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的背俞穴穴位組方規律研究

2019-09-10 07:22周云霞于志峰余必偉
世界中醫藥 2019年8期
關鍵詞:組方俞穴處方

周云霞 于志峰 余必偉

摘要 目的:基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通過文獻數據挖掘,分析背俞穴在臨床中的組方規律,總結背俞穴適應病種及核心處方,為臨床應用提供指導和參考。方法:檢索2008—2018年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收錄的采用背俞穴治療的臨床文獻,將其穴位處方、疾病種類等信息錄入中醫傳承輔助平臺,進行數據挖掘,分析組方規律。結果:共納入92篇文獻、87首穴位處方,納入疾病37種,其中痤瘡、抑郁癥、失眠最為多見;共涉及12個背俞穴,脾俞、腎俞、肝俞應用頻率最高;支持度個數設為17,置信度為0.6,得到30組穴位;相關度設為8,懲罰度設為2,得到核心處方6首;背俞穴的臨床治療方法中,聯合治療(29%)與單純針(26%)最為常用。結論:運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對背俞穴的臨床應用數據進行分析,可獲得背俞穴的臨床常用疾病、穴位配伍規律、核心處方等信息,可為背俞穴的臨床應用提供統計學依據及參考方案。

關鍵詞 背俞穴;穴位配伍;中醫傳承輔助平臺;穴位診斷;穴位組方;大數據;數據挖掘;中醫

Abstract Objective:With the help of the TCMISS,the key beishu points are determined by data retrieva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data mining,back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eishu point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literature.Methods:The beishu points formula between 2008 and 2018 were screened from CNKI database and then input into Software TCMISS for data minig and analysis.Results:Totally there were 87 formulas in 92articles,indicated 37 diseases,among which acne,depression and insomnia were the most common.It involves 12 beishu points.The most frequently-used arePishu(BL20),Shenshu(BL23),Ganshu(BL18).When the confidence score is set as 0.6 and support score as 17,30 formulas were screebed.When the relevancy is set as 8 and punishment degrees as 2,6 core point formulas are screened.Combined therapy(29%)and simple acupuncture(26%)were most commonly us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beishu points.Conclusion:Based on TCMISS,the data of beishu points were collated and analyzed could provide statis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Beishu points;Acupoint compatibility;TCMISS;Acupoint diagnosis;Acupoint formula;Big data;Data mining;Chinese Medicine

中圖分類號:[R245.2]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08.024

背俞穴為特定穴,是五臟六腑之氣輸注于腰背部的腧穴。背俞穴位于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左右共十二穴,其位置分布與相應臟腑大致在同一水平上,可發揮背俞穴的近治作用,以治療穴位局部和和臨近組織器官疾病[1]?!端貑枴らL刺節論》認為“迫藏刺背,背俞也”,也表明背俞穴更接近于臟腑,對有關臟腑的診治具有相對特異性。背俞穴所屬的足太陽膀胱經是十二經脈中循行路徑最長、聯系臟腑組織最多的經脈,這就為背俞穴對相應臟腑的主治作用提供了經絡學基礎。大量臨床報道顯示,選取背俞穴進行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2-4],但背俞穴穴位應用規律卻未見專門研究。中醫傳承輔助平臺軟件將一般統計法、文本挖掘、關聯規則、復雜系統熵方法等挖掘分析方法加以集成,已在名醫醫案數據挖掘、疾病方劑用藥規律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5]。為此,本文嘗試采用該平臺對背俞穴涉及的臨床文獻加以總結和分析,旨在探索背俞穴穴位處方規律,為臨床穴位治療提供新的依據和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來源 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CNKI)。

1.2 檢索策略 選擇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CNKI),設定關鍵詞為“背俞穴”OR“背腧穴”,檢索2008—2018年所收錄的背俞穴相關治療文獻,其余為默認條件,共檢索出671篇文獻。

1.3 納入標準 文獻來源中文核心期刊、CSSCI、科技核心期刊,選擇背俞穴相關的臨床治療文獻,閱讀全文,并選取采用背俞穴進行治療的穴位組方。

1.4 排除標準 將不符合納入標準的動物實驗文獻、綜述、個案文獻、重復發表文獻予以排除;將單一背俞穴研究予以排除。最終篩選出92篇文獻符合標準,共87首穴位組方。

1.5 數據庫的規范與數據庫建立

1.5.1 數據庫的建立 進入平臺管理,選擇方劑管理。因中醫傳承輔助平臺為方劑管理平臺,未有穴位名稱,需重新錄入穴位名稱信息。將符合標準的87首穴位組方錄入方劑管理系統中,為保證錄入的準確性,最終數據由雙人審核。

1.5.2 數據庫的規范 參考國家標準《腧穴名稱與定位》(2006年版)[6],規范納入的所有臨床文獻涉及的背俞穴名稱。將所錄入文獻中屬于背俞穴的穴位名稱“腧”“俞”統一為“俞”,如“脾腧”“腎腧”錄入為“脾俞”“腎俞”。

1.6 數據分析 分析軟件為中醫傳承輔助平臺軟件(V2.5),本次統計分析應用模塊為“平臺管理”“統計報表”和“數據分析”部分。運行中醫傳承輔助平臺,進入“數據分析”和“統計報表”模塊,即可對錄入的87首穴位處方進行頻次統計、關聯規則、聚類算法等操作[7]。通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的“統計報表”功能,統計錄入數據的疾病種類及背俞穴頻次情況;通過“數據分析”模塊分析穴位組方規律,包括背俞穴頻次分析、組方規律分析、新方分析。設支持度個數為7,置信度為0.6,分析穴位穴位組合及關聯規律;設相關度為8,懲罰度為2,點擊聚類分析,得到核心處方。

2 結果

2.1 背俞穴頻次 進入數據分析模塊,對收錄的87首背俞穴組方進行“頻次統計”,12個背俞穴使用頻率依次排列,可見脾俞、腎俞、肝俞、肺俞等出現頻次較高。見表1。

2.2 基于關聯規則的背俞穴組合規律 運行中醫傳承輔助平臺,進入數據分析系統的組方規律部分,設支持度個數為17,置信度為0.6,點擊“穴位規則”得到常用背俞穴組合30組。在背俞穴穴位組合中,“腎俞,脾俞”“脾俞,肝俞”“肺俞,肝俞”“肺俞,脾俞”出現的頻次較高。見表2。背俞穴間的關聯規則見表3。

2.3 基于熵聚類的背俞穴組方規律 進入數據分析系統的新方分析模塊,根據穴位組方數量將相關度設為8,懲罰度設為2,點擊“聚類”,則得到5個背俞穴組成的6首新方,即:腎俞、胃俞、肝俞、大腸俞、膀胱俞;腎俞、胃俞、肝俞、脾俞、心俞;胃俞、膽俞、小腸俞、三焦俞、大腸俞。見表4。

2.4 背俞穴的臨床應用規律 進入統計報表模塊,對涉及的病種及背俞穴進行再統計,在納入的87篇文獻中共涉及37種疾病,按疾病系統大致分為11類。精神類疾病涉及文獻數最多,心俞、脾俞、肝俞、腎俞等主要涉及的背俞穴;其次是皮膚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主要涉及的背俞穴分別為肺俞、腎俞。見表5。

2.5 背俞穴的臨床治療方法 在納入的87首穴位組方中,以單純針刺和聯合治療為主。聯合療法主要為針刺與其他方法聯合,如針藥合用、針罐合用、針刺加埋線等。單一治療除針刺外,埋線、拔罐等也較常用。其他還可見穴位注射、穴位貼敷、按摩等。見表6。

3 討論

中醫傳承輔助平臺軟件將多種統計方法集于一身,在古方整理、名老專家經驗傳承方面都有廣泛應用,但目前主要集中于方劑用藥規律研究。在穴位處方配伍規律方面雖見有文獻記載[8-10],但仍研究較少,尤其在背俞穴方面尚未見報道。臟腑之氣轉輸于腰背部的背俞穴,張介賓強調“十二腧皆通于臟氣”,可見背俞穴與臟腑緊密相聯,對背俞穴實施干預可直接調節臟腑盛衰。本次首次通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完成了對背俞穴臨床應用頻次、組合規律、核心處方、疾病種類、治療方法等研究,獲得了背俞穴應用的規律性認識,対背俞穴的臨床應用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本次納入的87首穴位處方中涉及12個背俞穴,在背俞穴應用頻次方面,呈現了3個特點:1)穴位頻次以五臟背俞穴為主?!峨y經·六十七難》說“陰病行陽,俞在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也提到“陰病治陽”等,均言明了五臟俞在治療五臟之疾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同時對治療與五臟有關的皮毛筋骨、孔竅之疾也具有重要作用,可見五臟俞應用之廣,地位之重。2)脾俞、胃俞分別居于五臟俞與六腑俞之首。脾俞、胃俞的較高頻次排序則體現了脾胃作為后天之本的獨特地位,其運化水谷精微除保證基本生命活動之外,還可扶正祛邪,治療疾患。3)背俞穴的組合頻率以五臟俞組合為主,且以“腎-脾”為首。腎為先天之本,主生長、發育、生殖,脾為后天之本,針刺脾俞、腎俞,可更快的促進人體功能恢復,抗御病邪。在關聯規則中體現了肺俞與脾俞的緊密聯系,可進一步挖掘二者的配伍應用。熵聚類的組方分析得出了6首新的穴位組方,其組成并非全以五臟背俞穴為主,而配以少見組合六腑背俞穴,配伍多樣性,提示了新組方的潛在應用價值,為臨床穴位組方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治療疾病方面,依據上述文獻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背俞穴在治療皮膚病痤瘡、精神類疾病失眠和抑郁癥方面應用廣泛。精神類疾病中,心俞應用頻次最高;皮膚病與呼吸系統疾病中,肺俞應用頻次最高。中醫稱痤瘡為“肺風粉刺”,病機為肺熱,對肺俞實施刺絡拔罐,可達到清瀉肺熱的目的[11]??梢姺斡嵩谄つw病方面效果顯著。失眠屬中醫中“不寐”范疇,《類證治裁》:“不寐者,病在陽而不交陰也”,背俞穴位于足太陽膀胱經,可調節一身氣血之運行,通過刺激背俞穴,可以調節一身陽氣之開合,使陰入陽而寐[12]。陳勤[13]等通過艾灸背俞穴治療心脾兩虛的失眠患者,結果為艾灸背俞穴在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質量方面與舒樂安定效果無異,且改善抑郁情緒上優于舒樂安定。說明背俞穴在失眠等精神類疾病方面效果顯著。在治療方法中,臨床多采用單純針刺或聯合療法。但在治療一些復雜疾病或疑難疾病方面,聯合療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優于單一療法。如劉瑞玲[14]等通過背俞穴埋線配合針刺治療中風偏癱,證明了聯合療法治療中風偏癱更有優勢。這提示我們臨床應用背俞穴時應多采取聯合療法,開創新的聯合療法,以提高臨床療效。

背俞穴在臨床中可以治療疾病,同時其局部變化亦可反映臟腑盛衰,為疾病做出早診斷。如漆學智[15]等研究顯示腸癌患者大腸俞、足三里等穴位出現壓敏和面積擴大現象;馬淑驊[16]等研究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背部熱敏腧穴分布顯示:肺俞至膈俞之間是為熱敏腧穴的高發區域,可通過紅外熱象技術顯示。這些說明臟腑疾病在相應的背俞穴存在敏化現象,有助于疾病的早診斷,同時對敏化的背俞穴施行針刺、艾灸等治療,會取得更優的治療效果。背俞穴的穴位配伍規律研究,既可以幫助臨床治療,同時也為穴位敏化研究選穴提供一定的參考。

因本次統計未納入古典醫籍處方,且只選取了近10年臨床文獻,故統計結果可能略有不足。但通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軟件分析得出的背俞穴穴位處方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為臨床提供診療依據,為穴位敏化提供一定參考,亦可為針灸治療其他病證的選穴配伍規律挖掘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吳新貴,何源浩.背俞穴的主治作用及其機制[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3):170,182.

[2]楊冠軍.背俞穴埋線治療過敏性鼻炎58例[J].中國針灸,2009,29(2):98-98.

[3]曾均.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埋線療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應用[J].中醫外治雜志,2013,22(5):24-25.

[4]章帆,毛曉雯,王仁,等.背俞穴走罐輔助治療小兒夏季熱65例臨床觀察[J].中醫兒科雜志,2017,13(3):66-68.

[5]唐仕歡,申丹,盧朋,等.中醫傳承輔助平臺應用評述[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2):329-331.

[6]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腧穴名稱與定位(GB/T 12346-200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688-690.

[7]潘鴻,王洪峰,王宇峰,等.基于數據挖掘技術探究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針灸取穴規律[J].中國針灸,2016,36(10):1111-1114.

[8]鄭嘉堯,陳秋霞.基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對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選穴組方規律分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42(5):391-396.

[9]葉天龍,周時高,王延紅,等.基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的針灸治療失眠選穴組方規律分析[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6,50(6):1.

[10]陳其林,劉維琴,胡永勝,等.基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針灸治療原發性高血壓選穴組方規律分析[J].新中醫,2018,50(6):24-27.

[11]李剛.刺絡拔罐辨證分型治療痤瘡36例療效觀察[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5,32(2):78-79.

[12]焦麗媛,劉云,朱碩,等.背俞穴埋針治療失眠癥3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7,25(3):28-29.

[13]陳勤,陳曉軍,周志英,等.艾灸背俞穴對心脾兩虛失眠患者的影響[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7(8):1023-1025.

[14]劉瑞玲.背俞穴埋線配合針刺治療中風偏癱66例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5):190-192.

[15]漆學智,陳李圳,張曉寧,等.腸癌患者痛敏穴位的分布[J].中國針灸,2017,37(9):963-966.

[16]馬淑驊,陳日新.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背部熱敏腧穴分布的臨床研究[J].江西中醫藥,2011,42(1):30-32.

(2018-09-10收稿 責任編輯:王明)

猜你喜歡
組方俞穴處方
自組方與穴位貼敷結合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慢性咳嗽臨床分析
中藥組方治療肥胖伴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效果
拔罐治療脂肪肝
用腦過度揉揉后腰
中醫推拿法提高寶寶免疫力
衛健委新規:藥師將審核醫生處方
敦煌本《新集備急灸經》研究
基于文獻數據挖掘的七十味珍珠丸與二十五味珍珠丸的現代研究進展對比和分析
養肺活血法治療肺纖維化組方用藥規律辨析
祝您健康處方(6) 上腹部飽脹、隱痛、噯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