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霍桑作品的黑暗視角

2019-09-16 03:31馬淑杰
青年文學家 2019年24期
關鍵詞:原罪霍桑胎記

馬淑杰

摘? 要:納塞尼爾·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是美國有名的浪漫主義作家,他被認為是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者。與美國其他浪漫主義作家不同,受其祖輩的影響,霍桑一生都在追問人性的善與惡,一生卻被罪惡所環繞,他擅于挖掘人性的黑暗面,主要表現為其探索的主題大多是原罪及惡。雖然目前對霍桑的研究較多,但通過整理,筆者發現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代表作《紅字》上,而剖析其作品中霍桑的黑暗視角的文章很有限。本文試圖探索霍桑作品中的黑暗視角,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對霍桑的簡介;第二部分為霍桑作品中的黑暗視角分析;第三部分為結論。

關鍵詞:霍桑;黑暗視角;罪;惡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4--01

納塞尼爾·霍桑 (1804.7.4—1864.5.19),十九世紀美國小說家?;羯3錾诿绹R薩諸塞州塞勒姆鎮。他的祖輩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驅巫案的三名法官之一。父親是個船長,在霍桑四歲的時候死于海上,霍桑在母親撫養下長大。1821年霍桑在親戚資助下進入緬因州的博多因學院,在學校中他與朗費羅與富蘭克林·皮爾斯成為好友。1824年大學畢業,霍?;氐焦枢l,開始寫作。1837年他出版了兩卷本短篇小說集《重講一遍的故事》,開始正式署上自己的名字。其中《教長的黑紗》一篇最為人稱道。1848年寫出了他最重要的長篇小說《紅字》(1850)?!都t字》發表后獲得巨大成功,霍桑繼而創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帶有七個尖角閣的房子》和《福谷傳奇》。1864年5月19日霍桑與皮爾斯結伴旅游途中,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樸茨茅斯去世。

罪惡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在《紅字》中,海斯特(Hester Prynne)和丁邁斯代爾(Arthur Dimmesdale)牧師犯了通奸罪,美麗的海斯特和德高望重的牧師都是有罪的,為了報復,齊林沃斯(Roger Chillingworth)折磨著內心有著深深罪惡意識的牧師,直至他最后心力交瘁至死,他才是那個犯了“不可饒恕的罪”的人,珠兒在《紅字》中更是“罪惡”的象征。

每個人在內心都隱藏著一些罪惡。在《好人布朗》中,布朗(Brown)和他的妻子菲絲(Faith)原本是一個善良、淳樸的人,可是剛新婚后不久,布朗不知怎么鬼使神差,一天晚上,他非要去森林尋找自己的靈魂,于是,他告別了菲絲去森林,在去的路上他陸續遇到各型各色的人,最讓他不可思議的是當他走到樹林的深處時,他看到了他的妻子菲絲也走過來了。接著他看到有一個黑衣人在給大家說“人心乃萬惡之源,你們就相互看看吧”(張博楊,2011)。此之后,布朗回到家中再也高興不起來了,一直郁郁寡歡直到死。從這個短篇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出霍桑的原罪觀,即生而孤獨,人性之惡。

每個人都在試圖掩飾自己內心深處的罪惡。在他的短篇小說《牧師的黑色面紗》中,約瑟夫·胡波(Hooper)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師,因他年輕時失手殺死了他的一位好友,于是從那天起他就一直戴著面紗直到死亡,即使晚上睡覺他也戴著面紗不讓人看到他的面孔,于是沒人敢與他面對面交流,他也就孤獨而死。在這篇小說里,面紗就是罪惡的象征,牧師戴著面紗就是想要隱藏內心深處的罪惡,而他死的時候最后一句話還是“你們看啊,每個人臉上都有一層面紗(霍桑,2009),”揭示了霍桑的原罪觀,即罪惡深深隱藏于每個人的心中。

罪惡更像是人的胎記。在短篇小說《胎記》中,埃爾默(Aylmer)是一名有名的科學家,因覺得妻子喬治安娜(Georgiana)臉上的紅色小手樣胎記不好看而要決心用他的試驗除去它,結果最后胎記是除去了,喬治安娜的生命也隨之結束了。從這篇小說中可以看出霍桑的原罪觀,他認為罪惡就像胎記一樣是與生命與生俱來的,所以罪惡是一直伴隨著人至死。

惡生惡而且還會遺傳給下一代。由于霍桑的祖先在驅巫案中所犯的錯,使霍桑一生都縈繞在探索罪惡的氛圍中,為了把他和祖先們區分開來,他在自己的名字里加了個W以此來區別他的祖父們所犯的罪惡與他并沒有關系。在《紅字》里,我們也不難看出,最后海斯特的墓碑上寫了這么一句話“漆黑的土地,鮮紅的A”(2000, 394)。我們已經知道海斯特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但是她的罪惡將會伴隨著她,并傳給下一代。

霍桑善于剖析人性的黑暗面以及人性之惡,其原因是他的祖父們在參與了著名的驅巫事件,這件事對年幼的霍桑留下了深遠的影響,當愛默生在高談人的神性的時候,納撒尼爾霍桑卻用晦澀、神秘的文字講述著他陰郁的故事,探究著人心中的“罪”與“惡”?;羯3砷L在一個清教徒宗教運動瘋狂的年月里,是這個充滿矛盾的年代造就了他,也使他的作品人物形成了復雜思想和矛盾性格,一方面他抨擊清教徒宗教狂熱和不容異端的行為,另一方面他又以清教徒的基本信條作為認知世界的準則?;羯R簧蛔锱c惡所縈繞,從而其作品的主題大都表現為罪與惡,他認為罪惡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并且每個人都在試圖掩飾自己內心深處的罪惡,罪惡更像是人的胎記,惡生惡而且還會遺傳給下一代。

參考文獻:

[1]霍桑. 《霍桑哥特小說集》[M]. 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5. 9.2.

[2]楊金才. 《論美國文學中的“荒野”意象》[M]. 外國文學研究. 2000. P2.

[3]田俊武(1999):霍?!都t字》中的人名寓意研究[J]. 外國文學研究. P3.

[4]史志康. 美國文學背景概括[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8.4.

猜你喜歡
原罪霍桑胎記
臉上的胎記,讓我很自卑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嗎?——從《紅字》中的“罪”談起
寶寶胎記,不可忽視
寶寶胎記,不可忽視
寶寶長胎記,家長莫大意
納撒尼爾·霍桑的《紅字》
阿奎那關于原罪的實在論解析
《年輕的布朗先生》:對信仰的批判與堅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