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統籌協調發展,推動川陜革命老區新型城鎮化建設

2019-09-10 05:30楊湞湞
青年生活 2019年31期
關鍵詞:達州老區城鎮化

楊湞湞

川陜革命老區位于川陜渝交界處的秦巴山區地區,四川省南充的5個縣(市)、綿陽的4個縣(市)、巴中、達州、廣元,重慶的城口縣以及陜西漢中的7個縣、安康的3個縣都被涵蓋在其中,城市多為邊緣地帶,離省會城市遠、行政壁壘嚴重。這部分地區由于獨特的區域地理特性和發展水平特性被革命者們所選中,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重要戰地,但同樣也是因為這些特性,成為了現在老區發展的阻礙。

城鎮化是中國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在發展的同時,不能忘了川陜革命老區,不能忘了川陜革命老區的人民。本文將以川陜革命老區中的一員——達州為例,分析達州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并結合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協調”理念對川陜革命老區的發展提出建議。

一、達州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縱向比較差距大,城鎮化建設任重道遠

近年以來,達州發展迅速,7個縣(市、區)全部跨入“百億縣”隊伍中。從縱向上看來進步很大,但從橫向上看與其他省內城市相比差距依舊很大。在競相發展的浪潮中,與成都、綿陽、德陽、攀枝花等城市差距進一步拉大。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完善。全省基礎設施建設排名中,達州位于第19名,倒數第三。以達州萬源市為例,全省縣級市城市道路總里程達2069.7公里,最長的為都江堰市,達到303.2公里,最短的為萬源市為46.3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積14.24平方米,最低的萬源市為4.74平方米;縣級市城市地區用水普及率為87.47%,最低的為萬源市,僅67.14%。

(二)傳統優勢消失,發展后勁不足

達州的天然氣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擁有中國第二大天然氣氣田,天然氣儲量達3.8億平方米。天然氣產業作為達州經濟和城鎮化的重要支柱,給二者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在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中,目前達州產業還沒有走出側供給的老路,仍然是粗放型的資源高消耗模式,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新興產業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結構矛盾嚴峻。傳統優勢消失,發展后勁明顯不足。

(三)就近城鎮化意愿不強

在2015年的一份針對達州等9個城市的進城務工人員問卷調查中現實,僅有14.9%的人員愿意把進城落戶的第一選擇對象放在省內城鎮中,他們感覺進入附近城鎮和居住在老家農村,差別不大,更愿意選擇有有更多就業機會和工資待遇更高的大城市,就近城鎮化的意愿不強。

二、多方協調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

(一)現代農業化與城鎮化相協調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發展是城鎮化發展的保障。習總書記在2013年12月12日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指出“沒有農業發展,城鎮化就缺乏根基”。在整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中,在重視城鎮建設,大力發展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同時,也不能忽略農業的問題,尤其是現代農業化的發展。農業生產率的提高使得大量農村勞動力的釋放,這部分剩余勞動力就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勞動力的來源。

川陜革命老區一直都是勞動力輸出的集中地。在大批農民外出打工等人口遷移過程中,大量土地閑置,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川陜革命老區地形多樣,農業發展具有多樣性。歸集零散土地,大規模的特色種植,形成規模產業和特色產業,可集中發展本地區的特色農產品,或引進種植養殖適宜本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大力發展現代化特色農業。

引進資本,采用現代化的生產方式?,F代化的生產方式,能大大提高土地使用率和農業生產率,現代化農業所需的配套基礎設施也能促進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同時也給農村引進一批高精尖專業人才,給農村地區帶去新的知識和科技,給農村的發展注入新鮮活力,加快城鎮化轉變的速度。采用深加工的方式,實現農產品的工業化,提高利潤空間。

(二)打造新型農村社區,縮小城鄉差距

川陜革命老區多處山區,偏遠山區里的農村經濟條件落后,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政府在城鎮化的推進過程中,必須要啃下貧困山區農村這塊“硬骨頭”,縮小城鄉差距,爭取早日實現這部分地區的城鎮化。

集中小規模人口的村莊,選擇宜居的地點,建立新型農村社區是解決小規模村莊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缺乏的有效途徑之一。新型農村社區應全面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政府要做好選址、建設工作,選擇氣候宜人和環境良好的地點作為新址,配備有供電、供水、供氣、醫療、教育,交通等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同時留出部分空白區域作為未來發展空間。充分考慮到農民的居住習慣和生活習慣,還要結合當地的風俗和文化傳統。針對不愿搬遷,不舍舊家的部分農民,政府還要做好耐心的搬遷勸導工作,仔細解釋。

其次產業支持是新型農村社區發展的支撐。因地制宜的選擇合適產業與之進行配套,農村社區就有了經濟發展動力,社區這部分聚集人口的就業問題得以解決,同時也吸引了許多外地勞動力人口的進入。產業和社區之前有著良好的互動,在不斷的發展壯大形成一定規模后,可促使新型農村社區向城鎮化轉變,大大推動川陜革命老區城鎮化建設的進程。

(三)工業化和城鎮化良好互動,共促發展

工業化是城鎮化最原始的推動力。目前,川陜革命老區正處在傳統企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時期,在城鎮化的進程中要格外重視工業化的發展。工業化的發展、工業企業的壯大及新興工業的興建,為這片地區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吸收了一大批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尋求工作崗位。同時工業的發展,人口的集聚,也將帶動這部分地區生活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一部分人投入到第三產業中,又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工業的發展,人口就業問題的解決,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能力的提升,促進了整體經濟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繁榮,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也隨之大大增加,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市民福利等上的資金投入能力也將大大增強,推動城鎮化的發展。同時,城鎮化的發展也對工業化的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工業化和城鎮化相互作用,協調發展,形成良好的互動。

(四)加強文化建設,現代化與歷史傳承相融

城鎮化不僅僅是高樓大廈,寬路高墻的城鎮化,還是傳承歷史,聯系過去和未來的城鎮化,

歷史文化實體具有不可逆性。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政府要把好關,不要為了追求政績,追求新面貌,建立所謂“洋氣”的新城區,而去拆除那些看似老舊卻極具珍貴價值的文化實體。政府要做好舊城和新城的建設協調工作,積極思考如何在保存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價值的老城區、老建筑等的同時如何使得新城區與之相融,如何協調二者。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展現出來的最根本最深刻的自信。城鎮化建設和規劃要體現當地的特色、個性和文化。如達州,作為革命老區有豐富的紅軍文化,同時作為巴文化的中心發源地,又有獨具特色的巴人文化,達州應在城鎮化建設中不僅保留舊城里的這些文化的實體,還要在新城區的建設中體現這些歷史文化,讓它們成為城市的文化實物名片。

(五)城鎮化與市民化同步發展

四川和陜西是全國勞動力輸出的大省,川陜革命老區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進發的數量更是不容小覷。但是由于農民工的技術水平和文化水平較低,外出打工的地點多在批發市場、建筑工地、餐館等,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就業不穩定,工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下,生活環境惡劣,社會保障不足。由于消費水平和生活習慣不同使得農民共不能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再加上不能負擔高昂的房價和對土地承包權的重視使得大部分的農民都不愿轉為城市戶口,處于非農非城的尷尬境地。

城鎮化的根本點在于市民化,只有轉變農民工在城市中所處的這種“非農非城”的尷尬境地,實現真正的市民化,才能讓城鎮化的實質水平和質量得到提升。完善社會保障,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目前,農民工在工作過程遭遇不公正對待的情況屢見不鮮,再加上農民工自身的法律維權意識薄弱,在和不良雇主的博弈中,往往處于弱勢的一方。政府要加強農民工的勞動權益保障工作,加強對用人單位非法行為的監督懲處力度。同時為農民工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和援助,真真切切地保障農民工地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加強市民化福利保障工作。農民工在市民化的過程中主要面臨的問題包含高昂的房價和子女的讀書問題。在居住問題上,政府合理增加廉租房建設的數量,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在子女受教育問題上,做到完善政策,簡化手續,同時也要讓費用更加合理,讓農民工家庭可以負擔。

猜你喜歡
達州老區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吉尼斯世界紀錄
2019年度廣東省老區宣傳工作 先進集體名單
達州赴京因雨備降天津
革命老區展新姿
共同努力,為老區脫貧攻堅作出新貢獻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老區建設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城市孤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