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歸芍藥散穴位敷貼對濕熱瘀結型SPID患者血液流變學、炎性因子的影響

2019-09-11 09:33朱紅燕耿小玲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9年19期
關鍵詞:全血芍藥盆腔炎

朱紅燕,耿小玲

(上海市青浦區中醫醫院,上海 青浦 201700)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是盆腔炎治療不徹底、病情反復遷延而出現的后遺癥,表現為下腹脹痛墜痛,月經前后、性交后加劇,嚴重者會導致不孕,影響患者家庭以及社會負擔[1]。但該疾病病情頑固,治療難度較大,常規西醫單純抗生素用藥治療效果不佳。隨著中醫學研究發展,臨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及治療方法。本次研究中,臨床提出給予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應用當歸芍藥散敷貼治療,總結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醫院從2017年8月~2019年4月收治的94例濕熱瘀結型SPID患者。納入標準:符合SPID中西醫診斷、辨證標準,辨證分型為濕熱瘀結型;患者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慢性闌尾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婦科腫瘤、結核性盆腔炎等疾??;急性或亞急性盆腔炎疾??;近2周內曾有SPID治療史。按照區組隨機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44例,年齡為25~45歲,平均年齡為(36.50±1.22)歲,病程為5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2.65±0.58)年;觀察組50例,年齡為24~48歲,平均年齡為(36.56±1.20)歲,病程為6個月~4年,平均病程為(2.77±0.42)年。2組對比一般資料差異小,P>0.05,可進行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頭孢丙烯分散片(白云山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0052514)治療,口服用藥劑量0.5 g/次,一天1次。觀察組采用當歸芍藥散穴位敷貼治療,具體組方:川芎10 g,茯苓18 g,芍藥20 g,澤瀉、白術與當歸分別15 g。熱重者增加蒲公英12 g、丹皮12 g,濕重者增加薏苡仁12 g、車前子12 g,疼痛嚴重者增加延胡索12 g、香附12 g。上述藥物經研磨、過濾篩,加入蜂蜜調制為膏狀,盛入廣口玻璃瓶中留作備用。選穴:氣海、關元、三陰交(雙側)足三里(雙側)。具體貼敷方法:先用75%酒精對穴位處進行皮膚清潔,選用專用敷貼片,涂抹5 g藥膏于中心部位,藥膏厚度為5 mm、直徑為2 mm,敷于治療穴位,持續貼敷6 h,去掉敷貼片,一天貼敷1次。于兩組患者月經結束后第1 d開始治療,持續治療21 d。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全血黏度(低切、高切);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指標水平,分別對比白介素6(IL-6)、血清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上述指標均經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

1.4 統計學分析

分析工具為SPSS 20.0。變量資料方差表示,并用t檢驗,P<0.05表示組間有顯著差異。

2 結 果

2.1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于治療前,而且對比兩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

表1 對比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

注:#表示與治療前相比,P<0.05;*表示與治療后相比,P<0.05。

組別 時間 血漿黏度(mPa·s) 血細胞比容(%) 全血低切黏度(mPa·s) 全血高切黏度(mPa·s)對照組 治療前 1.80±0.24 55.15±0.54 9.33±1.03 7.35±0.45治療后 1.67±0.12# 48.85±0.40# 8.45±1.04# 6.50±0.28#觀察組 治療前 1.80±0.21 54.75±0.65 9.35±1.00 7.30±0.44治療后 1.35±0.11#* 42.15±0.32#* 7.12±1.00#* 6.05±0.30#*

2.2 比較炎性因子水平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炎性因子水平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炎性因子水平(x±s)

3 討 論

盆腔炎性疾病為一種最為常見的、嚴重的婦科嚴重的感染性疾病,隨著人們性觀念開放,該疾病的發生率逐漸增加。該疾病具有高發生率、易反復性、病程長、治愈率低的特點,若治療不徹底,容易并發后遺癥。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發生是因盆腔組織破壞、粘連廣泛、增生以及瘢痕形成,而導致輸卵管粘連、阻塞、積水,表現為骶韌帶增生、結締組織表現,導致異位妊娠、不孕癥、盆腔炎等病情反復惡化發作。當前臨床治療常用西藥,但西藥中含大量抗生素,容易破壞患者免疫功能,影響疾病治療效果,導致患者產生耐受性,誘發其他不良反應。

中醫認為該疾病為“腹痛”“帶下”范疇,其具體病機為:濕熱毒邪,沖任氣血,瘀滯失暢,濕熱瘀結證為最常見的疾病證型,因此治療應以化瘀通絡、清熱利濕為主實施治療[2]。當歸芍藥散具有益氣健脾、養血柔肝、滲利水濕的功效。該方中,芍藥可發揮柔肝息痛功效,當歸調經止痛,茯苓、白術具有健脾化濕功效,川芎具有辛竄舒達功效,澤瀉具有滲利瘀滯功效,上述方劑中,芍藥、川芎、當歸活血化瘀,澤瀉、茯苓以及白術具有除濕健脾功效,多種藥物共同作用,可發揮氣血順暢,消除臨床癥狀功效[3]。中藥經穴位貼敷用藥,可避免對消化道與肝臟造成的不良影響,經絡氣血運行直達病灶處,而發揮良好的藥理作用。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后的血液流變學指標以及炎癥因子水平改善優于對照組,這表明當歸芍藥散穴位敷貼治療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當歸芍藥散穴位敷貼對濕熱瘀結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作用治療,療效確切可靠,值得廣泛應用。

猜你喜歡
全血芍藥盆腔炎
芍藥鮮切花 美景變“錢”景
獻血間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嗎?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備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備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研究*
陸抑非《芍藥》
美麗芍藥化學成分的研究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芍藥為誰生
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診斷兒科感染性疾病臨床意義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