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陵,宜昌紅色文化的起源地

2019-09-10 07:22喜言平
黨員生活·下 2019年7期
關鍵詞:黨部特委陵園

喜言平

宜昌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早在建黨之初,馬克思主義的星星之火已經閃耀宜昌。1925年秋,中共湖北地委派共產黨員祖山竹到宜昌發展了第一批黨員。當時的地址在西陵區原大東門內正街,也就是今天的西陵一路聯通公司所在地。

1927年,中共湖北區委、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為掀起鄂西地區大革命的高潮,曹壯父以國民黨湖北省黨部鄂西巡視員的公開身份,在宜昌開展民眾運動。當時,他的秘密身份是中共宜昌特別支部書記,到宜后秘密組建了宜昌城區第一個黨支部。之后,紅軍名將段德昌、民族巾幗英雄趙一曼、湘鄂西區委書記何功偉、新中國第一任監察部部長錢瑛等一批革命志士先后在這里戰斗。

位于宜昌市獻福路45號的學院街小學,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和革命傳統的學校。1927年,中共鄂西特委曾在此傳達“八七會議”精神。1938年4月—1939年秋,中共宜昌地下黨在學院街小學建立支部,有黨員17人??箲鹌陂g,學院街小學一直是中共鄂西特委的秘密聯絡站。

如今,在學院街小學校史館內,依然保留著這段紅色歷史的記憶。伴隨著朗朗讀書聲,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珍貴的歷史照片所講述的那一段段激情燃燒的故事。

踏尋的最后的一站,我們來到了位于宜昌市東山之巔的東山烈士陵園。宜昌解放戰斗中犧牲的烈士們,很多都埋葬在這里。陵園中還有一座張自忠將軍公祭紀念碑。

該陵園始建于1973年。1985年擴建后,曾指揮宜沙戰役和解放宜昌戰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三兵團司令員,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的程子華為其題詞:“繼承先烈志,建設新宜昌!”。陵園內青山碧水、林木蔥蘢、亭堂靜落、碑塔聳峙,按其功能劃分兩個區域,紅色瞻仰區和生態休閑區,建筑面積近10000平方米。園區通過文字、圖片、影像、實物、浮雕等多種形式集中展現了宜昌的革命史,反映了英雄的宜昌人民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前赴后繼、浴血奮戰、英勇斗爭的偉大精神。

猜你喜歡
黨部特委陵園
贊少先隊員清明祭掃革命先烈墓
中共湘西特委創建初期的三次會議
陵園綠化配置與維護探析
澳“華人黨部”引“分裂”質疑
皖西北特委在巢縣的隱蔽斗爭
中共北江特委總交通站遺址
9年后甘肅再探秦西垂陵園
滕代遠領導湘鄂贛邊特委
陳致中高雄找工作
陵園藝術雕塑的文化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