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儒商型應用人才培養初探

2019-09-16 07:35李聞嬌
鋒繪 2019年7期
關鍵詞:儒商時代人才

李聞嬌

摘 要:中國進入新時代之后,國家對商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從事商業活動的四有新人。而以人才輸送為重要任務的各高等院校,應以密切結合時代背景,把“德才兼備”的新時代儒商型人才定為當下商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本文從新時代儒商型人才的內涵入手,結合多種因素分析高校培養新時代儒商型人才的必要性,進而提出高校培養新時代儒商型人才的探索性方法,以期助力于我國部分高校培養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儒商;人才培養

1 新時代儒商型人才的內涵

儒商,即為“儒者”與“商人”的結合體,是具指有良好德行的商人。儒商既追求儒者的品德和言行,又追求商人的財富和智慧。儒商與實施商業行為并以此為事業的一般商人相比,擁有超越功利的人生追求,胸懷天下的遠大抱負,受人尊敬的道德修養。傳統儒商是以儒家思想為其文化底蘊的核心,且能做到儒行與賈業相統一的工商業者。而中國進入新時代之后,儒商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際行動方向,以儒家傳統思想為傳承精神引導的商人——可稱之為新時代儒商。

新時代儒商型人才既需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又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是當下社會呼喚的“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

2 高校培養新時代儒商型人才的必要性

2.1 經濟發展的需要

我國的經濟近年來獲得快速的發展,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但敲詐、欺騙、假貨等現象仍然在市場各領域出現。培養新時代儒商型應用人才,從市場經濟的主體即人的方面出發,通過提高人的意識來改善現狀,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起推動作用。

2.2 文化建設的需要

十九大指出,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后,文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人們要秉承中國的文化價值理念,堅持中國的文化立場,立足于當代中國的文化發展現狀,思考和解決當代中國人關心的文化問題,提出中國的文化方案。培養新時代儒商型應用型人才,是從文化建設的主角即人的方面來解決問題,為文化的創新增加傳統的色彩,實現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3 學生成長的需要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在追求知識的同時,更應該追求精神層面的富裕。由于受到全球化和互聯網的影響,加之社會上各種不良思潮的沖擊,部分大學生追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重金錢而輕理想,重物質而輕奉獻。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標,既是黨和人民對大學生的期望,也是當下大學生成長的必然要求。

3 高校培養新時代儒商型人才的探索性方法

3.1 以德育為主線——積極引導

在培養儒商型應用人才的過程中,高校要把握其培養的本質要求:即始終確保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引導大學生走正確的道路,培養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且在培養過程中,把儒商文化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融合,把儒商精神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融合,使儒商文化在創新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使大學生能博古通今,進而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認同,使之內化于心。

3.2 以機制為保障——營造氛圍

首先,高校要制定和完善能促進學生生踐行儒商精神的規章制度,對學生的日常交往、人際交流的具體行為做出一定要求,并及時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如在要求學生誠實守信、公平公正時,配合一定的獎懲手段,對學生進行約束和引導。其次,高校要加大儒商型應用人才培養的專項經費投入,且在使用經費時做到實時監控,保證經費使用落到實處。最后,要增強對于高校老師的培訓,讓老師自覺學習儒商文化,并以自身力量帶動學生。通過多管齊下,營造良好的氛圍,進而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覺,使之外化于行。

3.3 以課程為主體——擴充知識

3.3.1 公共基礎課程

在兩課等公共基礎課程中,可開設與儒商培養相關的課程專題。以學生關注的方向為出發點,結合真實動人的儒商案例,對學生進行誠信行為、心理健康、挫折應對、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能夠結合現實生活,體會儒商精神,實踐儒商行為。如以邵逸夫、霍英東如何在發展企業的同時回報社會為案例,激勵學生受其鼓舞,向其學習。也可以增添一些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和人才的培養模式以及相關的教學內容,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精神熏陶以及實踐啟示,使儒商型人才即能實現中國本土化,又能適應經濟全球化。

3.3.2 專業基礎課程

由于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和踐行沒有高度的重視,導致培養商業人才通常更注重的是技能,而往往對于商業人才的文化底蘊而無過多的要求。而文化底蘊恰恰是商業人才得以長足發展的必備條件。在傳授專業基礎知識時,應該輔以儒商內容為引導,對大學生進行義利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并運用啟發式、體驗式、翻轉課堂式等教學形式,將專業知識和儒商文化有機結合,改善以往商業人才教育重技能輕素質的問題,讓大學生能對儒商文化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

3.3.3 通識課程

現今高校設置的通識課程往往是語文和英語等通用知識類課程,作用在于使學生健全人格和擴寬視野??稍鲈O經典國學解讀、儒學文化解析、中華傳統禮儀等課程,讓學生構建全面的知識架構,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

3.4 以活動為依托——增強體驗

3.4.1 社團活動—彰顯儒商魅力

大學社團是大學生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在學校成立儒商文化類的學生社團組織,并組織舉辦儒商文化展、儒商征文比賽、儒商文化知識有獎競賽等活動。以社團成員的群體力量,依托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儒商文化進行有力的宣傳,使儒商文化在高校彰顯出其歷久彌新的魅力。

3.4.2 開設講座—浸潤學生心靈

高校的任務是培養優秀的大學生,而大學講座是大學生培養不可忽視的重要手段,可在學校舉辦“新時代儒商”系列講座,從介紹儒商歷史、發展、代表人物、當下意義等方面入手,以豐富的儒商文化知識和動人的儒商現實事跡為核心內容,一方面使學生有淵博的知識,培養經營、管理、營銷、交際、表達等方面的能力,一方面培養學生具有仁愛之心。使儒商文化在無形之中浸潤學生的心靈。

3.4.3 社會服務—提高道德認知

要將儒商“達則兼濟天下”的傳統美德更好地融進商業人才培養目標,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各類社會服務活動之中??赏ㄟ^關心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失業人員等各類活動,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激勵學生以儒商品格要求自己,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不忘關心社會。

3.4.4 學術論壇—增強文化底蘊

學術論壇具有國際性、權威性、高知識性、高互動性等特點,各高??啥ㄆ谘垏鴥戎迳虒W者,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完善自己,以互動的方式促進學生增強儒商人才應有的文化底蘊。商業人才的文化底蘊,不僅決定著他理解商業知識的能力,更決定其能否實現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儒商型應用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師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意識上高度認同、在生活上高度踐行,只有全方位的開展這項工作,才能最終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光明.弘揚儒商精神 繁榮市場經濟——在第六屆 國際儒商大會上的發言[J]揚州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7).

[2]劉景輝. 論新儒商的經營理念[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2,(3).

[3]劉高祈,佟珣,喻智成,向爽.試論財經類高校大學生新儒商精神的培養——以重慶工商大學為例[J].東方企業文化,2013,(2).

[4]李海兆.儒家思想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價值和應用[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

[5]劉林.創建特色名校培養新儒商精神[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0).

[6]劉全順.財經院校創建特色名校的路徑:新儒商精神的凸顯——以山東工商學院為例[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1,(5).

猜你喜歡
儒商時代人才
海門籍儒商陸誠:在逐夢路上永遠前行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儒一儒商—儒商文化的精神
學者儒商吳炳新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