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虎地牌樓村何家灣

2019-09-20 06:45何旺明何漢華何元華
中華建設 2019年9期
關鍵詞:天華牌樓

何旺明 何漢華 何元華

湖北省鄂州市主城區,俗稱鄂城,古稱武昌。鄂州市沙窩鄉牌樓村何家灣,一說是明代朱元璋千里大移民,一說是明末清初,何姓祖先駕一葉扁舟雙楫江流,餐風露宿,星夜兼程從廬(右)江瓦屑壩(江西上饒縣蓮花鄉)經勘輿師指點迷津,輾轉落星臺、鳳凰臺,后路追虎跡至洪道鄉草陂堡金陽鋪(現鄂州市沙窩鄉牌樓村臥虎山下),插草為標,搭棚而居。此地號稱“出鄂城東門兩個半好屋基”之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經二百年余年的發展,遂有了現今響譽江南的牌樓村及何家灣,相生的傳說仍歷久彌新,薪火相傳。

美麗鄉村傳說多

牌樓村,明、清及民國初年屬武昌縣洪道鄉,因一貞烈女牌坊而得名。這里不僅有先民們躬耕壟畝、圍獵捕魚的勤勞樸實,更有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的風景名勝,原生態山石奇觀,荷塘月色雅境等待游客去采擷風光。倘要詳細了解牌樓村何家灣的山水風情和人文景觀,以走馬觀花之態是絕對不行的。最好是邀上三五好友從古城吳都(鄂城)出發,驅車三十余里,在牌樓村住上十天半月。這里的山雖沒有三山五岳的雄奇險峻,但一草一木、飛沙走石均令探尋者深感牌樓村是天賜美麗鄉村。從牌樓村畈中“藥鋪嘴”旁的郭虎橋(一說是郭姓人家積德善修的過港橋)舉目東望,但見何家灣前的臥虎山攔畈而立,城際鐵路大橋倚山而過;當你登上臥虎山山頂環顧四周,方可領略到附近的橫山、月山、后山、石鼓山、柴山、燕子山、火明山、獅子山、陳林寨的虎脈靈氣;趁那東方晨曦初露或清風明月之夜,放眼何家灣臥虎山方圓崇山田園,你定會感嘆大自然斧鑿神功之杰作。牌樓村東朝花馬湖,南、西、北三面連綿圍靠。聳立于東南角的臥虎山,如同一只雄虎盤臥,昂首回望。不免贊嘆古時的風水先生將此地理山脈描繪得真是惟妙惟肖:細觀之,外塝、青龍嘴是臥虎山之靈爪,后山之松林是臥虎山之雄毫,而月山之頂有一石柱,后山山頂和滾落山腳的一雙 “雄石卵”,遙相呼應,是臥虎山之“虎鞭雙卵”。 奇巧的是,山巔之上屹立隋圓型的大卵石,重約萬噸,光滑無比,敲擊如鼓,俗稱老虎卵。山頂還有一長型石柱,斜剌蒼穹,周邊雜草茂盛,俗稱老虎莖?;⒙咽膫髡f不免讓人著迷。卵石伏于山巒,可二人石上對坐,或下棋,或讀書。有牧童坐其卵石,對呤:“虎卵踞山間,叩首顯靈念,童子拜一拜,代代不斷煙”。相傳古時從虎卵石邊拜耍的稚童個個氣宇軒昂,能娶賢妻還生龍鳳胎。有的還功名顯赫,成為清乾隆年間的江南巡撫,聲名遠播。更不用說,那虎卵石旁生發的虎耳草了,繞石伏身拔之,煎湯入藥,為婦兒解毒,活血涼血,靈驗至極?;⒈奘車L有千斤拔(又名一條根)。此中藥草煎服,能讓漢子強筋壯骨,挑水擔柴行步如飛,還能托舉百臼。

臥虎山巒或立或伏,觀其形,見其神,識者皆頷首稱奇。在臥虎山,既可觀藍天云海,亦可看松濤飛渡。倘若你游臥虎山稍感神疲,在曲徑通幽的山間小道或五光十色的田間地頭碰到橫吹竹笛的牧童或荷鋤歸來的壯漢,他們均會順竹林一指,過山澗小路,近到灣村中央,便可飲那虎泉井水解渴消疲?;⑷ㄓ置⒀劬?,井口圓形,深達九尺,四季不干,味如甘露,俗稱老虎眼。古有民謠以贊:“文人飲虎泉,風度翩翩然;政客飲虎泉,為民更清廉”。取用虎泉井之水,只要將木桶系繩放下均能取之、盛之,游客海碗當飲,口齒生津,頓覺神清氣爽、倦意全無。此時,如果游客感到腹中饑餓,不用耽心,只要到炊煙四起的何家灣任何一戶人家,說明來意,本性好客熱情的灣人,一定會讓來客體驗何家灣的祖傳手藝——長壽油面。這長壽油面是何家灣自產自銷的上品,制作時要經過十多道純手工工序。而土灶生火煮面時更有講究,必須是用虎眼井的泉水就湯下面,再添加兩個土雞蛋,撤上芹菜蔥姜蒜,一碗何氏秘制長壽面便在最好的火候出鍋,噴香撲鼻,令人大飽口福,連呼地道!據說,何家灣祖輩因長飲虎泉水、喜食長壽面而壽至八旬無疾而終者達三十余人。當代,高壽九十者也不鮮見。

牌樓村內還有何姓村落三處:何家細灣、曹家莊、鐘鼓樓。其中鐘鼓樓,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何家大灣發脈分遷踞此。鐘鼓樓以古時敲鐘報更(時)的建筑物而得名。相傳,村子南邊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廟,廟內建有一座鐘樓,內置鐘罄和牛皮鼓,用于報更(時)、救災、報險、求雨、集會。鐘古樓后山,即陳林寨。六十年代此處發現一商代文物——爵,現為鄂州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是鄂州市悠久歷史的見證。鐘古樓還有一奇巧之石,名為神仙床,長2米,寬1.5米,高1.5米,光亮硬滑,敲擊可響。傳說是八仙過海路過此處時張果老的睡床。神仙到此,做了何事,仙機不可泄漏,凡人不可揣測。

據何族七修族譜統計,由牌樓村何家灣近二百年的發脈,其族人尚達五千余口??芍^虎地靈耀,人興財旺。

牌樓村名載典冊

據《武昌縣志》考,清雍正至乾隆年間,毗鄰牌樓村何家灣的嚴道士塆中的嚴監生家中有一千金,取名嚴谷蘭,周歲時,與何家灣何監生之子何天華定下娃娃親。嚴谷蘭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大家稱其”七姑”,七姑從小聰明伶俐,長大后知書達理,熟于女紅,擅長刺繡,美麗端莊,忠厚剛烈。而何天華乃一表人才,有國學根基,琴棋書畫,均有擅長。逢年過節,何天華在七姑嚴谷蘭家走動了十幾年,偶有見面,兩小無猜,情深意長,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誰知,災禍橫生天有不測,就在兩家準備婚事之時,何天華突染重病,遍請名醫而藥石無靈,20余歲的何天華便淚揮人間,撒手西去。七姑聞此噩耗,悲痛欲絕,趁家人不備欲懸梁自盡,幸虧家人及時相救,撿回一命。之后,七姑提出要去何家為天華守靈。家人勸道:“未過門之人不必如此”!但七姑決心堅定,萬勸無奈之下只好由她。

光陰似箭,歲月蹉跎。七姑粗衣素食為天華守靈,上敬公婆,下愛叔嫂小姑,左鄰右舍贊嘆不矣。3年守靈期滿,嚴家又為七姑前程考慮,力勸改嫁。但七姑百般推辭,堅守何家,終身不嫁。在此期間,族人為天華公過繼一子,七姑精心撫養其子成人立業。七姑守寡操勞于古稀之后去世,其事廣為傳揚。武昌、大冶、江夏等地官府,贊譽表彰。湖北巡撫布政司上奏朝廷。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皇上下旨撥??顬槠吖眯蕖柏懝澟品弧?,并規定上抵鳳山(七姑娘家嚴道士塆在鳳山腳下),下抵牌樓為下轎下馬路段,要求“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敬仰。自此,牌樓之名,蓋出于此。此"貞節牌坊”,六十年代文革期間因“破四舊”雖未免于毀,但“嚴七姑守節孝道”的人格之光彩,青春年華之真愛,依然輝映當代何家灣人的腦海心間。

古老村落煥光彩

古老的牌樓村何家灣,一代又一代鄉民在臥虎山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閑季節還就地取材享有自娛自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每年春節,何家灣請大冶楚劇名師教戲,塆里年青后生得到長輩的真傳,楚腔風韻在絲弦皮黃聲中,聞名十鄉八里,人稱“戲曲之窩”。據說,舊時何家灣的居民建筑是屋宇相連,院院相通。鼓皮隔墻,穿花窗散,紅石天井,客堂寬敞。即便外面是狂風驟雨,祖堂內、戲臺前,觀眾不沾一滴雨水,在陣陣掌聲與歡笑中感受寓教于樂的戲曲魅力。逢年過節,高蹺龍燈,耍槍舞獅,何家灣真是熱鬧非凡,家家戶戶慶新年的場面,至今口口相傳,記憶猶新。而進入新世紀,何家灣的絲弦鑼鼓隊和女子舞蹈隊又是時尚地跟上時代腳步。人們忙時務農,閑時排練,金曲與布谷共唱,霓裳與山花齊艷。更有從此處走出去的“草根明星”,以吹拉彈唱,傳播民風民俗,活躍在新時代城鄉文化舞臺。

卷地波光青裊裊,路追虎跡碧薇薇。古往今來,牌樓村何家灣,山明水秀,民風純樸。不管是舊時的私塾,還是當今中小學校中的何家灣莘莘學子,經過“板凳十年冷,寒窗數載熬”的文化熏陶洗禮,有的出國留學而家聲遠振,有的文理兼通而躍入商海弄潮,有的仁心仁術從醫濟世,有的從文從武,報效祖國。

隨著“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順豐國際客貨兩用機場落戶鄂州,近在航空都市核心區咫尺的何家灣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機。何家灣距漢鄂高速連接線出口不足千米,離沙窩鄉政府駐地僅3公里。該灣與何家細灣、鐘鼓樓、曹家莊、細漁嘴、楓樹塆等10余個居民點呈星狀分布。他們主要種植水稻、油菜、林果等,經濟來源主要以種植、外出務工和建筑行業為主,兼營本地土特農副產品為輔。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山水文化資源,這為牌樓的旅游生態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近年來,許多慧眼有識之士、方志地理專家對開發牌樓何家灣這塊原生態旅游資源和民俗村落情有獨鐘,經常組織筆會攝影采風,對著名景點、民間故事進行挖掘整理,以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倘假以時日,在相關政策的支持引領下,一村一品,整體規劃。也許一個以航空都市康養旅游為主體,通過農業合作社以舉辦“農民豐收節”的經營模式,為共同打造的"牌樓生態莊園”之暢想變為現實,共興共贏。讓牌樓何家灣像一位含羞的少女掀起她的“蓋頭”,一展芳顏;讓中外游客去領略感受路追虎跡,鑒古觀今的傳奇佳話。

且向山前借虎膽,飛來彩筆點鵝黃。一張共襄牌樓文化盛事的“金字招牌”正在打造,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幕己徐徐拉開,一臺活色生香的文化大戲即將上演,牌樓村何家灣這個古老的村落將再煥風彩!

猜你喜歡
天華牌樓
當街牌樓的物是人非
京城當街牌樓的物是人非
搭紙牌樓
搭紙牌樓
銀幕下的賽麟,與中國結緣 訪賽麟汽車執行副總裁 毛天華
四牌樓
反恐專家于天華
胖同學瘦同學(三)
胖同學瘦同學(二)
坑人的柑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