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白族本主崇拜繪畫的藝術特色

2019-09-17 07:35張熙嫻李富娜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9年6期
關鍵詞:白族

張熙嫻 李富娜

摘 要:文章通過對云南白族本主崇拜藝術與多元化宗教藝術的了解,描述了佛教、道教對白族本主崇拜藝術特色的影響,根據對本主崇拜建筑、雕塑、繪畫、祭祀各方面的分析,了解本主對白族人民藝術審美意識的影響。因特殊的地理宗教背景,白族藝術文化體系中出現了復雜的宗教色彩。

關鍵詞:白族;本主崇拜;本主神;造像;本主祭祀

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少數散居于貴州和湖南、四川等地;云南境內大部分白族居住在大理地區。南詔王朝中后期,在原洱海地區西洱河的大姓基礎上充分融合了周圍各個小的族群,特別是吸收了漢族文化后,專用名稱“大封人”(封即白)出現了,之后哀牢、昆明、云南、青蛉等蠻名逐漸消失,一個穩定的民族——白族開始形成。

一、白族的宗教文化

在白族的社會生活中,宗教文化深入人心,雖然現代社會生活對人們影響很大,但是老年人口口相傳的習俗還是保留了很多宗教藝術元素。雖然佛教和道教文化傳入較早,但白族固有的宗教本主崇拜仍然一直流傳至今,白族人民的本主崇拜是一種多神崇拜,吸收了南傳佛教、藏傳佛教、道教等宗教,綜合各個宗教的特點形成了不同的本主形象,這種本主祀神沒有統一的格局也不是一神化的體系,但已出現了主神和配神的組合格局。本主是來源于白族先民對自然、英雄、祖先、外傳宗教或外傳人物等各類人或神的形象塑造,加入民族元素而形成的。不僅如此,幾乎白族每一個村落都有一個本主廟,崇拜的內容都是以多神崇拜為主,因白族是一個深受宗教文化影響的民族,本主崇拜文化深入人心,每個村落里的本主廟都可以稱為是一個鄉村的文化中心,也是宗教傳播中心,更是一個民間藝術的寶藏。

二、本主崇拜的建筑

根據粗略的統計,在大理州境內,白族的本主神像就有一千多尊,只要是本主神就一定有本主廟,本主廟中供奉的是泥塑的、石雕的或者是檀香木雕的本主神像,在白族的語言中本主廟稱為“武增誰”,在漢語中意思是“我們祖先神的廟”,雖然有祭祀祖先的意思,但又不是祖先崇拜的意思。因佛教傳入白族地區的時間較長,白族人民受佛教影響很深,特別是南詔大理國時期以佛教密宗阿叱力教為國教,白族本主廟建筑深受佛教寺院的建筑風格影響,布局也由大殿、配殿、門樓、戲臺、照壁等組成,但還是保留了白族民局的四合院的建筑風格,民居特點突出,最具特色的是本主神的旁側都有本主神的妻兒、兄弟、部將等,更為人性化,體現了白族人民重視人間天倫的優點。無論是原始的本主神,還是受到外來文化影響而形成的本主神像,白族人民總主觀地加入本主神的家人形象一起供奉,突出了白族人民對家庭觀念的重視。其與佛教、道教建筑風格最大的區別在于廟宇的選址上,佛教、道教追求一種超凡脫俗、“出世”的最高境界,所以在選址上都會遠離城鎮,在高山峻嶺之中,而白族本主廟選址一般都會選擇建于村落的附近或者中間,本主廟的旁側都會種植一棵“風水樹”,或有河流相伴,象征著村莊的興旺。本主廟是白族村莊的一個重要標志,也可作為白族宗教藝術的一個標志。

三、本主崇拜的雕塑

白族本主廟中主神的造像是最重要的,傳統中,本主神的造像需要兩尊:一尊多數為泥塑的“坐像”,不能移動,主要以寺廟神臺供奉為主;另一尊名為“出像”,一般使用香柏木來雕刻,著以鮮艷的色彩,每年的本主廟迎神儀式時候將它抬出游神供奉。其本主神像雕刻精細,色彩每年都要裝飾,保持色彩艷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是白族宗教藝術的特有的形式。

白族由南詔大理國時期形成約長達五百年的全民信佛的社會氣氛。在白族本主崇拜文化中所崇奉的地位最高、最廣的兩個主神“觀音”和“大黑天神”,是佛教傳入白族地區后,融合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民族藝術特色而形成了全新的本主神的形象。阿嵯耶觀音此稱號很少在佛教典籍中出現,是阿吒力教所獨有的。阿嵯耶觀音像身穿印度菩薩式衣飾,形態多頎長纖細,寬肩細腰,白族人民俗稱為細腰觀音。細腰觀音像反映了巫教與密教融合的變革,既有中原佛教的外形,但在衣服等方面有很多的變化,成為了一個典型的密教式而又有所變化的神像。阿嵯耶觀音是佛教造像形式傳入白族地區后與本土的宗教相融合,形成的本土化、民族化產物,對白族的雕塑、壁畫、木雕等藝術形式有很大的影響。在中原文化的影響下,綜合白族民俗藝術特色,本主神像觀音的造像出現了,還有很多大型的寺廟、雕塑也大量地產生。

最值得一提的是洱源海潮河供奉的“四生慈父大黑天神”,本主廟的主神為大黑天神像,此神廟極具白族本主廟的特色,其造像形式、民族藝術特色最為突出白族人民的思想崇拜,是白族本主崇拜所特有的形式。由于南詔本土的宗教盛行本主和土主崇拜,所以“大黑天神”傳入后成為了土主。因云南是一個多民族集合的地域,各個民族的宗教文化、民間民俗、藝術形式等都會相互影響,大黑天神像是阿吒力教和藏傳佛教傳入后,加入白族自己的民族元素后形成的一個本主神的形象,可以看到神像胸佩戴骷髏纓絡,頭飾寶冠,怒目而視,表情猙獰,四手分別持有劍、印、日、月,造型深受藏傳佛教的影響。大黑天神座前是一個嬰孩的塑像,相傳是本主神之子,民間傳稱為“雪山太子”;大黑天神像的兩側塑有兩尊“妃子”的神像,均是大黑天神的妃子,右側是一尊身著綠衣、頭戴三蛇首鳳冠的妃子形象,稱之為“大夫人”,左側則是一尊身著紅衣、頭戴三蛇首鳳冠的妃子形象,稱為“二夫人”,這種大膽的想法和離奇的造像形式是白族人民獨有的,白族人民在吸收外來宗教形式時,都會有所更改,加入很多本族的思想文化、藝術形式、獨有的宗教信仰,形成一個獨特的本主崇拜文化。大黑天神在白族中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享受著信眾的頂禮膜拜。在阿吒力教和藏傳佛教的大黑天神像的傳入后,白族的藝術形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其對佛教式的建筑、神像造型、服飾、繪畫等方面有很大的影響。

四、本主崇拜的繪畫

中原佛教和道教、儒家思想逐步傳入白族地區,對白族的傳統文化有很大的沖擊。在繪畫方面,漢族文明發達,很多知識從不同方面融入白族文化中,特別是繪畫的構圖、技法等都影響著白族文化,但是白族人民也保留了自己獨特的圖騰、構圖、生產方式,在學習漢族繪畫時取其精妙之處,與傳統的繪畫形式相融合,創造出很多獨有的繪畫形式,如扎染、刺繡等現當代最具白族特色的文化?!赌显t圖傳》和《張勝溫畫卷》(圖1)是南詔現存最早的繪畫作品,是最具有少數民族代表性的藝術作品,總的來說,這兩個繪畫作品是對南詔大理國時期的云南政治和宗教的基本圖像記載?!稄垊贉禺嬀怼肥菍Ψ鸾趟略悍鹣竦拿枥L,是對阿吒力教傳入云南后的造像形式進行繪制,在畫面上,畫家用嫻熟的技巧,將造像繪制得生動傳神、莊嚴肅穆,將佛像著裝、法器等描繪得一絲不茍,將供養人繪制得神態虔誠、體態各異,雖然神像、人物眾多,但是安排得妥當,主次分明,充分地表明了大理國時期統治者對佛教的崇敬之情。畫面深受中原地區繪畫工筆和山水畫的影響,卷軸畫的形式也是中原繪畫的傳統形式。

五、本主崇拜的祭祀

根據現代傳承下來的歌舞、壁畫等藝術形式中所記載,可以看到很多祭祀的痕跡,原始宗教的巫術活動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在白族這個族群中祭祀本主神是本主崇拜的重要內容,自中原宗教文化傳入以來,白族的宗教信仰就是一種多元化的、混合性的宗教形式,其祭祀儀式也混合了傳統的本主、道教、佛教和巫教各種形式。各村所祀的神祇都有所不同,每年都有本主誕辰日,都具有獨特的祭祀習俗。本主神祭祀一般是通過請神、迎神、血食祭祀、歌舞娛神等形式來完成,祭祀過程很多環節與佛教道教的有所不同。在很多鄉村中,很多祭祀活動還是以祖先的祭祀為主,但是誦經、念咒大多的祭祀禮儀都偏向于佛教或道教,也有的是根據佛教或道教自己加以改編的,原始的經文、咒語沒有更多的記載,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白族在近千年的歷史發展中,體現出多元化的宗教背景,在這種多神混融的宗教背景下,形成了具有白族特色的藝術特色。自古至今,白族本主崇拜因與佛教、道教的相互融合,對白族自身的藝術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在白族長期歷史各種宗教文化交融中,本主宗教與各個宗教混融的藝術特色融入白族人民樸實豐富的思想生活中,使白族人民的藝術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參考文獻:

[1]楊政業.大理宗教文化論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

[2]楊政業.白族本主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3]楊學政.云南宗教知識百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4]李靖寰.湯海濤.云南民族美術概論[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2005.

[5]郭凈.云南少數民族概覽[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6]李纘緒.白族文化[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7]金東朝.中國云南大理白族傳統宗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

作者單位:

昆明理工大學

猜你喜歡
白族
漂亮的白族頭飾
彩云之南—白族印象
大理丹嘎村白族吹吹腔的分析
花樣云南(二)
白族
淺論白族本主崇拜及其和諧思想
大理白族婦女服飾符號化演變研究
初訪湖北鶴峰白族聚居區隨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