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值音系元素的理論溯源與優勢

2019-09-19 13:05周麗胡偉
當代旅游 2019年3期
關鍵詞:發音節點語音

周麗 胡偉

摘要:本文追溯了現代音系學關于音系原子單位的最初觀點及其背后的思考,簡述了從最早的區別性特征到SPE特征、幾何中的特征,再到音系元素的過程。本文整合了元素理論與量子理論和發音音系學,解釋了為何元素是融合了感知與發音的最佳音系原子,是心智與物質的最佳中介。

關鍵詞:音系原子單位

語言學研究,包括語音學研究最基本的特點是,言語或語音作為物理上的連續統,可以分析為一些具有固定屬性的單位。其次,語言學家在觀察自然語言時發現,絕大多數音系過程都涉及自然類,即一類或一組語音。定義自然類及其與基本語言單位的聯系,是語言學的任務。這些語言學或音系學基本單位是理論實體,它們與物理上連續的言語的對應關系構成語音學-音系學交互研究的核心課題與爭論。

有哪些音系學單位?最小的音系學單位是什么?這是結構主義到生成語法早期最關心的問題。盡管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各不相同,形成爭論,但至少有幾點是沒有什么爭議的,那就是,既然語言學沿用硬科學的自然主義方法論,那言語必須被分解為盡可能小單位。尋找和定義這些原子單位是語言學研究的目標。概況而言,原子性音系單位經歷了音位、區別性特征、特征矩陣、特征幾何、獨值特征、元素幾個階段。

一、最初的音系原子單位

Trubetzkoy提出原子音系單位為音位,這是他受喀山學派影響的體現。在堪稱現代音系學宣言的《音系學原理》(Trubetzkoy 1939)的第一章,他就定義音系學為關于語音的區別性對立的科學,區別性的音系單位為音位。但該書也表達了區別性特征的概念,Trubetzkoy說,要構建特定語言的完整音位系統就要確定每個音位的音位內容;而音位內容一個音位所具備的全部的區別性音系特征,區別性特征是語言中構成區別性對立關系的語音特征,是構成不同類型音系對立的具體維度。這些區別性特征為這個音位的所有變體所共有,可以把該音位跟同一語言中所有其他音位,尤其是跟該音位關聯密切的那些音位區分開。即是說,區別性特征重復出現在同一個系統中成對的音位中。

Trubetzkoy提出的三大對立之首即為有無對立(private opposition)。當一個對立成分以某個標記的出現為特征,另一個對立成分以該標記的缺失為特征時,便構成有無對立,如“圓唇的”/“非圓唇的”。以特定標記的出現為特征的對立成分稱作“有標記的(marked)”,以其缺失為特征的稱作“無標記的”。有無對立后來被獨值理論發揚光大。

Jakobson令Trubetzkoy的區別性特征概念豐滿、精確。雅氏的“區別性特征”理論,在諸多方面相當于特氏的區別性對立關系理論。最大不同是,Jakobson(1939) 將被Trubetzkoy視為音位描寫維度的區別性特征定格為最小音系單位。

隨后Jakobson et al.(1952)總結出12 項偶值(正、負值)的特征,這12個特征是從聲學即感知角度來定義的。在Jakobson看來,語音信息是聽說者共享的交際經驗,從感知角度定義特征無可厚非。至于Jakobson為何要堅持偶值性,在當時有三大誘因。 第一,神經學的發展顯示,人類神經遵循開關模式,不是被激活就是被抑制。第二, Jakobson本人當時受未來主義詩歌的音美學(phonesthetics)的影響很深。未來主義音美學旨在尋找一種自身無意義但能改變意義的聲音單位,在Jakobson看來,這種單位一開始是音位,最終定為特征,特征通過正負值的轉變改變意義,這兩點使Jakobson體系杜絕了獨值對立和多值對立的可能。第三,現代信息論問世并很快開始用于語言符號的構建和解構;偶分特征更便于信息計算,而特征的不充分賦值又保證了語言結構描寫的最簡化。這些顯然是SPE的特征矩陣表達式的靈感來源。SPE否決了音位,音系對立和過程的表述任務全交給特征。特征矩陣片段的特征值改變,令自然語言現象向計算機語言轉譯成為可能。

二、生成音系學中的音系特征

生成音系學問世于Chomsky & Halle(1968)的《英語語音格局》(SPE)。SPE是一套基于特征的系統,規則通過改寫特征來表達。一般認為,SPE特征系統是對Jakobson特征系統的繼承。SPE特征矩陣中,所有音段特征都是偶值的。后來到了的表征(幾何)理論階段,有些特征(如[濁音性]、[鼻音性])更宜處理為獨值的觀點才慢慢被接收。其次,SPE特征基本都是從發音角度定義。所以SPE體系對Jakobson體系也是有背離的。

但后世生成音系特征理論在評估與揚棄Jakobson的體系時,忽視了最重要的三點。其一,Jakobson提出的元音的特征和輔音的特征,包括兩者間的滑音的特征,沒有本質區別;其二,Jakobson其實力圖同時從聲學、發音來定義特征,只是發音與聲學間缺乏一一對應關系,才被迫選擇聲學感知視角,否則他不會看重特征偶值性與神經元開關模式的聯系;其三,Jakobson的特征體系非常簡潔,Trubetzkoy的約40個特征被縮減到12個。這三條重要的特點被后世音系學各派集體忽視了。盡管管轄音系學(GP)等獨值理論和Clements &Hume(1995)等偶值理論也提出元輔音特征同質觀點,前者還不停標榜其理論的經濟性,但相關文獻很少參照Jakobson。尤其是Jakobson對發音和聲學的兼顧,被學界長期誤解為感知決定特征論。從Jakobson到元素理論,音系學走了漫長的迂回,才回到音系原子單位必須既不偏向發音也不偏向感知的結論。

SPE的偶值特征理論被大部分后SPE的特征理論批判性繼承。繼承的自然是偶值特征,批判或叛逆則主要源自兩點。其一,從理論經濟性角度講,SPE相對Jakobson是一種 “倒退”。更麻煩的是大量的偶值特征如沒有組合約束,會導致音系過度能產,即音系會預測出不少不存在的表征與過程。其二,非線性音系學崛起,傳統的超音段特征須與音段特征分離,而音節、音步等概念被引入生成音系,這些都指向語音結構的非線性:不同的語音特征集合在不同層面上,每一層面都定義一個自然類。聯系到SPE發音定義特征的基本原理,這些層面自然而然代表發音器官(部位)與方式,它們是特征樹上的中間節點。發音部位、方式即內部分類則由終端節點特征來體現。特征幾何很大程度緩解了系統的過度能產性,和規則的隨意性,它和其它非線性音系理論一道,將表征推到了生成音系的舞臺中央。獨值理論,作為表征導向強烈的理論,也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問世的。

特征幾何與偶值性的問題

特征幾何發展的另一結果是獨值特征的“回歸”;特征幾何中,位于終端節點和根節點之間的中間節點的特征都是獨值的(Clements 1985,McCarthy 1988),而GP、依存音系學(DP)等獨值理論中獨值特征(元素)也大致對應這些中間節點特征。但只要幾何理論不與SPE的特征偶值性決裂,它們與獨值理論的調和或相互轉譯就絕無可能。 所以,強調獨偶值的對立不重要,闡釋獨值的優勢才是關鍵。我們將從三個方面闡釋。

獨值的優勢首先從基于偶值的幾何的劣勢中體現出來。特征幾何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比如,根節點包括什么特征? 為何偏偏中間節點是獨值,其特殊性的理據是什么?[濁音]、[鼻音]可否為獨值? [連續性(continuant)]、[邊音性]、[刺耳性(strident)]的上位節點是什么?[開口度(Aperture)]是否可以取代[高]和[低]等,一大堆問題未解決。

比如說,關于[響音性(sonorant)]、[輔音性]、[連續性]這三個特征的擺放,生成音系學提供了至少三套幾何方案。方案一是將它們放在根節點下(McCarthy 1988);方案二是[連續性]在根節點下但[響音性]和部位特征在喉上節點之下(Avery & Rice 1989);方案三是發音音系學(AP)的方案:將特征放在為每個終端節點標注阻塞程度(constriction degree,基本對等于[continuant])(Browman & Goldstein 1989)。但Harris & Lindsey(1995)認真評估三個方案后,認為都不能統一解釋音段弱化現象。相反,獨值元素理論認為在主位(head position)的強版音段和在非主位的弱版間的區分與聲學特征的豐度(數量)是直接關聯的。獨值理論都將弱化統一解釋為元素在表征中的解構(元素脫落),即配給它的信息量減少(Harris & Lindsey1995)。表征越復雜,包含元素越多,音段越“強”;表征越簡單,所含元素越少,音段越弱。而SPE及其后續特征理論無法概述這一點,它們錯誤地認為,強和弱的音段的信息負載量一樣,背離了信息論。它們認為音段表層的強弱之別是因為發音執行中力量或時間分配不均所致,這往往導向對音系強弱的語音學或功能解釋。 反倒是獨值理論更能堅持語言內部解釋,更契合生成音系學原理。

第二,既然叫特征幾何,按幾何學原理,節點應純粹是起組織作用的,本身無任何語音內容,或是有何內容也不重要,節點間的關系才最重要。但目前的特征幾何理論,節點都有其內在語音實質,代表著相應的發音部位和氣流運行方式,比如說[舌冠]、[連續性]這樣的特征,只是節點占據者,是物質實體,負責提供所占之節點的語音或物質說明(exponent)。這樣一來,幾何中的特征就背離了Trubetzkoy和Jakobson最初賦予特征的內涵與意義:作為最小音系單位,他們應是承載音系區別與對立的概念,是唯理的、抽象的;特征可以有語音說明,但本身不應該是任何實體的語音說明。由于設置了特征的擴散、脫離等機制,任何特征幾何中,節點和特征都不會合一,它們是不同的實體,特征居于節點,因而特征只能是節點的物質或語音說明。再進一步推論,作為物質實體的特征是不能充作音系單位的?,F代音系學自誕生起,便與語音學有嚴格的分野。

第三,基于SPE特征的幾何理論太不經濟。特征數量太多,加上很多是偶值的,自然導致大量的冗余,所以特征幾何走向不完全賦值理論是一種必然。不完全賦值就是為了消除音系表征中的冗余,將冗余信息交給音系-語音接口。不完全賦值的表征不利于詞項的存儲和提取,所以所得的表征的經濟性是以(提取時的)計算量增加為代價的。相比而言,獨值理論要經濟多了。其元素或粒子的數量被壓縮在個位數。經過多年的努力,基本原子的數量越來越少。目前各獨值理論統一的認識是音系只需要六個元素:I、A、U、?、H、L/N(Backley 2011)。而van der Hulst的激進(Radical)CV音系學認為只需要C、V就能表達某語言的音段庫藏。RCV音系令獨值理論在經濟性上做到了極致。

三、獨值元素的合理性

但要證實獨值理論的優勢,光指出偶值理論和特征幾何的不足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論證偶值特征沒有的獨值元素的合理性。元素的合理性除了它們數量(經濟性)優勢外,更重要的兩點是:一、它們是音系這個心智系統和物質世界的“完美”中介,因而具有“雙重性”,既有物質基礎又脫離了物質束縛的真正的計算性原子,關鍵就看如何統一這兩重性質。二、它們既是感知對象(percept)又能充當發音指令,完美兼容感知與發音;同樣,必須闡明兩者如何兼容。

上述體現獨值元素合理性的兩點是同一硬幣的兩面。感知對象以聲學語音信息為基礎,發音指令這是大腦指派給發音器官的心智單元。前面說過,Jakobson之所以選擇聲學感知來定義特征是因為聲學印象與發音指令缺乏一一對應關系,而聲學相對發音來說相對恒定,其實Jakobson理想中的特征應該是中性或兼顧感知、發音的。但元素被重新定義之前,GP、DP、粒子音系學(PP)提出的獨值特征都是從發音定義的。DP提出的是范疇音姿(categorial gesture)、發音音姿和啟動(initiatory)音姿,GP所謂的元素由SPE偶值特征矩陣構成,PP的基本粒子也是與發音相關的開口度、腭音性和唇音性粒子??梢?,相比獨偶值之爭,更要緊的是解決好發音感知兼容問題,并在此基礎上賦予元素全新的內涵。

生成音系學為實現Jakobson的理想,在聲學與發音的對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量子理論就認為發音和聲學間的非線性關系使得發音上的細微變化引發感知上的粗粒度反應,即感知的范疇化,音系特征就是范疇化的結果。量子理論雖然堅持發音最終決定特征,但也確認特征和聲學結構間存在恒定的聯系,即發音、感知存在嚴格對應。量子理論可視為Jakobson et al.(1952)觀點的復活,但同強調了特征的物理或物質基礎,也是對SPE的發展。 但盡管有此努力,聲學與發音單元間仍缺乏穩定的一對一對應,心智和物質間往往呈現多對多映射。生成音系學家繼續尋找別的出路,那就是AP(Browman & Goldstein 1989)。AP解決多對多映射難題的答案是音系、語音統一為音姿(gesture)的表征與操作。

音系、語音操作同一套音姿,便避免了映射不一一對應的問題,因為從物理刺激到心智表征之間的映射不會有任何問題,反向映射亦然。音系與語音一旦如是統一,存在于物質世界的音姿就構成了心智表征基本構件,等同音系特征。心智表征的原子本就來自物質世界,音姿成為解決發音向特征或心智單位映射問題的關鍵。而元素理論用聲學特點定義元素,解決了心智單位到感知項的映射問題。至此,兩種或兩段映射都穩定或基本上一對一了。剩下的問題是如何將兩段映射統一起來,將AP的音姿和獨值理論的元素統一起來。對比獨值理論文獻不難發現,同樣的元素表征在不同語言中代表不同的語音,即音系表征向語音的映射是有跨語言差異的。比如,/A/在日語是[],在阿拉伯語是[],在英語是[?]。我們認為,解釋跨語言的映射差異的唯一方案是通過個體發生(Ontology)。

首先,個體發生在具體的不同的語音環境中,自然沒有普遍性的要求。其次,語音學習是人的天賦;嬰孩通過習得建立發音音姿與聲學音征的耦合,實行量子理論提倡的“既定聲學結構與各種發音協調方案的適配”,而各種發音協調的目標卻是穩定、單一的,這又是AP的基本要求。耦合或適配過程從環境語音輸入開始,在神經網絡扭曲的基礎上,形成的聲學原型感知項與各種變異表征間的固定映射;原型感知項通過天賦的內部合成裝置轉換為音姿配置,形成范疇與其讀解的固定關系,即量子關系。但在演化和習得的過程中,神經網絡更重要的任務不是形成原型,而是形成一層比一層抽象的表征。網絡析出的結構表征才是繼續推動習得的動力或錨點,直到符號性算子和規則的出現;這些后成的算子(無論叫元素還是特征)是心智的、天賦的(胡偉、李兵2018)。

通過個體發生視角,我們很容易也很清晰地將量子理論、AP、元素理論統一起來,整合為最合理的特征理論。

四、結語

本文追溯了現代音系學對音系原子單位定性的最初觀點及其背后的思考,討論了SPE特征,尤其幾何理論的弊端,論證了獨值元素的合理性:元素是心智與物質間的最佳媒介,正是Jakobson追求的既不偏向發音也不偏向感知的音系原子。從Jakobson到元素理論,音系特征理論完成了一次“螺旋式上升”。

參考文獻:

[1]Avery, P. and K. Rice 1989. Segment structure and coronal underspecifi cation. Phonology 6: 179-200.

[2]Browman, C. & L.M. Goldstein 1989. Articulatory gestures as phonological units. Phonology 6: 201-251.

[3]Chomsky, N. & M. Halle 1968. 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4]Clements, G.N. (1985) The geometry of phonological features. Phonology 2: 225-252.

[5]Harris, J. & G. Lindsey 1995. The elements of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 in J. Durand and F. Katamba (eds) Frontiers of Phonology: Atoms, Structures, Deriva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pp. 34-79.

[6]Jakobson, R. 1939. Observations sur le classement phonologique des consonne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etic Sciences: 33-41.

[7]Jakobson, R., G. Fant & M. Halle 1952. Preliminaries to Speech Analysis: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Their Correlate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8]McCarthy, J. I988. Feature geometry and dependency: a review. Phonetica 45.84-108.

[9]Trubetzkoy, N. S. 1939. Gründzuge der Phonologie. Travaux du Cercle Linguistique de Prague 7 G ttingen: Vandenhoek and Ruprecht.

[10]胡偉,李兵.音系范疇是天賦還是浮現的?[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8(5):679-691.

猜你喜歡
發音節點語音
微信語音恐懼癥
基于移動匯聚節點和分簇的改進節能路由算法
CAE軟件操作小百科(48)
魔力語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語音
基于點權的混合K-shell關鍵節點識別方法
對方正在輸入……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