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探究

2019-09-16 13:04李建
數碼世界 2019年7期
關鍵詞:基礎知識基礎計算機

李建

摘要:在通信發達的信息化社會,計算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無論是生活方式,學習習慣亦或是工作需要,都因為計算機的發展而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在信息化時代的當下,無論從事什么行業,計算機都已成為必備工具,理所當然,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成為了對每位就業人員的基本要求。對于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來說,也是如此。

關鍵字:高職院校 計算機基礎 教學改革

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都會將計算機基礎作為新生入校的一門必修課。然而,教學效果卻并不盡人意。學生畢業后進人工作崗位,對基本的計算機操作依然有困難。因此,高職院校如何提高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成為了高職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討的問題。

關于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水平普遍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教材陳舊,更新不及時,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

隨著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不斷更新,伴隨著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應用方面的知識也是在隨之更新,而大多數高職院校所采用的計算機基礎教材依然是以前使用的老舊版本內容陳舊不全廣部分新的知識是沒有添加進去,而并不實用的一些知識沒有被刪除,而教師一般會按照教材內容去教,學生按照教材內容去學,導致學生不能從中學習到緊跟時代的計算機基礎知識。

2.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

不同地區不同生源,對計算機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對于較發達地區的學生而言,在中學時已經開設了計算機基礎知識課程,所以已經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有一個基本的認知,而對于相對比較偏遠落后的學生,很少有機會可以接觸到計算機,甚至對計算機只知其名,處于完全陌生的狀態,這種不平衡的現狀造成了明顯的差異。而因個體差異的原因,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也有明顯的區別,雖然提倡差異化教學,但實際可操作的空間有限,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的把握也有一定的難度。

3.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

因為計算機基礎課程被很多高職院校設定為基礎必修課,所有的專業采用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教學方法,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教學模式而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多采用教師講授演示為主,與學生互動性差,而與每個專業的關聯性不突出,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下降。

4.教師素質有待提高,專業水平提升緩慢

因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安于現狀,教材換湯不換藥,自身也惰于學習,同樣的內容可以講授幾年,產生了惰性,然而計算機知識的更新速度日新月異,變化飛快,這種特殊性,使得教師本身跟不上信息社會的進步,無法掌握計算機最前沿的相關動態及相關知識。在這種狀態下,教師離開學校進入到企業中工作時都不一定能勝任所面臨的工作,而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學生離開學校走上社會得不到認可,產生挫敗感。這與高職院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標相悖。

5.計算機應用能力評價與培養目標相左

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為為社會培養技術型、應用型人才,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踐性,應用型很強的課程,而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期末的學習考核時,多采用紙質試卷答題,并不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這樣就不能反映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的真實水平。

針對以上問題,高職院校在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時可進行如下改革。

1.及時更新教材

針對目前信息技術更新速度飛快,信息量巨大的現狀,再選用計算機教材時,應選擇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教材,要著重考慮到教材的實用性和應用性方面的內容。在教材中的相關軟件的學習應包含新興的和比較先進的技術知識應用軟件。教材編排不能按部就班的沿用傳統的編排方式,應該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應用性和實踐性比較強的項目或案例,同時應盡量使案例生動有趣,教學過程中,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收集所采用的資料,對案例中所涉及的課程內容的重難點等,都要有很好的把握,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將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在教材的編排方面,對技能方面的培養應放在首位。

2.因材施教

無論是從計算機基礎認知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來說,不止是高職院校,每個學校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同,每個專業的學生學習狀況不同,每個班級的學習狀況不同,甚至同一個班級的同學學習狀態也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以自我為中心,不分專業,不分班級,不分狀況一把抓式的教學方式,將自己定位在答疑解惑的角色,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分析并解決問題。每次開課之前,針對每個班的學生進行一次摸底調查,對學生的計算機認知及基礎水平做出合理的評估,針對每個班級的總體水平以及每個班級中存在的個體差異做到心中有數,并針對每個班級的具體情況,做出具體的教學方案,讓基礎知識相對較高的學生不會因為感到乏味而放棄聽課,同時讓計算機基礎相對薄弱的同學不會因為教學內容太難而產生厭學情緒,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改變教學方式,使之多樣化

改變教師講授演示為主,偶爾進行實踐操作的教學方式,教師應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引用不同的案例,盡量貼合學生所學專業,并加大學生時間操作力度,布置與專業相關的習題進行自主操作,并針對不同的專業,所講授的側重點有部分差異,是學生更能感受到計算機知識與自身所學專業的相關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在布置練習任務時,給出一定的課題,對知識點做出相應的規定,但不給出太過具體的內容,鼓勵學生發揮自身創造力,改變學生為學而學的現狀,從學會到會學,達到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最終目標,并使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時能夠更好的被社會認可。

4.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及專業知識水平

伴隨著計算機飛快的跟新速度,高職院校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的要求也相對較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因加強自身學習,參加學校和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種相關的學習課程和相關課題的研討,課余時間多關注計算機相關知識跟新,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緊跟時代步伐,具有超前意識。只有教師自身跟上時代的腳步,才能給學生提供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使學生走上社會時和社會同步得到社會的認可。

5.改變考核方式,提高動手能力

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踐性,應用型很強的課程,學校在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時,應充分考慮到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殊性,加大實際動手能力在考試成績中所占的比率,并在開課時告知學生具體考核方法,讓學生認識到計算機基礎課程并不能通過期末考試前的突擊復習就能過關,而是只有認真完成平時上機課上的每一個練習才能達到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學目的。

隨著計算機在社會中的應用的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顯得尤為重要,而對計算機方面的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如何培養出應用型、技術型的高職人才,是每一位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作者值得探討的話題,而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改革方法的提出,愿能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宇海萍,張麗,張晉.計算機等級考試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農業網絡信息,2010(1):96-98.

[2]黃小英.高職院校計算機等級考試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影響與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2(8):130-131.

[3]黃晨曦,楊凱.淺論高職院校計算機等級考試與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關系[J].消費電子,2013(6): 220.

猜你喜歡
基礎知識基礎計算機
中國計算機報202007、08合刊
中國計算機報2019年48、49期合刊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中國古代的“計算機”
最憨厚筆記 夯實基礎就是要一步一個腳印
撥亂反正 夯實基礎
通過變式訓練,夯實基礎知識
假期數學競賽指導(二)
一體式,趨便攜雅蘭仕AL-22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