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18 年南京市江寧區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流行病學分析

2019-09-19 03:10董建云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 2019年9期
關鍵詞:江寧區食源性南京市

董建云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目前已成為全球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不僅對居民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而且會引起重大暴發事件,甚至危及社會安全。為了解南京市江寧區近三年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情況,分析其發生規律及流行病學特征,筆者對2016—2018 年南京市江寧區食源性疾病暴發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2016—2018 年期間經南京市江寧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流行病學調查處置,并通過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系統上報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數據。排除標準:雖經流行病學調查處置,但資料不全,未經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系統上報的數據。

1.2 方法 按時間分布、年齡分布、發生場所、致病食品、致病因素對2016—2018 年南京市江寧區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進行統計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Excel 2007 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和構成比表示,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

2 結 果

2.1 概況 2016—2018 年南京市江寧區共發生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36 起,發病799 例,無死亡。

2.2 時間分布 南京市江寧區食源性疾病暴發第三季度事件數和病例數最多,分別占63.89%(23/36)和57.32%(458/799)。其中8 月份暴發事件數和發病數最多,分別占38.89 %(14/36)和39.92%(319/799)。見圖1。

圖1 南京市江寧區2016—2018 年食源性疾病暴發時間分布

2.3 年齡分布 799 例發病人數中,各年齡段均有病例,主要年齡分布在20~59 歲共476 例(占59.59%),其次是7~19 歲275 例(占34.40%),60歲以上44 例(占5.45%),1~6 歲4 例(占0.56%)。

2.4 發生場所分布 2016—2018 年食源性疾病暴發主要場所分布在賓館飯店和單位食堂。其中發生事件數最多的是單位食堂,占36.11%,發生病例數最多的是賓館飯店,占26.91%,見表1。

2.5 致病食品分布 36 起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中,不明原因食品事件數和病例數占比最多,分別為58.33%和50.82%。其次為動物類食品,事件數和病例數分別占19.44%和24.53%。見表2。

表1 2016—2018 年南京市江寧區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發生場所分布

表2 2016—2018 年南京市江寧區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致病食品分布

2.6 致病因素分析 2016—2018 年細菌性致病性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數和病例數最多,分別占75.00%和69.21%,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最常見,占25.00%和35.29%。其次不明因素在事件數和病例數占19.44%和27.28%。見表3。

表3 2016—2018 年南京市江寧區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致病因素分析

3 討 論

2016—2018 年南京市江寧區共發生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36 起,發病799 例,無死亡。平均每年暴發12 起,發病266 例。與既往資料[1]比較,江寧區平均暴發起數和發病病例數在整個南京市中占比近65.0%(13/20)和46.2%(266/576)。南京市常住人口數約827 萬人,江寧區約占122 萬人,雖然常住人口數在南京市總口數中占近七分之一,但由于江寧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流動人口大幅增加,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更容易發生;另一方面,江寧區食源性疾病報告工作開展的扎實有序,疾控中心、醫院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之間協作良好,各機構工作責任心強,敏感性和及時性要求較高,漏報率較少,致使江寧區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報告較為集中。本研究通過對近三年食源性疾病暴發的分析總結,可為今后江寧區疾病預測的發展趨勢及開展的衛生工作重點方面提供依據。

從時間分布上看,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主要以第三季度為主,其中8 月份暴發數和發病數最多,這與全國[2]及煙臺市[3]食源性疾病暴發的季節特征基本一致。夏秋季溫濕度高,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這也是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暴發的原因之一。進一步提示江寧區今后重點要做好夏秋季的防控工作。在年齡分布中,各年齡段均有發病,其中20~59 歲發病數最多,與吳雨晨等[1]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青中年在外就餐機會多,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暴發有關。

發生場所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單位食堂和賓館飯店,與全國和貴港市報告的可疑進食場所以家庭為主不同[2,4],提示單位食堂和賓館飯店是江寧區今后防控的重要場所。既往研究顯示[5,6],食品加工環境、衛生設施及自身管理、食物儲存處理不當導致交叉污染是疾病傳播的主要風險因素。有關賓館飯店和食堂作為飲食服務類單位,除加強監督管理外,還需要做好食品的安全宣傳教育。有研究報道,更好的食品安全監督及有針對性的開展飯店食品安全和宣傳教育,可有效預防食源性疾病暴發[7,8]。此外食源性疾病暴發中發現有一起學校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數較多,是因為事發學校食堂裝修期間,由江寧區某餐飲公司集中送餐至該校供學生食用,導致食源性疾病暴露人群較多。隨著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送餐已經成為了一種新業態,由送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有所增加,四川省也曾報道了兩起由送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示我們應該重視送餐行業的食品安全[9]。送餐過程中食品的包裝及餐車運輸又很容易給食品帶來二次污染,為食品安全埋下隱患[10]。為了保證配送過程中食品不再受到二次污染,需加強送餐人員的衛生責任意識,定期清潔消毒送餐車廂。另一方面,送餐中食品的溫度一直保持在10~60℃,這一溫度區間是食品的危險溫度帶,如果運輸時間超過2 h 以上,就極有可能感染致病性微生物,從而引起食物中毒[11]。

監測結果表明,不明原因食品在暴發事件數和病例數中占有較高比例。由此可見,在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處理中,對原因食品的調查工作仍面臨很大挑戰。這同時也提示,做好食品的留樣制度對食源性疾病的溯源工作起到至關重要作用。在致病因素明確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中,細菌性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數和病例數最多,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最常見,這與青島市報道的結果一致[12]。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嗜鹽性細菌,主要存在于水產品中,在全國細菌性食源性疾病暴發中居首位[13],也是歷來江蘇省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1,14-16]。南京市瀕臨沿海地區,水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各類食堂、餐飲業工作人員在加工、制作過程中生熟不分,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引起細菌性食源性疾病暴發[17]。因此,須加強水產品的監測和管理,增強餐飲業人員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暴發。

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屬于被動監測,通過監測分析可以掌握南京市江寧區食源性疾病暴發的流行特征及主要致病因素,為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暴發提供依據。

猜你喜歡
江寧區食源性南京市
秋冬季高發食源性疾病的危害與預防
南京市江寧區老年大學校歌
食源性寄生蟲病流行趨勢與控制策略
論食品安全與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頭號殺手——食源性疾病
頑皮的云
讓鄉村小學生科學素養落地生根
———南京市江寧區銅山小學科技教育掠影
南京市江寧區農作物綠色防控示范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南京市江寧區不同稻作方式調查與分析
南京市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