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黃稻田撒播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2019-09-10 07:22呂彥偉
河南農業·教育版 2019年7期
關鍵詞:撒播高產栽培小麥

呂彥偉

摘要:原陽縣種植結構主要是稻麥輪作,在農業科技人員的指導及當地農民長期的生產實踐,總結出了精準撒播、造墑播種的保全苗技術,化學除草、預防凍害的冬前管理技術,因地制宜肥水管理及防倒伏的春季管理技術,一噴三防的后期管理技術等一整套稻田撒播小麥高產全程管理措施。

關鍵詞:沿黃稻田;小麥;撒播;高產栽培

原陽縣沿黃地帶常年稻麥輪作,水稻收割后,常因稻田排水下滲困難而不能及時耕種小麥,甚至入冬后仍不能播種,嚴重影響小麥產量。近年來,當地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及農技人員的指導下,總結出了一套稻田撒播小麥高產栽培管理技術,克服了稻茬晚播對小麥的影響,省工、省時,節約成本,在當地進行了全面推廣,現已探索出了一套小麥產量600-650kg/667m2的高產栽培管理技術,總結如下。

一、精準撒播,確保全苗

(一)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撒播小麥一般基本苗多,群體密度大,年前根系淺,易受凍害,病蟲害嚴重且易倒伏。因此,應選用抗病、抗凍、抗倒伏、分蘗成穗率高的半冬性小麥品種,如,矮抗58、百農207等。撒播前首先曬種1-2d,然后進行拌種,每50kg種子用多效唑8~109拌種,可以控旺、促壯、增加分蘗;用1%苯蒾甲環唑或9%吡蟲啉復配懸浮種衣劑800-850mL拌種,可有效預防病蟲害。

(二)適期撒播

原陽縣稻田小麥在每年的秋分后撒播,一般在9月25日左右,撒播作業時間可持續一周,稻麥共生期10-15d,水稻收割時小麥應一葉一心。如果播種過早,小麥在稻叢中生長期過長,易造成麥苗瘦弱纖細,不利于麥苗安全越冬。播種過晚,小麥苗小、根系淺,水稻收割后田間濕度變小,小麥苗容易失水干枯,造成缺苗。因此,準確把握好小麥撒播時間,以保證有效的基本苗。

(三)造墑播種

稻田足墑撒播是保證小麥苗齊、苗全的關鍵。秋分過后可結合稻田灌水或雨后撒播,灌水量以24h田間滲完為好,使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撒播后應使大部分種子半粒人土(泥)。如果趕上秋季后期雨水較多,易造成田間積水,應疏通好田間“三溝”,及時排出田間積水,防止種子因長時間缺氧而腐爛。發芽出苗率過低的情況下,要及時補撒,保證田間基本苗數。

(四)適量播種

撒播小麥發芽率、成苗率都低于機播小麥,因此,撒播量要適當高于機播量,一般撐握在17-20kg/667m2,基本苗在26萬-32萬。若播量過大,則苗弱,分蘗成穗率低,形成田間郁閉,易倒伏,且病蟲害嚴重;若播量過小,達不到有效基本苗數,則影響產量。撒播時以撒兩遍為宜,力求使種子分布均勻。

二、冬前管理

(一)補肥促苗

撒播小麥因沒有施用底肥,一般都表現苗黃、苗弱、根系差。因此,水稻收割后,需要及時補肥以促苗生長,一般施三元復合肥(15:15:15)35-40kg/667m2。如果墑情不好,要及時澆水,促進小麥生根、增蘗,形成壯苗。

(二)化學除草

撒播小麥無需翻耕稻田,直接播種,一般麥田雜草較多,應及時進行化學除草。秋末冬初,小麥已經開始分蘗,田間雜草為三葉前期,是防治麥田雜草的最佳時期,除草效果最好。冬前雜草生長緩慢,苗小幼嫩、根弱、蠟質層薄,抗藥能力差,且小麥尚未封壟,雜草裸露,著藥面積大,容易提高藥效。特別對部分惡性雜草,如節節麥、野燕麥、豬殃殃、繁縷等,冬前化除防效高,并且省工、省藥、錯開農時等優點。對看麥娘、野燕麥及闊葉雜草混發田塊,每667m2用6.9%精惡唑禾草靈水乳劑lOOmL加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9兌水30L混勻噴霧。對節節麥較多的麥田,每667 m2用3%甲基二磺隆油懸劑25-30mL加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9兌水30L混勻噴霧,

(三)預防小麥凍害

撒播麥田小麥分蘗節及部分根系裸露于土表,易形成較多的架空苗,容易受低溫凍害。上凍前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預防小麥凍害。如,結合施肥進行冬灌、在田間撒施農家肥及碎稻草等進行覆蓋,起到保溫保墑的作用,促小麥扎根,形成壯苗。在麥田噴施s-誘抗素可增強小麥的抗旱、抗寒能力。

三、春季管理

(一)因苗制宜,靈活運用肥水

在小麥返青、拔節時期,根據苗情及肥力水平確定是否澆水及施肥。澆水時要補施適量速效氮肥,一般每667 m2施尿素10-15kg,或硫酸銨20-25kg。氮肥后移可顯著提高小麥籽粒產量,明顯改善小麥籽粒品質。

l、返青期肥水管理。對于一般肥地、壯苗地塊,以穩穗數、減少無效分蘗、防止群體過大為主,應當晚澆或不澆返青水。對薄地、弱苗地塊,以爭取足夠穗數為主,可早施返青肥、早澆返青水。

2、拔節期肥水管理。拔節期施肥澆水,促進大蘗成穗,減少無效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使穗層整齊。對高產田來說此期肥水很重要,壯苗地塊及優質小麥生產田,春季第一次肥水應在拔節期實施。

(二)加強病蟲害防治

春季是小麥各種病蟲害發生的重要時期,主要病害有小麥白粉病、紋枯病、銹病及赤霉病,主要害蟲有麥蜘蛛、黏蟲、蚜蟲、吸漿蟲等。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可在3月20日左右用1.8%阿維菌素乳油4000-5000倍液加25.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混合噴霧。

四、后期管理

(一)灌溉與排漬

從抽穗到成熟是小麥后期生長發育階段,是決定粒重的關鍵時期。小麥生長后期要澆好灌漿水(開花后15d左右),以養根護葉、防早衰、增加粒重,對預防干熱風有一定的作用。有大風時要停止澆水,防止倒伏。盡量避免大水漫灌,田間濕度大會導致多種病害的發生和蔓延。多雨時,要加強田間排澇防漬工作,疏通排水系統,使溝底不積水,以防止根系早衰及葉片早枯。

(二)葉面施肥,預防干熱風

小麥生長后期以葉面噴肥補充植株營養,一般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及微量元素混合液,維持綠色器官功能,有效降低干熱風的影響,以防早衰,增加粒重。

(三)病蟲害綜合防治

“一噴三防”是小麥生長后期在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殺菌劑、殺蟲劑等混合液,通過一次施藥達到防干熱風、防病蟲、防早衰的目的。小麥抽穗揚花期,除了葉面施肥,還應綜合防治小麥病蟲害。防治小麥白粉病、銹病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60g/667 m2,兌水30L,均勻噴霧。防治赤霉病用60%多·酮70g/667m2,兌水30L,在小麥齊穗至揚花期噴施,如果遇到連續陰雨天氣,隔5-7d再噴一次。防治紋枯病用5.0%井崗霉素250mU667 m2,兌水50L,重噴,使藥液能夠達到植株下部。小麥后期蟲害以蚜蟲和吸漿蟲為主,用l0.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g/667m2,加10.0%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噴霧。

五、適時收獲

小麥收獲適期較短,又正值雨季來臨季節,因此,麥收時間要根據每年實際情況而定。收獲早,灌漿不充分;收獲過晚,因呼吸、淋溶作用而降低粒重,同時落粒、掉穗也增加。機收小麥一般在完熟期收割,但也要結合收割時期的天氣而定,防止因陰雨天氣導致引起穗芽或種子霉爛??傊?,小麥收獲要做到及早動手,統籌安排,抓緊時間,及時收獲,確保小麥豐產豐收。

參考文獻:

[1]彭釗,陳義,王世英,小麥高產栽培新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2]楊青云,農藥安全使用技術[M].鄭州:中原出版傳媒集團,中原農民出版社,2011.

[3]張玉章,賈東生,張耀升,稻田小麥撒播高產栽培新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6(6).

猜你喜歡
撒播高產栽培小麥
不同緩釋肥對油菜品種黔油早2號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
解讀山東小麥栽培技術要點及發展前景
小麥,你好
關于輕簡化油菜種植技術和幾點思考
防止小麥倒伏和增加穗數及穗重的措施
雜交油菜撒播技術
我的英國朋友小麥
淹水對水稻乳苗撒播成苗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