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視角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研究

2019-09-10 21:53李輝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37期
關鍵詞:就業指導意識大學生

摘 要:本文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踐著手,提出就業指導中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三個重要因素,研究了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就業指導模式構建策略。

關鍵詞: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把創新提到首要位置,指明了我國發展的方向和要求,代表了當今世界發展潮流,體現了我們黨認識把握發展規律的深化。用以創新為首的“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時代發展,必將帶來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強勁動力。新時代背景下,創新發展是歷史進步的動力、時代發展的關鍵。要實施創新發展,唯有重視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創新創業水平,提高創新創業質量,使其真正為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活力。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還存在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雙創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其質量,進一步釋放創新創業活力,是一項重要且緊迫的議題。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踐

目前,較多的院校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搭建平臺,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完善人才培養質量。實施 “一平臺三體系”模式,優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一)一平臺:校、院兩級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搭建校、院兩級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平臺,提高學生創業技能。按照“統一規劃、整體打造、擇優入駐、動態管理”的思路,搭建以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為主、與二級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功能區相結合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平臺。

(二)三體系: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保障體系、分層培養體系”。堅持“四結合”原則,形成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為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需求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四結合”,即堅持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計劃課程和項目實踐結合,通識性、專業性和職業性結合的“四結合”原則。通過多種切實有效的舉措,積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二、就業指導中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三個重要因素

(一)創新創業精神

創新創業精神是創新創業活動的前提,是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系列品質的集合,具有新穎性、開拓性、持久性、執著性、主動性、自主性的特點。

(二)創新創業意識

創新創業意識是創新創業活動的思想基礎,是推動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的根本原因,它指人對創新創業活動自覺的反映,也就是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行為起到促進和動力作用的個人心理傾向。

(三)創新創業能力

創新創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創新創業精神的體現,是創新創業活動實現的有力保障。

三、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就業指導模式構建策略

(一)就業指導教師要善用“互聯網 +”思維方式,鑄造大學生創業文化之魂“互聯網 +”的時代,大學生創業文化的建構應首先夯實精神文化根基,在強化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基礎上,聚“創業之魂”,塑造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創新創業型的價值,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境界。高校就業指導教師應搭建創業文化的價值體系,在制度層面保障落實,做好頂層設計。鼓勵學生開拓進取、敢于冒險、大膽質疑、敢于試錯、積極直面失敗,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意識以及創業能力,幫助大學生在自己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打開事業和人生的新局面,同時,圍繞“互聯網 +”所推崇的連接、開放、跨界、創新、共享、發燒、服務等思維,革新創業理念,在教學中時刻滲透以人為本的思想,一改傳統教育“教師為主”的思想觀念,以看得見、聽得到、感受得清楚的方式,做到“一切以學生為本”,大力宣揚開拓創新、自強拼搏、積極進取的創新創業文化。

(二)就業指導部門要引導學生建立問題意識和創業意識。問題意識指的是提出問題,從新的角度看問題并看見更多可能性的能力。愛因斯坦認為,問題意識是建立在富有創造性的想象力之上的,它是人類進步的真正來源。有問題意識的大學生能夠從原有的經驗中發現更多的新觀點和新方法,而且更能夠以積極主動的姿態面對問題。創業意識是指學生感知和主動尋求創業機會并積極開展創業活動的思想狀態。創業意識是創業實踐的前提,也是當前大學生極為缺乏的思想品質。引導學生建立問題意識和創業意識是保證創新創業教育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三)學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培養一支高水平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有利于更好的對學生創新創業進行就業指導。要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專業教師主要指的是分散于各院系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教師和就業規劃指導教師。要進一步強化對專職教師的培訓,積極組織教師前往企事業單位學習實踐,促進兩類專業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另外要加強兼職教師師資的建設。兼職教師隊伍主要由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文化素質基礎課的校內教師擔任,兼職教師要樹立創新創業教育意識,掌握基本知識,有計劃、有組織地參與崗前培訓,加強與企業家、創業者、技術創新專家的溝通互動,豐富實踐經驗,提升專業水平。

(四)學校搭建多元化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應該通過多種形式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實踐平臺,讓學生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又要具備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在學校內部,要結合專業發展形勢,拓展校內實訓基地,更新實訓資源,讓學生的專業知識得以更新,在實訓中培養創新能力、創造思維;積極開展校企聯合辦學,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聘請企業高管為學生提供創業指導。通過開辦講座的形式,邀請創業成功人士向學生傳授創業經驗等等。

切實提升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應當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核心目標之一。高校應當關注現階段的就業形勢,并且能夠結合各個專業,讓就業指導更具個性化。通過更好地建設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優化就業指導課程等綜合措施,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素養培養提供良好的氛圍和必要的支持,為學生就業指明發展方向,解決就業問題,促進大學生職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呂宏凌.“互聯網 +”時代大學生創業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

[2] 鄒春霞. 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視角下大學生就業指導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8.8

[3] 謝華. 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視角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研究[J].智庫時代,2019,7

作者簡介:李輝(1978-)山東濟南人,齊魯醫藥學院、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及英語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為2018年山東省教育廳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互聯網+”背景下山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M2018X097)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就業指導意識大學生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例談概率統計備考的五個意識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優化策略探析
大學生就業趨勢
職業院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現狀及對策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創新與優化分析
初一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應從“理解”入手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