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礦山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的研究

2019-09-10 05:55楊向南
科學導報·科學工程與電力 2019年31期
關鍵詞:防治措施環境保護

楊向南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持續增多,在這個大背景下,礦山開采行業實現了進一步發展。但是,在礦產開采的過程中,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而引發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因此,相關部門需要提高對于地質災害問題的重視度。

【關鍵詞】礦山地質災害;環境保護;防治措施

引言

目前,大多數礦企生產工作實踐中往往出現不可避免的質量問題,例如地質災害等問題,如果不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不僅會影響環境,還會對施工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構成威脅。在這種特殊情況下,需要提高相關部門和施工人員對地質災害的關注程度,采取科學和有效的保護措施。這樣既可以保護地質環境,又可以根據環境相關法規和標準進行地質災害的防治。

1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

1.1礦山地面塌陷

在礦山地質災害中,礦山地面塌陷是一種主要的災害類型,這種塌陷災害通常發生在礦山開采區域,在礦山采空區出現礦柱設計不合理或者損毀的問題,就會造成地面塌陷。此外,礦山本身的地質結構也是造成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但會破壞地表植被、建筑,而且會對礦山周邊的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1.2崩塌、泥石流

通常情況下,崩塌災害會出現在山區位置,巖體中產生軟弱裂隙,當受到降雨、自然擾動、人為活動等影響時,會出現巖體崩落的現象。[1]此外,在礦山區的溝谷地帶出現持續降水或者是短時間的暴雨天氣時,溝谷中的大量泥沙會受到雨水的沖刷而流動,導致泥石流災害的產生。礦山開采工作通常在礦山泥石流流經區域進行,當發生礦山泥石流時,會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2礦山地質保護的基本原則

(1)規劃原則。在礦山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廢渣、廢水,對土壤和石塊的環境影響以及地下水的疏浚工作。如果在施工的早期階段沒有完善的設計和施工,可能會由于上述問題在后期開發中發生次生地質災害。有必要對礦井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合理采取技術措施,使地質災害源頭可以從一開始就為災后防治提供堅實的基礎。(2)安全原則。建立安全生產管理組織,制定專項安全生產計劃和救助計劃。為提高礦井的實用性,要定期組織技術培訓和人員鍛煉,從而有效提高員工對安全問題重要性的認識,并嚴格控制地質災害的發生。(3)預防和防治原則。采礦工作應通過提前識別地質災害的地質因素,從而有效管理和控制地質災害的發生。同時還要進行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從而提高應急準備和初級防御能力的建設。預警系統的工作就是及時發布抗災防災減災信息,防止地質災害事故危害的擴大。通過上述措施和方法,我們將以有意義和有效的方式開展各項任務,實現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3防止地質災害發生的措施

3.1重點防控區域的防治措施

采礦區域是整個采礦過程防控的關鍵,由采礦區的專業人進行采礦地形數據的測量和分析,同時還要及時更改采礦計劃,以避免地質災害的出現。在礦區危險特殊的地理環境下,需要專業人員進行專業操作,如果有必要需要停止環境調查。礦區還需要在緊急情況下避免采礦施工,因此對提高工作效率有很高的要求。

3.2災害監測

礦山地質災害監測是礦山地質災害防治中的基礎性工作。礦山地質災害監測主要是為了了解礦山地質環境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變化,分析采礦和礦山地質環境變化的關系,為制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措施及改善礦山地質環境提供基礎參考資料。在具體的礦山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礦山企業應該根據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的需求,使用合理有效的監測技術、開發礦山地形監測儀器、引進先進的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如現代信息采集技術、Zigbee無線組網技術、現代網絡通信技術等,有效地監測并防治礦山地質災害,以此來減少因礦山地質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2]。

3.3防治崩塌

為了有效治理礦山地質災害,礦山企業需要做好防治崩塌工作:第一,降低臺階高度。針對存在大量風化破碎或軟結構面的地區,應該使用降低高度或放緩邊坡的措施減輕自重,將臺階高度控制在8m左右。第二,攔截滾石。對于經常發生滾石的地區,不但需要設置警戒標志,而且需要在坡腳處設置攔截構筑物。例如,可以在距離坡腳位置傾倒生產剝離物來組織滾石和渣土。第三,在開采結束進行水平爆破作業時,需要使用邊坡余裂爆破與逐孔降震控制爆破技術緩解爆破對邊坡的破壞,從而防止崩塌災害的產生。

3.5先進爆破技術的有效運用

在采礦過程中的主要采礦區,經常采用爆破等方法來破壞巖石。但爆破技術要求非常高,極有可能造成事故。在爆破過程中實行粉末式爆炸,這一方式使得它很好地適應了安全的需要。粉末式爆破方式通過精確測量和計算獲得精準的爆破數據,將大大節約了爆破資金。先進爆破技術的運用為采礦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適當應用技術爆破還可以有效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對礦山采礦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礦山的地質環境往往非常復雜,以貴州西峰磷礦有限公司為例,最高點位于西北部的梅子嶺,高度為1180.9m,南部為溫泉斷層,最大相對高差為496.4m。復雜的地理環境將使開展地質環境工作變得困難,即使這樣做也無法解決問題。在爆破中,正確使用光面爆破具有很大的優勢,在爆破中合理使用爆炸物可以對環境造成很小的影響,特別是在礦體有裂縫和破裂的情況下。這種爆破方式產生的其他災害也將很容易得到很好控制,從而不僅保護了我們周邊的環境,還提高了采礦工作的效率。

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意義

(1)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工作是為人們謀福利的過程。解決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促進地質環境的恢復和保護,對環境的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環境的保護和整治可以促進當地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環境保護和采礦的工作具有很高的社會福利性。[3]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和地質環境的保護工作都將有利于人們的生活和生產。(2)地質環境的保護具有很高的環境效益。礦山環境恢復和管理工作具有很高的環境效益,因為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是有助于恢復礦山自然環境的能力。一方面這將有效地增加植被覆蓋率,防止山體滑坡等土壤侵蝕和自然災害的發生,同時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它保護了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確保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5探索開發式治理,開辟礦山治理新途徑

綜合考慮礦產資源規劃、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生態環境規劃等,優先完成“三區兩線”可視范圍內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對于剩余零散資源、山體不具備修復條件且存在安全隱患的歷史遺留礦山,若符合礦產資源規劃,則需重新設置采礦權,若不符合礦產資源規劃,則可以根據“政府牽頭、專家論證、從嚴管控、責任明確”的原則,由礦山所在地相關政府部門組織實施,相應殘余資源處置用于地質環境治理。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以人為本理念的基礎上,結合各礦山的實際情況,開展我國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將有效推進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提高工人的安全生產意識,同時針對各種地質災害采取相應對策,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構成了完整的預防和控制系統,確保將民防措施納入地質環境工作,將有效防止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最終保證了地質環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安娜.礦山地質災害類型與防治措施分析[J].科技風,2015(21):168.

[2]張家彬.礦山地質災害主要類型及防治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1):161.

[3]呂秀蓮.關于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思考[J].西部資源,2014(06):184-185.

(作者單位:山東龍福油頁巖綜合利用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防治措施環境保護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之重大(點)工程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政策
淺析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問題的防治措施
水產養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新《環境保護法》4個配套辦法發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