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東盟國家藤球運動文化交流途徑研究

2019-09-10 17:55馮晨陶駟翔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3期
關鍵詞:東盟國家云南

馮晨 陶駟翔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文化的大融合已經是未來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只有加強交流,互促互進,才能做到世界體育的共同繁榮。處于中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作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在未來跨國文化交流中必將發揮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選取東盟地區最具特點的藤球為例,對東盟國家藤球項目開展的優勢進行分析,探究云南與東盟國家藤球運動文化交流的必要性,總結出未來藤球運動文化交流的途徑。

【關鍵詞】:云南 東盟國家 藤球運動 文化交流途徑

“睡前可以看不到媽媽,但是枕邊一定要有藤球”這句泰國諺語,是對藤球運動在泰國地位的最佳表述。

起源于15世紀的蘇丹國統治下的馬六甲一帶地區的藤球,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從最初的民間娛樂體育項目,到東南亞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再到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北京)上首次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藤球運動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雄心勃勃的國際藤聯主席埃里拉查卡蘭更是希望藤球這一運動,有朝一日能“擠進”奧運會大家庭。相較于泰國、老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藤球發展較好國家。作為體育強國的中國,其普及程度不高,后備人才不足,參與人數較少,專業教練缺失等劣勢尤為凸顯。云南省與老撾、緬甸、越南三國接壤,有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各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將成為未來我國藤球運動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也必將為其它運動在我國的發展提供借鑒作用。

1.東盟國家發展藤球運動優勢

1.1東盟國家起步時間早

東盟地區作為藤球運動的發源地,早在11世紀便有記載,至今已有有幾百年的民間運動歷史。當時在不同的國家名稱也有所不一?,F如今,藤球早已經是群眾茶余飯后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而1987年國家體育局為了滿足北京亞運會的需要,藤球運動才正式進入中國,因此其出現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造成藤球一開始就只是被動接受的運動項目。是現在藤球運動仍然不被人所熟知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參與人口基數大,普及程度高

悠久的歷史,為日后運動在國家的普及提供了便利條件。在泰國、緬甸等國家,藤球甚至堪稱“國球”,其在本國地位不亞于中國的乒乓球,而優秀的藤球運動員也享有較高的歷史地位。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愿意主動投身于這項運動。此外,相對于中國,職業運動員以學生為主的情況。藤球在東盟國家如同廣場舞一般,普及程度高,參與人群職業豐富,教師、學生、軍人、農民都是未來職業運動員的后備人才。也為未來豐富多彩的比賽形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3比賽形式豐富,比賽級別眾多

由于藤球運動普及程度高。使得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成為了人民運動的賽場。以泰國為例,泰國的比賽形式較豐富,除了正規的室內比賽,還有諸如:沙灘比賽、公園比賽、節慶比賽等。相同的原因,也使得比賽的級別眾多,既有職業運動員之間的全國比賽、國際比賽、俱樂部聯賽。也有普通民眾之間的學生比賽、村鎮比賽和青少年比賽。次外,傳統比賽和非傳統比賽也豐富了比賽形式。相較而言,中國的比賽形式相對單一,以室內比賽形式為主。比賽級別相對僅覆蓋職業運動員,且參賽機會較少。

1.4 政府對于藤球運動強有力的扶持

在東盟國家,藤球均已經納入本國學校體育教學中。國家教育部門對于藤球的運動的發展與改革起到了關鍵作用,也對藤球文化的鞏固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反觀中國,由于藤球運功的非奧性。從國家體育局到地方政府再到高校均缺乏足夠重視,只有部分體育類院校以及師范類院校目前開展藤球運動,且職業教練匱乏,導致開展狀況并不理想。

2.云南與東盟各國藤球運動交流必要性分析

2.1促進我國藤球運動自身發展的需要

相對于藤球運動發達的東盟國家,該運動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訓練模式,訓練方法,賽事組織、運營與管理,亦或是學校教學都遠遠落后于泰國、老撾等。云南省借助突出的地理位置優勢,與東南亞南亞各國開展區域性藤球運動的交流活動,學習其特殊的賽事組織、管理經驗,先進的技、戰術及訓練方法,甚至是藤球文化中可以被我們所汲取的先進部分。將其在國內傳播推廣,從而使藤球運動及其文化在云南省,甚至是全國得到穩定的發展,為未來國際賽事的參與和“全名健身”的實施。

2.2邊疆穩定,增進區域和諧發展需要

體育交流在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從最初的“乒乓外交”,到最近的朝鮮、韓國的聯合組隊參賽。體育交流已經成為促進區域和諧發展、互利共贏的新思路。近幾年體育中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模式正在形成。通過體育文化的深層次交流傳播國家文化軟實力,塑造國家在區域中的形象,為政治、經濟交流提供支持。此外,通過體育比賽,相關體育活動的交流,拉近領國之間人與人之間,民族之間的距離,增進邊疆各國人民的友誼,有利于維護區域內的和平穩定發展。

2.3促進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隨著國家提出把云南建設成為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戰略構想,云南省作為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地位越來越突出。由于中國的體育產業起步較晚,上世紀90年代才初具規模,因此加強云南省與東盟各國體育產業交流與合作就成為雙方經貿發展新的增長點。利用藤球這一運動,促進民族體育在區域的發展,通過區域間經濟合作,形成體育產業化,不僅推動了運動本身的進步,更使其成為中國對外體育產業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2.4促進文化大融合,提升文化認同感的需要

體育文化大融合是目前體育發展的一大特色。而體育文化的交流是促進文化大融合的重要途徑之一。以藤球為紐帶促進云南省與東盟各國體育文化的相融合,形成統一的文化圈,增強凝聚力,有利于擴大藤球運動在區域的影響力,使藤球運動成為本地區被世界認可的體育文化標識。中國,特別是云南省與東盟各國有較深的文化淵源,相同的族源造就相近的文化特質,以體育為載體,以交流、溝通為基礎,有助于增進與東盟各國之間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信任感。

3. 云南—東盟國家藤球運動文化交流途徑研究

3.1充分利用云南高校資源優勢

學生群體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校園是世界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加強不同國家學生之間的交流,是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有效途徑。因此,對于某一特定的文化來說,交流對其發展起到助推作用。就藤球運動而言,亦是如此。第一,昆明高校留學生以越南、老撾、泰國、印度為主,從小對于藤球運動耳聞目染,且在校期間均接受國較為專業的藤球訓練。因此,無論是校內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藤球對抗賽,還是開展在昆高校藤球聯賽,都是促進藤球運動交流的有效手段。第二,隨著昆明高校與東盟國家高校交往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拓寬了學生之間交流的渠道,也為藤球在高校之間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3.2發揮云南地區豐富的民族資源優勢

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有26個少數民族之多。這就造就了云南“五彩斑斕”的文化特點。不同民族孕育著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各色各樣的民族節日、民族活動,民族慶典。藤球運動便可以以民族節日為依托,邀請緬甸、泰國、老撾的等國家優秀的運動員,代表隊參與。這樣既可以使鄰邦人民領略到中國燦爛的民族文化,又可以把先進技術藤球技術帶入中國。在2017年的中緬胞波節藤球比賽中,組委會便邀請了緬甸優秀的藤球運動員加入到比賽中。即增加了比賽的觀賞型又提高了比賽的激烈程度,使藤球被更多人所熟知。這為藤球在國內其他地區,也為了其他體育項目在中國的開展開辟了新的途徑。此外借助民族旅游,引入外商投資,并在旅游區內開展藤球的相關活動,如游客真實體驗活動、工藝品買賣、相關知識的宣傳以及展演活動,也是促進其區域內的藤球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

3.3政府支持,打造品牌賽事

在東盟國家,政府對于藤球運動的開展給予大力支持。上世紀50年代,泰國體育廳就把已經藤球運動當作本國文化一樣發展。在泰國專業的藤球運動隊,配備了專業的教練、陪練、體能師、營養師。在泰國大大小小的藤球比賽近百種,尤以“泰王杯”世界藤球錦標賽最為突出。2017年的泰王杯參賽國達到35個,有近600名運動員、教練員才加了比賽。這不僅說明藤球運動賽事作為一種體育文化已經得到歷史的承認,也表明打造區域品牌賽事對這一運動的發展起到的突出的作用。事物發展只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就會進步。以云南省中心,通過打造高水平、高質量的國際比賽,吸引更多東南亞南亞,乃至世界優秀的選手前來交流。最終形成屬于我們自己的品牌賽事。不僅對我國藤球運動本身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也有助于對藤球文化的互助互鑒,互交互融。

3.4加強理論研究,搭建學術交流平臺

“實踐是理論的基礎,理論對實踐有反作用,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過去我們交流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缺少對體育科研與理論的較深層次研究,涉及到傳統體育的研究相對更為薄弱。云南省與東盟各高校,及地方性藤球組織應在原有交流的基礎上搭建藤球相關學術交流平臺,協同信息溝通,以主題學術交流、研討會論壇、互訪式交流、培訓式學術論壇等多重交流方式來促進區域性學術交流,是相關藤球運動研究成果更加豐富。

4.總結

體育運動自身的發展,其實就是在體育本身的相互交流,體育文化的互相交融中進步的。并已經成為當今體育運動發展的趨勢所在。通過交流,學習它國先進技術及文化,已經成為運動自身發展的必經之路。1971年的“乒乓球外交”開創了我國體育交流的先河。它不僅是運動本身的交流,也是政治和文化的相互碰撞。為后來體育發展起到了借鑒作用

藤球運動作為我國發展相對薄弱的小球項目之一。利用云南省地理優勢,位置優勢,民族優勢等,發揮其橋頭堡作用,加強與東盟各國合作、交流,學習先進技術、賽事管理、訓練方法、訓練手段,在全國推廣,促進藤球運動發展,縮小與世界強國的差距,將是目前發展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顧薇. “橋頭堡”戰略背景下中緬邊境農村體育的發展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

【2】梁承美. “一帶一路”背景下泰國東北部傳統體育調查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7.

【3】李春華.大力發展藤球運動? 助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以云南省德宏州為例[J].運動,2017(17):155-156+148.

【4】鄭玉.泰國藤球賽事文化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09):101-105.

【5】張兆龍,秦尉富,李乃瓊.藤球運動與中國體育文化融合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3(03):116-119.

【6】鄧偉,白文婷,李會明.我國西南地區邊境體育現狀與發展模式的探索——以云南瑞麗邊境體育研究為例[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03):92-98.

【7】程斌,白銀龍,施平.影響中緬跨境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交流的因素與途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16):139-140+142.

【8】馮強.影響中國與東盟體育交流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33(03):88-93.

【9】何傳勝,張兆龍,秦尉富,李乃瓊.中國-東盟體育文化融合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31(01):27-30+44.

【10】郭洪光. 中國與泰國藤球運動現狀比較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3.

【11】梁劍,丁寧.中國—東盟體育交流合作策略研究[J].運動,2010(10):144-145.

作者簡介:馮晨(1991.09—),男,漢,山東淄博,碩士,云南民族大學,民族傳統體育方向

猜你喜歡
東盟國家云南
云南驛組詩
本期導讀
蔣正永
中國與東盟國家海上聯合搜救實船演練第一次協調會在廣州成功召開
俄將加強同東盟國家軍事合作
2015年9月云南節慶一覽
“2016年中國-東盟國家海上聯合搜救沙盤推演”首次協調會議在廣州舉行
「云南山娃」
東盟兩次危機全靠中國伸援手
云南藝術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