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析

2019-09-16 13:04王琳
數碼世界 2019年7期
關鍵詞:思政教育新媒體

王琳

摘要:科技的發展帶動了新媒體技術的進步,手機、互聯網等多種新媒體途徑在高校中極其常見,其為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施帶來的便利,與此同時也引發了學生道德素質角度以及認可度方面的問題。本文中,作者以新媒體作為切入點,對山西財經大學學生的思政教育進行了細致的調查,總結了思政教育實施中新媒體帶來的多方向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希望對未來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提供思路。

關鍵詞:新媒體 思政教育 方法革新

一、引言

新媒體是近年出現的、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的、進行信息交流和傳播的新型媒體,常見的類型有網絡、手機、微博等等,其最大的優勢有三點第一是傳播速度快第二是波及范圍廣;第三是傳播形式多樣化。初步研究表明,國內的互聯網已經實現了普及,面積可占37.4%,對于大學生來說,其上網率為98.3%,正因如此,我們將80和90后的大學生成為“互聯網學生”??梢?,新媒體技術已經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學習狀況,要想實現大學生與思政教育的結合,就必須進行思維方式的轉變,盡可能完善思政教育方法。

二、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政教育調查

(一)研究對象

為了準確的了解大學的真實思政教育狀況,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把山西財經大學學生作為調查的對象,并要求學生填寫真實的內心想法,以便于對學生思政教育的狀況作出正確的判斷。本次問卷調查均為不記名的形式,一共發放了700份問卷,詳細內容見表1:

(二)數據統計

1.學生道德素質角度,調查發現,當問及“網絡、手機、微博等新媒體途徑造成的道德素質時”,73. 5%的大學生回答為“講誠信”,16.5%的大學學生回答為“對朋友講誠信”,l0%的大學學生選擇“不回答”??傮w角度來看,大部分大學生認為網絡、手機、微博等新媒體途徑不會影響到自己的誠信度,但同樣使得小部分大學生對誠信產生了疑慮,需要一定的措施來改善大學生的誠信度。

2.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可度,調查發現,當問及“學生對網絡、手機、微博等新媒體途徑的認可度時”,23.5%的大學學生持“肯定”的態度,而66. 5%的大學學生持“無所謂”的態度,4.5%的大學學生認為對自己無影響,而5 .5%的大學學生持“否定”態度??傮w來看,大多數大學學生并不在意網絡、手機、微博等新媒體途徑的思政教育影響,但仍有5. 5%的大學學生不認可新媒體的思政教育途徑,需要實施改革。

三、新媒體在思政教育中的問題分析

不可否認的是,新媒體技術確實改善了高校的思政教育狀況,目前成為了教育的主流趨勢,但是,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思政教育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嚴重限制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

(一)新媒體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部分學生對其不認可

新媒體技術實現了網絡信息的融合,具有極強的開放性,涉及到了廣泛的信息,這種龐大的信息范圍必將會造成資源的泛濫。另外,海量的信息再次加劇了思政教育的混亂程度,學生在進行相關思政教育的學習時受到了影響,部分學生也因此對新媒體持有否定態度,久而久之,學生的思想觀念越來越淡化,最終使得傳統文化的扭曲。

(二)新媒體帶來學生素質水平的下降,嚴重者形成語言和人格障礙

大學生還保留著青春期的逆反心態,有著對未來無盡的想象力,而新媒體所帶來的就是“自由”的環境,在自由的空間里任意的探索。尤其是虛擬的空間中,學生可以肆意的講述情感,可以在游戲的時間里任意的遨游,可以與外界隔絕、不用思考,可以摒棄一切的人際關系,基本處于封閉的狀態長此已久學生的心智和語言能力將會受到影響。簡單來說,游戲的空間下,學生可以交到朋友,可以虛擬結婚,滿足了基本的需求。但網絡上的需求不等同于現實生活,如果不對其行為進行糾正,很有可能漸漸加重為人格障礙。

(三)新媒體打壓了思政教育的主導地位

新媒體技術實現了思政教育在主體角度和客體角度的聯系,并搭建了交流的平臺,這就會形成兩種不同的狀態:第一,教育主體受多個角度的影響,使得其發布的信息落后于學生看到的信息,此后,學生的思政教育學習主動性將下降顯著進而動搖思政教育的主導地位;第二,新媒體技術向學生推送了大量的數據信息,而學生無法對信息作出準確的判斷,只能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理解,漸漸的,傳統的思維無法限制學生的主動性,思政思維慢慢偏離。此時,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如果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放縱,必將難以把控未來的思政教育發展方向,最終打壓了思政教育的主導地位。

四、新媒體在思政教育中的策略實施

(一)實現思政教育內容的革新

在傳統思政教育角度,教師往往從理論角度人手,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教學,該形式極其呆板,學生的學習毫無興趣可言。為了改善這一狀況,教師開始將思政教育與新媒體相結合,向學生傳遞生動的思政教學內容,富有趣味性。例如,在思政教育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建了QQ群,并要求學生在QQ群中進行思政教育知識的探討,實現思政教育內容的實時交流。再例如,教師在網絡上創建論壇,學生可通過論壇進行思政教育相關知識的提問完全打破了時間的限制,使得思政知識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

(二)強化學生的網絡行為監督

新媒體技術帶來的不僅僅是思政教育的便捷,還帶來了學生成長的威脅。此時,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網絡行為監督,對學生實施整體化的管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規范。對于學生來說,其需要懂得基本的保護意識,了解網絡中出現了陷阱。必要時,教師要做到網絡部門的合作,用實踐行為來監督學生,避免黃色、暴力的行為發生,在學校中建立安全之墻。

(三)強調“以人為本”理念的核心教育

“以人文本”理念一直被視為思政教育的核心,對于教師來說,其也應該培養學生的政治修養,告知學生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要求學生懂得明辨是非,抵御復雜的網絡信息沖擊,用行動來提升“免疫力”,始終堅守不變的核心價值觀。

五、結束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點,當前來看,高校思想教育已經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實現了思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但其帶來的問題也比較嚴峻,我們需要教師進行改革,提升教師整素質,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政治觀,使其更好的發揮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邵凌云.新媒體對思政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探析[J].中國報業,2014(20):91-92.

[2]陳玉靜,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新聞戰線,2015(4):48-51.

[3]閻馳騁,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新發展——評《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傳媒,2019(1):97-98.

[4]洪昀.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12): 68—71.

[5]楊純婷.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11):55-57.

猜你喜歡
思政教育新媒體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