擴大面積,保障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的持續性收入。

4. 2 遏制超大規模經營“拐點”,提高產出效益

本研究結果表明,超大規模經營效益和產出均存在明顯下降“拐點”,通過培育一批產業帶頭人、職業經理人提高超大規模經營的管理水平,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在全國西甜瓜產業發展區劃布局基礎和種植規模無法短期內優化前提下,通過統一管理、分批種植、反季節栽培、發展鄉村旅游與采摘、錯開上市時間等,在種植制度上把超大規模種植實現分批銷售及個性化經營與定價,在經營制度上一定程度打破集中上市導致短期內供大于求帶來的效益損失和超大規模盈利能力不足的短板,遏制超大規模經營“拐點”。

4. 3 開展投入產出承包制試點,降低投入冗余

根據不同主產區自然條件特性,建設農業機械和農業資本共享平臺,加強區域內協作和跨區農機作業,提高農業資本利用率,降低設施農業冗余投入,提高投入產出比例。在全國5個甜瓜主產區開展投入產出承包制試點,避免技術損失,通過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管理水平和經營制度的完善降低單位投入和提高超大經營規模技術效率和綜合效率,實現成本最小化,達到投入與產出的最佳配置狀態。

參考文獻:

郭慶海. 2014. 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尺度:效率抑或收入[J]. 農業經濟問題,35(7): 4-10. [Guo Q H. 2014. Moderate scale of land management scale: Efficiency or income[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35(7): 4-10.]

冀縣卿,錢忠好,李友藝. 2019. 土地經營規模擴張有助于提升水稻生產效率嗎?——基于上海市松江區家庭農場的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7):71-88. [Ji X Q,Qian Z H,Li Y Y. 2019. The impact of operational farm size on ric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family farms from Songjiang,Shanghai,China[J]. Chinese Rural Economy,(7): 71-88.]

吉媛. 2019. 農地適度規模經營測度研究——基于國際水稻種植數據的門檻回歸分析[J]. 價格理論與實踐,(2): 80-83. [Ji Y. 2019. Study on the measurement of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f farmland—Based on the thres-hold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ice planting data[J]. Price: Theory & Practice,(2): 80-83.]

孔立,朱立志. 2014. 有機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研究——基于我國臺灣地區數據的空間分析[J]. 農業技術經濟,(6): 103-109. [Kong L,Zhu L Z. 2014.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Based on spatial analysis of data from Taiwan of China[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6): 103-109.]

李紹亭,周霞,周玉璽. 2019. 家庭農場經營效率及其差異分析——基于山東234個示范家庭農場的調查[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40(6):191-198. [Li S T,Zhou X,Zhou Y X. 2019. Research on operating of fanily farms and its difference — Based on the survey of 234 model family farms in Shandong Province[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40(6):191-198.]

李文明,羅丹,陳潔,謝顏. 2015.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規模效益、產出水平與生產成本——基于1552個水稻種植戶的調查數據[J]. 中國農村經濟,(3): 4-17. [Li W M,Luo D,Chen J,Xie Y. 2015. Proper agricultural operating scale:Scale merit,output and cost—Based on survey of 1552 rice planting farmers[J]. Chinese Rural Economy,(3): 4-17.]

羅丹,李文明,陳潔. 2017. 糧食生產經營的適度規模:產出與效益二維視角[J]. 管理世界,(1):78-88. [Luo D,Li W M,Chen J. 2017. Moderate scale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Two-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output and benefits[J]. Management World,(1): 78-88.]

孫蕊,齊天真. 2019. 農業適度規模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綜合評價[J]. 統計與決策,(7): 49-52. [Sun R,Qi T Z. 2019.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appropriate sca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J]. Statistics & Decision,(7):49-52.]

孫玉竹. 2018. 園藝作物農戶生產行為實證研究——以甜瓜種植戶為例[D].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 [Sun Y Z. 2018. Empirical study on the farmer households’ production behavior of horticultural crops—A case of melon farmer household[D].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湯建堯,曾福生. 2014. 經營主體的農地適度規模經營績效與啟示——以湖南省為例[J]. 經濟地理,34(5): 134-138. [Tang J Y,Zeng F S. 2014. The proper scale management of farmland: Types,performance and revelation—A case study of Hunan Province[J]. Economic Geography,34(5): 134-138.]

王小葉. 2018. 穩糧增收目標下適度規模經營路徑趨同嗎?——來自河南兩類輪作方式的證據[J]. 經濟經緯,35(6): 36-43. [Wang X Y. 2018. Does the paths of mode-rate scale of operation converge under the goal of stabili-zing grain supply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Th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wo types of rotations in Henan[J]. Economic Survey,35(6): 36-43.]

王志丹. 2014. 中國甜瓜產業經濟發展研究[D].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 [Wang Z D. 2014.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skmelon industry economy in China[D].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曾令果,王釗. 2019. 農業生產和農戶經營的適度規模區間:目標差異及形成機制——來自重慶柑橘產業的驗證[J]. 西部論壇,29(2): 64-72. [Zeng L G,Wang Z. 2019. Mo-derate scal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bjective differenc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survey data from citrus industry in Chongqing[J]. West Forum,29(2): 64-72.]

張成玉. 2015. 土地經營適度規模的確定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 農業經濟問題,36(11): 57-63. [Zhang C Y. 2015. How to calculate the moderate scales of farm land in China: Case study in Henan Province[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36(11): 57-63.]

張紅宇,王樂君,李迎賓,李偉毅. 2014. 關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關注的若干問題[J].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6):13-17. [Zhang H Y,Wang L J,Li Y B,Li W Y. 2014. Several issues needing attention concerning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system[J]. Chinese Cadres Tribune,(6): 13-17.]

張楠楠,孫文生,王志丹. 2016. 中國甜瓜全要素生產率及投入優化研究[J]. 世界農業,(8): 209-214. [Zhang N N,Sun W S,Wang Z D. 2016. Research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input optimization of Chinese melon[J]. World Agriculture,(8): 209-214.]

張院霞,渠美,林穎. 2019. 基于農戶兼業化行為的土地適度規模測算與影響因素分析[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53(4): 653-661. [Zhang Y X,Qu M,Lin Y. 2019. Research on moderate scale measurement of land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farmers’ concurrent business behavior[J].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53(4): 653-661.]

Wu H X. 1997. A note on the CERU-MoA grain farm household survey in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7(2): 97-104.

(責任編輯 鄧慧靈)

猜你喜歡
生產成本甜瓜經濟效益
提高建筑經濟效益研究分析
新常態下會計與經濟效益關系辨析
企業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T型賬戶在生產過程業務核算教學中的應用
工業企業生產成本核算中的內部控制措施分析
我喜歡吃甜瓜
甜瓜有多重
各種農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經濟效益對比情況一覽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