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嶺族群特色資料庫數字化建設研究

2019-09-16 13:04黃立麗
數碼世界 2019年7期

黃立麗

摘要:族群特色資料是研究族群文化、地域文化、族群認同和族際邊界以及構建和諧鄉土社會的重要文化資源。在信息資源日益數字化的今天,建設賀州數字化族群特色資料庫,可以提高族群“地方性知識”的共享度、充分發揮其在當下社會的多維功用。

關鍵詞:特色資料構成 數字化特色資料庫 賀州族群

族群資料是反映族群淵源流變、互動融合,族群經濟、文化傳承等文獻資料,蘊涵著豐富、深刻的人文意義。它對研究地方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統一與全球化語境下,統一固然帶來了文明的進步,但從另一方面也毀滅了文明的多樣性;意識形態的全球化,更給世界文化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所以,矯枉現代化和全球化進程中的弊端,就是重視和重新挖掘“地方性知識”。提高這些“地方性知識”的共享程度,發揮其在現代文明進程中的對傳統與現代的調適作用。以期在現代文明重組和充滿審美的氛圍的語境建構中,使族群“地方性知識”得到闡揚和庚延。因此,利用族群特色資料建設數字化資料庫顯得迫切而現實。

1賀州的人文地理與族群

賀州市轄兩區三縣即八步區、平桂區富川鐘山和昭平縣地處湘、奧、桂三省交界處,屬嶺南地區,古為百越之地。

賀州有著厚重的歷史人文底蘊。秦漢時期開始設郡治歸屬中央。建置以降郡治地方與屬地多有變化,如賀州,漢元鼎六年(前111),置臨賀、封陽縣,今賀州市北部屬臨賀縣,縣治今賀街鎮,“千年古鎮”因此而來。今賀州市南部的信都、鋪門、仁義等鄉鎮屬封陽縣,縣治今鋪門鎮。三國吳黃武五年(226),置臨賀郡,郡洽今賀街鎮,今賀州市東北部的桂嶺、開山、大寧等鎮置建興縣,縣治今桂嶺鎮。又如昭平縣,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桂林郡,縣地屬之。漢初90余年,縣地屬南越國。漢元鼎六年,武帝平定南越,置蒼梧郡,轄臨賀、猛陵等縣。歷史上賀州屬嶺南地區,宋之前原住民以土著為主,宋元后漢人、瑤人開始遷入。由于歷史原因,明代出現了規模較大的移民群,其中包括鎮壓瑤民起義的兵壯人也留守境內。這樣,各族群間不斷交往、互動、融合,逐漸形成了賀州多族群分布格局。當下漢族就有本地人、客家人、鋪門人、信都人、鸕鶿人、都人、民家人、保慶人等,少數民族有壯族、瑤族?,幾逵址譃楸P瑤和土瑤。由于賀州各族群的淵源歷史、母文化基因、族際交往對象、所處地理環境、社會經濟地位等諸多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其富于“地方性知識”、有族群特征的歷史人文事象。

2賀州族群特色資料構成

2.1族群文藝。賀州族群以聚落的形式居住在一定的地域,由于區域性的生態、社會、人文等環境及族際文化因素交互影響,生成了富有族群標記與地方性特征的鄉土文藝。族群文藝一般以自然的“親子相傳同宗相傳”的口頭傳播形式最大程度地保持著文藝的原生態。

在族群內傳承的文藝有:各族群關于其先祖的傳說、地方風物傳說、民間故事、民謠民歌、兒歌等,如鋪門人的茶姑調,客家人的山歌、哭嫁歌鯉魚歌雞歌等富川平地梧州瑤的蝴蝶歌留西拉咧和嘞嘞嘿紅頭瑤的呀來嘿、講歌、衣呀喻;過山瑤的跟聲瑤歌;土瑤的勸酒歌;本地人的哭嫁歌還有族群宗教祭祀活動的儀式歌等舞蹈有捉龜舞、盤王舞和長鼓舞等。這些族群文藝極少文字文本,即使有也很難保全其原生態。因為其一,書不盡言。在口語中存在大量無法以文字或符合轉寫的元素,就是族內人轉寫也同樣面臨困境。其二,言不盡意。傳承人在述演時缺乏具體的語境和場域,很難傳達出其間的意蘊。所以,現有的文字文本起碼造成了對本文的兩次偏離,一是語境和場域元素的缺失造成的第一次偏離。二是語言述錄距離造成的第二次偏離。實際上在族群文藝文本提取的過程中,信息就在不斷遺失。因此,在收集族群文藝文本時,應在適時的語境和場域充分利用現代音視頻技術手段,還原族群母語聲和述演人在表述或演唱時情感動作所傳達的“肢體語言”,盡管也存在一定的失真性。

2.2族群風俗。賀州這片熱土處于湘、粵、桂三省區交界地帶,地屬嶺南。先秦時期即有古道越萌渚嶺而達楚境,成為廣西較早接受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地區之一。約宋代以降,一些族群陸續遷入并與本地土著不斷接觸融合,形成了多族群分布格局,族際間的和諧互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族群文化。神獸麒麟尊就是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相互交融的見證。

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生話方式和獨有的生活狀態,所以在賀州,就有著“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各族群既和睦相處又各具特色的生活場景。其中蘊含的民俗事象搖曳多姿,如節日類:本地人的開年節、人丁節、開春節、牛節等;瑤族的花炮節、鳥仔節、求苗節、盤王節等婚嫁類;本地人、客家人、瑤族及壯族習俗差異較大.服飾類:本地人、客家人、過山瑤、土瑤、壯族各具特色;禁忌類:瑤族一律禁食狗肉、農歷二月初一禁下地勞動、禁鳥節、四月初八禁用牛耕地(牛王生日)、五月“分龍日”禁挑糞桶;漢族禁忌頗多,中元節忌夫婦回娘家過節,同胞姐妹忌同年出嫁.孕婦忌吃狗肉、忌釘釘子,忌公雞對面啼、烏鴉頭上叫等。祭祀類:客家人、本地人、瑤人祭拜祖先及諸神的習俗各不相同。這些民俗是族群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各族群歷史文化積淀的心理折射,反映了各族群的審美、宗教和祈福心理。

2.5族群譜牒。各族群歷來珍重“木本水源”,尤其是自己的祖根。幾乎每個族群都有家譜不僅材料豐富且甚翔實。其內容大致有:譜名、譜序、遞衍、譜論與恩榮、先祖遺像等,可謂是家族的一部輝煌史,是研究家族、族群的重要史料之一,欲考族制、組織法、父母兩系遺傳、人均壽數等問題,除譜書別無他途資料可取。因此,豐富的譜書資料,對從事考古學、歷史學、遺傳學、人口學、民俗學等學科的研究是一個巨大的資料寶庫,具有其它史書不可替代的文獻價值。

多族群聚居的格局,使賀州家族譜書異常豐富。每個族群由不同的姓氏家族組成,每個姓氏都修撰有家族譜書。如鋪門人就有:羅姓族譜、黎姓族譜、陳姓族譜、梁姓族譜、覃姓族譜、吳姓族譜等。因族群、家族的源流、語言等因素不同,同姓不一定同宗,譬如陳姓家族就有“本地陳”與“客家陳”邊界之分。 由此形成了賀州豐富的譜書資源,據不完成統計,有一千多部族譜。此外,家族先祖的碑刻也記載了家族的來歷、人丁等情況。這些譜牒可以彌補檔案史料的不足,針對區域性史學、社會學、人口學、遺傳學等問題的微觀研究,在譜牒中都有著大量詳細的記載。所以,有必要對各種譜牒的加以收集、整理和研究。

2.4族群口述史。族群口述史,是以收集口頭資料來研究族群歷史的一種方法。從某種角度而言,口述史是重視下層民眾的歷史產物,因為在文獻中極少記載下層民眾的心理和活動。賀州族群主要聚集在鄉村、且交錯復雜,要研究他們,就必須借助口頭資料或口碑。

多族群分布格局,使得各族群既相對獨立而又接觸互動,逐步形成了清晰的族群邊界。孤立而封閉的族群,沒有比對,就無所謂“邊界”。正是不同族群個體間的接觸互動,使他們意識到了本族與他族文化的差異,這種差異構成了自我認同的邊界,同時又強化了這種“邊界”意識,如有的家庭操三四種方言進行單語單向交際,就是“邊界”的潛意識化。女方不愿學男方語,男方人不說女方話,各操自己的母語交際也無妨礙是常事兒。因此,收集族群口述資料、族際交際史料,包括族群先祖發源資料、遷徙落籍口述史料、先祖通婚口述資料、先祖分支口述史、先祖與他族交際口述史、族群接觸融合順同化或逆

同化口述史,尤其是少數民族南鄉鎮壯族十六兄弟落籍開荒口述史、鵝塘鎮盤古村壯族漢化、沙田鎮橋頭村壯族漢化口述史、土瑤先祖艱辛遷徙的“水老鼠”歌等,它們是研究賀州族群發展史與族群交際史的重要資料,是對文獻記載缺失的補充。更是研究族群接觸互動、交往融合的鮮活史料,對當代族群乃至民族和諧理論的建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5族群語言。族群淵源流變、人文地理環境、族際交際對象、族群區域地位等因素影響,使語言產生了社會變體,形成了賀州豐富的語言方言資源。

賀州堪稱“語言金三角,族群大家庭”。鄉土村落間有的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而言語不通,有的是一村一家多語異彩紛呈。語言呈現出單語、雙語或多語點狀分布特征。漢語方言有:本地話(一種粵語次方言)、客家話、鋪門話、都話、湘語、巴佬話、開建話、梧州話、鐘山土話、保慶話、陽山話、黃姚街話、鸕鶿話、標話、桂柳話等??图以捰址譃殚L樂、河源、河婆聲;少數民族語言有壯語、瑤語。這些語言不僅是族群文化的傳承載體,其本身就是文化的組成部分。蘊涵著族群的人文精神、思維方法和價值觀念以及體察世界的方式,是挖掘、解讀族群文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同時也是研究語言、語言接觸不可缺少的“活態”資源,如鋪門話的鼻韻尾的元音化、內爆音的地域過度特征等,都是語音學中“踏破鐵鞋無覓處”例證的活態存在,對研究語音演變和語言接觸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將族群語言進行“活態”的保存,也利于保存其蘊涵的文化信息。

2.6族群建筑。建筑反映了各族群的堪輿、審美、功利等因素,又由于各族群所處的自然環境、經濟水平不同,建筑帶有鮮明的族群印記。如:瑤族居住在大山,材料就地取材多為杉樹及杉樹皮,建筑為干欄式;本地人較早居住在肥沃平地,生活比較富庶,多為二進式青磚瓦房。雕梁畫棟,將耕讀文化、福祉文化以及山水文化表征其上?,F存的有黃姚古鎮、龍井古村、龍道古村、竹園古村和白石古村等。其典型代表黃姚古鎮建筑,布局結構依山傍水。姚河蜿蜒穿過,自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律動之美。恰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可謂是天人合一的人居的典范。而客家人早期進入賀州,因土客紛爭,建筑多為方形圍屋?!熬啪颂臁笔瞧浣Y構突出的特點,內連通成一體而各單元又相對獨立,外墻有槍眼用于防御。

此外,族群的祠堂建筑也各有特色,如賀街古祠堂建筑群、鋪門古祠堂建筑群,桂嶺鎮竹園陳氏祠堂、白石于氏祠堂,沙田鎮龍井張氏祠堂等族群建筑積淀了族群樸素的生態觀、審美觀和功利主義,是研究族群建筑藝術、人居建筑史不可多得的建筑文本。

2.7族群人物。每個族群都有其核心人物,不管是神話的或現實的。這些人物都對族群個體的精神生活起到感召或干預作用,引領族群個體的精神道德向善美發展。大致可分為: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如瑤族中的龍犬、平地瑤中的劉娘、古城賀街浮山的陳王等?,F實中的人物,可分為歷史人物和族群英烈。歷史人物在族里大都勤耕苦讀卓有成就,如林作楫、毛自知、林勛、于式枚、張廷輔等,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社會,鄉村也不例外。因此,耕讀文化在鄉村社會廣為傳承。這是中國幾千年“文脈”不斷的根源。族群英烈,這些先輩在國家民族危難的時刻誠守儒家‘修身治國齊天下”的理念,為了大義,身先士卒,為國捐軀。如抗戰陣亡、剿匪犧牲的烈士。不管是苦讀者抑或捐軀者先輩的事跡都成為了重要的族本德育資源,遺存在族群的歷史記憶之中。在當下鄉村“知識無用論”思潮泛起之時,發掘、弘揚族本德育資源,充分發揮其“親和力”效益,對激活族群青少年的心理內驅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收集和挖掘族群特色資料時,應以客體主位者的身份,忠實于資料的原生性。只有保留了資料的族群差異特征,即族群性的“文化文本”,才會減少其資料的信息遺失。我們的目的就是挖掘這種族群的、地方性的知識,以期在“現代文明重組和洋溢著審美氛圍和美好境界的建構中,得到庚延和闡揚”。

3數字化族群特色資料庫建設內容

數字化族群特色資料庫建設應成為市級族群特色資料庫館藏保存、開發利用、科學研究、公共服務、科普展示的核心、服務社會的主要窗口與平臺。所以,數字化資料庫建設內容主要包括:1.初步建成數據中心的網絡、存儲、服務器、平臺軟件等基礎設施。建立涉及數字信息資源生產、加工、存儲、檢索、傳遞、保護、利用、歸檔等全過程的功能全面的數字族群資料館局域網。聯通外網,建立資料信息共享網絡,促進互聯互通。通過安全保密系統,進一步擴大共享范圍,向社會不同層次的網絡用戶提供不同開放程度的信息檢索、資料查詢、資料下載等信息服務。2.族群特色資料與數字產品建設,通過數字化、數據標準化、規?;系裙ぷ?,完成族群特色資料庫的各類紙質文獻、音視頻資料、譜牒圖片、電子文獻、網絡文獻等的數字化,完善族群特色資料庫整合中的基礎和綜合類數據庫,實現數據的統一管理、維護和服務,完善數據更新技術,構建族群資源數據動態更新機制。3.建設族群特色資料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賀州族群資料的信息化和數字化管理,以利開發利用和服務社會。

4數字化族群特色資料庫特點

當下許多公司相繼推出了數字化工具,如北大方正的“Apabi”、書同文的“數碼翰林”、清華同方的“TPi”等等,在電子出版、數字圖書館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硬件設施和軟件平臺的迅速發展,為族群特色資料的數字化提供了物質和智力的支持。

族群特色資料從載體而言,大致分為紙型文獻、電子文獻、網絡文獻、聲像資料、譜牒圖片等,這些文獻要經過數字化處理后,才能成為族群特色數字資料庫的資源。因此,數字化族群特色資料庫是以數字的形式存儲資料的,它本身不具直接可視性。因其數字化,需要借助一定的設備支持,如計算機、軟件平臺等。但它的優勢在于:資料占用空間小,便于查詢、更新、編輯與輸出。隨著電腦及其相關軟件的不斷普及,數字化資料的搜集與制作變得越來越方便。

當前,數字化族群特色資料庫—方面在進行數字館系統的建設,另一方面開展數字圖書館的內容建設,將大批相關的館藏資料數字化。在“數字校園”工程中將進行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等項目,大量館藏族群特色資料珍品、孤本善本將被數字化,并通過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向公眾開放。

5結語

賀州數字化族群特色資料庫的建立與開發,一者可以彌補族群特色資料數字資源庫開發的不足。二者可以通過數字化資料庫的開發,不斷發掘富于族群特色與地方特色的文獻資源。在數字化資料庫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對特色資料的范圍進行嚴格的界定,并對數字資料庫的加工方法進行嚴格規定,才能使我們建設的數字化族群特色資料庫真正體現其特色,并在構建文化、富裕、和諧的新賀州中,發揮其諸如歷史的、文化的、經濟的多維功能。

注釋:

[1]覃德清:天人和諧與人文重建 漓江流域文化底蘊與社會發展的審美人類學探究[M].廣西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P1 (1)

參考文獻

[1](圖書)唐擇扶:賀州市志[M].廣西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2](圖書)盤承和:富川瑤族自治縣志[M].廣西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3](圖書)申遠華:昭平縣志[M].廣西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

[4](圖書)韋洪宇:鐘山縣志[M].廣西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