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簧管是一件擁有靈魂的樂器

2019-09-20 05:54景作人
音樂天地(音樂創作版) 2019年6期
關鍵詞:重奏單簧管演奏家

文/景作人

“浙音”舉辦的國際單簧管藝術周自2017年首次亮相后,現已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影響,截止本屆,已經有中國、德國、荷蘭、意大利、西班牙、俄羅斯、捷克、波蘭、葡萄牙、美國、阿根廷、日本等十余個國家的40 多位單簧管演奏家和教育家參加。

2019年5月29日 至6月1日,浙江音樂學院第三屆國際單簧管藝術周在美麗的杭州舉辦。與前兩屆一樣,此次活動仍然得到了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的協助,由此看來,兩家聯袂舉辦,已經成為了這個國際單簧管藝術周的慣有模式。

浙江音樂學院(以下簡稱“浙音”)地處依山傍水的西湖之畔,這里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有著令人流連忘返的藝術氛圍。學院管弦系建制完整,尤其是單簧管專業,更是人才濟濟,出類拔萃,系主任董德君教授,就是一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優秀單簧管演奏家。

“浙音”舉辦的國際單簧管藝術周自2017年首次亮相后,現已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影響,截止本屆,已經有中國、德國、荷蘭、意大利、西班牙、俄羅斯、捷克、波蘭、葡萄牙、美國、阿根廷、日本等十余個國家的40多位單簧管演奏家和教育家參加。

在舉辦過的三屆藝術周中,總共有30 余場高水平的音樂會(獨奏、重奏)與觀眾見面。除此之外,藝術周還組織了高峰論壇、學術研討會和各類專業大師班,讓上千名來自各地的單簧管學子們從中受益。

今年的第三屆藝術周,不僅延續了以往兩屆所取得的經驗與成就,還在事業上進行了擴展,“中國青年單簧管藝術家聯盟”就是在本屆藝術周上成立的,這個新機構將成為一個團結、培養青年單簧管演奏人才的良好基地。

我與“浙音”董德君教授是老朋友,去年他就邀請我參加了第二屆國際單簧管藝術周,今年第三屆藝術周開始后,我再次接到董教授的邀請,于是我急急趕到“浙音”,迅速融入到了這個快樂的集體之中。

我明白,董教授(主任)的目的是希望我盡量關注單簧管事業,對這個現已產生一定國際影響的藝術周傾注更多的精力。

因為單簧管事業目前已在我國得到了蓬勃發展,年青一代單簧管演奏家的水平已經接近世界水平,而作為一項業已取得輝煌成就的事業,它理應被國內更多的人們所關注和了解。我想,這也正是董德君教授希望我能夠做出的貢獻。

在本屆藝術周中,我連續觀看了兩天的音樂會(共六場),還參加了“2019 全國單簧管教學研討會”,可謂大開眼界,收獲滿滿。

藝術周中的六場音樂會分別是“單簧管獨奏、重奏音樂會”“意大利單簧管室內樂音樂會”“西班牙單簧管演奏家埃斯特班·瓦爾維德獨奏音樂會”“董德君和他的朋友們——室內樂音樂會”“德國單簧管演奏家尼古拉·費弗獨奏音樂會”“全國青年單簧管藝術家音樂會”。

坦率地講,當下單簧管藝術的發展非常令我吃驚,這件樂器在演奏方面的技術理念早已超越了我的想象。

可以這樣說,如今世界單簧管藝術的變化是革命性的,在很多層面上已經達到了相對完美的高度。

縱觀我所聽到的六場音樂會,有很多演奏家的演奏令我震撼,例如西班牙單簧管演奏家埃斯特班·瓦爾維德的音樂會,這位維哥高等音樂學院院長兼單簧管教授的演奏自有一種神韻,能夠將人們的心扉全部吸引。

演奏中,他對音色的駕馭令人神往,對技巧的把控得心應手。當天他演奏了威伯《單簧管變奏曲》op.33,普朗克《單簧管奏鳴曲》op.167,曼加尼《威爾第安那》,科瓦奇《致敬費德曼》,所有作品都是一氣呵成,總體上十分完整。

我對瓦爾維德的演奏印象很深,特別是那首《威爾第安那》,其音樂效果非?!肮椿辍?。

這首作品是威爾第歌劇音樂的主題變奏曲,其中包含了《阿依達》《茶花女》《弄臣》《路易斯·米勒》《命運之力》《西西里的晚禱》等歌劇中的片段。

瓦爾維德在演奏中巧妙地運用了單簧管的歌唱性,他根據不同歌劇唱段的不同內容變換音色,將抒情性與敘述性的特征融為一體,既表現出威爾第音樂的個性,又發揮了單簧管的聲音優勢,實為精巧而又奇妙的演奏。

“董德君和他的朋友們——室內樂音樂會”也是一場令人感興趣的音樂會,這是一場單簧管三重奏音樂會,曲目為:布魯赫《為單簧管、大提琴和鋼琴而作的八首小品》op.83,貝多芬《降B 大調單簧管三重奏》op.11。

董德君是一位很有造詣的單簧管演奏家,他的演奏不僅技術出色,藝術規格也很高。當晚他與德國大提琴家亞歷山大·蘇萊曼,俄裔美籍鋼琴家米沙·納米諾夫斯基進行了很好的合作,以默契的感覺為觀眾演奏了以上兩首單簧管經典作品。

董德君不僅獨奏技術老到,合奏經驗也十分豐富。他在與兩位合作者共同演奏時,總是能夠將自己的聲部(單簧管)處理的游刃有余,并盡量與其他兩個聲部融為一體。

貝多芬的《降B 大調單簧管三重奏》,前幾日意大利單簧管演奏家瑪提奧·塔塔利亞、韓國鋼琴家YoonhaYi、中國鋼琴家仇瀟瀟也演奏過,但兩相比較,董德君組合的演奏明顯更勝一籌,究其原因,我認為除技術因素外,合奏意識上的優勢更為顯著。而從這兩首重奏作品的演奏中可以看出,董德君作為一位資深演奏家,他的修養,他的經驗,都是年輕人所無法比擬的。

余下的幾場音樂會,我最欣賞德國單簧管演奏家尼古拉·費弗的獨奏會。那天他演奏了舒曼《三首幻想曲》op.73,勃拉姆斯《降E 大調第二單簧管奏鳴曲》op.120,普朗克《單簧管奏鳴曲》op.184。

費弗的演奏是浪漫式的,他音色變化多,音樂風格全面。舒曼的《三首幻想曲》他演奏得很順暢,音樂中有著淡淡的詩意和隱喻的溫馨。

勃拉姆斯的《降E 大調第二單簧管奏鳴曲》他演奏得十分抒情,整個音樂流動自如,然卻極有節制和分寸,沒有“濫情”的現象出現。

勃拉姆斯這首奏鳴曲我很熟悉,因為我曾經演奏過它的中提琴版,故深知它的音樂是需要細膩和冷靜才能夠盡情表達的。

當晚費弗的演奏給我帶來了很大啟發,他在“控制”與“適度”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音樂處理得極有品味,顯示出了高雅內在,自然含蓄的風格。

普朗克《單簧管奏鳴曲》是單簧管文獻中的重要作品,它創作于1962年,是普朗克的晚期作品。這首奏鳴曲雖然有著新浪漫主義的特點,但在創作上卻融匯了許多20 世紀的新技術,風格上也有著“憂郁的絢爛”和“另類的華麗”特點。

我一直深愛這首作品,覺得它不僅在技術運用上十分“單簧管化”,且在音樂上充滿著現代式的活力,整部作品就像一幅活生生的,極富色彩感的畫面,具有著令人炫目的魅力。

費弗當晚演奏的這首奏鳴曲非常精彩(個人感覺比西班牙演奏家瓦爾維德的演奏還要好),他的技巧爐火純青,三個樂章吹得一氣呵成,最后時刻達到了翩躚飛舞的境界,其精彩的表現令人贊嘆……

另外幾場音樂會也頗具亮點,在30號舉行的“單簧管獨奏、重奏音樂會”上,我國著名單簧管演奏家范磊出場,他演奏了威伯的《降E 大調第二單簧管協奏曲》op.74 第一樂章。

范磊從聲音到技術都幾乎無懈可擊,演奏風格既大氣又沉穩。威伯的協奏曲有難度,更有特色,其浪漫的音樂個性十分突出。范磊當晚的演奏可以說給年青一代單簧管演奏家做了一次示范,其意義非常特殊。

藝術周的最后一場音樂會是“全國青年單簧管藝術家音樂會”。

在這場音樂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二十余位青年演奏家分別登臺亮相,他們都是前來參加藝術周的各院校青年教師與學生。

在音樂會上,這些年輕人為現場觀眾進行了熱情的演奏,其形式包括獨奏、二重奏、四重奏、合奏等多種,作品既有世界經典,又有中國樂曲及民歌,還有外國作曲家譜寫的中國風格作品,聽起來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好似一場中外單簧管作品的現場展示會。

在這場音樂會中,有幾位年輕演奏家給我留下不錯的印象,他們的演奏在技術與音樂上均可圈可點。

單小明是一位富有靈氣的演奏家,他是董德君教授的學生,后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深造,2015年畢業回國,現為浙江音樂學院單簧管教師。單小明當晚演奏了意大利作曲家曼加尼的《來自中國的色彩》,這是作曲家題現給董德君教授的作品,它具有濃郁的中國音樂風格。

單小明當晚的演奏流暢自然,音色通透圓潤,樂句起伏委婉。

曼加尼的作品有著中國特色的五聲音階體系,樂曲歌唱性強,情感韻味深,充滿著幻想和頌揚的內涵。單小明的演奏很巧妙,他將聲音控制得松弛平緩,且將氣息掌握得勻稱自如,從而使音樂顯現出了溫馨的情調。

來自星海音樂學院的李媛媛是一位女演奏家,師從著名單簧管教授席偉瀧。當晚她演奏了尚尚作曲的《晨歌》,給人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我個人感覺,李媛媛的演奏音色純正,技巧嫻熟,基本功扎實。再有,她音樂感覺好,演奏氣質很質樸,是一個具有實力和潛能的年輕演奏家。

來自山東藝術學院的邢伯南是著名單簧管演奏家范磊的學生,當晚他演奏的科瓦奇《致敬費德曼》很有味道。

這個青年人也是一個比較全面的演奏家,演奏的氣質相對沉穩。

另外,中央音樂學院的王弢教授參加了兩組重奏(二重奏、四重奏),他的出場為音樂會增添了歡快與活躍的氣氛。

這兩組重奏的效果都不錯,尤其是王弢與鄒元鵬合作的二重奏,其效果相當火爆(曲目為“弗瑞德曼風格音樂會小品”第一號),第三樂章中的“急板”,他們演奏得非?!皳屟邸?,其精彩表現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

本場音樂會中還有很多重奏組合,這些組合特點各異,水平參差不齊。

相比而言,沈陽音樂學院大連分院的于鵬和新疆藝術學院王云磊的組合稍顯突出,他們演奏的克拉瑪《單簧管二重協奏曲》十分精彩。演奏中,二人的合作很有默契感,音樂中的和聲感覺及音色調配都做得恰到好處。

本屆單簧管藝術周,除了十余場音樂會和各類大師班外,于5月31日上午舉行的“2019 全國單簧管教學研討會”格外有意義。在這個研討會上,我國單簧管界老少三代同仁聚集一堂,共同為這項事業進行了認真的研討。

會議上,大家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這些意見都很有針對性,可以說是專業上的至理名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單簧管事業的老一批藝術家陶純孝、向振龍、席偉瀧等人都親臨了現場,他們在會上分別發表了有意義的講話,而以董德君、范磊為代表的中年演奏家及教育家們,也在會議上各抒己見,獻計獻策,真正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我這次有幸參加了“2019 全國單簧管教學研討會”,在會上,我針對自己所了解的全國單簧管現狀發表了意見。

首先我認為,目前中國單簧管事業已經贏來了“井噴”時代,其進步速度有目共睹。由于近年來,年青一代教師廣泛接受了世界先進的演奏及教學理念,故而極大地促進了單簧管演奏技術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憑心而論,現在我國單簧管獨奏水平已然有了很高的水平,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在某些領域,特別是重奏與合奏方面,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

例如在本屆藝術周上的幾場音樂會中,中國組合的重奏節目并不稀少,但演奏水平卻明顯低于外國組合,這是一個現實問題,一個值得重視、值得研究和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因此我認為,今后我們的單簧管演奏和教學,一定要繼續開闊眼界,在具體方法和措施上大膽借鑒其他姊妹藝術的經驗。要從理論(包括生理、心理)和實踐兩方面同時入手,加大研究力度和實踐訓練,繼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并盡快使現狀得到轉變。

單簧管是一件神奇的樂器,通過參加“浙音”國際單簧管藝術周,我更加喜愛上了這件樂器。

近來從與它的不斷親近中,我發現這是一件擁有靈魂的樂器。

它有個性、有活力、更有豐富的情感。而在與人類的長期接觸中,它又極大地融入了人性的特征,繼而蛻變成了一件善于表達人類感情的“利器”。

現在,我終于明白幾百年前,偉大的莫扎特為什么非要屈尊于施塔德勒這位人品并不太高尚的單簧管演奏家了,因為他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施塔德勒的技術貢獻,使這件被人們忽視的樂器發放出金色的光芒。

如今,神奇的單簧管已經開始在神奇的東方展現輝煌,那是因為幾代中國單簧管人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現在中國的單簧管家族十分興旺,國際國內的各種交流活動異常繁多,這樣的一片大好局面,無疑為中國單簧管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而在這個平臺之中,“浙音”國際單簧管藝術周應該是一個主角,因為經過三屆成功舉辦的歷練,這個藝術周已經成為了此項事業當之無愧的排頭兵。

猜你喜歡
重奏單簧管演奏家
高音單簧管的發展歷史及在管弦樂作品中的運用
恭喜中簽“京”喜EU見-北京汽車推鉅惠3重奏+無憂7項禮
演奏家
單簧管的革新對其音樂及學派發展的影響
20世紀末單簧管藝術在中國的發展進程
花山戰鼓(壯族啵咧重奏)
阮重奏作品的演奏與教學探微——以阮八重奏《劍器》為例
高校民族器樂重奏課程的教學與實踐研究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