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城市化建設與耕地保護

2019-09-10 02:49張駿毅
炎黃地理 2019年3期
關鍵詞:耕地保護城市化對策研究

張駿毅

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鎮數量劇增,城市用地規模逐漸擴大的同時,也造成了耕地資源數量和質量隨之降低的問題。因此,筆者將結合當前我國城市化和耕地資源現狀,分析城市化進程中耕地保護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城市化;耕地保護;對策研究

1 我國城市化發展和耕地資源現狀

1.1我國城市化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建設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城鎮建設規模、人口規模、經濟水平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1980年我國的城市化率僅為19%,到2001年增長為37.7%,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到2014年已經增長到54.77%,城市化水平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在城市人口規模方面,4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從2000年的8個發展到2013年的14個,提高了75%;人口在200-400萬之間的城市也從2000年的12個發展到2013年的33個,增長一倍多。城市化基礎設施方面,截止2013年城市用水普及率提高到97.6%,人均道路面提高到14.87%,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臺數增加到12.78輛,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加到12.64%,且各項數據都呈現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

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崛起。我國經濟增速大大超過了世界經濟平均增速,經濟總量的世界占位逐漸上升。城市化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表現,土地是城市化建設基礎。因此,在城市化建設進程中占用一部分土地,包括一部分耕地,這是無可避免的。

1.2我國耕地資源現狀

我國耕地資源總量較大,但是因為人口基數過大,人均占有耕地資源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地矛盾相對突出。同時,耕地面積還在不斷減少,一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鎮空間的不斷擴展,占用了大量優質耕地資源;二是為保護生態環境,國家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也減少了耕地數量;三是土地質量嚴重退化,一方面我國是農業大國,栽培歷史已久,經過長時間農業生產,帶走了土壤中大量的營養元素,在得不到有效補充的情況下,耕地質量嚴重下滑。另一方面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大量化肥、農藥的使用,造成土地污染嚴重。

由上述情況分析發現,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高速發展,但是耕地資源現狀卻令人堪憂。因此,如何協調城市化建設與耕地保護之間的關系,促使兩者共同健康發展,筆者集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提出幾點策略。

2 我國目前城市化建設中耕地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耕地保護認識不足。我國土地資源總量豐富,所以大多數人相當冉的認為人均占有量也應該相當豐富,沒有樹立起真正的耕地保護觀念。但是因為人口基數過大,我過土地資源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2耕地保護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協調。目前,城市土地利用缺乏合理的規劃,造成城市土地利用管理不科學,大量土地閑置、土地有效利用率低等問題,如脫離實際擴寬馬路、農村居民點布局分散、鄉鎮企業用地規模過大等。

2.3耕地保護政策不完善,缺乏有效監督機制。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國家相繼出臺關于耕地保護的政策法規。但是依然存在這一些不足。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及時有效的解決耕地利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對土地管理部門根據耕地狀況進行城市化發展規劃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因為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對那些破壞耕地或者不科學的耕地利用缺乏有效的監管,造成城市化建設中的耕地保護困難問題。

3 關于城市化進程中耕地保護的幾點建議

3.1增強公眾“耕地危機”意識。

首先要開展“耕地危機”教育,增強國人對耕地問題的憂患意識。其次增強人們的國情、國策和法制觀念。通過“6·25“土地日、“4·22”世界地球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以及普法教育等,多渠道、全方位宣傳耕地保護的重要意義及有關法律法規,營造強大的聲勢和社會輿論氛圍。同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還可以積極主動與教育部門配合,從基礎教育做起,深化公眾國土觀念教育。

3.2完善耕地保護制度法規。

制度建設是耕地保護長效發展的基礎保證,因此,政府部門應該積極推動在刑法修正中加強耕地保護,將違反耕地資源保護的行為上升到危害公共安全的高度,增大耕地破壞的成本,以減少耕地破壞問題的發生;同時,在政府機關內部,建立耕地保護目標共同責任機制,將耕地保護與領導干部政績掛鉤,促進耕地保護從上到下有效落實;

同時,還要進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加強建設項目選址和用地評價,嚴格控制耕地的不合理征占,新增建設用地總量不得突破糧食生產和其他農作物生產對耕地需求的底線。堅決消除各種土地浪費行為,嚴格控制征占耕地的規模和速度。大幅度提高土地征用過程中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開墾費的征收標準。

3.3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規劃城市化發展。

任何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因此,城市化建設中,土地管理部門首先要明確,城市化建設不是盲目的將農村面積縮小,而是要解決城市和鄉村分割,從而淡化城鄉界限。因此,就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與當地相適應的城鎮化發展規劃和用地規劃,并且在實際操作中嚴格按照規劃施行,避免造成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資源浪費。比如進行可用土地盤查,弄清后備土地資源,如果存在未利用土地,則不能輕易使用增量土地。

3.4強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在城鎮規劃建設中,許多地方存在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矛盾問題,主要體現為環境污染擴散和轉移。針對這樣的情況,需要著重進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如進行區域性水資源配置系統,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建立區域性環境監測、預警和應急系統,在進行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對重點區域和敏感地段建立監測點;強化污染防治,確保區域環境安全等。通過以上途徑,強化已存在的環境問題治理,推動耕地資源利用良性循環。

總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好城市化建設與耕地保護之間的關系,正視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并且采取積極的措施應對,從而保證我國城市化建設和耕地資源保護都能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霞.論城市化建設與耕地保護.現代建設工程應用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9

[2]覃笛.城市化發展過程中耕地保護對策研究[J].理論界.2008(08)

[3]張曉霞.城市化建設與耕地保護關系的辯證分析[J]國土論壇.2005(04)

猜你喜歡
耕地保護城市化對策研究
《城市化過程與特點》教學設計
淺析山東省臨沂市耕地保護與利用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耕地保護的困境與制度創新芻議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雕塑的城市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